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信息传播与媒介竞争力研究结果:新闻人才培养策略

经济信息传播与媒介竞争力研究结果:新闻人才培养策略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唯有高校、媒体与媒体从业者或准从业者重视“新闻”与“经济”两者的有效融合,共同构筑“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大好局面,形成锐不可当的强大合力,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新闻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关键词经济新闻人才新闻教育人才培养三驾马车融合型师资一、媒体从业者或准从业者:培养专业兴趣,树立从业理念(一)变被动适应为主动涉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主、客观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信息传播与媒介竞争力研究结果:新闻人才培养策略

试论经济新闻人才培养的“三驾马车”齐驱策略

○吴月娥 尹言太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为了进一步适应社会对经济新闻人才的需求,高校要加快新闻传播与经济管理大学科的融合,加强融合型师资的建设,同时要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传媒要发挥自身的优势,给予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与人才交流机会;经济新闻采编人员或准记者,必须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兼修新闻与经济两大学科,厚积自身的学养和从业技能。唯有高校、媒体与媒体从业者或准从业者重视“新闻”与“经济”两者的有效融合,共同构筑“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大好局面,形成锐不可当的强大合力,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新闻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经济新闻人才 新闻教育 人才培养 三驾马车 融合型师资

一、媒体从业者或准从业者:培养专业兴趣,树立从业理念

(一)变被动适应为主动涉猎

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主、客观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观方面兴趣的培养来源于对鲜活的经济现象的关注、解读和对已发生事实的新闻敏感。经济新闻报道需要能够讲故事、懂行业的大杂家。这就要求高校学生能够主动涉猎大量的经济学专著,养成经常读报纸和杂志的好习惯,了解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和业界动态。比如《第一财经周刊》,其着眼于第一时间向受众传播优质的财经新闻和深度评析,读者能够很清楚的把握经济的脉搏

经济新闻不仅仅是经济与新闻的简单叠加,其所包含的内涵深邃,外延也越来越广。为了让各大行业的经济现象迅速见诸报端,一个优秀的经济新闻记者还必须具备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因此,学生必须具有主动进行跨专业学习的意识,比如辅修医学、环境科学等专业。

(二)本科阶段经济与新闻兼修,或以其中之一为背景在另一方向学有专长

现在各大高校基本都是学分制,鼓励在校本科学生攻读“双学位”。因此对于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建议选修经济、金融类专业;而对于本科为新闻或经济专业又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则建议你跨专业报考经济类或新闻专业方向研究生。这样,待你毕业时就拥有了“经济”与“新闻”两个学科的知识背景,再通过三至五年的经济类传媒“真刀真枪”的实习锻炼,相信你已初步掌握经济类新闻报道的基本技能,能够较好地胜任经济类新闻的报道工作。

(三)宁做专业领域的“名记者”不做写不出好稿的“学术超男或超女”

当前高校认定新闻专业毕业生合格的标准一般局限在学术论文上,如果能够发表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就能提前毕业或能够在其他评奖、评优方面享受优先的待遇。这无疑对立志从事学术研究方面的“超男”或“超女”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激励。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肯定一方面的同时,其实也是对另一方面的否定。新闻学不是社会科学,而是人文艺术学科。新闻学是用一种人文的、人性化的和人道主义的视角,培养会讲故事的“工匠”和“艺人”,是一种培养感性思维、形象思维的叙事大师。新闻学教育培养的不应该是某方面的“专家”而是“杂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够挖掘自身的潜质,培养自己的兴趣,写出出色的新闻作品的学生同样是值得肯定的,而且更加值得鼓励和推广,经济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做“名记者”而不是“学术超男”或“学术超女”。从这个角度上讲,对于我们的准新闻从业者应该有宁可做某一报道领域的“名记者”,也不做写不出好稿的“学术超男或超女”。

二、高校:加快融合型师资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当前高校经济新闻专业师资的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经济新闻专业是经济管理学和新闻学所派生的新专业,这就决定了经济新闻教师必须具有经济管理学和新闻传播学的相关学科知识,同时又谙熟经济实务和新闻实务。

从90年代后期开始,中央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一些财经大学的新闻学院、人文学院陆续开设有经济(财经)新闻专业。一些学校还有相应的经济(财经)新闻硕士点。

可以说在财经院校创办经济新闻专业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具体体现,一般财经院校依托自身具有的优势,创办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经济新闻专业,可谓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财经和新闻两张皮,理论和实践脱节既懂经济学的理论,同时又了解经济实务,也了解新闻业务。这样的师资,在前的情况下,基本上是可遇而不可求。[1]

也正是因为缺乏这样的师资,时代呼唤经济新闻人才,通过多方途径,大力培养经济新闻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显得迫在眉睫了。所培养出的经济新闻人才,无论是从事高校教育、科研,以便打破高校经济新闻师资的瓶颈形成经济新闻专业师资的良性循环机制,还是在新闻媒体一线从事采访报道进而写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经济新闻作品以激活经济新闻作品的生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培养融合型经济新闻专业师资的主要对策

一是注重引进具备多学科背景的人才到高校执教。经济新闻专业兼具经济学和新闻学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经济学和新闻学的双重学科背景。经济学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而新闻学则是从属于新闻传播学这个一级学科,二者都是文学下面的子学科。经济和新闻二者在课程设置、思维特点、研究领域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因而,当前高校学历教师具备经济学和理工类、医学类学科背景的较多,具备新闻传播学和文史哲等学科背景的较多,同时具备新闻学和经济学学科背景的教师较少,不过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许多财经院校的高校兼修经济学和新闻学的师资已经达到一定比例。

二是聘请经济新闻媒体一线从业人员到高校任教。战斗在新闻采访第一线的新闻记者有着丰富的采写经验,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经济新闻工作者,对高校经济新闻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大学的新闻学院里,只有7%的教授没有当过记者。美国大学新闻学院中,五个教授中有四个坚决同意要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记者聘为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2]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特聘原《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出任教授,就是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记者到高校兼职或执教的典型案例。自1998年创刊起,《财经》联合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每年选拔10名国内优秀记者,对他们进行“财经新闻”方向的专业脱产培训,为期3个月。[3]胡舒立成为新闻学教授后,其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以及敢于捍卫正义和崇尚真理的精神,已经深深地影响并改变了中山大学全体师生的育人理念。同时也对全国新闻院校的人才培养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随着媒介市场细分化趋势的日趋加快,高校新闻与传播学科的外延和内涵也逐渐扩展。国内新闻学教育距离实践是比较远的,高校如果有决心和眼光聘请新闻媒体一线从业人员到高校任教,必然会推动新闻传播学教育与新闻事业的融合。湖南大学创办科技新闻与科技传播研究所,聘请科学时报社原副社长李浩鸣任所长,拓展了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领域,更好地适应媒介新变化,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科技新闻专业人才,他们的成功做法已得到国内许多新闻学界与业界专家的普遍推崇。其人才培养模式“课堂——媒体——社会”三位一体,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三个阶段的有机结合,也值得拥有经济新闻专业的院校学习、借鉴。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科与硕士阶段分层次培养

进入21世纪,包括理工科院校在内的许多院校纷纷创办新闻学专业,新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发展的思路不清晰,培养模式不具体,成为许多高校新闻学科发展的弊病。

经济新闻专业是一门更加年轻的专业,许多院校开办经济新闻专业并没有多长时间,很快便走上了传统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老路子。新闻学专业设置文学院,教学科研也跟随文学的思路,更有甚者将新闻学专业和汉语言文学业共同设置在中文系下面,新闻学专业毕业生不可避免地倾向文学化,培养来的新闻人才势必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由此可见,创新经济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刻不容缓。致力于经济理学和新闻传播学两大学科的交叉融合,是做好经济新闻人才培养工作的出点和着力点。本科阶段的经济新闻人才培养,应将经济学和新闻学提高到同重要的位置上来,将经济管理学科恰到好处地融合到新闻传播学科上,毕业授予新闻学学士学位。在研究生阶段应逐渐扩大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识的比重,比如现在许多高校就设有传媒经济学等专业方向。(www.xing528.com)

(四)加大专业融合力度,重视课程体系建设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创办经济新闻专业理应审时度势,加强专业合和课程体系建设才能全面推动经济新闻教育改革。

目前,国内培养经济新闻专业人才,通行的是采取“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程+新闻专业课”的课程设置模式。[4]也就是:理论层面主要传授的是新闻传播学理论、经济管理学原理;实务层面传授的主要是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经济实务。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形成较高的专业融合度。在短时间内无法具备较高专业融合度的条件下,新闻专业课势必要做出牺牲,逐步提高经济管理学课程的比重,这样经济新闻专业的特色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伴随着经济新闻专业的发展,一批融合型专业教材相继出版发行,如经济新闻学概论、经济新闻实务、经济新闻采访与写作等。当前,经济新闻专业办学蓬勃发展,已有教材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已经不能满足专业的日益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要加大经济新闻专业的科研投入比例,出版一批适应新时期经济新闻专业发展的优秀系列教材。

专业的融合不单是不同专业形式和内容的无机排列组合,而是在专业生存发展中的一种取长补短的有机融合。总之,只有在师资和课程体系建设上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将高校这驾马车驾驭好。

三、传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加强传媒与高校的合作与交流

(一)毕业生派遣到经济新闻传媒实习

将经济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派遣到经济新闻传媒实习三个月以上,以熟悉经济新闻报道的规律,初步掌握其报道技能。

经济新闻专业毕业生要到经济新闻媒体或新闻媒体的经济部门实习,了解经济新闻报道的特点,掌握经济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通过对经济新闻媒体报道的认识,能够有效地解决课堂上遗留的难点和疑问,将理论置于实践中检验,理论也在实践中得以升华。

通过不断的媒体实践,进行实习经验的总结,完成实习报告,毕业生们对经济新闻媒体有了初步认识。许多毕业生的职业理想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学生或从事媒介经济方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或努力成为一名学习型经济新闻记者,进而从实践中得出真知,这对经济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派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到经济新闻媒体做兼职工作

在输送众多新闻学专业学生去经济新闻媒体实习的同时,也应让高校教师特别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到新闻媒体挂职锻炼。这样学生既能够学习到传媒领域前沿的理论,又能够对传媒现在的动态有直接的把握。例如,中国传媒大学在2009年就曾派出过青年教师到中国教育台挂职锻炼。

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高校青年教师具有年富力强、学历高、科研能力强的优势,但是从事过新闻实践的较少。高校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而不是鼓励教授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科研项目和课题上。[5]时下,各种自媒体迅速发展,逐渐侵蚀着主流媒体的领地,这就更加需要高校教师,全面了解业界发展动态,在实践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

青年教师是未来高校经济新闻专业发展的基石,没有一支科研与实践能力并重的青年教师队伍,高校经济新闻专业就不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三)参与市场调研市场策划等经济实务层面的实践

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经济生活中,市场是人们实现商品交换的起点和终点。市场是反映一切经济活动的晴雨表或温度计,搞经济报道不能不关注市场。[6]

经济新闻专业毕业生仅仅完成在新闻媒体的实习是远远不够的,经济实务层面的实习,在一定程度上检验经济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学习质量。具体来说,毕业生应多去企业、大公司采访,与企业家经济学家等知名人士进行交流和学习,参与公司的市场调研、策划等经济实务层面的实践,尝试着学习市场调研报告、市场策划书的撰写,带着问题去实习,了解经济领域的发展趋势。这都需要学生在实习中慢慢积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最终才能熟练地掌握经济新闻采编的规律。

吴月娥,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

尹言太,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注释】

[1]莫林虎:《如何培养复合型财经新闻人才》,http://media.people.com.cn/GB/35928/36353/521681html

[2]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3]《〈南方周末〉—胡舒立和新闻专业主义》,http://www.infzm.com/content/13930

[4]方琦:《经济新闻实务》,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王新兰、郑小强、张磊:《把经济新闻专业办成财经类院校的优质、特色专业》,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6]范惠萍:《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范惠萍经济新闻报道探索与思考》,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