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领导重视,课程管理职责有落实
(1)能正确理解学校课程建设的目的意义,明确课程建设在学校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与作用。校长是学校课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领导制订学校课程计划、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保证其有效实施,并负责监督落实。把课程建设纳入学校重点工作,学校行政会议对课程建设有专题研究,形成意见,并作记录。
(2)校长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到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各个实践环节,及时研究、引领、指导、调控和改进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
(3)学校能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支持相关教师参与各类课程建设研讨活动和相关会议,有培训经费支持。
(4)学校课程建设各环节既有明确的责任部门与具体人员进行开发研究和具体落实,又能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
二、建章立制,课程建设制度有创新
(1)有健全的课程建设制度,如课程审核制度、课程评价制度、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指导学生工作量制度、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制度等。
(2)有完备的课程实施计划,包括学校层面的课程实施计划、年级计划、班级计划或社团工作计划。
(3)合理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指导)教师、兼职指导教师,地方课程实施教师,从制度建设上鼓励每一位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建设和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将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相关要求纳入绩效工资考核中。
(4)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开展以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开发和实施为内容的校本教研活动,学校定期(每学年至少一次)组织教师学习本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或方案)、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使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学校课程开发的内容和要求,有相应的计划和活动记录。
(5)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帮助教师确立专业发展方向,有支持教师课程建设专业化素养提升的校本教研制度。
三、讲求规范,三级课程实施重校本(www.xing528.com)
(1)学校能对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自我监督和检查,能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各类课程,保证校本、地方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量,不增减课时,不挤占课程、课时。
(2)能从学校实际出发,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目标,编制科学、完整、可操作性的课程方案,包括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充分考虑地方课程教材内容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实施。每学年根据实施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完善。
(3)有健全的课程建设的组织系统,形成由需求评估、决策规划、组织实施、评价反馈、管理保障等环节组成的学校课程建设网络,保证三级课程规范、有序、校本化实施。课程建设中能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并能在校园网络体现学校课程建设相关情况。
(4)学校课程意识较强,能整合各类教育活动,根据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课时合理采取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比较灵活的实施方式,但应保证三类课程的实施时间,在课程方案中有明确的反映和说明。
(5)以校为本开发和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实践的资源和条件,积极引进家长方面的课程资源和支持力量,为学生学习拓宽渠道,形成了符合本校特色的实践基地,学生参与实践的实效性高。
(6)学校要引导教师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类课程的实施中做到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三类课程的整体价值。学校特色在课程建设中有充分的体现。
四、形成特色,课程建设显成效
(1)学校能积极承办省、市、区有关课程建设方面的教学研讨活动,并能承担对外展示课程建设方面的活动。
(2)学校课程建设整体水平提高明显,有两门及以上课程获区级及以上优秀校本课程。有区级以上特色项目,并有特色课程支撑。社团活动内容丰富,积极实施社团课程化建设,能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学校社团在区级及以上获奖。
(3)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丰富,每年有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初高中主要指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在区级及以上获奖。学生参与其他课程相关比赛获奖较多。
(4)近年来有开展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课题研究,教师参与面广,研究成果影响力较大。教师在省市区教学研究方面的获奖情况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5)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个性鲜明又体现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学校成功创建了区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先进学校,并能不断发展和完善,提升学校办学思想,创出学校特色品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