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俊
摘 要 本文介绍了重庆工商大学与重庆广电集团携手建立的长江传媒学院的办学经验。学院台报校网四位一体创新传媒内容,探索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全媒体平台。
关键词 长江传媒学院 创新传媒教育 台报校网四位一体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传媒行业实践性强对人才的应用能力要求高,特别是新媒体环境下传媒形态的快速变更和发展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我国传媒教育虽经历了较大的跨越式发展,但急剧扩大的规模使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向、学科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传统方式培养的学生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人才供求出现较大错位和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尚未完全摆脱过于偏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不能满足传媒行业的需要。作为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多科性综合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积极探索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已取得一定成效,获得社会认可。
重庆工商大学与重庆广电集团携手建立融合教学、实训于一体的长江传媒学院已4年,2011年和2012年还在此基础上联合组建了西部第一家传媒运营实训中心和传媒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把省级卫视频道和地面频道120多位记者、编辑、主持人平移到大学的传媒空间里,大学师生和省级电视台专业团队联合出品电视栏目,实现台报校网四位一体创新传媒内容,探索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全媒体平台。
一、台报校网四位一体协同创新传媒教育的背景和思路
为适应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打造长江上游创意产业中心、文化中心的战略需要,促使传媒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重庆工商大学与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于2009年6月携手共建了以传媒与高校相互融合的新型传媒艺术学院,因坐落于长江南岸之滨,又纪念新闻前辈范长江先生,命名为长江传媒学院。学院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以传媒发展协同创新为办学重点,坚持“构建真实传媒制播环境,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的思路,探索建立传媒理论与传媒实战融为一体的教学科研体系。4年来,学院邀请国内外传媒业界和学界名家举办“长江传媒论坛”学术报告和讲座50场;与重庆广电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联手出版“长江传媒实战丛书”;构建了1300平方米传媒发展中心;平移了重庆广电集团重庆卫视和地面频道专业团队120多位传媒工作者加盟,与师生共同制作出品真实电视栏目;探索台报校网四位一体创新传媒内容。(www.xing528.com)
新闻传播学是应用型学科,在学科发展上强调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以用带学、以用促学、学用结合。新闻传播学理论建设的目标不在于其高深莫测,而是在于其对传媒应用的指导价值和作用,教学的根本点是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引下对传媒学子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新闻传播教育一直有个开门办学的好传统,四川大学邱沛篁教授概括为“请进来,走出去”,请进来即把业界学界的高手请进校门,为传媒学子办讲座作报告,启迪思路开阔眼界;走出去即带领传媒学子到各大媒体参观学习实习实训。与我国先进的新闻传媒学院一样,长江传媒学院坚持了这个好传统。学院更进一步的发展在于,一直坚持构建实训实作的传媒真实环境,促进教学教育环节与传媒实战融合。即携手重庆广电集团建成了西部硬件条件最好的传媒运营实训中心,包含专业播出级高清标准500平方米演播大厅和800平方米编辑中心、实训中心审片中心等;携手重庆广电集团打造了西部软件条件最好的教学实训团队,包含重庆广电集团所属重庆卫视、重庆电视台都市频道、科教频道120多人的专业团队完成整体平移并与传媒学院师生结合开展教学实训实作。学院和重庆广电集团联手设计了“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把传媒业务课安排到传媒实训中心,由广电专业团队和学院教授形成共同的业务授课和实训培养团队。在教学体系当中,新增顶岗实训内容,鼓励本科生、研究生按照各个专业技术岗位顶岗学习、实训,在中心团队共同带领下把理论知识和制播节目结合起来,熟悉并基本掌握省级电视台节目制作编播的基本规律,构建起了“记者编辑—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学生顶岗实践、教师—记者编辑相互挂职”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重庆电视台记者、编辑、主持人、制片人总监等以手把手相授的方式,结合每日审片、每周点评,让资深传媒工作者和大学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成长为技能突出、理论扎实、经验丰富的后备专业人才,通过师生在业务领域“角色实践”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格局。
构建真实的传媒环境,为学生们创建最优质的实践条件,学院在传媒教育的师资建设、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革新和尝试。1.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精心培育、合理配置,打造一支复合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传媒集团向学院派送优秀记者、编辑进行挂职并担任部分专业课程、核心业务课程教师,学院向传媒集团派送专业教师进行挂职锻炼,着力打造出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学院积极聘请985大学高水平教授任教,安排其与学院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讨活动。2.课程体系中“理论—实训—实战”各约占1/3比重,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专业课程和核心课程全部实行“记者编辑—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学,核心业务课程记者、编辑授课率为100%,主讲教师均在传媒业界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取得硕士以上学位。为配合核心业务课程教学,学院与重庆广电集团联合建成的500平方米高清播出级演播大厅及800平方米编辑中心、审片中心等寒暑假都向传媒师生开放,由记者、编辑在真实传媒环境里为学院本科生完成教学。“长江传媒实战丛书”是我们和传媒携手打造的应用型培养的教材体系。如《新闻新观察》、《真实就是力量》等,汇聚了数十位一线传媒人的智慧和方法、产生的感悟,甚至包括教训,不但为教学带来最新的咨询信息,也使专业课程的讲授有的放矢。3.在广电类人才培养上,把“教学—实践”融为一体,学院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机会接触到电视节目生产的真实环境、播出级的高端设备、节目主持人、主创人员和来自全国的嘉宾,对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实作能力提供了大量机会。与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985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平台加强本科理论教学,每年选拔本科生、研究生互相访问学习实训,学分互认。2011年10月17日国家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国家人事部副部长王晓初等领导莅临学院,对这种产学研一体化实践给予高度评价,杜部长提词:特色办学、质量立校。2011年11月21日,中国驻印尼大使刘建超评价:“这种实践在国内前所未有,期待它的深度发展,为国家新闻传播教育事业和党的新闻事业发展提供新的经验和模式”。2011年12月24日,教育部党组书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视察学院和中心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这种办学方式能够进一步提炼和推广。2012年6月9日,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到中心和学院指导工作,对我们这种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方向和清晰的思路表示赞同,并希望向四川大学推广。英国林肯大学副校长、泰国皇家理工大学校长等国际同行都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二、台报校网四位一体协同创新传媒教育的阶段和路径
高校与传媒的合作也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深入,学院的发展和传媒教育的改革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比作“游击战”,学校以1300平方米规划改造,由重庆广电集团总工程师办公室、技术直播中心牵头设计,重庆广电集团投入硬件设备共同建造中西部最先进的演播室和频道载体,重庆广电集团部分节目在演播室出像,学生通过顶岗实训的方式参与真实节目演播室环节的制作,开设演播室及配套环境的局部业务课程。真实传媒环境在学生的课堂上呈现,双方合作是局部的,重庆广电集团最常使用的演播室环节,使用时参与,使用后离开,师生无法参与广电内容制播的全过程,双方的融合度不高。第二阶段可以比喻为“阵地战”,双方共建传媒运营实训中心,把重庆工商大学1300平方米区域划分为高清演播中心、编辑中心、实训中心、行政中心等,重庆卫视、重庆电视台都市频道、重庆电视台科教频道120多位资深记者编辑主持人组成的专业团队平移到中心。在专业记者、编辑和频道总监、部门负责人的精心指导下,管委会的本科生、研究生成员及数百名助理通过在摄像、编辑、录像、审片、灯光、舞美、化妆等专业技术岗位上顶岗实习,参与节目的策划、生产制作、编辑、审片、上载播出。电视全流程直观地呈现在师生面前,师生打破了“模拟训练”的圈子,在真实的传媒环境中成长为传媒生产主体和运营主体。从模拟走向真实,有大量的收视数据和市场调研每天反馈给中心的联合团队,师生与重庆广电集团记者团队一起提升打造精品节目、提升传媒品质。第三阶段可比作“全民作战”。2012年6月6日,已建成的传媒运营实训中心与重庆广电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及中国文化传媒集团、阿里巴巴集团、腾讯网等共同成立了“传媒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心出品的重庆卫视“星电影”栏目为代表的日播型优秀电视栏目从创意、策划、采访、录制、编辑、传输等全流程整环节都在中心完成。重庆卫视“星电影”在国家广电总局的阅评中连创佳绩,被誉为“用影像倡导主流价值观”的优秀电视文化栏目。中心坚持打造台(重庆电视台)——报(重庆日报、重庆晨报等)——网(华龙网、大渝网、新浪网等)——校(重庆工商大学)四位一体的综合人才实作实训平台,培养面向全媒体的复合型传媒人才,陆续推出“财经夜话”等新型传媒节目。“财经夜话”的主旨是:迎合社会需求,提升传媒影响,用专业的智慧、传媒的力量影响公众、服务生活。机制是:报台网校、四位一体;高校为核、传媒为翼;互动共振、同创多赢。特色是:精英智慧、大众表达;理性学识、快乐表现。样态是:有现场观众参与的演播室访谈交流为主,辅以必要的图版、视频及道具。时长45分钟,周播二次(每周六和周日晚间播出)。以高校为传媒自主创作载体,整合多种传媒形态,让师生充分展示才华和提升面向市场、面向实务、面向前沿的能力。
三、台报校网四位一体协同创新传媒教育的发展方向
与重庆广电集团共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2009),与重庆广电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共建重庆工商大学传媒运营实训中心(2011)和传媒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2),学院和中心拥有硬实力(500平方米演播大厅和800平方米编辑中心、实训中心等按照国家高清专业播出级标准精心设计建成,是中西部最先进的演播室和频道载体),拥有软实力(重庆广电集团包括重庆卫视、科教频道、生活频道等120多位职业记者、编辑、主持人平移到学院和中心),中心逐步形成了集创意、策划、采访、录制、编辑、传输、播出一体化的广电行业与高校师生协同创新的新载体,成为传媒运作链条完整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下一步要积极协同创新电视栏目,综合提升社会效益。中心与重庆广电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华龙网、大渝网、新浪网等传媒单位合作,深度提升重庆卫视“星电影”、重庆电视台“我来帮你忙”、“财经夜话”等原创栏目;要继续创新实训工作,让师生得到更大实惠。中心深化与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985”高校国家级传媒实验中心合作,联合完成本科生、研究生的创新实训工作;要进一步形成培养特色,中心深入打造台(重庆电视台)——报(重庆日报、重庆晨报等)——网(华龙网、大渝网、新浪网等)——校(重庆工商大学)四位一体的综合人才实作实训平台,孵化科研项目,拓展传媒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等功能,与社会有关部门展开科学研究工作,推出一批高水平传媒科研成果;要积极促进应用转化。中心拥有传媒行业与高校师生协同创新的软硬件资源,双方协作、共同创新传媒的应用成果,把校园文化、教育、财经等品牌成果集成后对社会进行宣传与成果转化。
殷俊,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传媒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