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第3辑

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第3辑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心”思想是对同与异关系的理论深化,突出同的主导地位,以坚持同、增进同为首要前提,确保统一战线具有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二)“同心”思想的理论内涵1.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同心同德。

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第3辑

新形势下“同心”思想的理论内涵 和工作实践研究(1)

陈景聚(2)

摘 要:“同心”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原理,实现了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发展,是统战文化的核心内涵,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对多党合作事业的高度概括。它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同心”思想包括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同人民群众同心,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同心,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同心,民主党派内部同心。其内容体系是同与异的和谐共处,作为统战工作新的指导思想,自身是一个完整系统,它包括了世界观中的理念维度认识论下的价值目标维度和方法论下的实践应用和行动维度。我们应该深入开展“同心”教育,增进共识、坚定信念,扎实推进“同心”实践,开创统一战线事业的新局面。

关键词:“同心”思想理论内涵工作实践“同心”品牌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初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的“同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这是第一次鲜明提出“同心”的重要价值和深刻内涵。“同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的新境界,是引领统战事业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石,是做好统战工作的科学指南和根本准则。我们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同心思想,对于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高中国参政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同心”思想产生的主要因素

1.“毕节模式”是“同心”思想产生的理论支撑。1988年国务院批准毕节建立“生态建设、扶贫开发”为主题的试验区。至2007年,毕节试验区共接受来自统战团体资助逾亿元,扶贫项目共计400多个。2009年4月,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和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工作研讨会将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提上了新的日程。2010年6月杜青林部长提出了“毕节模式”这一重要命题。“毕节模式”的创立、形成和发展,开创了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成功范例,是“同心”思想形成的理论支撑。而2010年统一战线参与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同心”工程,是“同心”思想形成的实践典范。此后,中央统战部决定大力开展“同心”实践,加速了“同心”思想的诞生。

2.社会局势的变动和统战工作的新实践是“同心”思想产生的现实依据。(1)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理念的深刻变化,社会多元多样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增进一致性和处理好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3)(2)当前,统战工作范围更广,领域更宽,社会化趋势更加明显。多党合作新的实践对执政党与参政党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3)政党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催生了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民主党派部分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思想意识多元化,存在着政治认同和政治共识需加强的迫切要求。(4)实际工作中又存在各个政党建设趋同化的问题。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引领多党合作的发展,成为党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现实课题。

3.文化基因。(1)“同心”思想产生的哲学底蕴。第一,“同心”思想是对立统一规律在统战工作中灵活运用的理论成果。“同心”思想与对立统一规律内在关联,都是着眼于正确处理同和异的关系,实现二者和谐统一。“同心”思想是对同与异关系的理论深化,突出同的主导地位,以坚持同、增进同为首要前提,确保统一战线具有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它还重视异、包容异,强调借鉴不同观念、协调不同利益,实现政党关系和谐。“同心”是求同存异的目标,求同存异是实现同心的重要途径。第二,“同心”思想还蕴含义与利、个体与整体的辩证思维。“同心”思想在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民族共同目标,是民族大义的同时,首先是对相对独立存在的统战成员和团体不同利益的包容和尊重,在同心中把义与利、民族整体与统战个体做到了完美统一。(2)“同心”思想产生的文化理念。首先,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民族传统与“同心”思想“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其次,和谐文化“尊重差异、开放包容”的特性与“同心”思想具有一致性,这些文化观念成为产生“同心”思想的文化底蕴。(5)

二、“同心”思想的理论内涵

(一)“同心”思想的外延

从外延上看,“同心”思想的内容应包括:首先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同人民群众同心。在“同心”工程、“同心”品牌建设中,人民群众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的关怀,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的感恩情、信任度,密切了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其次是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同心。这是促进政党关系和谐的根本,也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智力支持、扶贫开发、捐资助学、公益慈善等,引导民主党派坚持政治发展道路、传承团结进步,与共产党风雨同舟、戮力同心,不断深化团结合作的政治共识;再次是统一战线各界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同心。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在参与中真实了解中国国情,增强社会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坚定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决心和信念;最后是民主党派内部同心。民主党派成员在参与中受教育、起作用、长才干,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上述多方面的同心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彼此依赖,相互补充。这些方面的“同心”都指向一点:与中国共产党同心。(6)

(二)“同心”思想的理论内涵

1.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同心同德。(7)同心同德是思想上的最高境界,体现的是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理想信念,即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进政治共识,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动摇。共同的思想基础和理想信念是形成鲜明立场的保证,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从南湖航船到南昌起义,从井冈号角到漫漫长征,从抗日烽烟到建国伟业,从改革春风到和谐社会,这是一段满载着中华民族追求国家昌盛、民族复兴梦想的伟大征程。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肩负起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任,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必须始终做到坚定不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动摇。半个多世纪的多党合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理想的共识,道路的认同,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团结和凝聚广大成员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的根本前提。统战成员要清醒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西方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不断巩固发展长期和谐的民主制度,保持民主团结的政治格局。

2.价值视域下的同心同向。同心同向是目标上的高度契合,是正确的政治方向,体现的是共同的价值追求,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共同奋斗目标,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作为共同价值追求,集中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以强大的民族精神凝聚人心,始终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定的信念支撑和推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承担起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障碍,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统战成员和各族人民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目标追求与中国共产党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方法论视域中的同心同行。同行是行动上的根本准则,是实践中的政治责任,体现的是共同的行为规范,就是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风雨同舟、并肩战斗,坚持和共产党同心同行,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汇聚力量,共同推动各时期工作任务落实,共同致力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

(三)“同心”思想的理论结构

1.同与异和谐共处的内容体系。“同心”思想内容涉及同与异两个方面。一方面,强调同。“同心”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政党关系和政党制度的本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其他统战团体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是为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奋斗的亲密联盟。另一方面,尊重差异。“同心”思想并不否定和抹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客观差异和参政党建设的相对独立性。我们必须辩证地理解“同心”思想的科学内涵,“同心”思想并不是绝对排斥和否定不同,而是在承认和尊重不同和差异的基础上,强调共同理想、共同目标和根本利益一致。

2.三位一体的思维逻辑。“同心”思想作为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指导思想,自身是一个完整系统,它包括了三个维度:世界观中的理念维度、认识论下的价值目标维度和方法论下的实践应用和行动维度。在“同心”论述体系中,“同心”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同德、同向、同行”则三位一体,相辅相成。这一思想总体上有一种逻辑关系:因为“同心”所以“同德”(或同向、同行)。没有彼此在政治立场上的一致,很难有共同目标取向。(8)

(四)“同心”思想的重大意义

1.“同心”思想是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同心”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原理,实现了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发展。“同心”是统一战线存在发展最坚实的根基,“同心”是统一战线价值追求最核心的体现,“同心”是统一战线鲜明特色最集中的反映,“同心”是统一战线作用发挥最重要的保障,“同心”指明了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必将引领我们进一步开创统战工作的新局面。(9)

2.“同心”思想是统战文化的思想根基和核心内涵,保证了统一思想的引领、一致目标的激励、根本利益的维系。(10)“同心”在统战文化建设中是目标一致和道路认同,更是心理认同和群体归属,形成不可分离的命运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而统战文化是“同心”思想的重要实现体现,以和谐为旨归,注重求同存异、体谅包容,既强调同一性和一致性,又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

3.“同心”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同心”论述,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经验,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伟大历程,这项制度的维系,需要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利益。“同心”就是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牢不可破的亲密纽带,就是保持强大凝聚力和旺盛生命力的坚实根基。

4.“同心”论述,是对多党合作事业的科学总结与高度概括。(11)“同心”思想揭示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核心价值。多党合作制度设计就是“同心”理念的凝聚;多党合作的具体实践是“同心”价值的追求;多党合作的生动活力就是“同心”发展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历程,正是一部光辉的“同心”华章。同心思想是引领多党合作的重要指南,为巩固多党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增添了时代内涵,为执政党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提供了根本保障,指明了多党合作的发展方向。

5.“同心”思想是党转变统战思维的新成果。从合作思维到“同心”思想,反映了我们党在执政理念创新方面,特别是在正确把握同与异的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的新认识;反映了我们党对于多党合作深入发展、深度拓展、深层延展条件下政党关系特征的新判断;反映了我们党对于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大力支持民主党派加强参政党建设的新要求。(12)

6.“同心”思想是处理好“五大关系”的前提与基础。(13)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是对我国新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基本社会关系的概括。这些关系能否协调处理好,直接牵动国家的发展与安全。统战工作者应当认识到,不同主体的利益诉求是在代表不同群体表达对社会的关注与监督,没有根本利益的不同。统一战线工作者应当紧紧抓住“同心”思想这一根本原则,教育和引导统战人士继承和发扬“与党同心”、“与民同心”的传统美德,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推动和实现全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三、“同心”思想的工作实践

中共中央统战部2012年4月28日召开“各民主党派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经验交流会”,7月3日举办统一战线“同心”论坛,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也都围绕着同心思想开展了很多活动,这些活动都在深化同心思想的工作实践。“同心”思想是之后统战工作的行动指南,要贯穿到统战工作各个领域,围绕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以推动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和服务社会等为主要内容,以有影响、见实效、能持久的活动载体为重要支撑,有效整合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特色优势、资源优势和群体优势,大力开展和创新“同心”实践,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智力支撑。

(一)深入开展“同心”教育,增进共识、坚定信念,致力共同事业——准确把握“同心”思想的根本要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统一战线成员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统一的思想意志至关重要。这是“同心”思想的根本要求,统一战线成员与中国共产党同心,根本是要有共同理想信念,始终为共同事业团结奋斗。

1.以“同心”历程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统战成员践行“同心”思想应以深化认知为基础,只有做到正确客观地深化认知“同心”思想的科学内涵,才能够积极、主动地贯彻落实。学习中共党史是深刻领会“同心”思想的重要路径。(14)我们应结合近现代历史、各自党派史、国内外社会发展现状学习中共党史和统一战线发展史,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宝贵经验的认识。(www.xing528.com)

2.以“同心”思想教育凝聚共识,坚定理想信念。思想建设是统战工作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基础工作。要进一步抓好理论武装工作,要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统战全体成员,打牢思想根基,不断提高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理论素养和实际能力。在思想教育方面,我们要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深刻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通过加强“同心”思想教育,使广大统战成员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接受中共领导的责任,高举旗帜的责任、服务大局的责任、团结合作的责任与教育引导的责任”,努力争当“同心”思想的认真学习者、自觉实践者与积极贯彻者。(15)

3.开展深化同心理念的主题教育活动。(16)要深入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化和延伸,始终做到坚持道路、同舟共济、参政为民、传承进步,不断巩固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坚持学行并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广大党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不断增进统战成员的“同心”信念。这是加强同心思想引导的长期任务。

4.以“同心”思想为指导,加强文学影视、遗址等统战文化产品的建设,让统战成员直接感受同心思想的深刻内涵。

(二)凝心聚力、形成强大合力——准确体现“同心”思想的价值追求

通过深入开展“同心”教育,增进了共识、坚定了信念,但还要有统一的目标和方向,同心同德的共识才有意义。同心思想论述给统战成员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统战成员要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以坚持完善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为共同政治责任,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践行“同心”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同心”思想与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永恒主题、凝心聚力的根本任务一脉相通。目标追求与中国共产党是完全一致的,只有“同心”,才能形成牢不可破的团结联合,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坚持“同心”思想,其根本就是要团结带领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把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深刻认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伟大祖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刻认识“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深刻内涵,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增强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在广泛性的基础上保持和发扬进步性,夯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的牢固基础,形成共谋科学发展、共促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

(三)实践引领、注重实际行动,扎实推进“同心”实践——准确把握“同心”思想的鲜明特点

1.加强统战团体的自身建设。(1)以“同心”思想武装头脑,深化政治交接。围绕“政治交接”,在坚定政治信念和确保组织人事的新老交替中深化“同心”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传承老一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优良传统,把“同心”思想代代相传。到现在为止,各民主党派省级组织基本换届完毕,都把换届作为“同心”思想的践行过程,换届不仅仅是组织人事的交替,更是老一辈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的政治交接。(2)以“同心”思想贯穿始终,加强队伍建设。要着眼全局,充分认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在队伍建设的各环节坚持同心标准,努力培养一批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的党外代表人士,实现多党合作事业的薪火相传。(3)统战团体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加强能力建设。要积极探索民主团体建设的基本规律,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从而使自身在广泛性基础上的进步性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相适应,同执政党一道,努力开创多党合作事业的新局面。(17)

2.实施“同心”工程,共创统战工作的盛世伟业。实施“同心”工程,民主党派和其他统战团体及成员要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行,切实履行职能,要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这是践行“同心”思想的根本落脚点。新时期,党领导的同心工程在不断深入发展,领域逐步扩展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层面不断延伸到城乡基层政权、基层单位、基层社区,合作的活动形式、载体、内容也日益丰富多彩。(1)改善民生工程,以提升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重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拓宽增收渠道,共享发展成果。创新服务方式,深化服务内涵,帮助群众排忧解难。(2)助推发展工程。组建服务团,面向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等开展扶贫扶智,为帮扶地区提供持久动力,以科技创新和劳动力素质提升推动这些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3)示范带动工程,通过实施有利于农民增收、发展特色产业等好项目,牵引带动相关领域工作,发挥辐射带动效应。(4)生态建设工程,争取实现永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实现脱贫致富的同时保住一方青山绿水。(18)(5)着眼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团结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共同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3.打造“同心”品牌。要在总结整合“毕节模式”、“感恩行动”等已有品牌的基础上,对各地在推动科学发展、改善民生和服务社会中探索形成的好举措和好形式,规范标识,打造“同心”品牌,把“同心”思想实践延伸到服务全社会的各领域,提升统战工作的社会影响。打造“同心”品牌,关键要服务于主题主线,明确任务、抓住重点。(19)打造“同心”品牌,根本在于以人为本、彰显特色。要突出民本内核,力量向此倾斜,举措据此制定,效果以此检验,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要突出统战特色,把“同心”品牌作为统战工作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团结作用和教育功能。打造“同心”品牌,保障在于精心培育、有序深入。“同心”品牌的打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积极稳妥逐步展开,持之以恒地培养呵护。要统一标识,力求活动张力最大化,增强品牌形象的贯穿性和持久性。打造“同心”品牌,要有计划地开展宣传“同心”品牌的系列活动,提升“同心”品牌在全社会的认可度和美誉度,真正把“同心”品牌打造成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总品牌。

【注释】

(1)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2012年统一战线理论研究重点项目:“新形势下‘同心’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工作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TZ[2012]14。

(2)作者简介:陈景聚,女,西安财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3)罗一民:《践行“同心”思想助推“两个率先”》,《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4)骆凯:《新世纪新阶段巩固统一战线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途径分析》,《湖南社院学报》2011年第4期。

(5)景世刚:《同心同行,多党合作制度最鲜明的特质》,《四川统一战线》2011年第7期。

(6)陆银辉:《论“同心思想”与转型期统战文化建设》,《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7)曾庆洪,傅举庆:《政治定位、目标追求与实践应用——胡锦涛同志“同心”思想的多维解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8)谢忠文:《作为政治沟通方式的“同心思想”:结构、定位和意义》,《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2期。

(9)陆银辉:《论“同心思想”与转型期统战文化建设》,《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10)林华山:《同心思想:统战文化的核心内涵》,《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11)陈延武:《同心——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历程》,《中国统一战线》2011年第7期。

(12)赵竹村:《从合作思维到“同心”思想》,《发展·月刊》2012年第3期。

(13)满瑛:《“同心”思想是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和鲜明特征》,《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14)赵岐山:《参政党学习中共党史是深刻领会“同心”思想的重要路径》,《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15)彭镇秋:《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加强参政党能力建设》,《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16)林莉:《“同心”思想是民主党派的核心价值理念和行动指南》,《前进论坛》2012年第6期。

(17)罗一民:《践行“同心”思想助推“两个率先”》,《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18)杜青林:《倾力打造好统一战线“同心”品牌》,《中国统一战线》2011年第4期。

(19)统战评说:《把“同心”品牌打造成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的总品牌》,《中国统一战线》2011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