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快构建连云港国家区域发展协调机制

加快构建连云港国家区域发展协调机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2构建区域发展协调机制6﹒2﹒1建立江苏沿海三市区域发展协调机制争取在连云港建立江苏沿海三市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协商解决跨市域的重大问题,共同推进事关区域发展的重大项目,以“三个促进”为基本原则,研究提出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区域共同发展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苏北发展步伐、缩短南北发展差距而推出的战略决策。

加快构建连云港国家区域发展协调机制

6﹒2 构建区域发展协调机制

6﹒2﹒1 建立江苏沿海三市区域发展协调机制

争取在连云港建立江苏沿海三市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协商解决跨市域的重大问题,共同推进事关区域发展的重大项目,以“三个促进”为基本原则,研究提出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以“促进集聚发展”为原则,协调好发展中的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如在沿海节点方面,协调好连云港徐圩港区与南通洋口港区、吕四、盐城大丰港区、滨海港区、射阳港区、灌河口港区建设与发展的关系;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方面,按照“连云港是国家沿海主要港口及区域性中心港口,江苏沿海港口群的核心,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为中西部地区服务的能力(南通港是国家沿海主要港口,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服务功能;盐城港是区域性重要港口,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喂给港和连云港港的组合港)”的定位,协调好以连云港港为核心,联合南通港、盐城港共同建设沿海港口群。完善港口体系,使之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陇海兰新沿线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的对外开放窗口,逐步形成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在扩大港口能力方面,在推进连云港港30万级深水航道建设的前提下,如何积极推进灌河口、滨海和射阳河口航道整治工程,推进大丰港区、洋口港区深水航道升级前期研究论证工作;加快洋口港区10万吨级以上泊位建设,推进吕四港区建设,加快大丰港区建设,逐步成为综合性港区业推进滨海港区10万吨级深水码头建设,支持大丰港区、滨海港区、射阳港区发展能源、石化等临港产业。在航空通道建设方面,协调好扩建连云港白嗒埠机场并提升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根据发展需要规划迁建新机场,建设服务苏北、鲁南地区、面向亚太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港与处理好盐城、南通机场开发口岸优势的关系,以及连云港区域性国际航空港与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网的关系。在新能源项目建设、能源供应储备基地方面,重点推进大丰、东台、如东、灌云等地陆地风电项目和沿海滩涂海上风电开发,加快推进田湾核电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如东、射阳等秸秆发电项目的示范效应。继续开展连云港等液化天然气项目前期工作,适时在连云港、南通等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油气储备基地,规划建设日照至仪征原油管道及连云港支线,推进盐城沿海以风电、生物质发电等为主的能源基地建设,加快南通如东液化天然气项目建设。

第二,以“促进一体化发展”为原则,协调好产业发展中的重点区域与重点项目的关系。按照重点“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原则,连云港是江苏沿海的重点发展区域。因此,根据规划,在一产业发展方面,应依托东海等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大力发展出口农业。在二产业发展方面,应积极发展临港产业,引导沿江及内陆地区,特别是城市钢铁企业向连云港转移,重点发展满足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所需要的钢铁产品。加快发展优势和新兴产业,建设连云港国家级碳纤维生产基地。在三产业发展方面,加快连云港国际商务中心建设,打造区域性和国家级会展品牌;以连云港为基地开发日韩海上旅游航线将连云港建成国际知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和国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但是,同时要搞好江苏沿海的重点项目的建设,如支持盐城发展大中型客车专用车,建设汽车实验场;支持南通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制造产业,加强研发设计,建成世界一流的船舶修造产业基地;将盐城建成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旅游城市和湿地生态旅游地,将南通建成我国独具特色的“江海旅游”门户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创造条件在南通、连云港等地引进发展邮轮经济

第三,以“促进区域共同发展”为原则,协调好江苏沿海发展与苏南地区发展的关系。区域共同发展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为了加快苏北发展步伐、缩短南北发展差距而推出的战略决策。为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江苏省委、省政府利用市场机制,采取“南北挂钩”来推进产业转移,在苏南苏北互动中加快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实现经济增长在区域间的有效传递,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苏北的发展。南北互动的实质,就是“江海合作”。要实现江苏沿海地区与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首先要从战略的高度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有识之士已提出江苏经济优势在“江海”,沿江经济与沿海经济的结合是江苏的最大优势。江苏沿海地区是中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低谷,但这是建立深水海港的资源岸线,有全国最大的滩涂资源区,全国最大的湿地保护区。基于此,可以建高能耗、高水耗的电力、重化工生产区;建生态、高效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建资源、功能独特的滨海旅游区。这是江苏的后发优势。在江苏沿海中,连云港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经济联系和合作有利于江苏沿海的崛起,有利于苏南地区的提高,有利于江苏再上新的台阶。江苏沿海的振兴只会使苏南更好地发展,而不是将大批商机挖走。沿海地区发展起来了,其丰富的物质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与苏南企业能更好的形成互动,将更有利于苏南的发展;与苏南地区合作也会让沿海地区更快地崛起。通过“江海合作”,沿海地区的落后可转达化为后发优势,形成明显的赶超效应。具体讲,要加强以下方面的合作:一是要以要素的优化配置与组合为纽带推进经济联合。江苏沿海地区与苏南地区有很强的要素互补性,苏南的沿江发展,开始面对土地紧张,产业升级的压力,需要并开始向沿海做经济梯度产业转移。而沿海地区有广袤的土地资源、自然资源,也非常有利于苏南将一些人力资本较为密集的产业转移过来。连云港市已划出专门地块,用于组建江宁开发区和昆山开发区,由江宁和昆山负责招商开发,开创了江苏沿海地区与苏南地区合作双赢的新路径。实践证明,缺乏要素纽带,经济合作是不会长久的,也不会是双赢和多赢的。二是要以人员流动为先导加强经济合作。江海经济合作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南北优势互补,联合发展,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的合作是经济合作的先导。通过南北交流与合作,提高沿海地区公务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行政效率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同时,通过加强两地区间高素质人才的流通,还可以推进两地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带动沿海地区人才素质的提高,为长期的合作奠定基础。

6﹒2﹒2 建立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发展协调机制

6﹒2﹒2﹒1 建立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发展协调机制

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发展协调机制的基本宗旨,是加快实现陇海兰新沿线地区与江苏沿海地区的市场一体化,基本制度架构应包括基础制度环境、规划和政策、制度实施机制三个方面。

从基本宗旨看,加快实现陇海兰新沿线地区与江苏沿海地区的市场一体化,一要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二要建设区域投融资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资源参与陇海兰新沿线地区与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同时,为陇海兰新沿线地区与江苏沿海地区的合作创造条件。三要建立区域信用平台与体系,加快政务城信、商务城信、社会城信建设,在整个陇海兰新沿线地区与江苏沿海地区营造诚实守信的区域发展环境。四要建立区域质量互认制度,完善市场监督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从基本制度架构看,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基础的基本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规划和政策,是直接作用于陇海兰新沿线地区与江苏沿海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层面,它们直接体现陇海兰新沿线地区与江苏沿海地区各地政府推进经济合作的意图、目标和路径,具有明显的工具性、操作性和时效性。制度实施机制,是指保障制度有效运作的条件和手段的总称,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或机构对违反制度或遵守制度的人作出相应惩罚或奖励,以确保制度功能与绩效的实现。制度内含着实施机制,制度实施机制本身也是一种制度安排。制度的有效实施与运作,需要相应的制度化组织与机制做保障。否则,再好的制度也会因不能有效实施而流于形式。

保障新亚欧大陆桥的畅通,是陇海兰新沿线地区与江苏沿海地区的共同责任,亦是合作的前提。因此,首先要完善新亚欧大陆桥国内沟通机制,主要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采取有效的活动形式,通过地方政府、沿桥城市间的对话和契约保障,开展理论研究和探讨,组织有关重大问题攻关,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www.xing528.com)

一要进一步发挥新亚欧大陆桥协调机制的沟通功能,加强中央部委与陆桥沿线城市间的沟通。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成立由商务部任组长的中国新亚欧大陆桥协调小组,新亚欧大陆桥协调机制成立后,已分别在西安、连云港、郑州等沿桥城市召开了工作会议,收到了显著成效。这是国内沟通机制的主要载体,他的功能是其他任何机构难以替代的。通过他们几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进陆桥营运和沿桥地带的发展。但从国内外对陆桥营运的需求看,协调力度仍需加大。从协调的组织机构看,需要在协调小组内尽快设立各专业职能协调机构,并及早投入实质性运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切实解决陆桥运输中存在的每一个具体问题。从协调的重点看,应尽快理顺铁路系统间的关系;协调铁路部门进一步改善运输组织工作,对过境集装箱的装车计划实行单列,最大限度减少途中编解次数,保证过境货物非班列和整车运输的车皮计划,保证连云港至阿拉山口“五定”班列按运行图运行,途中不编解,不滞留,缩短大陆桥中国段的运输时间;降低或取消整列运输的快运费,以鼓励专列快运,发展规模经营;减免这一通道运输的建设基金和其他税费,最大限度降低营运成本,增强竞争力;还应将东桥头堡连云港海关列为国家海关总署直接管理,提高通关效率。从协调的范围来看,应协调港口交通部门采取措施,确保过境集装箱及时装卸,创造条件降低中转费用,确保货箱完好无损;协调物价部门对运输和查验各个环节的收费进行清理,取消不合理、不规范收费;协调口岸联检部门明确规定查验放行时间期限,并为陆桥运输提供24小时查验服务,保证随到随检;协调陆桥沿线过境箱的报关工作,对过境集装箱凭原始封志,箱体完好即予放行,没有特殊情况不开箱检查,卫检、动植物检验检疫部门对过境集装箱采取上报备案制,一般情况下不作处理、不收取费用;协调保险部门制订符合国际惯例的理赔条款,及时做好受损货物的理赔工作,解除货主的后顾之忧。

二要进一步发挥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作用,加强陇海兰新地带各城市间企业间的沟通。陇海兰新经济促进会于1986年12月在西安成立,是以沿线中心城市为骨干,以东西海陆口岸为对外开放“窗口”,依托新亚欧大陆桥,由陇海兰新地带各市地州、各铁路部门、各口岸自愿联合组成的跨省区的区域性社会团体,并在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现有会员理事单位80多个,其中将近70多个是沿线各市、地、州和铁路局、分局,是地方政府和沿桥城市间重要的沟通载体,在新亚欧大陆桥形成、发展、开发开放中,已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要通过完善中国新亚欧大陆桥研究促进会,加强对新亚欧大陆桥开发开放的课题研究。通过召开各种学术性会议,对一些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和交流,在沟通的基础上逐渐统一,形成共识,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6﹒2﹒2﹒2 建立陇海兰新沿线地区与江苏沿海地区协调发展管理机构

陇海兰新沿线地区市场发育还不充分,市场化水平差距亦很大。所以应通过建立陇海兰新沿线地区与江苏沿海地区协调发展管理机制,加强政府合作,促进市场发育,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比较宽松的市场环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协调和综合平衡,综合考虑各区域的经济状况、中央支持力度与地方财政开支空间、大陆桥经济带各地区的分工与协作、大陆桥经济带与其他地区经济分工与协作的关系等问题,各部门既要有分工,更要有合作,相互必须衔接好、配合好。只有纵向规划协调一致,横向规划分工协作,视东中西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战略为一盘棋,才能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这方面有三个环节要抓住。一是要加强区域建设的政策的研究和制定。现在整个大陆桥沿线地带,西部有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东部有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沿桥许多城市还提出将陆桥地带视同沿海地带,将沿海开放城市的政策延伸到陆桥沿线,也有城市提出鉴于陆桥沿线的东中部地带也是该区域的欠发达地区,应将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延伸到东中部。对此,没有一个专门管理机构进行研究梳理,不利于新亚欧大陆桥功能的发挥和陆桥经济带的发展。二是要加强对区域建设的领导和管理。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服务、责任、法治型政府;新亚欧大陆桥贯通以来,沿桥省区和城市已将依托陆桥建设经济带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如前所述,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沿海纽带市沿东陇海线建设东陇海产业带,并作为实现江苏区域共同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战略部署,河南在规划建设中原城市新经济带,连云港在建设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郑州在建设郑东新区。对此,需要有专门管理机构协助相关部委和专家研究实施形成新的开放型经济的增长点,聚集点和幅射带动上,成为亚欧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枢纽。三是要加强对大陆桥经济带发展中关系和矛盾的协调。在陆桥经济带的发展中,势必会出现地区间利益冲突,且随着陆桥开发进程的加速,沿桥区域间的矛盾和摩擦也会越来越多,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有利于提高各省区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政策措施,进行引导和管理。如制定区域补偿政策,解决省区、城市间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制定区域发展政策,解决省区、城市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制定区域产业布局政策,解决省区、城市间结构平衡问题;制定公共投资政策,解决省间、城市社会、基础设施差距问题等。一方面,通过制定适当的区域经济政策,防止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导致地区差距讲一步扩大。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通过政府间必要的投资倾斜和政策倾斜,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宏观调控措施,达到各个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的。同时,在各城市发展的点上集中投入资金、引入技术,培植主导产业,使之成为真正带动周围地区的发展极。另一方面,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建立区域利益调整机制。

6﹒2﹒3 建立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的高层次协调机制

在新亚欧大陆桥过境运输的协调及沿桥地带的合作与开发过程中,由于认识差异、利益分享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工作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一个沟通、了解、逐步形成一致意见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增强沿桥国家和地区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共识,形成合力和内聚力。

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利用国家“新亚欧大陆桥协调机制”每年召开一次的“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研讨会”,将连云港作为该会议的永久性会址,在此基础上设立“新亚欧大陆桥(连云港)国际论坛”,作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参与的高层次协调机制,通过组织召开国际性会议等形式,加强沟通交流,定期磋商解决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新亚欧大陆桥开发行动方案,增进沿线各国的相互理解,不断提高各国对加强新亚欧大陆桥建设,同时促进有关国际机构和国家对新亚欧大陆桥交通运输、资金援助和国际协调等方面给予特别的关心和支持,进一步推动经贸合作与交流。

“新亚欧大陆桥(连云港)国际论坛”可以参照“亚欧会议”和“六国会议”的模式,按照1996年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发展国际研讨会的规模、档次,在连云港定期举行。沿线国家的政府官员,经济界、产业界人士,金融机构人士、民间组织人士、研究机构人士及联合国有关机构,世界银行、亚洲银行专门机构的代表共同围绕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有关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发表论坛主席声明,通过论坛这一载体在陆桥沿线国家之间建立旨在促进陆桥运输发展、加强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加强相互间的对话、了解与沟通,为政府、企业间的合作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