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软实力与统一战线研究:理论与实践

国家软实力与统一战线研究: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论国家软实力建设与统一战线黄斌摘要:“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力量,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素,也是一个国家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体现。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研究统一战线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对于深化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的统一战线工作和国家“软实力”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可以说,硬实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有形载体,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硬实力的无形延伸。

国家软实力与统一战线研究:理论与实践

论国家软实力建设统一战线

黄 斌(1)

摘 要:“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力量,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素,也是一个国家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体现。凝结着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爱国统一战线,既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又是架构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统一战线对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作用主要是:提升中华文化的感召力,促进国家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提升我国政治制度的亲和力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等。

关键词:国家软实力统一战线文化建设

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文化、精神为载体的“软实力”越来越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2)作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研究统一战线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对于深化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我国的统一战线工作和国家“软实力”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国家软实力的内涵及其构成内容

“软实力”(Soft Power)又称“软国力”或“软力量”。自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概念以来,以文化、精神为载体的“软实力”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的无形影响力,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等硬实力之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约瑟夫·奈用这个概念来指那些“影响他国意愿的能力与无形的权力资源,如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等领域的力量”。(3)他把这种力量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这是一种同化式(co-op-tive)的实力。相对于国土和人口资源、军事力量、经济总量科技水平等硬实力而言,软实力是以精神和智力形态存在的国力要素,它是无形的、难以计量的。根据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一个国家如果能以自己的文化价值、制度设计、政府和国民形象等因素来吸引其他国家,使之自愿跟随其后,那该国家就具备了较强的软实力。在国际政治中,一国可通过如此方式来获取想要的结果:其他国家追随它,欣赏它的价值,模仿它的榜样,热衷于它的繁荣和开放程度。这种让别人想你之所想的力量,就是软实力。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明确了文化、精神和制度等非物质因素在国家实力构成中的重要地位。正如约瑟夫·奈所言,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软实力作为一种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它能够超越时空,对人类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一个国家的硬实力相对来讲显而易见,而软实力则无形无影,但它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对于国家的发展乃至人类文明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可以说,硬实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有形载体,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硬实力的无形延伸。当今世界的每一个国家都需要硬实力与软实力的“软硬兼施”,经济实力、发展活力、文化魅力和制度引力的刚柔一体构成了一个国家的“软硬实力”。

软实力是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素,也是一个国家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体现。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力量,大体由如下五个方面构成:(4)一是政治公信力。即指执政团队履行其对公众承诺的状况,它是现代民主和法治条件下的责任政府的重要标识。比如公民对政府的政治合法性的信任度,公民对政府制度及公共选择过程的公正性、合理性的认可程度,政府运作的效率、民主与法制化程度,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公民心目中的具体形象。二是社会凝聚力。即一定社会组织及其成员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基于共同目标所形成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合作行为,表现为社会组织之间、社会组织与其成员之间以及组织成员之间的协调性和整合性。三是文化的辐射力。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性格和精神世界。在经济社会发展运行中,随处能感受到文化背景的深厚力量。受自然地理特点、历史积淀、传统文化及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文化,必然体现出其特有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而且还将延伸为向外扩展的力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越是经久不衰、丰富多彩,越是富有开放性和进取性,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就越是强大。四是体制创新的活力。合理的制度设计、富有活力的体制是一个国家高效发展的基础。五是文明素质的感染力。包括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优良的政策创新形象、经济开放形象、精神文明形象,将有助于其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的竞争中获得优势,更好地扩展对外交往与交流,并最终铸成其国际地位。

二、统一战线与国家软实力间的关系

统一战线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历来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和社会等方面都起到了凝聚人心、服务公众、振兴民族的作用。统一战线所具有的求同存异、体谅包含的显著特点,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突出优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社会功能,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政治协商的政治功能,使得统一战线既是党的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国家软实力。统一战线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社会政治力量大团结、大联合的政治组织,在当代中国,它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这个统一战线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中国共产党是组织者和领导者,二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三是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战略。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可谓是对统一战线任务的形象概括。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尽最大的努力联合同盟军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保证。列宁苏维埃俄国建设之初就意识到: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5)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的指导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经过短短的60余年的建设,使我国从一个积弱积贫的落后国家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决定祖国命运的千秋大业,也是一项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伟大的创造性的全新事业。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化、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又好又快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共产党能否紧紧依靠群众,能否动员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为之奋斗。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的联盟,是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助推器,它内部凝结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还与国际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联系和思想沟通。具体说来,统一战线把发展作为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把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稳定和睦作为统一战线的突出任务;把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职责;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作为新的工作着力点;把营造良好的国际国内环境作为统一战线的重大课题。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在全世界优秀文化中确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现代化文化体系,统一战线内部许多人士与国外的学者都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个渠道,引进知识、技术和人才,以期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胡锦涛同志在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把统一战线工作对象的范围概括为以下方面: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去台湾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和回大陆定居的台胞、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原工商业者、起义投诚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由此可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更宽,对象也更多,其所蕴含的潜力自然也就更丰富。因此,把爱国统一战线工作作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法宝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一规划,认真实施,这不仅是全球化时代推进中国发展的有效手段,更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三、统一战线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求同存异是统一战线的内在要求,统一战线内部的各阶级、各阶层、各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在思想文化上存在诸多的差异,但他们都处于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大家庭中,具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和价值目标。统一战线就是要充分发挥凝聚力的作用,解决同和异的关系,将各种不同的阶级、阶层、政党和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凝聚党的周围,为实现我们党和国家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而奋斗。在国家软实力的诸要素中,社会凝聚力处于核心位置,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社会凝聚力的增强。政治公信力、体制创新、社会认同、文化自觉等,既是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一战线所追求的目标。统一战线与软实力之间的这种密切联系,使得统一战线在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统一战线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感召力(www.xing528.com)

文化的感召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强弱的重要体现,积5000年文明史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生存繁衍发展过程中的文明和智慧的结晶。将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莫过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根。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既有着古老的文化历史,又焕发着青春的文化活力。我国有几千万海外华人华侨,他们有着强烈的爱国爱家乡的观念和感情,“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这是我们团结、联合的力量,也是我国得天独厚的“软实力”资源。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是血脉相连的中华儿女。祖国大陆和谐社会的建设,国家实力的增强,需要海外中华儿女的帮助和支持,也需要大陆外部环境的优化。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得到了海外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他们出于爱国爱家乡的观念和感情来祖国投资兴业,这是我国文化感召力的重要体现。今天,我们要充分发挥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空前广泛性和巨大的包容性的特性,以文化为纽带开展好海外统战工作,鼓励和支持“三胞”以共同文化渊源、共同民族感情、共同民族利益为基础,促进两岸同胞的沟通和理解,为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贡献智慧和力量;鼓励和支持他们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祖国大陆同港澳台以及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凡我炎黄子孙,只要他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拥护祖国统一,就要同他讲团结,讲联合,尤其要发挥血缘、情缘的优势,以共同的文化渊源,共同的民族感情,共同民族祖国利益为基础,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交往,使他们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是统一战线对海外同胞的一个最基本的态度,也是提升中华文化的感召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统一战线有利于促进国家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意识形态是国家软实力中最具感召力和诱惑力的部分,它可以鼓舞人民的斗志,削弱敌人的士气,调动更多的社会支持,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它同一切观念一样,都能提高国民士气,并随之增强国家实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会削弱敌人的斗志。从历史上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的每一次重大转折关头,都善于把握、凝聚、表达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愿望,并善于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转化为党的口号,使之成为党的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动员、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和过渡时期。与这种社会转型相对应,我国目前的价值观及价值力总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多元并存,新旧交替”,也就是说我国的价值观念正处在古今、中西的时空交汇点上,表现出多种因素同时并存和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中国与西方、旧与新等一系列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将全国人民的思想、意识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这是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重大问题。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重大问题,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善于把握、凝集、表达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愿望。强调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主流意识形态,我们理当作为统一战线的主线,用以团结、教育、引导、帮助广大的统一战线成员,使党的统一战线事业进入新的境界。我们党领导的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需要统一战线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好从根本上解决人心所向、众志成城的问题。

(三)统一战线有利于提升我国政治制度的亲和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广泛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种“一党领导、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从根本上稳定了我国的政党格局乃至整个政局,为国家在发展方面实施赶超战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机遇。实行这样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即可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又避免出现两党制多党制竞选时精力和财力的耗散。在加速政治社会化进程的同时,我国稳定的政治基础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们所看到青藏铁路的顺利开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汶川玉树取得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以及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所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更加说明了中国政党制度的最大优势是集思广益、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事。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步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既充分展示了我国政治制度的巨大包含性和亲和力,也增强我们在各种思潮激荡影响中的定力,更加坚信多党合作制的独特优势和魅力。载人航天工程、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向世界各国展示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就具有吸引力,在政治价值观念方面,就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某些国家而言,“北京共识”已较先前占有主导地位的“华盛顿共识”更受欢迎。邓小平同志曾说,统战工作看起来是个策略问题,其实是个战略问题。中华民族想要不断加强其对外的吸引力,必须重视统一战线作为“软实力”的问题,其核心就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实现我国政党关系长期和谐。我们要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事业;要支持参政党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扩大各界人士有序的政治参与;坚持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使民主党派始终成为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在世界上加强对中国参政党的宣传,让参政党走向世界,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更好地发挥软实力的作用。

(四)统一战线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共同缔造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和现实、国外和国内的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没有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国家繁荣昌盛。民族问题,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大关系,是涉及国家整体实力强弱的一个重大关系。整合与提升我国的民族关系和谐和中华民族凝聚力,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正确处理汉文化和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切实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形成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牢固向心力。同时,我们还必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发挥宗教信仰力的积极作用。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问题虽然不涉及我国多数人口,但仍然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的关系,实现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包括宗教信仰在内的多种意识形态的共生共存,处理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始终是影响我国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需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与宗教信仰的关系,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掌握宗教工作规律,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不同信仰群体的和谐。在积极抵御扩大开放条件下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时,要正确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努力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和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并充分发挥中国宗教信仰促进世界和平的作用。

【注释】

(1)作者简介:黄斌,男,西安财经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副教授,法学博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版,第33—34页。

(3)[美]约瑟夫·奈:《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22页。

(4)谢石生:《五个“一”:统一战线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5)《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68页。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版,第3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