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观是最基本的一种伦理价值观念,是人们是否履行一定的社会义务和行为的道德价值认识和评价。荣辱观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代往往有着不同的社会内容。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它也有着自己特定的社会内容。面对新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了精辟概括:“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精辟概括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道德要求。
(一)八荣八耻的本质属性
荣或辱不仅是指人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体验,而且是指社会在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形成的褒奖或贬斥。凡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都有自己对于荣与辱的看法和理解。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
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褒贬尺度和荣辱观是不同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胡锦涛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十分精辟,寓意深刻。
“八荣八耻”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内容上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中“五爱”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三荣三耻”体现的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荣一耻”体现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见,“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也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
“八荣八耻”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在我国传统道德中,荣辱观主要体现在对于辱的认识上,大多数思想家都是通过对耻辱的论述来阐释荣辱观的。孟子最早将“荣”和“辱”作为一对对立的概念来使用。他说:“仁则荣,不仁则辱”。在我国一些古代思想家看来,知耻乃做人之本。朱熹说,人只有“耻于不善”,才能“至于善”。管子更从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来看待“耻”,他说: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日义,三曰廉,四日耻。顾炎武进而指出,“四者之中,耻为首要”。因此,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尤为强调教人以知耻,传统道德中的这种以教民知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深深积淀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融入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八荣八耻”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注入了时代的特点和实践的要求,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民族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在表现形式上,它突破了我国传统道德中主要以“耻”来阐述荣辱观的局限,把“荣”与“耻”这两个古老的传统道德概念切实对应了起来;在具体内涵上,它突破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把荣辱观仅仅作为道德范畴的局限,从社会主义价值观总体要求的高度,丰富、拓展了荣辱观的内涵和外延。
“八荣八耻”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是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正确荣辱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2]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3]江泽民指出:“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八荣八耻”的科学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八荣八耻”有立有破,旗帜鲜明,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旗帜。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公民,都应该牢固树立热爱祖国的观念,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对祖国的热爱化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无穷力量。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每一位公民既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又是劳动者和服务者;既享受他人的服务和劳动成果,又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劳动成果。主人翁的地位要求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承担服务他人与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所在。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公民,都要牢固树立服务人民的观念,时刻牢记和躬行实践党的根本宗旨,把对人民群众真挚、深厚的感情,融化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科学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必然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世界经济中心的五次转移,无一例外地都是由科学技术中心的转移所带动的。一个崇尚科学的民族,必然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我国越是向前发展,越要高度重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劳动光荣,文化长久。劳动既是公民生存的手段,也是公民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义务。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要求每一个公民要坚持勤奋学习,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多作贡献。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与入之间关系的基本特征。团结互助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团结互助,就是要把各种力量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同心同德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在不同意见面前,要心平气和,求同存异;在困难面前,要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在荣誉面前,要相互谦让,他人为先;出现了失误和挫折,要勇于内省,敢于承担。要提倡急他人所需、帮他人所难的团结互助精神,人人关心和帮助他人,处处尊重和爱护他人,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和事业兴旺发展。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必须依靠法律和制度来规范,也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来引导。而在人类的道德规范体系中,诚信的理念是最重要的基本理念之一。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摩擦,降低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诚信是立身之本、发展之道。构建和谐社会,个人需要诚信,集体、社会需要诚信,国家更需要诚信。只有人人讲诚信,取信于他人,给他人以信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法治和责任理念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遵纪守法是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遵纪守法,就要树立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还要树立党章意识和纪律观念,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纪。要在全社会营造依法执政、依法治国和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地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正如胡锦涛所指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和政治本色。每一位公民,都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
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这八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条基本道德底线,也是新世纪新阶段的一部社会风尚规范。每一个“荣”都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个“耻”都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个人的命运。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公民,都要自觉遵循,全面贯彻,努力实践。
(三)八荣八耻的时代价值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杜会主义等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主要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凝聚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
1.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决定了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内容,确认了对祖国和人民,对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我国的基本国情,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们,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从“八荣八耻”的内容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的正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五爱’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可见,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道德体系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它既有先进性的舆论导向,又有广泛性的道德要求,它的重大意义在于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只有按照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标尺,才能在全社会确立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并愿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才能引导人们摆正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效率与公平、奉献与索取、先富与共富等重大社会关系;才能使公民更加自觉地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达到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效支持。
2.八荣八耻适应了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要求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人们的生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随着社会的转型,作为民族之本、社会之根的许多优秀的传统思想也受到了冲击。社会公德缺失人文关怀和传统道德的沦丧,由此造成的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危害,也日益突出。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生态环境,培养和遵守社会公德,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一方面,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另一方面,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公共道德,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资源。有道是:知廉耻,方能知进退;有道则明,无道则暗;有理则顺,无理则逆;道理明,是非清,民心合,天下必昌平。
社会主义荣辱观则彰显出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公德方面的巨大指导作用。“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倡导的正是公民在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是以文明礼貌、励人为乐、遵纪守法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引导人们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从而导人向善,醇化风尚;有利于激励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升华精神境界,形成学习先进抵制邪恶的良好社会风尚;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健康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3.八荣八耻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www.xing528.com)
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人们的自立自强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效率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也大大增强。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育,市场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际关系上来,表现为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一些人的基本道德价值判断出现混乱,出现了理想淡漠、思想道德滑坡甚至于腐败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为市场经济不只是利益经济,效益经济,更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追溯问题存在的原因,都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缺位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顺应了这一现实需求,它所倡导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道德标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德的必然要求;是能真正体现效率与公平、义与利、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符合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是我们克服不足解决问题,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
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阐释了现行宪法和法律中有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并对相关行为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对我们党治国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深化发展,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4.八荣八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积淀着许多积极进步的道德观念,积极的荣辱观就是其精华之一。主要表现在义与利、公与私、精神荣誉与物质利益、奉献与索取,美与丑、善与恶,苦与乐等范畴上,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具有的精神感召力和民族凝聚力是我们民族走向世界的精神支持。我们要在有所扬弃的基础上,使之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既继承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又为之注入了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因而富有民族性、感染性和吸引力,表现为:(1)在原则上,它坚持了古人以义制利,以公导私和先予后取的道德取向,克服了传统荣辱观在这些问题上偏重于义,只讲奉献而忽视利私和索取的倾向,注重义利双修、公私兼顾和取予结合。(2)在表述形式上,它突破了传统道德中主要以“耻”来阐述荣辱观的局限,采取了肯定与否定、褒扬与贬斥两相对比的形式,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可评判性的指导。(3)在内容上,它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予以全面阐述。于“荣”,它强调通过人格的内在价值和自我修养而获得荣誉,即古人所说的“义荣”;于“辱”,它既反对“骄奢淫逸”之类的“义辱”,又反对“损人利己”之类的“势辱”。(4)在内涵拓展上,它突破了传统文化中只把荣辱观做为道德范畴的局限,而凝聚着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在一些领域甚至呈现出空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深化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要求。它对传统耻辱观的创造性继承,以及结合新形势所作的进一步完善,不仅事关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道德建设工程,也有助于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有助于加强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用;有助于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培养高昂的民族精神,树立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四)“八荣八耻”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道德要求
中国古代道德思想中有丰富的民本思想。《太誓》指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又说:“民主所欲,天必从之。”“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孟子明确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等,同时主张对人民进行道德教化,“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客。”认为只有通过道德礼仪的教化,民众才能自觉的执行统治者的方针政策,国家才能稳固发展。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民本思想,抛弃了传统民族精神的“人本主义”思想即统治者的统治之本、“治民”之策和麻痹民众使民众归顺的落后思想,把古代的民本思想拓展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中华民族精神民本思想在当代的升华,
1.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对中华民族大一统和整体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倡导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道德观念,这一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及其一贯思想,即强调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整体利益的思想。
坚持中国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以血缘为基础,以家族为中心,追求社会的整体利益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主要的传统,从原始社会开始,到《易经》和《洪范》时代,我国初步形成了“天—地—人”和谐一体的宇宙观念。由整体的自然宇宙观念推及到人类社会,说明人类社会也应该推广注重整体、注重国家利益的集体主义。西汉初年的政治家贾谊在其《治安》中提出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思想,强调国家与民族利益的至上性、强调为整体尽忠献身的精神,也正是因为有这种团结统一的集体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历经劫难,却能衰而复兴,濒而复振。
当然,古代强调整体精神和大一统思想的直接目的主要还在于维护封建皇权统治,它把维护君主的利益同维护国家的利益混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而胡锦涛同志所倡导的“八荣八耻”中的集体主义是建立在公有制的基础上,它不仅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符合生产力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它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唯一目的。以人们高兴和满意为尺度,因此,它具有了更为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必将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新的活力。
2.社会主义荣辱观突出强调了传统的爱国主义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义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民族之魂,是民族凝聚力不可缺失的黏合剂。爱国主义作为传统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已经深深融入到民族意识中,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突出强调了传统的爱国主义这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义,实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对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的延续和对接,是应对发达国家推行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一体化,民族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精神受到严峻的挑战,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世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项新的战略决策。在当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求全国人民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的观念,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其次,要唤醒整个中华民族对自己祖国的挚爱,并由此激发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强调真正的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加强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使命感的确认,强化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及归屑感,牢固树立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国家的盛衰强弱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智慧和力量。
3.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刻苦耐劳,自强不息的传统民族精神
艰苦奋斗、刻苦耐劳、自强不息是传统中华民族精神中最为强健的一种精神诉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发展的基本精神特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易传》讲:“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孔子提倡“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从战国到清代,历时2000年,《易传》的思想深入人心,其刚健、自强不息的观点已为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并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远,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布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这些名人志士的伟业,反映了中华民族愈是遭受挫折,愈是奋起抗争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特别是一部屈辱近代史,更是升华出了“万众一心,振兴中华”的近代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也深深地激励了一度落伍的中华民族,并使之转败为胜,变弱为强。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无数志士仁人,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鞠躬尽瘁,不息奋争,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哺育了中华民族的自立精神和反抗压迫的精神,从而使中华民族的文明不断绵延和发展。
4.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了弘扬中华民族诚信,重行的民族精神
诚信、重行是传统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践行原则。孔子多次讲“主忠信”“言忠信”孔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便人”可以说“恭、宽、信,敏、惠”等忠恕诚信的生活原则和方法,深刻地塑化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尚义精神,宋代二程提出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指出人性可以通过道德本原的张扬凸显,并从“正心诚意”到“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完成个体生命的意义,所以又言:“正心以正身,正身以正家,正家以正朝廷百官,至于天下,此其序也。”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国无信不安,诚实守信是人们之间互相信任的道德行为,培养诚实守信的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正气,整肃失范的不良道德行为,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相适应的现代化诚信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一个民族也只有讲诚信,他才能在世界上赢得自己的历史位置,才能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大国、强国地位。因此,加强诚信教育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必备条件。
诚信为本,知荣明耻,重在起而践行而不是坐而论道,力行践履是培养正确荣辱观的关键。孟子将力行践履称为“行”、“为”、“由”,“求”、“取”、“事”,即实行、治理、做、遵循、寻求、择取、服事等,“知易行难”、“行重知轻”、“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等等这些都说明了道德实践的重要性,“道德者,行也。”道德品质是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的,只有把道德认知付诸实际行动,只有在行动上切实地做到为荣拒辱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2页。
[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162页。
[4]《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第30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