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同根”统战文化工作的思考
王 莉
摘 要:统战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一个方面,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同根统战文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构筑同根统战文化的研究,不仅能持续增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础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而且是持续有效推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途径。同时,在构筑同根统战文化建设中还应特别注意一些问题,如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等,以便努力营造海内外中华儿女民族团结和睦的文化氛围,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中华民族同根统战文化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于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新高度,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也必然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德国语言学家雅克布·格林曾经说:“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脉的民族文化。”(1)可见,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传承的基因,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本质标志。因此,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努力构筑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同根统战文化,既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海外统战工作目标任务的基础和根本。
一、新时期加强构筑海内外中华儿女同根统战文化工作的意义
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共同体,既包括世世代代生活在祖国大陆的亿万中华儿女,也包括数以千万计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因此,中华民族文化不单是大陆各民族的创造,也是海峡两岸人民乃至港澳同胞和海外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创造。那么,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同源同根文化,必然成为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文化基础和精神纽带。
(一)加强构筑同根统战文化的研究,能持续增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础民族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同根文化的基石是文化认同。也就是说,没有中华儿女对中华民族基础文化的文化认同,就无法构筑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同心同根文化。文化作为人类精神的载体,它自身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文化认同是指一个国家全体民族成员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民族理想、思维方式以及艺术审美等方面的共享。中华文化辞典把文化认同解释为一种肯定的文化价值判断,即指文化群体或文化成员承认群内新文化或群外异文化因素的价值效用符合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认可态度与方式,经过认同后的新文化或异文化因素将被接受、传播。该辞典的解释说明:文化认同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历史积淀而被世代遗传。因此,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作为其文化最核心层次的国家和民族精神,既贯穿其历代具体文化内容之中,又高于历代意识形态之上。或者说,在历史长河的绵延中,由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早已深入其人民心中,成为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所以,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无法被割断的。如,贯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仁义恭俭让以及爱国主义等中华民族精神,构成了中华儿女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基础。这种对民族基础文化的文化认同,不仅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同根文化的深厚思想基础。
一般来说,民族文化认同的程度与民族凝聚力成正比关系,即任何一个民族越能在最广泛的民族成员中实现更深刻的民族文化共享,该民族的凝聚力必然越强。历史经验也已经清楚地昭示我们:在任何多民族国家内部,民族成分的多元化并不构成分裂多民族国家的理由,不同的民族之间是完全可以完满地融合在一起的。只有当民族文化危机带给人们迷茫和消沉而导致民族文化认同失去时,不仅是一个民族即将败落的征兆,也将会孕育着严重的国家危机。因此可以说,新时期继续加强构筑海内外中华儿女同根统战文化的过程,就是追寻中华儿女全民族的共同精神记忆和基础民族文化基因的过程,就是实现中华儿女精神共振、思想共识和感情共鸣的过程,也就是维系、凝聚、动员中华儿女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民族而奋斗的过程,更是促进中华民族基础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过程。
(二)加强构筑同根统战文化的研究是持续有效推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途径。
胡锦涛同志在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是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些重大关系,也是统一战线需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同时,我国长期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实践经验又告诉我们:搞好所有统战工作都离不开统战文化建设,任何时期的统战工作只有以先进的统战文化内容为手段,才能潜移默化地处理好统战工作各个方面的关系,最终产生非常良好的社会效果。所以,作为统战部门,时刻应该把构筑海内外中华儿女同根统战文化建设作为统战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把中华民族同根文化作为凝聚国内各民族和密切联系海外华侨,台、港、澳同胞的一个重要载体,加强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的联系与合作,以便充分有效地发挥海内外中华儿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全部重要作用。
海外统战工作也是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一个特殊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球有几千万的海外华侨以及三千多万的台、港、澳同胞,他们“根”在中华,与祖国人民血脉相连,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联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他们对推进革命进程、维护祖国统一、建设现代化祖国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每一个海外中华儿女都非常关心祖国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到祖国旅游观光、投资办厂、寻根谒祖活动日益增多,他们对内地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推进同根统战文化建设,提升海外统战工作的境界,用海内外中华儿女认同的同根文化凝聚人心,团结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共同致力于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海外统战工作最重要的目标任务。(www.xing528.com)
二、构筑海内外中华儿女同根统战文化建设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海内外中华儿女同根文化的本质是爱国同心、和谐交融,绝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文化。
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多元逐步走向一体的聚合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爱国统一的过程,也是五十六个民族逐渐同心并走向和谐融合的发展过程,更是中华儿女同心同根文化逐步凝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即使是对于外来民族的文化,中华文明的基础民族文化也一直采取了宽容吸纳、不断更新以及积极学习的态度,才使得在中国的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像西方历史上那样惨烈的宗教战争,这便是中华文化巨大包容性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爱国同心同根文化的伟大贡献之一,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各民族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得到了发展和巩固。因此,在当前构筑海内外中华儿女同根统战文化建设中,我们不仅要继承发扬中国的传统优秀民族文化,重点塑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同心同根文化内涵,而且要坚决防止小团体、小帮派、封闭保守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想文化观点,持续地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继续营造全民族团结同心、和睦和谐的同根统战文化氛围。
当前,中华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充分自信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全面走向世界,迎接世界多元化的挑战,为中国和平崛起准备着坚实的现代文化基础。但是,在仔细洞悉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实际生存遭遇之后,我们才能深刻认识到:只有同根文化才能把居住在全球的中华儿女团结起来,给他们提供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指南,才能保证中华民族不会再落入分崩离析、四海为家、任人欺凌、宰割的窘境,今后也才有可能不会再次发生近代以来美国华裔在美遭遇其主流社会长达六十多年的公开排华等不平等待遇的事件。因此,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努力构筑现代中华民族同心同根文化的坚强堡垒,从而永远告别苦难的过去以获得希望、自由与幸福;并通过同根统战文化建设呼唤所有中华儿女的同根同心意识、挖掘中华民族同心同根文化的精髓和魅力、自觉抵御其他文化的侵蚀,以期达到民族同心同根文化与中国当代主流文化的完美交融、和谐发展繁荣的大好局面。
(二)保持清醒意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筑海内外中华儿女同根统战文化强大的精神力量。
同根统战文化的建设必然将推动我国海内外爱国统一战线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为此,同根统战文化工作应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为加强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根本职能提供科学的价值理念、工作方法以及工作技巧;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为同根统战文化建设指明先进的发展方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理论才能有效指导各项工作和事业达到新的境界。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要求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必须根据新时期新特点,从传统发展思维向科学发展转变,用其深刻而辩证的思想和方法凝聚并构筑海内外中华儿女同根统战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首先,随着世界和中国正在发生深刻而广泛的变化,我国海内外爱国统一战线的工作形势也已经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被一些新问题所困扰而不断出现一些新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分析研究解决处理问题一定要立足实际。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历来是我们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其次,科学发展观凸显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优秀理论品质。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清除阻碍爱国统一战线科学发展的各类绊脚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推动海内外中华儿女同根统战文化的建设与繁荣。最后,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发挥统一战线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显著特点,在构筑海内外中华儿女同根统战文化建设中始终做到依靠群众和发扬民主,努力调动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并发展好最广大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根本利益,把他们紧密团结在我党周围,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三)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同根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同时,深入挖掘和丰富中华民族同源同根文化文明的现代内涵。
同根同源的中华民族文化一直是沟通海内外中华儿女思想和灵魂的桥梁,是中华民族世界影响力的重要源泉。因为,中华民族同源同根的优秀文化时刻体现在海内外中华儿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生活上,所有中华儿女在同一时间用放鞭炮、锣鼓喧天地舞龙、舞狮等相同方式,庆祝同样的除夕、新年、端午、七夕、中秋以及重阳节等;心理上都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行为上恪守信义,注重人品和伦理道德;事业上提倡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等。同时,在当今世界,海内外中华儿女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与继承者,他们更是中华民族文化文明的宣传者和创新者。海内外中华儿女在各自的居住地、海外所居国或入籍国里,他们一边自觉传承、宣传着同源同根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一边又自然而然地吸收与容纳着当地的优秀文化思想、不断继续丰富创造着中华文化的内容,使现代中华文明更加光彩夺目、绚丽多姿。
中华民族的传统基础文化一直都极具多元性,这完全符合现代文化发展理念所主张的开拓进取、以个体发展基础上的群体提升为目标的生存发展准则。因此,当前中国领导集体所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构建,正是中华民族传统基础文化多元融合协调发展的充分体现,也是现代中华民族新文化思想价值的核心,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同根统战文化建设所追求的本质内涵。众所周知,文化本身的发展会随着时代和地理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自身的调适与更新,但绝不会也不可能被外来文化所完全替换。历史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中华文化自古至今就从未中断过,这种文化在传承和交流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也足以证明其今后注定将永远不会中断或被替代。所以,西方的文化影响,只能是在与中华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其腐朽思想文化不断被排斥、其优秀成分不断被吸纳,最终反而会激活中华民族传统爱国同心同根文化中潜在的一些东西,并赋予这种民族文化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式和新生命,也必将促使中华民族文化更具生命力和世界影响力。那么,我们自身就更应该在当今全球的现实境遇中,持续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同心同根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释,并进一步摈弃偏见、结合开拓进取的改革开放时代精神,丰富海内外中华儿女爱国同心现代同根统战文化的内涵,使之不仅成为中国今后海内外爱国统一战线同心工作的思想基础,而且永远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一处源头活水。
【注释】
(1)李舫:《寻找文化中国》,《人民日报》2005年2月1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