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机制成果

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机制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机制马晓梅摘要: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统一战线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青年党外人士已经成为统一战线的主体。政治坚定、专业突出、群众认同,是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条件。

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机制成果

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机制(1)

马晓梅(2)

摘 要: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直接关系到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因此,分析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范围与特点,认识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有助于遵循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进而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培养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实践探索与统一战线理论的科学发展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探讨新形势下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机制运行的思路和途径,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机制科学、合理的发展。

关键词:青年党外代表培养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党外代表人士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在教育培养党内干部的同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党外代表人士及其后备队伍,直接关系到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水平,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关系到统一战线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表明,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也是统一战线的希望。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青年党外人士已经成为统一战线的主体。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不能临渴掘井、拔苗助长,而要遵循人才成长和统战工作的规律,从加强青年党外人士的培养教育抓起。

一、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范围与特点

所谓青年党外人士,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下的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政治立场基本坚定,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基本认同,有较强的国家和民族观念;在学术领域有一定影响,或是经济上有一定成就和实力,或在工作单位担任业务骨干,具有发展潜力;在本党派、本领域有较好的声誉,周围群众比较认可。政治坚定、专业突出、群众认同,是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条件。政治坚定,即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业务突出,即在本领域本专业造诣较深,贡献较大。群众认同,即在所联系成员和群众中有较高的声望、认同度和影响力,能够起到示范、团结和引领的作用。

青年党外代表人士思想活跃,进取精神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涌现出来的党外代表人士相比,带有明显的时代痕迹和鲜明的群体性特征。

(一)总体上认同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缺乏政治风浪的实践考验。青年党外人士大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多年受党的教育,政治上积极上进,总体上能够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但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和国内社会政治的相对稳定,他们没有战争年代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与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身经历,也很少经历过建国以来严峻的急风暴雨式的政治风浪的摔打和考验,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政治把握力不强,政治经验欠缺等不足。一些人对党的统一战线历史、统战方针政策和优良传统知之不多,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历史由来和客观必然性理解不深。特别是有的受西方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政治坚定性有待进一步的考验和锻炼。

(二)具有比较丰富的知识,但缺乏参政议政的实践经验。青年党外人士绝大多数都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大多数为大学毕业,不少人为硕士、博士,有的还曾留学海外,接受过西方高等教育。他们具有比较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理论基础,在所工作的部门已成为工作骨干,有的在人大、政协或社会团体已作政治安排,或在政府部门已担任一定职务。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他们思想活跃、工作积极、勇于创新,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努力追求自我完善和自身价值的实现,不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而且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统一战线各个领域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青年党外人士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参政议政水平不够高,实职安排的一部分党外青年人士行政领导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政治经验比较欠缺,缺乏参政议政和与党合作共事的实际锻炼,在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等职能方面,与自身的知识背景、业务能力相比稍显不足。

(三)政治民主意识强,但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践锻炼。青年党外人士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普遍较强,愿意展示自己的才华,能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认真建言献策,且善于表达自身和所联系群众的意愿和诉求。但也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他们越来越重视争取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参与权、知情权话语权、发展权;他们的意志、愿望以及利益需求和表达,正由单纯注重物质利益向利益需求多样化转变,由注重眼前和局部利益向谋求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转变。他们在热心参政议政、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同时,往往将积极奉献与实现自我价值联系在一起,一些人加入民主党派或者参加人大、政协的动机往往带有比较浓厚的功利色彩,一旦自身愿望不能实现,就易出现热情减退或消极应付所承担责任和义务的现象。

(四)思想敏锐而活跃,但价值取向具有多样性、现实性。青年党外人士普遍思想敏锐,思路开阔,爱学习、肯思考、好探索,容易接受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新事物。但与老一辈党外代表人物相比,老一代较为注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集体利益,淡泊名利,具有较强的牺牲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价值取向上表现为单一性、理想性;新一代青年党外人士对自我价值的追求较为突出,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竞争意识较强,注重个人成就的追求和个人价值的实现,对人生的追求呈现多维的、立体的特点,在价值观念上表现为多样性、现实性。

(五)在各自领域有一定成就,但社会知名度还不高且身份具有不稳定性。青年党外人士之所以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就在于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相对突出的成绩。有的在教学科研上成为骨干,有的在政府管理部门或社会团体担任中层职务,有的自主创业已创出品牌并具有相当的经济基础,有的在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中已有一定影响。但是一般地讲,这些青年党外人士的影响局限于某一学科某一领域,或是某一地区某一部门,社会资历相对较浅,知名度也相对不高。同时,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发展中,一部分青年党外人士的社会影响力、事业发展和政治选择、政治热情也是有所变化的,有的可能成为代表性人士,有的则可能被自然淘汰。

二、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一)青年党外代表人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基础

1.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建设事关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建设大局。青年正在逐渐成长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角,青年的影响已经深深渗透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稳定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体现了我国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坚持和完善这些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影响到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壮大。青年党外代表人士汇集了统一战线方方面面的代表人物,影响大,范围广,他们充满活力,思维敏捷,积极参政议政,有利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不同党派、不同团体、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各类年轻人,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达到各尽所能的整体和谐境界。

2.青年党外代表人士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当前,社会的各项改革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新矛盾、新问题的出现,有碍于社会安定与和谐。加强青年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能够较好地了解和掌握青年的思想动态,帮助党组织有针对性地加强对青年的正面教育与引导,有效地整合和凝聚各种社会资源和政治力量,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谋求共识,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起到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作用,有助于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

3.青年党外代表人士是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图谋的保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日益加强,这为西方国家宣传其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创造了更多机会。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我国尤其是对青年的“西化”。他们利用各种手段鼓吹西方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民主方式,以西方政党制度标准来评判我国的政党制度,企图以西方的多党制取代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在这种形势下,作为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的接班人和统一战线优良传统的继承者,青年党外人士是否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是否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是否坚持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团结,显得尤为重要。加强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持团结合作的政治局面,是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我国图谋的有力回击。

(二)青年党外代表人士以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www.xing528.com)

青年党外代表人士成长于改革开放大变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是在社会呼唤人才与精英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他们主要集中在知识、科教领域,大多是各个领域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以专业成就来奠定自己的社会地位。他们不仅是兴国安邦、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凭借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现代社会广泛应用各类知识成果,促进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以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同时又以牵线搭桥和引资创业来推动经济发展。青年党外代表人士范围广泛,这就决定了其在对外联系、引资创业、发展经济方面具有优势。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大批国外留学生和留学归国人员回到祖国各个领域贡献才华,这部分人不仅成为知识分子队伍中的一个新的群体,而且成为联系海外华侨、华人,扩大对外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三、新形势下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机制的思路

2012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4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名义制定的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在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更是事关统一战线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基础工程。积极地引导青年党外代表人士成长,以增强素质和提高能力为核心,结合其不同的成长模式,建立灵活系统的培养机制,努力提高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把控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不仅是对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的遵循,而且是中国统一战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加强青年党外人士的培养教育,要解放思想、着眼未来。青年党外人士是统一战线的未来。加强对青年党外人士的培养是各级统战部门必须抓好的一项基础工作。青年党外人士的健康成长,自身努力是一个方面,但组织的培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看准了的、有发展潜力的苗子,一定要精心加以培养。一些好的苗子,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锻炼,也可能就自生自灭了。因此应当坚持抓源头、打基础的方针,按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要求,把青年党外人士的培养工作始终抓在手上。一方面,要坚持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全面正确地看待青年党外人士,在坚持政治标准的前提下,看大节、看主流、看发展,而不能求全责备。要客观地看待青年党外人士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教育,扬长补短,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宽青年党外人士的选拔渠道。统战部门不仅要立足本部门自我发现,也要注重发挥社会的力量,通过有关单位党组织,共同推荐青年党外人士。既要从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源头去发现和培养,又要注意从新的社会阶层和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中选拔人才。毫无疑问,这些青年党外人士将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

(二)加强对青年党外人士的培养教育,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对青年党外人士的培养,不仅统战部门,包括所在工作单位和社区,所在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团体组织,都要给予关心,从各个方面为他们的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创造条件,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但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各行各业的青年党外代表人士虽然普遍非常优秀,但同时由于他们特殊的成长经历,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意志和政治行为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因此,促进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首先要把握好思想政治素质关,要着重培养他们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要加强他们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

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努力把其培养成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较强进步性和代表性,具有较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具有较强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的青年。要始终坚持对青年党外人士的教育,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教育他们,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鼓舞他们,用参政议政的实践和成果激励他们,使他们从思想和政治上受到洗礼,深刻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巨大成就,就没有政党团结、民族和睦、宗教和谐、社会稳定的可喜局面,从而更加坚定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维护民族团结、爱国爱教。在此基础上,适应青年党外人士的特点和要求,加强法律知识、现代科学、行政管理、统战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政治把控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三)加强对青年党外人士的培养教育,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青年党外人士成长有一个自然的过程,也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为了全面提高青年党外人士的素质,帮助青年党外人士顺利成长,特别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因材施教,增强针对性。要考虑青年党外人士的特点,要针对不同的青年党外人士的要求,力争满足不同群体,提高培养的效果。二是要树立“使用也是培养”的观念。为了提高青年党外人士的实际能力,要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实践锻炼的平台。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党外人士在各级人大、政协中占有比例和数量的规定,积极选拔优秀党外人士在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并切实保证他们有职有权有责,为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可以安排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到基层任职或挂职,增加他们的实践阅历,强化他们多党合作的感受。在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统一战线有关团体的自身建设中,也要敢于使用青年党外人士。三是要有意识地为青年党外人士成长铺设台阶。党外人士的成长有其特殊性,但同党内干部一样,也需要必要的台阶,这种台阶就是要把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实职安排之前,先作适当的政治安排,使他们通过参加人大、政协和社会团体,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运作模式,感受中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有了这样的积累之后,到政府部门担任实职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实职工作岗位积累的实践经验,也有助于党外人士在更高层次上作政治安排。就政治安排来讲,也应有必要的台阶锻炼,在进入人大、政协之前,也可以先进入海联会、光彩会、工商联、青联、妇联、科协等社会团体,既对本人有好处,也便于组织的考察和培养。

(四)加强青年党外人士的培养教育,要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照顾同盟者利益,是我们党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政策,也是培养、团结青年党外人士的重要方法。思想认识问题,往往同切身利益联系在一起。新时期统战工作,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团结联合社会各阶层、党派、团体,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就必须首先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不能让跟着共产党一起走的人利益受损,感到失望。在做青年党外人士的思想工作中,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维护各界青年党外人士的合法权益,在维护他们政治利益的基础上,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解决物质利益问题。如对新一代青年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部门要充分发挥工商联的作用,鼓励、引导、支持他们的健康发展,积极为他们的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通过为他们办实事,为他们进一步施展才能创造条件。对民族宗教界青年人士,要帮助他们解决具体的困难,特别是生活上的困难,要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跟党走的光荣与自豪,让周围群众看到我们党对爱国爱教人士的大力支持,增强他们在宗教界人士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五)建立系统化、常态化的工作运行机制。青年党外人士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靠一定的制度和机制来保证。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系统化、常态化的工作运行机制。

1.建立健全畅通的作用发挥机制。积极推动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是培养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根本目的。

一是明确青年党外人士全面发挥作用的标准。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全面发挥作用的标准应包括政治表现、参政议政情况、工作业绩、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即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每逢党和国家有重要会议决策和重大活动,都能及时表明立场态度,并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能够为人表率,较好地发挥领导、协调及带动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在本组织、本群体中确保团结稳定;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积极主动地参加统一战线组织的各项活动;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社情民意,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有参政议政的热情、能力和成果。

二是制定督促发挥青年党外代表人士作用的制度措施。如分析研究制度。定期召开以政协、组织部、统战部等单位为主的联席会议,听取有关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情况的专题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召开恳谈会,与青年党外人士进行座谈,了解思想动向,总结经验教训,进行思想交流,加强政治引导。召开履职情况汇报交流会,向组织汇报工作,也是相互之间工作经验、方法和体会的交流,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召开参政议政评议会,就经济社会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就参政议政的题目形成共识,就参政议政的成果进行评比,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水平。跟踪考察制度。与有关部门到重点培养的青年党外人士所在单位进行考察走访,了解他们在工作岗位的政治表现、履职能力、合作共事和群众影响,以及他们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已做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党外代表人士实行跟踪考察,每年组织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提醒。听取汇报制度。每年分界别分层次召开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汇报。交思想汇报,反映每位青年党外人士的思想政治动态,特别是对当前重大政治问题的认识。登记备案制度。在青年党外代表人士档案中建立发挥作用情况登记表,对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工作实绩、社会影响、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作为评比表彰和安排使用的依据。奖惩激励制度。对作用发挥好的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表彰奖励,并给予适当的特殊照顾;对作用发挥不好的给予批评帮助;对在社会上或在所代表的群体中造成不良影响,已不具备代表人士资格的,及时撤换淘汰。

2.建立健全动态管理的培养选拔和服务保障机制。要做好规划,规范化地、制度化地、有计划地按照人才培养的需求切实把青年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纳入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避免火线突击提拔的不科学现象。统战部门要加强与组织部门的沟通联系,认真做好青年党外干部的发现、推荐和培养,并协助组织部门做好考察等工作。健全有关制度,要建立党外代表人士举荐和考察责任制,进一步强化举荐和考察责任,明确举荐和考察程序、标准,努力规范和监督举荐和考察活动,提高举荐和考察的质量和水平。在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使用中做到党内党外平等的基础上,还要对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多一份关心,鼓励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在不同的岗位上多做贡献。搭建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平台,建立健全服务保障机制,营造宽松的社会氛围,积极推动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全面发挥作用,让他们的智力和才干得到充分发挥,更好地带领群众紧密团结在共产党周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要加强对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特点及成长规律的研究,以帮助他们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引导他们为党的合作事业继续发挥代表性和旗帜性作用。系统化、常态化的培养机制,不仅有助于全面地、动态地培养、考察和教育青年党外人士,而且对于整个党外人士队伍建设和培养使用具有借鉴意义。

【注释】

(1)中共陕西省委统战部2012年统一战线理论研究重点项目:“新时期青年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TZ[2012]15。

(2)作者简介:马晓梅,女,西安财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讲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