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校办工厂改革 拓展工学结合路子
王有存 陈万强
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如何推进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位于西安阎良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旨在培养航空产业化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多年来,我们不断推进校办企业改革,以期拓展工学结合的路子,并据此寻求更大的突破。
一、坚持厂校并举,把校办工厂作为高职办学的必备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航空生产基地落足阎良,学院前身“第一航空工业技术工人学院”随之成立,专业设置以飞机机件加工为主,培养目标是技术工人,办学模式亦校亦厂。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学院曾改为空军5717厂。1985年,学院改为中专建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西安航空工程学院”,校办工厂定名“西安空工西航机械厂”。厂校并举是学院的传统和特色,校办工厂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此后20年来,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校办工厂始终是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我们珍贵的教育资源。
在坚持厂校并举的过程中,我们开展了两次重大的改革,推动了校办工厂的发展。一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我们进行了校办工厂的体制改革。这次改革确立了校办工厂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激活了工厂资源,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使工厂成为陕西省高校中的“明星企业”。二是在新世纪进行的生产技术改革。改制后的校办工厂根据市场需求,启动了“电解铝生产线配套机械设备技术改造”项目。技改后的设备具有“保护环境,节能降耗”的优点,销往全国17个省份,2003年产值最高达到1500万元。陕西铜川市鑫光铝业有限公司一次性定购了校办工厂生产的“阳极提升机构”设备40台,用于“90KA铝电解槽预焙化生产技术改造”,该项目获得“铜川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目前,校办工厂拥有各类管理、技术人员58人.主要为国内铝厂生产非标设备,包括打壳机、拔棒机、直棒机、提升机、真空抬包等系列产品,具有一定的生产实力和发展能力。伴随着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在阎良全面建设,学院适时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全面推进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新的提高,必然对校办工厂有新的要求,而目前校办工厂的功能和作用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相比仍不适应。因此,学院正在进行校办工厂新一轮的改革,目标是完善功能,优化机制,创新模式,拓展工学结合路子。
二、坚持产教互动,全面优化校办工厂的功能和运行机制
产教结合是一个互动过程。如何发挥产教双方的主体功能,建立产教双方的协调机制,是校办工厂发展的关键。学院每年有近3000名新生入学,实习任务很重,校办工厂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学院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建立学院与工厂的新型管理机制,成立工业生产训练中心。工业生产训练中心即西安空工西航机械厂,一物双名,机制不同。成立工业生产训练中心的意义和作用在于:工业生产训练中心是学院内部机构,自然分担学院人才培养的任务;明确工厂不仅要在教学实习层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要为学生校外实习以及就业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注重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正规“初始化”训练;工业生产训练中心纳入学院教学管理系统,明确校办工厂在学院工作中的定位,避免产教分离;学院内称工厂为工业生产训练中心,表明学院尊重校办企业经营自主权,强调了企业市场主体的作用。实践表明,成立工业生产训练中心,能够形成学院与工厂新的互动机制,推进产教结合。工厂负责人认为他们由此形成很大的自主空间,并有一定的收益,生产育人可以两不误。
成立有工厂技术人员参加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就明确工厂实习环节的具体安排。由于校内实训往往不能针对产品、单项培训多;而校外实训顶岗多、综合训练少,因此将下厂实习的重点放在以综合实习为主,注重开展以产品为中心的实习,把产品生产全过程和工厂经营管理全过程作为实习内容。
加强校办工厂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自2002年以来,学院进行了4期共计120多人次的培训,其中组织厂里25名技术骨干.用两年的时间学完大专课程。他们回厂后成为指导实习生的主力,相当于身在工厂的“双师型”教师。
进一步完善校办工厂教学功能,统一生产、实习调度。校办工厂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统筹生产和实习管理。今年4、5月份。工厂在抓好生产的同时,安排管理系7个班312名学生分四批进行生产组织、工艺流程的实习;航空系7个班332名学生分两批进行质量检测、钳工部件装配实习,进行划线、钻孔、刮、削、研磨、转体的静平衡及故障排除、使用百分表、平面表检验零件成品精度及整机装配等工作内容的实习。在检验工序,一位师傅带领15名实习生进行提升机减速箱里的传动轴的同心度等指标的精度检验,每天检测30件产品,平均每个学生测量4次即可达到准确测量的要求,95%的学生能正确检验出产品是否合格,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www.xing528.com)
统筹学院教育教学力量,配合校办工厂组织学生实习。教学部门和工厂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将实习内容“模块化”,如管理模块、设计研发模块、生产模块、销售采购模块等。专业课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联合开展科研活动,如进行飞机维修实习的钣、铆实习设计,开发设计“飞机液压系统实训装置”,为发动机维修实习设计装配台等设备。学生管理及其他有关部门经常了解实习情况,及时协助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实习工作稳定、有序地进行。
加强工厂内部实习管理。学生进厂实习,并不是所有职工都可以承担实习任务。工厂严格把关,选派职业素质高、组织管理能力强的师傅带领学生实习,而职工也以带领学生实习为荣。在实习过程中,工厂摸索实习规律,建立了相应的类似生产管理的实习管理制度,如实习程序安排、实习考核制度、填写实习日记等。
通过上述措施,调动了校办工厂搞好学生实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挖掘了工厂潜力,初步形成了产教协调互动的机制,推进了产教的有机结合。校办工厂每年接收千名以上学生实习,为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学院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动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提供了有重要价值的经验。
三、坚持工学结合,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工学结合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校办工厂作为学院内部良好的实习场所,只是工学结合的外在条件,而学生才是工学结合的真正主体。充分利用校办工厂的有利条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实习质量,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提高。
首先,校办工厂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习,促进了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整体认识和岗位适应能力。我们安排管理类学生进行工厂经营管理的全程实习,包括产品计划、研发、合同(产供销)、人财物管理(成本、收益)、纳税核算等内容。虽然校办工厂与学生未来就业的许多单位相比,经营规模可能较小,管理层次可能较少,但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基本过程是一致的。学生经过经营管理全过程的实习参与,能够系统地、完整地掌握经营管理全程,同时掌握具体工作岗位的地位和作用,为顶岗实习、就业上岗和创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这也显示了校办工厂实习的独特优势。
其次,校办工厂组织学生进行产品生产的全程实习,与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例如,校办工厂的主要长线产品之一是打壳机,它有523个零部件。工厂生产调度同时下达生产任务和实习任务,要求制造类专业学生在两周实习时间内,由两个指导师傅负责指导12-15人组成的实习小组,完成打壳机的成品装配。学生通过看装配图——零件合格检验——部件组装——成品装配——调试的生产全过程,在真实的工业生产环境下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事实表明,利用校办工厂的方便条件,可以取得很好的实习成效。
第三,校办工厂组织学生实习,促进了学生提早进行角色转化。学生实习不仅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在校办工厂实习,是在岗位上真枪实弹地“干”,提早开始了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换,为他们校外集中顶岗实习以及就业上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四,校办工厂组织学生实习,为学院在不同范围、不同层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积累了经验,开阔了思路。最近,学院已与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正式签约,共同创办“国家航空基地职业技术培训学院”;合作建设集航空科技、航空教育、航空文化于一体的“航空馆”;拟合作创办“航空俱乐部”发展航空旅游产业,开展航空旅游教育;一个更大的与航空企业“前校后厂”式的合作计划已初步形成,正准备付诸实施。正因为有多年的产教互动实践,所以我们才有信心、有胆量去开拓创新。
尽管学院已与国内200多家包括航空在内的工业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但是,在工学结合的路子上,校办工厂有校外企业无法替代的作用。厂校并举、产教互动、工学结合一直是我们奋力攀登的路径,而且是一个内在关联的完整体系,更要使之成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一大显著特色。
本文原载《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第1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