“引企入校共建共育就业直通互惠三赢”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宋继红杜娟张莉莉
编者按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也面临难以突破的瓶颈,那就是既能满足院校需要,又愿意合作的企业数量不多,符合条件又主动合作者更是凤毛麟角,而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须进一步拓展。究其原因,涉及多个层面,但根本在于学院注重在校企合作中从企业获得“好处”,如解决学生实习和就业问题等,而长远规划、全面合作的动机不足,对企业参与学院决策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企业对合作失去兴趣。西航职院通过与中锐集团合作建设华汽合作教育项目,在探索解决上述问题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中锐华汽合作教育项目通过校企合作培养、联合招生、共建共管、收费分成等方式,使企业全面深入地介入学院汽车类专业的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各个环节,形成了“引企入校、共建共育、就业直通、互惠三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西航职院中锐华汽教育合作项目缘起
在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汽车行业的发展目标是在中国建立一个成熟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行业,使其在2010年之前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行业的发展促使汽车维修成为一个社会化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相对独立的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利润丰厚的汽车后市场,为汽车人才高职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汽车行业急需技能娴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职业技能人才,来拉动汽车后市场行业整体从业水平以及适应产业发展的市场要求。
1998年,学院已创办汽车专业(中职),2006年开始招收高职三年制大专学生,学院一直坚持国家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及指导方针,在专业建设上立足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工学结合的创新实践。基于对汽车产业发展状况及汽车人才市场的要求,学院决定利用建设示范院校的发展机遇,立足产业发展,携手企业,建设全国一流的汽车专业。经过深入的考察和调研,在多次磋商,细致研讨的基础上(图1),2007年,学院与中锐教育集团签定协议,共同建设西航中锐华汽教育合作项目(图2)。
图1 学院与中锐教育集团签定协议
图2 中锐华汽教育合作项目揭牌仪式
中锐教育集团是中锐控股集团旗下的主要成员,总部设在上海。从1996年起,集团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历史机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教育集团之一。“华汽教育”是中锐教育在汽车职业培训领域的一个服务体系,服务于汽车企业的全国发展规划,携手国内汽车主机厂、上千家服务商,与全国各大职业院校合作,已在全国投资15所合作院校开办汽车专业。中锐华汽教育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汽车产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先进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办学模式并加以整合,通过建立全国性的汽车人才职业教育网络,以满足汽车产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学院与中锐教育集团联盟,共同建设西航中锐华汽教育合作项目,是为了人才培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要求为标尺,借助中锐广阔的人脉系统和全国性的汽车人才职业教育网络,根据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企业所需,与企业共同制订汽车人才培养方案,以高职教育结合中锐企业特色的培训,做强汽车专业,造就适需对路的优秀人才。
二、西航中锐华汽教育合作项目概况和运行机制
西航华汽合作项目实行校企合作培养、联合招生、共建共管、收费分成的合作机制。合作目标是学院、企业、学生互惠三赢。双方通过合作扩大办学规模,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建立全国性的汽车人才职业教育网络;企业获得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行业的发展;学生职业能力全面发展,学习与生产岗位接轨,直通就业,前途可以保障。这样就形成了引企入校、共建共育、就业直通、互惠三赢的校企合作模式(见图3)。
图3 西航华汽教育项目校企合作模式图
项目具体运行机制如下:
管理机制:为确保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双方在各方面密切合作,联合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组,总体指导整个项目的实施。具体工作由系部完成。系部安排固定负责人,中锐也派出常驻项目经理,共同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建立了完善的管理机构和工作细则。
投入机制:由学院提供教学场地和基本教学设施,中锐累计出资1500万元建立规范的大型实训场地,相应的后续更新设备750万元,分批陆续到位。现一期工程已竣工,双方前期共投入400余万元,建成大型现代化汽车实训中心。
招生机制:双方根据企业需求状况拟订招生计划。学院负责承办招生计划及每年具体的招生工作。中锐通过媒体宣传,发放宣传资料等推动方式协助学院完成招生工作。目前已招生400余人,合作开设两个专业: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人才培养机制: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在合作培养当中将高职教育与企业特色培训相结合,共同配备师资。中锐提供核心专业教材、E-learning教育软件,教学方法,师资培训。汽车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由学院专业教师和中锐企业教师配合共同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情境课堂。
就业直通机制:构建就业直通体系,从招生工作开始,就业准备渗透学生培养全过程。进入华汽项目的学生入校即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书,体现了学习与就业相结合。
三、华汽合作培养项目的建设和创新
(一)坚持双赢、诚信、融通的合作理念,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的基础在于优势互补,互赢互利。在探索合作的过程中,双方坦诚交换意见,充分协商,共同寻找合作途径,通过交流双方认识到只有本着双赢、诚信、融通的合作理念,将高职教育与企业特色培训相结合,企业全面深入地介入学院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各个环节,校企合作才能深层次展开,才能将双方的关系从“邻居”变成“亲戚”。2008年,在合作理念达到共识的基础上,学院与中锐教育集团就汽车专业方向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见图4所示)。协议规定双方共建西航中锐华汽合作培训项目,实行合作培养、联合招生、共建共管、收费分成的创新机制。
图4 西航中锐华汽合作项目协议及内容
在合作培养项目中,我们突破由企业提供顶岗实习、专业实习等浅层面合作,力图使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地介入学院课程、教学、实践等环节,企业文化和高职教育理念得以互融渗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学院作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基地,将高职教育与企业特色相结合,最终体现打造与汽车产业实现“零距离”的人才。为保障西航中锐华汽合作培养项目建设的顺利、持续、深入开展,学院与中锐集团共同打造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工作组,由我院主管教学副院长挂帅,成员由中锐集团代表、教务处、中锐汽车实训中心负责人、汽车专业带头人组成,主要职责是制定校企合作项目执行细则;商定和协调双方合作过程中资源配置,后勤保障;研究确定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能力和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制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和完善就业系统,制定周密的就业方案等。
工作组定期召开合作研讨会,并结合不定期联络、走访等形式,积极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双方坦诚交换合作意见,共享信息,就产业发展、市场需求、人才培养过程等问题深入探讨,适时调整,努力达到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的最佳结合点。工作组是双方合作的纽带,是合作办学项目各项工作深入、持续、健康开展的机制保障。同时学院在专业系配备一名专职管理人员,中锐配备项目经理,具体负责合作工作的实施,保持双方密切沟通,协调校企合作工作顺利进行,也大大地促进了汽车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校企合作运行机制见图5所示:
图5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二)整合校企教育资源,建设大型现代汽车实训中心
按照合作项目协议,学院与中锐教育集团合作,建立了融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考核、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培养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基地由学院提供教学场地和基本教学设施,中锐教育集团前期投入400余万元的教学整车和教学设备。校内汽车实训中心依照汽车4S店模式进行建设,按照企业工位模式设立学生实训工位。
实训中心总占地面积2600多m2,已形成发动机结构及拆装实训室、发动机电控实训室、底盘结构及拆装实训室、电器控制实训室、汽车性能检测实训区、汽车维修实训区、整车实训区、多媒体教学区等汽车系统完善的实训基地。实训中心配备有发动机拆装台架、底盘总成拆装台架、汽车电气综合试验台、四位一体检测线、尾气分析仪、前大灯检测仪、微电脑多功能油耗计、四轮定位仪、电喷发动机实训台、汽车故障诊断仪、汽车转向实训台、ABS防抱死实验台、自动变速器实验台、电控悬挂实验台、网络版汽车仿真教学平台等实训设施设备,共有大型设备150余台套。其中教学用整车达20辆,举升机6个,运行台架20余台,具有维修生产用的资料室、工具室,能满足真实环境的情景教学和开放式教学(见图6、图7)。
实训中心按现有400名学生人数,生均教学设备产值1.5万元以上,能同时容纳200名学生进行实训或实习,生均实训面积8平米以上,是目前西北地区较高水平的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其中汽车维修实训区、汽车性能检测实训区配置的设备既可满足教学需要,又可对外服务,并且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目前,后期投入和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充足的实训条件保证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得以顺利实施。
中锐汽车实训基地的发展目标是以汽车维修与诊断技术为核心,以当代轿车维修技术为标准,建成集教学、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和生产经营四位一体的多功能教学培训基地,通过不断提高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来承担其对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一体化教学”师资队伍的专业技术培训和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训导的任务。在双方成功合作的基础上,校企都有意继续拓展合作领域,正在积极研讨更有效地利用企业投入的设备,使实训室车间化、工厂化。
图6 整车实训区
图7 实验运行台架
(三)根据汽车技术发展要求,校企共建课程体系
中锐华汽教育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汽车产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建立全国性的汽车人才职业教育网络,满足汽车产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学院与中锐合作,引企入校之目的在于将学院的高职教育与中锐具有企业特色的培训相结合,缩短学生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中锐培训中先进的5S管理、早会训练、规范的4S店操作模式、商务流程实操演练、礼仪规范等岗位训练全部走进了课堂,从开学之初的入门培训到学期结束的岗前训练,无不走在汽车专业教育的前列,增强了学生就业综合能力,得到用人企业的青睐。借鉴中锐教育的特色培训,学院在建设汽车专业过程中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大胆进行课程改革,聘请业内资深专家、企业领导、技术骨干参与课程及教学模式改革,对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重构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真正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教育为企业所虑,为市场所需,真正做到“产”“缺”结合。我们双方课程开发流程见图8所示。
图8 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流程
课程体系建设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解体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设置。该课程体系分为四大模块:一职业基本素质课程模块、二职业技能课程模块、三企业运行管理课程模块、四职业拓展课程模块。在第一模块中,按照行业职业能力要求的基础素质设计了7门课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基本素质。第二模块以中锐汽车实训中心为平台,设计了以职业技能培训为目标的课程9门,学生通过这一模块的训练,要求掌握汽车维修岗位的职业技能。第三模块设计了汽车企业运行管理课程7门,以校外实训顶岗实习为平台,开展汽车企业营销管理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的汽车营销管理活动及检验学生岗位服务技能。第四模块设计了5门职业拓展课程,使学生具备了汽车维修、营销及自主创业等职业生涯发展能力。(www.xing528.com)
(四)高职教育与企业特色培训相结合,校企共育“三个课堂”
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而学生的职业能力只有在真实的环境和实践中才能形成。为实现打造汽车“零距离”人才培养的目标,保证学生接受卓有成效的技能训练,校企通力合作共建“三个课堂”。
第一,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学院汽车专业核心课程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由学院专业教师和中锐企业教师配合共同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情境课堂(见图9)。每门核心课程的教授都是由一位专业教师主讲,同时安排两至三名富有经验的企业指导教师辅助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见图10),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先要求学生从实际工作任务着手,组织研讨,制定解决方案,实施工作过程,通过工作结果的检查和评估,最终引导学生在理论层面上系统掌握相关知识。
图9 一体化课堂
图10 “做中学”
第二,校外课堂:学院通过中锐集团,从行业、企业聘请一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授课、开设讲座、作学术报告,把来自经营管理第一线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经验传授给学生,将产业要素、行业要素、企业要素、职业要素融入教学实施中(见图11)。
图11 参观学习
第三,企业课堂:中锐事业部派专门就业专员,开拓市场,为学院提供一大批校外实习基地,并由企业的业务骨干、技术能手、管理精英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磨练职业技能,同时在企业中完成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撰写。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课堂,形成了学院汽车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见图12)。
图12 专家指导
(五)共建新型“复合型”师资队伍,建立统一的教学评价系统。
目前双方已共同构建了一支优秀的、新型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其中学院专业教师共10名,中锐特派教师7名,这些特派教师都是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他们的加入大大充实了学院汽车专业教师队伍。汽车专业教师和企业教师形成同一磁场,凝聚合力,对口交流,学习锻炼。通过交流学习,让汽车专业教师在实践能力、专业水平、企业文化等各方面接受企业“磁化”,达到理念认同和业务水平的双提升,并把这种“磁化”效应辐射到教学工作岗位中,更有力地带动汽车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同时聘请企业及社会上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技师和能工巧匠担任教学顾问,增强了“双师型”队伍的教学能力。企业还为我们提供师资培训基地,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加强在职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重点培养具备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潜质的中青年教师,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质量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教学质量则是衡量高职教育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过去我们对教学质量监控偏重于课堂教学评价,而对教学过程实施、实践性教学环节监控不力。通过与中锐合作,我们寻找切入点和突破口,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举措,学院侧重对教师工作质量、态度、理论教学效果的考核和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考核,中锐主要负责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教师的技能水平的考核。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评价标准(见图13),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内容如表14所示。利用这些手段,进行质量监控,以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教学特色。
图13 校企共建教学评价标准
表14 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内容
(六)携手中锐,就业直通
1.建立和完善就业系统,制定周密的就业方案
评价职业教育的优劣成败,就业是硬道理。学院进入华汽合作培养项目的汽车班学生,一入校就将与企业签订推荐就业协议书。而中锐汽车教育从项目诞生那天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就业工作的全面部署和推进,为学生谋发展,为企业搭平台。学生就业是我们与中锐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领导更是关注就业工作,为学生就业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鼎力支持,确保中锐的承诺如实兑现。目前,学院与中锐合作的第一批学生即将毕业,他们的就业安置工作也在稳步进行中,而且进入了攻坚阶段。针对今年毕业学生,中锐集团已建立和完善了就业系统,制定了周密的就业方案:相继出台了:《就业执行方案》《就业工作细则》《学生就业考核标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以及《企业人才合作培养协议》等,规范了各项就业管理措施。学生前期就业指导工作全部结束,9月马上进入岗前训练阶段,企业签约也在顺利进行,目前签约岗位110多个,实训中心协同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努力与中锐就业部密切沟通,明确了解:企业员工需求、各个岗位、人数、到岗日期、实习时间、转正时间、实习薪资、转正薪资、住宿以及就餐情况等等,确保今年学生预就业顶岗的数量和质量。9、10两月将完成全部签约67个,确保今年80名学生能够有宽松的就业志愿选择余地。
2.做好学生工作、满足企业需求。
在督促中锐为学生妥当安置就业以外,系部也积极配合企业做好学生就业准备工作。学生的工作包括评估、筛选、分流的过程,我们根据学生能力特征、技能水平,制定了一个评估体系,通过有效问卷、座谈和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客观的比较,再通过综合评价将学生进行分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就业期望,推荐其到适合他的岗位之上。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要督促其学习,并加强教育。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就业心理。很多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没有概念,通过职业规划课、企业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发展规划,能大大地拉近企业用人要求和学生就业期望的距离。
3.建立学生就业跟踪回访制度。
通过一些校企合作的活动,如开放日、技能竞赛等,拉近企业与学院的关系,让企业在现场了解华汽培养学生的模式,实现对企业的服务承诺。在积极培养学生的同时,我们还将企业实际需求、岗位需求提炼出来,反馈给教学和产品开发的部门,使学院的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在最大程度上契合。
四、合作的成果及心得
自2008年启动中锐华汽合作培养项目,经过近两年的合作培养,第一届毕业生即将走出校门,期间合作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管理体制到教育思想逐步融合,学院汽车专业的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从招生规模、到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手段的改进等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形成了有效的合作培养模式。
(一)目前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
1.目前学院汽车专业招生从2006年的一个专业50人发展到现在三个专业400多人,办学规模逐步扩大。
2.围绕合作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大胆进行课程改革,重构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实现了以下几个“零距离”。
——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零距离”
学院培养的人才规格要与企业用工标准相适应,这是职业教育的生命所在。我们通过中锐集团这个产业前哨,借助中锐广阔的人脉系统和全国性的汽车人才职业教育网络,了解到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企业所需,引进企业先进的教育培训理念和办学模式并加以整合,与企业共同制订出汽车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合作的实践,学院成为企业技能人才的储备库和培训基地,企业成为学院技能人才的实践基地。
——教学与生产“零距离”
为了实现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技术“零距离”,我们将汽车行业执业标准导入教学内容,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实训计划,汽车行业的新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把企业对员工的培训课程和讲义纳为学院课堂上的新教材,让汽车行业员工的职业素养成为汽车专业师生的学习内容,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实训环节与汽车技术应用合一,素质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合一。而且学院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双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丰富和鲜活了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技术“零距离”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实践环境与生产车间“零距离”
自从与中锐联姻后,汽车专业打破封锁,利用学院的场地设施,企业的设备和技术,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在基地里,实训场地的环境布置、设施设备建购、仪器仪表工具的配备等,都要求与企业(4S店)一致,并在实训场地引入企业文化。学生的实训场地就是企业的生产车间,学生实训的设备就是现代技术的设施设备,让学生在训练中领略企业文化,培养职业道德,熟悉企业生产设备,掌握企业生产技能。此举改变了学生就业上岗对企业设备设施陌生的现象,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毕业生受到用人企业的欢迎。
——教育理念与企业文化“零距离”
要实现专业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的零距离,就必须缩短学生适应企业的时间。我们在管理学生以及与企业的交往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教给学生的除知识、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习惯、观念、态度、精神的培养和培育。为此,我们采取“一建三抓”措施。一是按照企业6s(6S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标准建立实训中心管理考核制度,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管理纪律和操作规则的严格,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是落实“三抓”:抓企业氛围建设、抓优质基地建设、抓学生素质培养。通过在实训中心内张贴体现和反映企业文化的宣传标语,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开展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知名企业,中锐就业专员有计划的对学生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等活动,层层引导,不断“灌输”,反复强化,使学生逐渐形成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要有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着力构建了“学院搬进工厂、工厂搬进学院”的一体化管理格局,使学生今天所学能为明天所用,就业后能迅速融入企业的管理中,实现“零距离”的接触。
3.形成了引企入校、共建共育、就业直通、互惠三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在合作培养过程中,学院引企入校,借助中锐广阔的产业及企业平台,敏锐的市场触角,真正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教育为企业所虑,为市场所需,做到“产”“缺”结合,独辟蹊径。筑巢引凤,资金融合,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最佳结合点,共同建立了西北地区一流的汽车实训中心。教学上,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并加以整合,实施“理论课+实操+E-leaning”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根据行业需求共同制定招生计划,建立就业直通体系。从招生工作开始,就业准备渗透学生培养全过程。总之,学院通过华汽合作教育项目扩大了办学规模,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企业获得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行业的发展;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直通就业,前途保障,逐步形成引企入校、共建共育、就业直通、互惠三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
(二)合作心得
办学的实践,使我们深刻感受到办好职业教育,重点是寻求和企业的最佳结合点和融通方式。通过和中锐集团合作共同开展华汽合作教育项目,双方共建、共管、共育紧密型“中锐汽车实训中心”,以此作为校企联姻的基础,把联合招生作为校企互动的起点,把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创新作为校企合作的核心动力,把共建复合型师资队伍作为校企结合的坚强堡垒,而校、企、生三赢的硕果则体现在“就业”环节;每个环节环环紧扣,构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深度结合,解决校企合作”“一头冷一头热”、企业缺乏动力的难题,弥补目前校企合作制度环境的不足。学院通过校企合作这个重要途径,大力吸收社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增强办学活力,积极开拓教育服务市场。这样的合作培养过程必然是一个逐步发展、持续深入的战略过程,是双方由融入至融合最后达到融通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学院和企业在运行体制及教育思想的接轨,所以在合作过程中必须解放思想,积极适应现代高职教育要求和发展方向,勇于转变固有的教育思想和管理体制,大胆尝试新思路、新做法,形成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为进一步推动学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提供长效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