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财经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全媒体时代下财经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困境,探讨全媒体背景下高校财经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架构符合全媒体融合趋势需求的财经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

全媒体时代下财经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财经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郭 伟

摘 要 当今社会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媒介生态,传统意义的新闻生产从采集、制作、发布等传播流程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媒体融合所催生的变革不仅给传媒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新闻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为社会媒体培养高质量的“全媒体”型传媒人是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困境,探讨全媒体背景下高校财经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架构符合全媒体融合趋势需求的财经新闻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全媒体 媒介融合 新闻教育 财经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从网络时代、多媒体时代、媒介融合时代到全媒体时代,早已打破了传统媒体长期固守传播领域的格局,这就是当今信息行业的变革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在中国传媒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媒介的融合不仅给活跃的传媒领域带来新的挑战,也为传媒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尤其直接而深远。

传统的新闻教育应当坚守固有的理念,但面对媒体和社会的变革,单一的新闻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全媒体时代形势的需求,新闻教育显然也要因时而变,新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近年来新闻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对“全媒体”的认识

“全媒体”在英文中为“Omnimedia”,最早由美国一个名叫Martha Stewart Living Omnimedia(玛莎—斯图尔特生活全媒体)的家政公司提出。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成立于1999年的公司,在无意中预示了世界传媒业的发展方向。全媒体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被正式提出。它来自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媒体形式的不断出现和变化,媒体内容、渠道、功能层面的融合,使得人们在使用媒体的概念时需要意义涵盖更广阔的词语,至此,“全媒体”的概念开始广泛适用。

而这个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类传播工具的“全媒体时代,对我们如何培养出优秀的新闻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媒体时代给新闻传播教育带来了深远影响,引发了以下三个变化:一是新闻传播主体发生变化。新闻传播的主体不再被媒介机构所垄断,广大受众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媒介,拥有了传播话语权。二是新闻传播方式发生变化,由单向传播转向双向传播,由媒介机构对大众的传播,转向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复合交叉式传播。三是传播主体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带来媒介组织方式和信息管理方式的变化。

基于传统新闻业的传统新闻人才培养模式自然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局面和强烈的变革诉求,在全媒体背景下复合型的“全媒体”人才成为急需。究竟怎样的新闻人才能称为“全媒体”人才?才具备在全媒体背景下多媒体融合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如何培养全媒体背景下的财经新闻人才?

二、“全媒体”型财经新闻人才竞争力

“全媒体”型人才是指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的新闻传媒人才。与一般媒体相比,专业经济类媒体需要的人才复合性更高、知识面更宽、专业背景更深,对此类人才需求更为全面。

新闻专业学生以前就业面临与其他专业的竞争,但是从目前我国新闻教育的现状看,几乎没有一个学校可以为这些财经类媒体培养适用人才,传统的财经教育和新闻教育培养模式基本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毕业生到了媒体后都需要再培养,而且实践证明,经过新闻专业学习的人更加懂得新闻工作的规律,能够很快进入工作角色。面对个人记者的竞争与挑战,全媒体时代职业的新闻工作者仍然担当着新闻守门人的角色,应该具备最基本的采访、编辑、写作、评论的能力。新闻学生和在职新闻工作者都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新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市场不再以媒介形态来界定,取而代之的是不同媒介品牌的媒介市场。财经媒体受众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所有财经类媒体需加强深度,给受众提供更新的内容,否则就很难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也对如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财经新闻人才的各级高校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题。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全媒体”型的优秀传媒人需要对未来的媒介形态敏感,对人们的需求敏感,对新的媒介技术带来的生活变化敏感;需要有把握传播技术发展趋势的能力,进而理解媒介技术发展带来的媒介格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只有具有把握媒介发展趋势的洞察力,才能在根本上具有整合媒介的把握力。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专业技能的界限也被打破,具备跨媒体技能的“多面手”将成为未来新闻人才的首选。

坚持并加强培养复合型或专家型的人才,这是新闻教育者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全媒体时代仍然有效,对于“全能型”新闻人才的需要就是复合型人才的一个方面。当然复合型人才主要是指知识结构的组成,新闻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才能适应报道不同领域信息的要求,避免产生以往新闻业界对新闻学生“上手快,后劲不足”的刻板印象

三、全媒体时代的财经新闻教育模式

要培养“全媒体”型的财经新闻人才,单一的新闻教育已无法满足社会实践的需求,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途径优化上做足工夫,为适应社会需求,应将单一的新闻教育与财经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必要探索一种全新的财经新闻人才培养模式。

(一)要着力培养融合型的财经新闻专业师资

既懂新闻理论又懂经济,具备经济媒体实际工作经验的师资很难短期内打造,也不是高校单方面力量能够培养的,只能与媒介合作,共同培养。新闻教育与传媒业界融合有两种模式。

其一,可行之策是全力引进资深财经新闻编辑、记者担任教师或者客座教师,引进课堂进行教学。进一步加强与本地新闻媒介的联系,从一线财经记者编辑人员中引入适合从事新闻业务课程教学的人才,以迅速扩充新闻师资队伍,加强新闻教学与新闻实践的结合。来自一线的优秀从业者的丰富从业经验、扎实的业务能力、渊博的知识素养,对于在校的新闻学子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学习价值。以笔者所在单位武汉东湖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为例已与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签订合作意向,引进多名资深编辑、记者担任我院客座讲师,运用实践典型案例将他们的新闻操作方式、媒介管理经验与我院师生交流,开展相关研究,力求为有志于传媒事业的广大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通过学校与报社的共同努力,为社会培养一批有新闻理想、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传媒人才。这种培养模式已在我国多数高校新闻专业中推广开来,并取得一定成效。(www.xing528.com)

其二,同时对现有的师资进行强化培训和提高。新闻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师资力量,课堂到课堂是现在高校新闻人才教育的一个很大弊端,应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走出去,参与传媒实践,参加跨媒体的采、写、编、评、策划与制作等业务,甚至参与到跨媒体的经营管理中。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可以选择赴著名高校接受较长时间的专业培训二是选派教师到新闻媒体挂职工作,与权威新闻媒体建立协作关系,也可以将教师赴著名高校专业培训与到权威新闻媒体挂职工作合并完成。教师就可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把媒介最新技术、最新经验以及媒介融合发展的最新动向趋势带到课堂上。在引入师资力量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现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可采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进修学习等多种方式,对担任新闻业务课程的教师,还应该保证他们有一定的时间参与新闻实践。这样就可以把媒体的最新技术、最新经验、最新理论以及新闻传媒发展的新动向、新趋势和新问题传授给学生,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与社会、与业界接轨。

(二)要科学制定财经新闻专业的课程体系

新闻传播学科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必须针对现代传媒与社会的需要而设定,新闻院系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据此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鉴于媒介融合这一发展大趋势,国内一些老牌新闻院校纷纷在自己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上进行了调整。

传媒人具有准、精、深的新闻资讯整合力的前提是,要成为一个报道领域的专家,即专家型记者。专家型记者的培养,需要新闻教育与相关专业融合,这种融合可以通过跨学院合作来实现。财经类院校的新闻专业,可以充分发挥财经类院校的专业优势,加强校内学科之间的专业互补。综合类院校的新闻专业,这种具有跨专业知识与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以通过新闻专业学生辅修财经第二专业来培养;还可以通过课题研究来培养,学生围绕专业、围绕当下的问题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看不同学科的文章和书籍,从而培养其多学科的思维能力。

新闻专业基础课程充分利用新闻学院的学科优势资源,与新闻学专业的其他方向打通共享,而专业核心课程则将传统新闻学专业的基础性核心专业课程(新闻采、写、编、评论、摄影)和基于数字与网络技术的新媒体专业课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信息传播、网络新闻编辑等)相结合,并增设一定的经济类专业基础课,力图通过这种课程体系的整合,培养具有融合媒体技能的新型新闻人才。

(三)“全媒体”型人才培养要深入媒体、加强实践

学校是研究各媒体传播效果和学习各媒体基本技能的最好地方之一,但新闻专业不仅仅是一个学科,更是一种职业,对于前沿的媒介先进动向,则可以通过实习来掌握更前沿的专业技术技能,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学生走出课堂,深入新闻实践。高校可以通过运用媒介融合视野来培养“全媒体”型财经新闻人才。

学校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多种实践,把课堂新闻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首先利用学校媒介资源,鼓励学生在校报、电台专门开辟财经类专版,要求新闻专业的学生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结合课堂所学相关新闻及财经类知识,直观感受中国社会现状,课堂、校园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互补、互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校里率先施行财经人才模式培养的“实验田”,让学生在未走出校门之前已具备初步的专业技能准备。

同时立足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客观变化,整合教育资源设计新的专业方向,其目标是造就一批适应新媒体和适应数字转型后的传统媒体所需要的新型财经新闻人才。同时为学生提供机会重点掌握一门传播技术,并了解其他媒介技术。让学生深入媒体,接触媒介发展新理念,了解传媒发展中的新问题,开阔眼界和思路,提高创新能力,提前融入媒体环境,更好地适应媒介的发展。新闻教育若是能与它所对应的行业联系起来,那对学生、高校和媒介来说都是一个共赢的局面。

因此,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在当今全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如何培养优秀的财经新闻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新闻教育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出适应媒体变革的财经新闻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加丰厚的知识底蕴、开阔的眼界以及多种技能,适应新世纪知识经济社会对媒体人才的高要求。只有把新闻教育做专、做精、走在发展前沿,满足社会需求、顺应时代发展、加强师资力量、增强实践环节,我们培养出的财经新闻人才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蔡雯、王学文:《角度·视野轨迹——试析有关“媒介融合”的研究》,《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11期。

[2]董广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思考》,《新闻战线》2009年第4期。

[3]高钢:《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教育四大基础元素的构建》,《国际新闻界》2007年第7期。

[4]孙凤毅:《新闻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中国记者》2010年第9期。

[5]吴闻莺:《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创新》,《新闻世界》2010年第11期。

[6]刘杨、孟晓辉:《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科技信息》2009年第33期。

[7]易海燕:《全媒体战略下的媒介融合之路》,《网络传播》2010年第5期。

[8]胡芳:《媒介融合环境考验新闻传播变革与人才培养》,《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第5期。

郭伟,武汉东湖学院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