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学四合系统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示范院校加速国际合作

工学四合系统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示范院校加速国际合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挥示范院校的引领作用加快国际合作交流步伐——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的实践与思考陈万强王有存周岩目前,教育部、财政部正在重点建设百所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惟其如此,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国际人才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够真正发挥好示范院校的引领作用。因此,作为航空类高职院校更应该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引入国际航空行业标准,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改革。

工学四合系统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示范院校加速国际合作

发挥示范院校的引领作用加快国际合作交流步伐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陈万强 王有存 周 岩

目前,教育部、财政部正在重点建设百所国家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重点建设的院校绝不仅仅是投资建设的示范,更应当是办学模式创新的示范,是发展的示范,改革的示范,管理的示范。管理是基础,改革是动力,发展是核心。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要想使高职教育又快又好,健康持续的发展,要想建设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职院校,不仅要牢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而且还应当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大胆引进国际通用行业、职业标准,虚心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办学模式。惟其如此,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在国际人才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够真正发挥好示范院校的引领作用。

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加快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

纵观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结合我院实际,我们认为加快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具有四点重要意义

(一)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升人才国际竞争能力,提高就业质量的迫切要求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担负着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向人力资源大国的重要社会责任。努力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我国入世后,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500强企业云集中国,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头号制造业大国。这就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以广阔的视野,开放的胸襟,加快国际合作交流的步伐,才能适应在华外资企业、国内企业集团涉外机构对外向型人才的要求,才能进一步为高职学生搭建更高的就业平台,拓展更广的就业市场。

(二)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突出实践性,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迫切需要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是突出实践性的教育,而长期以来,高职教育受传统学科教育影响,一直没有彻底摆脱“压缩饼干式”教学模式,这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大大推动了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尤其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强化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我们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例如,英国“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最早可追溯到1903年,开始实施“三明治”教育模式;美国在1906年开始实施“合作教育”;德国“双元制”是其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经验。这些先进的办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平台,凸显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基本特征。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利于我们近距离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旨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三)是在国际空间内,合理利用配置教学资源,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双赢发展的迫切需要

高职教育是一种开放性教育。它不仅要打开疆界,与企业、与社会相融合,而且还应当跨出国门在国际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合理地利用和整合教育资源。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具有师资、设备、实训场地、生源等优势。而国外的职业院校和教育机构则拥有成熟的教学模式,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质的培训教材,具有各类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能力,掌握着行业的国际标准。

通过学术交流,师生互访,联袂合作,互建分校等合作办学方式,促进教育资源跨国配置,不仅有利于我们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国际影响,发挥资源利用效率,而且更有利于我们培养具有国际意识,掌握国际行业标准的外向型人才。特别是同具有国际影响的大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将有利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在国际平台上进一步深化完善。

(四)是航空类职业院校适应行业的国际化特点,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

我们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是第二批被批准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也是一所具有鲜明航空特色的高职院校。众所周知,航空产业是国际合作关联度较高,科技含量较大的“制造业之花”,是高科技的朝阳产业。航空产业要崛起,就必须在立足本国基础上,密切与国外合作。因此,作为航空类高职院校更应该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引入国际航空行业标准,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改革。

二、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探索实践

我们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从2005年起就开始探索国际合作办学的路子,经过三年多的有益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重点做了五个方面工作。

(一)与新加坡理工学院合作

新加坡理工学院是亚洲一流的高职院校,该校在工学交替方面已形成机制,“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已成熟。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方面国际化程度很高。为了增进了解,加强学习交流,促进学生间不同文化的交融,2006年开始,按照互惠双赢的原则,展开了多方面的合作交流。一是双方院领导多次互访,增进了彼此了解和信任。二是互派留学生。目前,新加坡理工学院已派两批72名学生来我院进行飞机发动机维修和电子工程专业实训。我院则派出了10多名学生去新加坡参加国际认可的专业资格证书培训;这种交流每学期一次,已形成机制。三是利用暑期,学院派出8名教师去新加坡进行课程开发方面的学习交流。四是双方经洽谈拟在我院建立职业技术培训学院,作为两所院校共同的分校,由两国共同派出教师,共同开发培训大纲和教材,按照国际标准,共同组织飞机发动机维修等专业的培训。

(二)与新加坡明康宇航公司合作

明康宇航公司是美国波音公司在亚太地区的培训机构。2006年11月,学院与该机构签定了“合作协议”,联合培养面向波音公司亚太地区航空企业的外向型飞机修理人才。双方共同在我院建立了“波音公司航修资格证书培训基地”,引入了波音公司的资格证培训教材,首批选拔了43名学生参加培训,前两年在校学习专业课程,并强化英语训练,第三年上学期由明康宇航中心派教师全英文讲授13门波音飞机维修专业课程,最后一学期在明康集团飞机维修企业实习,考核合格后,发给毕业证书和波音公司航修资格证书,并安排到亚太地区的航修企业就业。

(三)与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合作(www.xing528.com)

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是香港独资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客机改货机公司。该公司具有欧盟、香港飞机维修和航空服务方面的培训能力和资格证书的颁发权。我院在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支持下,建立了航空产业基地、西安交通大学、太古飞机公司及学院四家共建的培训中心,为国内外企业培养航空修理人才,首批订单班招收学生22人,毕业后安排在香港、欧盟的航修企业就业。

(四)与德国Chinawindow教育集团、西门子公司、德国工商会合作

经过一年多的相互考察和多次磋商及互访,2008年5月,我院与德国Chinawindow集团、西门子公司及德国工商会签署协议,建立了德国唯一的国际通用IHK证书培训与鉴定中心——中德培训中心。在数控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等专业引入国际通用的标准,德方将派多名教师常年参与教学管理,并赠送部分设备;学院负责提供场地、招生和购置部分教学设备。培训的对象是国内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学生。按照协议要求,培训中心设在我院,培训合格后,发给德国唯一的全球通用的“IHK”证书,并面向德国在华的独资、合资企业就业。首批为西门子公司培养的“定制班”已开始招生。2009年暑期我院派出了14名教师赴德国学习,学成后将成为“中德培训中心”教学和管理的骨干。

(五)与上海中锐教育集团和纽伦堡工业协会合作

2007年学院与该公司以及德国纽伦堡工业协会共同签订了“汽车运用技术合作”的协议。该集团出资1500万元在学院提供的场地上建设“汽车维修中心”作为实训基地,同时又是对外经营的“4S”店。纽伦堡工业协会与该教育集团及学院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在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按照企业需要实行“校企无缝连接”的新的教学方法。通过“订单式”培养,毕业生将全部安置在“4S”店就业。

三、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体会及思考(一)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是前提

在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问题上存在着三大误区。误区一,认为高职院校层次低,国外不愿意与我们合作;误区二,认为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难以与国外学生交流;误区三,认为国际合作应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安排,学院通过民间联系不可靠,风险大。

正是因为存在上述误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国际合作交流。因此,我们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我院实践看,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在国外倍受关注,有着广阔的国际合作空间,特别是建设中的示范院校,具有自身许多优势资源,与国外院校和企业有着互补性。只要摈弃“等”、“靠”思想,主动出击,广泛联系,严格法律程序,完全可能找到值得信任的合作伙伴,实现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有的放矢的强化培训,我们的学生也完全可以登上对外国际交流的平台。

(二)建立机制,促进合作是保证

建立合作交流的组织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出台激励政策和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是搞好国际合作交流的必要保证。我院专门成立院长挂帅的国际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外事办公室,每一个合作项目都有双方参与的项目组织实施机构,做到责权分明,组织得力。此外,还制定了教师、学生参与国际资格证书培训的奖励政策,从机制上对国际合作交流起到了保障作用。

(三)跨出国门,培训师资是关键

培养一支具有国际意识,熟悉国际行业标准,具有国际交流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是搞好国际合作交流工作的关键。无论是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强化学生能力培养;还是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引入国外行业标准,培养外资企业欢迎的优秀毕业生,都离不开一支外向型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学院创造条件,引导教师走出学院,跨出国门,去学习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及方法,尽快掌握国际行业标准,为此我院根据示范院校专业建设需要制订了《教师出国进修三年规划》,设置了教师出国进修专项基金,并在《专业带头人评定办法》中明确规定,专业带头人必须有在国外培训的经历,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据统计近两年出国学习的教师达26名。

(四)搭建平台,互惠互利是基础

高职教育要从国内平台推向广阔的国际平台,教育资源要在更大范围合理配置,就必须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同搭建合作平台。我院基于上述认识,相继打造“中德培训学院”“新加坡理工大学西航分院”“明康宇航培训基地”“中锐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国际航空职业教育论坛”五大合作交流平台。以平台为依托,创新机制,整合各种资源,使五大平台成为改革教学模式的“试验田”,国际合作的“桥头堡”。

(五)深化改革,创新模式是目的

加快国际合作交流对正在建设的示范院校而言至关重要,是促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职业资格认证国际化的重要环节,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注入生机和活力,从而为学生提供接受国际化教育的机会,增强学生就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院将国际合作渗透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在专业建设方面,我们在广泛调研基础上,积极打造与国际水平接轨的,被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界所认可的,适应加入WTO需要的专业品牌。并参照国际标准,与国外学院和企业联合开发专业标准,构建专业认证体系。大力推行各类国际专业资格证书,以专业建设国际化,促进专业建设标准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程建设方面,积极引入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先进的教材和培训包,以技术教育为中心,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大了外语教学力度,融入了国际先进的技术,高科技发展动向及外国文化的介绍,增强教学内容的国际化、职业化水平。

在教学管理方面,引进了国外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体制,推行了根据学生兴趣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学分制弹性管理制度,在各类培训学院试点建立与国外院校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质量评价办法等,尽可能执行国际通用标准。

回顾学院几年来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的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交流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学院国际知名度,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重大战略。要真正发挥示范院校的引领作用,必须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本文原载《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第18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