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市井风情图外销壁纸
广东省博物馆 白 芳
清市井风情图外销壁纸,水粉纸本,18世纪中晚期,广州画匠绘制,纵116厘米,横150厘米,藏于广东省博物馆,这是中国博物馆界收藏的唯一一件中国外销壁纸的实物。
该壁纸是由画面连贯的三幅画作拼接而成,画工精巧,构图细腻,如实地描绘了200多年前广州商业街景的风貌。在画面的左排商铺中,第一家是药材店,在店门口的显要位置上打出了“福生堂发卖南北川广生熟地道药材”的广告招牌,一卖药老翁体态安详地静坐于柜台之内,其身后整齐地摆放着贴有不同药名标签的中药柜。第二家是制鞋店,鞋匠正在专心致志地做鞋。关于制鞋、补鞋这类场景是当时外销市井风情画中十分常见的题材。在画面居中的一排商铺中,第一家是正骨店,正骨师正在为患者推拿诊治。商铺右侧的街道上停靠着一顶轿子,一轿夫慵懒地靠在轿边待客。画面右边的河涌里停泊着一艘乌篷船,一位刚刚离船的客人正撑伞前行。在船旁的一四角凉亭内有孩童在嬉戏,除此之外,铺面临街处还有一些流动摊档。如药材店附近一位牙医正在给患者拔牙,正骨店旁一男子正在给街道洒水除尘,还有一撑伞售卖熟食的摊档,各式包装精巧的糕点吸引了路上的行人。
17世纪到19世纪,中国外销壁纸生产盛极一时,外销出的壁纸先后风靡于欧洲和美国等地。伴随着新航路的不断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贸易交往日益频繁。尤其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颁布了“一口通商”的政策,广州被指定为中国唯一合法的海上对外贸易特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政策,使广州成为了这一时期中西贸易的中心。来华的商人在广州大量采购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等商品,这些商品畅销西方市场,引发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浓厚兴趣和对中国物品的强烈喜好,掀起了一场波及西方艺术、文化、建筑、装饰等诸多领域的“中国风”,这种艺术风格在欧洲社会前后持续了100余年。虽然壁纸不是西方买家在广州采购的大宗商品,但是价格低廉、色彩绚丽、极具东方情趣的中国壁纸仍被作为私人携带的商品,整箱整箱地装运上船。17世纪末一位作家在《世界报》中写到:“中国壁纸在豪宅中极为流行,这些房子里挂满最华丽的中国和印度纸,上面满绘着成千个想象出来的人物、鸟兽、鱼虫的形象。”1732年,瑞典“腓特烈国王”号首航广州,大班柯林·坎贝尔在其私人日记里记录的“腓特烈国王”号在广州逗留4个月中采购的回程货物有:151箱和1801捆瓷器,共计499061件,红、绿茶共2183箱,另有100件半箱装、6件小箱装、23件篮装、46件筒装以及422件罐装或盒装茶叶,丝织品23355件,棉织品633件。此外还有壁纸、家具、白铜、桌布、珍珠母等杂货。另据1775年的一份档案记载,一艘到达伦敦的东印度公司商船,一次就装载了2236件中国壁纸。(www.xing528.com)
欧洲人有用壁画装饰墙面的传统,挂毯、刺绣、锦缎、天鹅绒及浅浮雕的皮革制品等都是装饰墙体的主要材料,由于这类材料价格昂贵,是只有上流社会才能拥有的奢侈品。17世纪,中国壁纸开始输入欧洲,其绚丽的色彩、精美的画面、完美的工艺,以及浓郁的东方情调,赢得了欧洲社会各个阶层的青睐。廉价精美的中国壁纸逐渐替代了欧洲昂贵织物的饰墙材料,成为了欧洲社会上下通用的室内装饰品。中国外销壁纸大多成套输出,一般每套25卷,每卷大约12英尺(约3.66米)长,4英尺(约1.22米)宽。每幅画面各不相同,拼接起来可以在房间内组成一组连续的画面。就画面题材而言,早期画面以花鸟题材为主,中后期以风景人物及中国传统手工业题材为主。就价格而言,花鸟题材的壁纸一般每码4先令,全景式的人物风景和传统手工题材的壁纸要每码7先令。就绘画技巧而言,外销壁纸与外销画没有太大区别,因此中国外销壁纸的画匠不应排除广州画匠绘制外销画的同时兼画外销壁纸的可能性。18世纪末,欧洲开始对中国外销壁纸征收进口税,兼之此时欧洲有了本土的壁纸生产作坊,故中国销往欧洲的壁纸数量大幅减少。中国壁纸开始转销到海外贸易的后起之秀美国。壁纸的风格题材没有太大变化,仍以花鸟、风景人物、制丝采茶等传统手工业题材为主。
关于中国外销壁纸在西方的使用方法,据目前的调查情况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将中国外销壁纸直接粘贴于墙面,现今这类壁纸多见于欧美家族带有“中国风”装饰风格的私邸中。另一种方法是欧洲人在中国壁纸的背后用帆布或厚纸板托底,再将底布上下两端用木条和铜钉固定在墙体上。这样处理过的墙纸是可以移动的,当从一个房间搬到另一个房间时壁纸不会收到任何损坏。这类壁纸现多收藏于英美的各大博物馆中。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外销壁纸正是采用了厚纸板托底的方法。
就目前中国外销壁纸的收藏现状而言,英国和美国是收藏中国外销壁纸最多、最集中的两个国家。其中,英国以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和The National Trust两家机构收藏为主,美国以Peabody Essex Museum收藏为丰。还有一些零散存于私人家族带有“中国风”装饰风格的房间内。由于这类壁纸专供外销,中国当时未留下任何文献记载与实物资料,致使这段关于广州传统手工艺的辉煌历史渐渐淡忘于人们的脑海中。广东省博物馆征集的这件珍贵的清代市井风情图外销壁纸,不但填补了国内收藏界的空白,也为学术界加深十三行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证明。
本论文的撰写得到了William Hanbury-Tenison先生、英国国民托管组织Andrew Bush先生、英国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Ming Wilson女士、美国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Karina H. Corrigan女士和香港文化博物馆刘凤霞女士的热心帮助,在此深表谢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