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与人的本质安全化
2.1.1 人的本质安全化的含义
从狭义上讲,人的本质安全化是指企业职工不论在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以及违反劳动纪律,实现自身的个体安全,并进一步实现企业全体职工的安全。从广义上讲,人能够使物态和环境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制订和实施规范、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人-机-环-管的和谐统一最终实现人的本质安全的过程人的本质安全包括两方面基础性含义:一是人在本质上有着对安全的需要,即本质安全型的职工对安全生产具有自觉的需要;二是通过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可以实现个人岗位及系统的安全生产无事故,即本质安全型的职工能够具备安全生产的能力,并能够在各种环境中体现出来,以保证安全生产活动。总的来看,本质安全型的职工不仅具备自主安全理念,而且还具备充分的安全技能,在可靠的安全环境系统保障下,能够产生具有安全结果的生产管理者和作业者。显然,人的本质安全是一个可以不断趋近的目标,同时又是由具体小目标组成的过程。人的本质安全既是过程中的目标,也是诸多目标构成的过程(杨金廷,2008)。
企业职工是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的实施者,同时,又与机、环境、管理要素一起构成本质安全的有机整体。相对于其他3个要素,人在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过程中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的本质安全具有先决性、引导性、基础性的地位。这一点首先表现在人在本质上有着对安全的需要,另一点就是人既是本质安全的实施者,又是本质安全的受益者,同时,又是事故的具体受害者。本质安全的四大要素的实施,最根本点就是为了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其次,人的本质安全的不可视性。本质安全创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趋近的过程,其中物态的本质安全很容易让人看到具体的形态,也较容易衡量其本质安全的趋近程度,而人的本质安全却很难定性,只有通过具体的过程来检验,才能看到实际效果。第三,人的本质安全的不可预知性。人的行为是受大脑控制的,在不同的环境下,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行为心理学实验也表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在实际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即使是安全警惕性再高的人,也会有疏忽大意的时候,从而产生不安全行为。据资料统计,在我国煤矿事故构成中,有90%以上是由人的违章行为导致的。而Erikholl-nagel于1993年的统计表明,从20世纪60—90年代,在造成灾害的技术系统事故中,包含人因失误的从最低20%增大到最高80%(Reason,1995)。
2.1.2 人的本质安全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正如前文所述,在企业本质安全的大系统中,人处于中心地位,对企业本质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设备的可靠性不断提高,工作环境也极大改善,但是人作为系统中极其重要的要素,因其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特性,既存在一些固有的弱点,又具有极大可塑性和难以控制性,因此,处于安全生产中心地位的人的行为已成为系统事故发生的最主要的危险源之一。由于人的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可以称之为人因事故。周刚、程卫民(2008)将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称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同时,从人的心理状态出发,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分为有意的和无意的两大类。有意的不安全行为是指有较明确的目的或意图,明知故犯的不安全行为,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不适当的需要而甘愿冒着受到伤害的风险,但由于对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估计不当,心存侥幸,在避免风险和获得利益之间作出了错误的选择;无意的不安全行为是指非故意的或无意识的不安全行为。不管是有意的不安全行为还是无意的不安全行为,均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
广义而言,不安全行为包括一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类行为,既包括可能直接导致事故的行为,也包括可能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黄曙东、张力(2003)认为,通过人因事件的调查与确定、故障模式确定与后果分析、屏障分析以及根本原因分析等步骤,可以将人因失误的根本原因归纳为以下因素:①心理因素;②生理因素;③个体因素;④环境条件因素;⑤作业因素;⑥运行规程因素;⑦教育培训因素;⑧通讯因素;⑨管理因素。显然,上述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体现了个人的个性、态度、动机、人的能力、技能水平等;客观因素体现出机械设备、环境以及组织管理等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经常混杂在一起,对职工的行为形成综合影响。例如,在人的个性中,人的个性缺陷会对人的行为特别是在出现危险情况时产生不利影响,而在不同的态度与动机的影响下可能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人的能力和技能水平决定着其能否接受足够而准确的信息,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迅速的反应,这些与人所受到的教育和训练有直接的关系。同时,性能优良的机器设备、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舒适的作业环境等都会对人产生良好的心理作用,并有利于克服人的个性缺陷,促使人形成正确的态度和动机。
从人的行为的反应过程来看,人的行为一般经过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并作出判断、动作反应并实施3个过程。首先人对信息的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学习能力、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以及协调行动的能力是人的安全行为的基础,并且每种能力所起的作用取决于人所从事工作的复杂程度;其次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作为系统的组成部分所特有的重要特征,这种技能来源于人的长期记忆和及时回忆某些实际情况的能力,完成判断的时间与输入相关信息量有关;第三是人的运动机能,人作为一个整体行动,与他的许多工作能力是联系在一起的,并且是同时进行的,这就需要协调,以保证人的行为的准确性,降低行为偏差。因此,影响人的本质安全的因素及其作用途径可以用图2.1来表示。
2.1.3 安全文化对人的本质安全的影响机制
如前所述,人的行为的产生原因可以归为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客观因素是环境与机器设备的原因,主观因素是个体心理方面的原因。个体心理除了能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之外,还会通过影响个体对环境的认知,进而间接影响人的行为。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企业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能够影响职工个体心理、成员的心理环境以及组织行为,从而影响到企业成员的行为。安全文化同样如此。
图2.1 人的本质安全的因素及其作用途径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兴起了一门新的心理学分支——跨文化心理学。它联系文化变量对人类的心理及行为进行系统研究。跨文化心理学指出,心理是一个内涵很广的概念,是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包括心理过程和个体心理特征两大类。心理过程是个体心理特征形成的基础,个体心理特征一旦形成又会对各种心理过程的实现具有指导意义和影响作用。
首先,安全文化会对职工心理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企业成员的行为。在跨文化心理学中,职工个体心理特征包括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态度等个体倾向性和性格、气质、能力等个体心理特征(刘莹,2010)。个体倾向性与文化的关系十分密切。动机作为个体行为的主观动因,受到个体内在的文化特征与外在的主流文化的深刻影响,而理想、信念、价值观和态度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直接决定着个体倾向性性格气质和能力等个体心理特征亦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对职工性格、气质和能力的影响而决定了个体活动的方式。个体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认识、情感、意志过程的统一体,它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这三者受企业安全文化影响很大,而且职工心理过程的层次越高,这种影响越明显。同时,具有不同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对个体心理过程的影响的差别也十分巨大。
其次,企业安全文化会对职工心理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企业职工的行为。职工的心理环境是指职工所认知的企业内外环境。人类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企业职工总是处在特定企业的内外环境中活动,其行为要受到其所处环境的约束。而企业环境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迪尔和肯尼迪就把企业文化整个理论系统概述为5个要素,即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仪式和文化网络。作为在一定企业安全文化背景中工作的个体,要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就必须对来源于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
因此,企业安全文化能够影响职工的个性心理和心理环境,从而影响到企业职工的行为。由于企业职工在工作的同时受到企业内外环境的影响,是全方位、全天候地接受文化信息,因此,企业职工除了受企业安全文化影响外,还受到企业内部不同群体中客观存在的亚文化以及市场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一定与主流的安全文化相吻合,有减弱或者抵消主流安全文化作用的可能(沃伟东,2006)。安全文化对成员行为的作用取决于安全文化的影响力的大小。图2.2反映了企业安全文化与个体行为的关系。
第三,企业安全文化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组织行为。企业行为是以企业制度和指令为形式、通过企业成员行为和组织行为加以实施的。一般意义上,制度是一系列规则,这些规则既包括正式的、成文的法律、规章、社会组织规范等,也包括非正式的、不成文的习惯、道德、意识形态等,约束和调节人或社会组织的行为与关系,减少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是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体现。企业制度是企业成员共同承认并遵守的契约,是共同的行为准则,反映了安全文化理念,体现了安全文化内涵。因此,安全文化也会通过影响企业的组织行为而最终决定企业职工的行为。图2.3反映了安全文化与成员行为的关系。
图2.2 安全文化与个体行为的关系
图2.3 企业文化与成员行为的关系(www.xing528.com)
王亦虹2007结合人因失误根本原因的归类以及基于CREAM对复杂系统人因失误原因的层次分析,从安全文化的视角对人因失误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人因失误的根本原因和大部分组织、个体方面的原因都可以纳入企业安全文化的框架进行更深层的分析。图2.4从企业安全文化视角对人因失误的潜在原因进行了分析。
图2.4 企业安全文化视角的人因失误的潜在原因
图2.4表明,人因失误的潜在原因都能够追溯到企业安全文化的根源,其中工作场所设计、作业时间、工作环境、工作负荷和个体特征是典型的企业安全氛围维度;教育培训则属于企业安全文化的学习维度;而社会环境是影响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职工的技能、规则和知识实质上均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从人因事故形成过程的整体进行分析,每一环节都与企业安全文化息息相关,企业安全文化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角落,是所有人因失误的根本原因。
2.1.4 安全文化对人的本质安全的影响途径
企业生产中人的本质安全取决于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受到其所在的企业文化的影响。具体到煤矿企业,企业安全文化对人的本质安全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4.1 企业安全文化对职工价值观的影响
价值观就是人们由心中发出的、对世界上存在万事万物的认识以及所持有的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价值观念是人们在社会中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人们所处的家庭、学校以及工作环境中的群体对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价值观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
煤矿企业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形成围绕安全目标的、被职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安全价值观。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价值观首先包括了人们对自己安全的关注,即免受伤害的价值观念,也就是观念的安全文化的形成。这种价值观一旦形成,就能够营造一种强制力,对人们的不安全行为以有效的制约和束缚,使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和道义的责任;安全价值观还能够对人们的行为作出安全引导,使人们认同安全的行为,否认危险动作,从而确保人的活动能安全、有序地进行。其次,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价值观也包括了人们对组织安全的关注,当企业的安全文化成为职工所接受的共同观念时,就形成企业职工所共同持有的企业安全价值观,并把所有职工联系在一起,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内在动力,是企业行为安全的基础。当职工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形成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而且不会轻易改变。
企业文化中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价值理念中蕴涵着应有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以价值理念为指导,体现着价值理念的要求。因此,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注重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要把一种具有科学性和激励性的企业安全目标,以多种形式灌输到职工的思想观念中。这种安全目标一旦作为一种固定的价值观烙刻在每个职工的心中,企业职工会以此为导向激励或约束自己的行为。因此,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将企业共同安全价值观内化为每个职工的安全价值观,使企业安全目标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实现个人安全目标与企业安全目标的高度统一,因而比传统硬性的管理更具有持久性和影响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张玉,2004)。
2.1.4.2 企业安全文化对职工安全态度的影响
价值观是一种内心尺度,而态度则是对待具体事物的思维的外在表现。价值观影响着工作态度,但工作态度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同的价值观可能表现为不同的工作态度。在我们现有的安全工作中,不容忽视地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即有的职工对规章制度或安全规程了如指掌、倒背如流,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执行不到位,大打折扣。这些职工不是不愿意遵守规章制度,也不是不珍视个人的生命和健康,他们的违章习惯仅仅是一时的惰性心理而心存侥幸,这种现象归根到底就是一种错误地对待安全的态度问题。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对树立职工的正确安全态度有着积极作用。
首先,通过贯彻“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安全理念,坚持“让教育在教训之前,让管理在处理之前”,坚持循环往复的安全知识培训,让职工在学习和实际工作中理解到工作岗位虽然平凡,但这些平凡岗位的工作却丝丝相连、环环相扣,每一点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在一点一滴的日常工作中培养起职工一丝不苟的安全态度,才能保持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
其次,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的教育,杜绝职工存在侥幸心理和对规章制度的逆反心理等思想。把安全规章当作支配安全行为的最高准则,从思想上予以认同,并持有一种肯定、合作的态度,从而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服从,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和运用时杜绝个人的自由意志以及环境的干扰和影响,实现自我控制,形成有形的和无形的、强制的和非强制的规范作用,从而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概率尽可能降低,实现从侥幸安全到必然安全的转变。
2.1.4.3 企业安全文化对职工安全素质的影响
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决定了企业安全文化的层次,研究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对企业预防事故、提高企业安全文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化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具有效果的隐蔽性、形式的多样性和过程的长期性。因此,安全文化素质应该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学习、生活过程中,经过多种形式、各种渠道而获得的对安全知识的全面理解,而形成的具有科学和人文精神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品质。企业安全文化对职工安全素质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企业的安全文化培育来提升职工的安全知识文化素质。知识文化素质是企业安全文化最基础的构成部分,安全知识文化素质的提升,能使职工在已有的安全知识的基础上,及时、准确地发现安全隐患并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排除隐患,以达到保护自己及同事的目的。
(2)通过企业的安全文化培育来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在安全文化体系中,安全意识是决定安全价值观的基础。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首先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这就要求首先要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安全意识可以通过安全培训、事故案例分析、安全论坛、安全知识考试等方式进行。其中,事故案例分析是培育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通过让发生事故的过来人讲述事故的经过,可以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其次是选用典型的事故案例,组织大型事故分析会,让参加者受到教育不管采取何种教育方式目的就是让广大职工增强安全意识,进而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从而影响职工的安全行为。
(3)通过企业的安全文化培育来提升职工的自主安全动机。企业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职工的安全素质可以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在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的情况下发生变化。当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已与企业安全文化完全融合在一起时,职工能够通过超越自我的安全意识,对企业合理的文化加以保留,对不合理的企业文化加以剔除,同时对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此时不仅是一种获得利润的经济实体,而且还是满足企业成员广泛需求的场所,使职工有充分的安定感、满足感和归属感,在工作中体味人生的乐趣和意义;职工对企业有着强烈的荣誉感和认同感,要与企业共存共荣,从而自主地实现自身的本质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