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琅玲(1)
摘 要:厘清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追求的基本状况,分析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研究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的核心内容,对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选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不断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的新成员,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的重要同盟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推动者。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思想工作是工商联的首要职责任务,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统一战线和工商联组织必须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问题。
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基本状况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判断、评价、取向和选择,在深层上表现为人生处世哲学,包括理想信念和人生目的、意义、使命、态度,而在表层上则表现为对利弊、得失、真假、善恶、丑美、利义、理欲等的权衡和取舍。价值观反映主体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以及主体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的方式存在的精神目标系统,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部分。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价值观也逐步形成,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治价值观。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经济利益的获得已经无法满足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全部需求,他们的政治意识日益增强,政治参与的意愿越来越高,希望参与国家和地方的政治生活,获得在政治生活中的发言权。部分人士的政治参与具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意识,致力于为本阶层利益说话,致力于为社会公众利益说话。但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思想解放、强调自我、张扬个性,在政治参与中,习惯以独立思考来评判社会现实,容易脱离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推销一些有害的、消极的甚至是非法的政治主张,如推销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民主制度,力图改变我国的政治发展走向。这类人虽然不多,但社会危害极大。
(二)财富价值观。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累个人巨额财富的同时也改变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重有形物质资产、轻非物质无形资产的传统财富观,不断强化他们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认识,使他们重视劳动、尊重劳动,树立劳动平等、劳动光荣的观念。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识到追逐财富、拥有财富并非意味着自己拥有了挥霍和炫耀的权利,财富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存在,而是人的价值的具体体现。但也有少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着极为扭曲的财富观,他们注重资本运作,梦想一夜暴富,鄙视劳动,唯利是图,把追逐和拥有巨额物质财富作为财富的终极目的。
(三)奉献价值观。任何人、任何组织由诞生到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抚育和支持,非公经济组织也是如此。非公经济组织在创设阶段,对社会更多的是索取,而在发展壮大后,应该懂得回报社会。绝大多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都能积极投身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参与光彩事业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帮扶困难群众。但也有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社会公益事业表现冷漠,在奉献回馈社会的意识上认识不够。
(四)责任价值观。企业既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又是社会躯体的细胞。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还要考虑社会利益,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社会事业发展做出贡献。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责任价值观集中表现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必须在企业良性发展中处理好四种责任:一是对企业内部员工的责任,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劳资关系;二对消费者的责任,注重诚信建设;三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责任,这是对环境和资源所有现实和潜在的受益人所负担的一项责任;四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责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但是,近几年频发的劳资纠纷问题、食品安全等问题暴露了某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社会责任淡薄的现象。
二、影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形成的因素分析
(一)文化素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整体来说文化素质还是偏低,由于文化程度不高,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发展企业过程中,不注重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注重科技研发,使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有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不强,不守信用,缺乏诚信,还有极少数人参与赌博、打架等违法犯罪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负面影响,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极少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奉行享乐生活方式,不思进取,致使事业停滞不前。
(二)思想观念。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阶层和其他阶层的人士相比,他们接受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机会较少。大部分人没有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往往靠经验和关系发展企业。这种情况,不仅影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影响他们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一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看不到党委、政府文件,很多的会议也无法参加,无法更多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加之他们大多忙于企业的日常业务工作,因而对党的方针、政策缺乏及时、准确的理解,甚至有少数对参政议政缺乏应有的热情,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的形成。
(三)社会环境。从政府角度来说,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这个新的社会阶层,只注重于他们的经济效益和为当地经济发展做贡献上,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身素质的提高和个人价值取向还不是十分重视,针对提高他们素质的学习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而且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参加的工商联组织或其他机构组织的学习培训,大多是关于经济发展企业管理方面的,忽视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观方面内容的培训。在宣传方面也不是很到位,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广泛全面宣传,没有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环境。(www.xing528.com)
三、新形势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一个国家如果缺少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人们就会随波逐流,迷失前进的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结构完备、逻辑缜密的科学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要求和目标取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践行核心价值观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一)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强化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等方面的引导教育,加大宣传和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力度。使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信,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让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更多地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活动,使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充分认识到,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深刻认识今天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深刻理解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政策的扶持,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始终坚持以“优秀建设者”精神为指引,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进一步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发展企业的同时,把爱国主义作为情感、理智和行动三者交融的有机整体,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企业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把个人的行动、企业的发展融入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使爱国主义、改革创新成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不断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鼓励他们创新具有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的企业精神和行为准则,培育文明风尚,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生活情趣,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
四、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深刻理解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基础上,要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根本目标,以“八荣八耻”为行为准则,积极探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努力形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行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稳定发展局面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更好地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动态,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条件。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工作,对统战部门和工商联组织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他们是有经济实体的工作对象,反映的问题是有关经济利益的问题。建议各级统战部门从本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特点出发,深入私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对工作重点、任务、内容、方法、途径进行认真研究。要把党的政策,尤其是与非公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改革政策,原原本本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好宣传,帮助他们了解政策制定的背景,掌握政策的精神,熟悉政策的内容,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执行政策的自觉性。要引导他们从改革发展的大方向看形势,用发展的眼光看形势,不能被局部的、身边的暂时困难所困惑。要随时了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状况以及生产经营等全方位情况,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了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二)为非公有制企业搞好协调服务,增强党派凝聚力,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保障。服务出号召力,服务出凝聚力。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把思想教育工作同关心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同他们的生产活动贴紧,寓教育于服务之中。一是积极为代表人士排忧解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深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当中,帮助了解他们在发展生产、参政议政方面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积极协调有关方面解决。通过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密切党和政府及职能部门与他们的关系,逐步增强其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通过建立联系制度,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和保护及服务力度。通过联系更及时更深入地掌握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情况,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引导工作,协调解决了企业发中的一些问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三是协调关系,沟通非公有制企业与各部门的联系。各级统战部门通过召开各种经济信息会、情况通报会、新闻发布会、招商会、洽谈会,协调关系、传达信息、沟通情况,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与领导和政府有关部门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四是营造良好氛围。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加强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消除误解,化解矛盾,尤其是通过宣传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做出突出成绩的代表人物先进事迹,扩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社会影响,塑造新形象,逐步创造有利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氛围。
(三)加大政治安排力度,提高非有公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工作,让他们在政治舞台上体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能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真正起到带动和激励作用。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培养、选择、造就一支能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党的领导,与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管遇到什么突发事件都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与党和政府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不断扩大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进而通过他们去影响和带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近年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和代表人士的健康成长,各级党委非常重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各级统战部门通过深入调查、紧密联系、跟踪考察,将一大批政治上可行、经济实力强、社会贡献大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安排到各级人大、政协和工商联组织。从安排的人数到安排的层次,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一批优秀代表人士已经活跃于国家政治舞台。据统计,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已有65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这些代表人士积极参与党和政府重大决策的协商讨论和民主监督,广泛反映社情民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一支新生力量。这些政治安排工作提高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地位,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极大地调动了他们为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的积极性。
(四)理顺机制,建立载体,形成统战合力,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方法。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实行各级党政、统战部门、民主党派紧密配合、精诚合作、形成统战合力。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加强科学发展观和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不断拓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视野,增长才干,增加爱国、敬业、守法的自觉性,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整体素质。二是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光彩事业等活动等等,从而发现、培养、选拔私营企业代表人士,不断壮大队伍,并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引导他们自觉地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为国家、人民和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情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三是进一步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坚持政治上信任、创业上鼓励、法律上保护、业绩上表彰,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将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建设总体规划;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现有企业培训、考察和交流;根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人才引进平台,制订人才需求目录,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引进紧缺人才;要增强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积极参与光彩事业、扶贫济困和新农村建设。四是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和组建工会的工作。在员工较多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团、工会、妇女组织,建立健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机构网络,做到齐抓共管。
【注释】
(1)作者简介:杨琅玲,女,西安财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副教授,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