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的统计研究与影响

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的统计研究与影响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基于数据比较法的估算一、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数估算浙江省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分为已观测和未被观测两部分,具体估算过程如下。据此,2004年和2008年浙江省登记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的“名存实亡率”分别为2.06%和12.02%。数据显示,非正规部门的年均生产规模达到6629.65亿元,年均增长830.28亿元。

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的统计研究与影响

第一节 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基于数据比较法的估算

一、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数估算

浙江省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分为已观测和未被观测两部分,具体估算过程如下。

(一)已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数的调整

“已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数”基本信息可查询政府部门的登记情况。根据浙江省统计年鉴数据,1990—2009年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数如表3-2所示。值得注意的是,鉴于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的快速更新,已消亡的生产单位常常因未及时到工商管理部门注销而造成“名存实亡”现象,因此,还需根据“名存实亡率”对已登记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数进行调整。

估算“名存实亡率”的有效途径便是比较经济普查数据和工商管理部门的登记数据。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4年浙江省个体经营单位达到276.26万户,其中有执照的有163.83万户,无执照的有110.43万户;[3]而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04年度个私经济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底,浙江省个体工商户为168.39万户,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为167.28万户[4]。类似地,《浙江统计年鉴2009》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浙江省个体工商户为189.97万户,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为188.56万户;而第二次经济普查却得出了不同的结果———“2008年末,浙江省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310.48万户,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为165.90万户”。笔者认为,经济普查显示的“有执照的163.83万户和165.90万户”个体经营单位必然体现在工商管理部门统计的从事第二、三产业的“167.28万户和188.56万户”个体工商户中,其3.45万户和22.66万户的差额即可衡量经济普查年份名存实亡的非正规部门单位数。据此,2004年和2008年浙江省登记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的“名存实亡率”分别为2.06%和12.02%。[5]假设第一产业的“名存实亡”现象与第二、三产业一致,笔者以两次经济普查估算的平均“名存实亡率”对非普查年份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登记数进行调整,调整后的结果如表3-2所示。

表3-2 已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数[6]

续 表

(二)未被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数的估算

未被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数可根据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的“无照率”进行估算,具体公式为:

对“无照率”的取值,笔者仍然以经济普查数据为线索。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2004年浙江省个体经营单位达到276.26万户,其中无执照的有110.43万户”,易得2004年的无照率为39.97%;[7]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结果“2008年末,浙江省共有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310.48万户,有证照个体经营户为165.90万户”,则2008年的无照率为46.57%。笔者仍然以两次经济普查的平均无照率来估算非经济普查年份的未被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数,同时,为进一步验证非经济普查年份无照率取值的合理性,笔者检索了相关信息[8]。1990—2009年浙江省未被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数如表3-3所示。

表3-3 未被观测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数估算结果

二、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平均产出的估算

(一)已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平均产出的估算

笔者借助以下公式对已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的平均产出进行估算:

需要指出的是,公式中的“个体工商户总产值(营业收入)”和“个体工商户户数”均为工商管理部门的登记数,之所以未将名存实亡的单位剔除是基于总产值(营业收入)已覆盖了该部分单位产出的考虑。估算得到的1990—2009年浙江省已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平均产出如表3-4所示。

(二)未被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平均产出的估算

1.与已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平均产出的比较

由于未被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的规模更小、生产持续性更弱、季节性更强,该部分生产单位的平均产出往往低于已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的平均产出。事实是否如此呢?笔者根据经济普查结果寻找证据。

第一次经济普查表明“浙江省个体经营单位数达到276.26万户,营业收入为9949.33万元”,借助公式(3-4)便可估算2004年浙江省未被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的平均产出,结果为25.56万元/户。(www.xing528.com)

未被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的平均产出=(总营业收入-已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数×已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平均产出)/未被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数  (3-4)

对已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平均产出的估算仍依赖于工商行政部门的登记情况。基于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04年度个私经济运行统计分析》报告发布的信息“2004年全省个体经营户登记数为168.39户,总产值为3401.81亿元,营业收入为3922.6亿元”,笔者得出2004年浙江省已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的平均产出为43.50万元/户,计算公式为:

已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的平均产出=工商管理部门记录的总产出/工商管理部门登记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数[9]  (3-5)

比较上述结果,未被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的平均产出低于已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的平均产出,前者为后者的58.74%。

2.未被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平均产出的估算

依循同样的思路,假设非经济普查年份未被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的产业结构、生产效率与已观测的非正规部门平均产出的关系同经济普查年份保持一致,即“未被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的平均产出为已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平均产出的58.74%”,即可得到1990—2009年未被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平均产出的估算,如表3-4所示。[10]

表3-4 非正规部门生产单位的平均产出

续 表

三、非正规部门总生产规模的估算

浙江省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分解为已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与未被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两部分,其估算公式为:

1990—2009年浙江省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的估算结果如表3-5、图3-1所示。数据显示,非正规部门的年均生产规模达到6629.65亿元,年均增长830.28亿元。其中,已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的年均规模为4547.66亿元,占总规模的68.60%;未被观测的非正规部门的年均规模为2081.99亿元,占总规模的31.40%。20年来,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发展迅速,其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4.85%。已观测的非正规部门和未被观测的非正规部门齐头并进,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24.85%和24.86%,比社会总产出增长速度高4.31个百分点和4.32个百分点,比GDP(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高6.29个百分点和6.30个百分点。

笔者以“非正规部门产出与社会总产出之比”来测度非正规部门相对规模的变化趋势,如图3-2所示。[11]数据显示,浙江省非正规部门的生产规模与社会总产出的年均比值高达23.27%。20年间,非正规部门相对规模经历了“先扬后抑”的发展态势,从1990年的10.01%逐年上升到2000年的33.92%,随后又逐渐回落到2008年的18.46%,2009年又略有回升,比值为19.53%。

表3-5 基于“数据比较法”估算的非正规部门生产规模

续 表

图3-1 基于数据比较法估算的非正规部门绝对生产规模的发展趋势

图3-2 基于数据比较法估算的非正规部门绝对生产规模的发展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