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 装备制造业
4﹒5﹒1﹒1 连云港市装备制造业现状分析
一是经济主导地位初步形成。连云港市装备制造业主要涉及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七大类行业。2007年,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79家,占连云港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7﹒2%,完成工业总产值80﹒4亿元,占连云港市工业的11﹒9%;实现利税4﹒7亿元,增长48﹒6%,占连云港市6﹒1%;实现利润2﹒5亿元,增长32﹒2%,占连云港市工业的5﹒4%。装备制造业已成为推动连云港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
二是产业比较优势显著。经过多年努力,连云港市已初步形成了纺机、输油臂、医用灭菌设备、水表、电力辅机、农业机械等产品生产制造基地,在全国同行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鹰游纺机自主研发的碳纤维工业化生产设备;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生产的1﹒5Mw的风力发电机叶片;中海集团的特种车辆;天明机械制造的氨纶生产成套设备,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或国际水平。天明集团的氨纶成套设备(替代进口)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5%,起绒机、揉皮机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在50%以上;鹰游纺机的纺织后整理设备在行业有一定影响,起毛机、剪烫机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部分产品达90%以上;以远洋流体、振兴石化、德威机械等为代表的流体装卸设备生产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在80%以上;以新海机械、立成电力、新禾电力为代表的企业生产的3大系列20多个子系列的200多种电力辅机产品畅销全国,其中20万千瓦机组以下产品占据全国30%以上市场;黄海机械的工程探钻机、灌南县的压铸机、千樱公司的灭菌设备、连利公司的水表、机床厂的带锯床、天田公司的带锯条等在国内都具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稳居前3位;以银华春翔、东堡旋耕机企业为代表生产的旋耕机、灭茬机等农机产品,畅销新疆、内蒙、黑龙江等大中型农场,在国内农机市场有一定影响力。
三是高新技术优势明显。2007年,连云港市装备制造业中有高新技术企业28家,占连云港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0%。28家企业共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84亿元,占连云港市装备制造业的22﹒81%,占连云港市高新技术企业的20﹒4%。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的科技研发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中船总716研究所都是原国家部属科研单位,科研开发力量雄厚。淮海工学院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既培养了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也成长了一支强有力的科研开发队伍。
四是民营企业迅速崛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黄海机械厂、机床厂、电机厂、水表厂、振兴石化等一批中小国有企业纷纷退出国有身份,转为民营。与此同时,以天明机械、鹰游纺机、千樱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依靠技术、市场、劳动力等优势,大举进入装备制造业的各个领域。目前,民营企业占据装备制造业企业总数的90%以上,民营经济成为引领连云港市装备制造业的主力军。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建设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过程中仍将面临一定的困难:一是企业规模小、产品集中度低。连云港市装备制造企业平均规模较小,产品雷同多,缺少一批对行业具有较强拉动作用和竞争实力的大企业,以大企业为核心,以中小企业为其配套的专业化协作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二是发展不平衡。在装备制造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附加值较低的金属制品业占较大比重,而附加值较高的通讯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所占份额较低。三是整体装备水平落后。虽然连云港市个别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高,但从整体上看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设备相对老化,先进制造技术应用不足,难以保证加工的精度与质量,机械制造业的装备水平整体仍处在一个较低水平上,造成整个装备制造业一般产品多,高、精、尖产品少,产品附加值不高。四是企业员工素质有待提高。企业研发队伍中高级技术开发人才不多,技术开发缺少“领军人物”;技工队伍中高级熟练工很少,难以形成技术工人的“梯次结构”。五是产业外向度不高。连云港市装备制造业虽然在扩大对外开放、引资合作方面取得过一些成效,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行业整体上开放度仍不高,世界500强在连云港市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寥寥无几,三资企业对连云港市装备制造业的拉动与贡献都有限。这种内向型的产业结构,对国内市场的依存度很大,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加快发展,必将面临愈来愈大的国内同业竞争的冲击。
4﹒5﹒1﹒2 连云港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1)发展装备制造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要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和重点发展、全面提升相结合,壮大已有,培育新增。加快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重组,突破高端(高技术整机),强化中场(零部件和元器件),带动低端(原、辅材料),既要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公司、大集团等“巨人”企业,又要培育一批小而强,小而精、小而专的中小企业群;对已有集团加快发展壮大,通过技术改造、合资合作、新产品的开发、新的管理模式及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提升集团的技术水平、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对现存技术已经成熟并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加大政策支持,使其尽快形成新的集团。
二要坚持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发展重点,加强链接。对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重点扶持,加快其发展;对产品关联度较高的企业通过行业的辐射、拉动作用,加强产品的链接,形成“专、精、特”的优势,尽快组建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的装备制造企业集团,打造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的装备制造业的航空母舰。充分利用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现有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设备、资金、人才,调动多兵种联合作战。就像我国搞两弹一星那样,在全国调集各路兵马,也像目前举江苏省之力建设连云港一样,举连云港市之力,集中优势兵力打一场攻坚战。
三要坚持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接纳转移,增强活力。充分利用当前国际国内产业结构优化的机遇,发挥大陆桥桥头堡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国内发达地区及重大装备企业的产业转移。同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保护好、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优势,推进产学研联合,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开发和壮大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高新技术产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占领发展的制高点,掌握发展的主动权;重视增强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能力,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努力搭建接纳国际、国内装备制造业转移、产业扩散和南北方投资节点的平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消除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各种体制性障碍,加快企业改制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民营机制,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发展。
(2)审慎选择连云港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路径
一要发挥连云港装备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尽快形成集聚和集群优势。国务院在关于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16大项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作为全国的发展重点,其中与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关联度比较大、并有一定基础的有5项。在这5项中,连云港最具优势的是以岩石掘进机为主的地矿机械装备的研制。我国生产地质矿山装备的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面临经济向全球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形势,面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中西部地区的地矿生产基地向沿海地区转移,是符合当前经济发展趋势的。地矿设备大都属重型、大型、特大型的装备,在港口地区生产、装配,便于直接出口,可节约大量的运输成本。
在整机研发、制造方面,连云港也具有很强的技术力量和一定的工业基础。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原属化工部,是我国化工矿山设计研究的主要技术部门,矿山机械设计研究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齐全配套。716研究所、黄海机械厂、江河集团等都是原部属单位,是“国家队”,正是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的优势资源和宝贵财富,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力量。他们现有的技术水平都是国家水平,强强联合,力量更强,距离世界先进水平更近,比较容易完成国家重点科研、试制任务。而市属机械工业企业原来就有接受国家级研制任务的基础,也具有一定的水平。可以说,在发展地质矿山机械方面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最具优势。
连云港市完全可以以黄海机械厂为核心企业,加盟的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的机械设计工程技术人员,716研究所的自动控制研究设计人员,淮海工学院的机械工程等系科的师资,再组织江河集团、原市属矿山机械、工程机械、电机电器、金属构件、仪器仪表、工程塑料等各类企业,负责零件、部件、附件、配套件的研制生产,充分发挥各企业的技术专长,组建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的地矿工程机械企业集团,形成地矿工程的“航母”。同时带动连云港的基础装备和一般机械装备产品的全面提升,特别是港口机械和运输机械。作为港口城市和拥有亿吨大港的连云港,港口机械和运输机械的生产、研发是不可缺少的。
在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方面,上个世纪,我国的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主要分布在连云港、上海、天津、广州和长江沿线。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处于我国沿海的中部,北距连云港、南距上海均为400海里左右,按造船工业的合理布局,本应该建有大型的造船厂,作为我国的船舶工业基地。连云港的灌河口号称苏北的黄浦江,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船舶制造的优良厂址。连云港原有两个钢质渔轮的制造企业,港务局有个航修站。上世纪70年代,南黄海石油勘探基地曾准备建在连云港,已经在连云镇原连云区政府院内设了筹备处,为连云港生产海洋石油工程装备提供了机遇。但后来有了变化。80年代,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又曾将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建设修造船厂提上议事日程,并作了一些工作。虽然连云港的船舶制造错过了一些机遇,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但连云港发展船舶工业有着区位优势、地域优势和域名优势,一直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关注。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船舶制造大国。据英国劳埃德船舶协会公布的数字,2006年中国手持订单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韩国。据英国克拉克森调查公司统计数字,从2007年1月的全球新船订货量来看,中国已超过韩国,跃居世界第一。我省的造船能力也飞快跃升,长江沿岸各市的造船总量已超过上海,南通的合资企业川崎造船公司的生产能力,2010年计划目标是1300万载重吨。越来越多的韩国造船企业采取了将部分组装工作转移到中国,然后在韩国进行最终组装的生产方式。
连云港发展船舶工业的历史机遇已经到来,再也不能错失良机。但发展现代化的船舶工业不能以乡镇企业的方式发展,必须要采用国内国际的先进技术直接高端嫁接。应积极和我国“国家队”的造船集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合作,同时与日本、韩国等大型造船企业合资、合作,引进技术,组建企业集团,建设国家区域经济枢纽,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为我国船舶制造的基地之一。
要提高现有渔轮、运沙船、港口作业船、海洋运输船的修造水平,发展江海联运、江河联运等大型船舶制造业,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化学品船、大马力拖轮、抓斗式挖泥船、中高档游艇等专业船舶。加快扶持船用动力、船用辅机、船用仪器仪表和船舶关键配件业的发展。依托引进大型船舶建设项目,掌握船舶设计和制造的核心和关键技术,逐步实现自主制造和再创新。
在纺织装备方面,我国传统的纺机企业主要在纺织行业发达的地区,如上海、青岛、天津、无锡、咸阳等地,分布较广。纺织装备是我国对外开放以后引进量最大的装备之一,目前的发展重点是自主创新和技术提升。纺织工业部撤销以后,我国纺织行业的领军企业是恒天集团,其下属的纺机企业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生产的产品几乎涵盖了全部纺织机械领域,设备生产量占国产纺机设备总量的25%左右。中国恒天形成以宏大研究院、经纬新技术公司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并拥有纺织机械行业首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连云港纺织机械的发展重点是氨纶、超纤、碳纤维、合成革后整理等成套(系列)设备。有鹰游纺机、天明机械作为核心企业。鹰游纺机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国纺机行业前十位。公司1996年度进入纺织机械行业50强;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天明机械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氨纶纺织机械成套设备制造基地。这些企业最大的特点是自主创新能力特别强,企业机制灵活,后劲十足,发展形势非常好。在自身研发的同时,与国家级的科研、设计单位合作,研究开发的目标可以向国家重点开发的项目靠拢,向国务院《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日产200吨以上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高速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高效现代化成套棉纺设备、机电一体化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等新型成套关键设备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等项目转移。目前,我国省、市、自治区中只有天津市把纺织机械列为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重点之一。从产业布局上,有利于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发展成为纺织机械装备制造基地。
在发展大功率风力发电机和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的制造方面。连云港风力发电装备已有了重要的起步。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的1﹒5MW风力发电机叶片于2006年4月顺利下线,率先成为具备兆瓦级风力发电机风轮叶片批量生产能力的国内制造企业。2007年,中复连众以在德国设立的新公司收购了德国NOI公司的所有资产,并继续运营NOI在德国的业务。7月,中国建材集团中复连众风力发电机叶片工业园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园,标志着国内极具规模的风力机叶片基地正式开工建设。继该项目之后,连云港地区还将陆续建设华锐风电工业园和风能发电厂等项目,力争通过三年时间,打造出一个以叶片、支架、发电机等为主的风力发电设备以及集风力发电行业的基地。我国许多装备制造的老基地将风电装备列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重点,如上海、哈尔滨、沈阳、重庆、天津等。风力发电装置是成套设备,由风轮、增速齿轮箱、发电机、偏航装置、控制系统、塔架等多种部件所组成。因而,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与老工业基地之间,既要有竞争,又要有合作,优势互补。在自主创新的同时,接受老基地的能量辐射,携手建成我国风力发电行业的基地。
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的制造,连云港变压器厂虽然历史上有过辉煌,但目前实力相对较弱,赶超国内先进水平困难比较大。但它曾划拨给沈阳变压器集团,而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变压器行业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强的制造企业之一,公司掌握最高电压等级、特大容量交直流产品核心技术,是我国重要的变压器类产品制造、研发、出口企业。近年来,沈变公司自主创新生产了1000kV变压器、±800kV直流换流变压器、出口美国533MVA国产最大单相自耦变、龙滩780MVA世界最大三相组合变等一大批世界级产品,为三峡工程、西电东送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和提升中国重大装备国际竞争力做出了突出贡献,并计划于2010年成为百亿企业。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的变压器厂以及相关的输变电生产企业加盟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参与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和重组,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也可以成为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的制造基地的一员。
另外,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金属加工机械及电子装备、节能环保设备、物流装备等方面也有传统优势。在工程机械方面,应发展机电液一体化钻孔用的岩芯钻机、基础桩孔施工用的工程钻机、非开挖铺设管网用的非开挖导向钻机、旋挖钻机等系列产品。加强研发配套,提高液压元件、功能部件、专用装置等关键配套件的质量和可靠性。在农业机械方面,应发展农、林、畜牧、水产业的机械设备,包括水稻、小麦、红薯、花生、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采收和加工机械,多用途农用作业机械,农产品及海产品深加工机械等。重点发展旋耕机、灭茬机、起垄机、插秧机、紫菜加工机、食用菌生产系列设备等。加强分工协作,推进产品配套延伸,形成一批特、专、精的农机具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在金属加工机械方面,应发展大型数显数控系列压铸机、数控实时全自动系列铸造机等新型压铸机。开发高速冲床、新型压力机、全自动带锯床等。在电子装备方面,应发展高端及新型轴角转换模块、高可靠系列电源模块、绿色节能信号灯和基于先进控制理论和模型的交通控制诱导设备、嵌入式电子警察和视频处理设备等。开发新型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芯片、计算机网络设备等。在节能环保设备方面,应开发大气污染治理、城市及工业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大中型环保设备。发展电厂烟气脱硫、脱硝、除氧、过滤、电除尘等电力环保设备,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成套设备,环境监测技术设备等。开发海水淡化、报废汽车回收处理、电子垃圾处理、医疗垃圾处理、垃圾焚烧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在物流装备方面,应发展海运集装箱和特种集装箱、港口机械、安全环保多功能流体装卸设备、新型铁路车辆探伤设备等。开发大型特种自走式车辆等特色车和车身、车架、微轿变速器、轻卡变速器、专用车变速器以及关键零部件等。鼓励混合动力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制、应用和产业化。
(2)发挥区域优势,按照江苏省对连云港发展先进制造业定位形成特色主导产业
从江苏沿海地区看,连云港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适合布局石化、钢铁、能源、汽车、造船等临港产业。省政府在江苏沿海规划中已提出,一要依托沿海地区的产业基础,发挥连云港深水海港的优势,布局建设面向国际市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临港产业基地。二要利用连云港良好的港口条件,依托30万吨级深水航道,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并建设以连云港和日照为起点、仪征为终点的双油源“Y”型原油管道工程。同时,利用进口原油,建设连云港100万吨乙烯、1000万吨炼油项目和1000万吨原油储备基地,并生产聚丙烯、EVA树脂、乙二醇、醋酸乙烯等下游产品,形成石化产业集群。三要按照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要求,结合江苏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沿海临港优势,在连云港建设新型千万吨级钢铁基地。
(3)对接国内外高端技术与企业,提高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层次与产业水平
在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建设中,对于其他非优势重点发展的装备制造企业,一定要主动去嫁接国内外相关的企业集团,对接高端技术,与集团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成为企业集团的成员或配套生产企业。同时,积极地承接世界制造业的转移,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尽快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里,在融入中寻找机会,在接纳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增加就业机会,积累资金,学习经营管理和技术,选择发展点,培育自主发展的局部优势,发展和壮大自己。要加大投入,争取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攻克和掌握重大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拥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装备制造技术和专利,逐步改变高新技术产业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逐步摆脱战略产业受人控制的局面。
鼓励重大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在集中力量加强整机产品及关键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的同时,打破条块分割等各种分割的旧体制,通过市场化的外包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带动省内配套及零部件生产的中小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若干各有特色、重点突出的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有计划、有重点地研究开发重大技术装备所需的关键共性制造技术、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逐步提高装备的自主制造比例。加强电子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相互融合,以信息技术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升级。
(4)坚持集群化、信息化、服务化和品牌化战略,营造竞争优势要实行集群化战略
制造企业为实现产业最有效分工、最短路径协作和最低成本,聚集在某个地区共同赢得地区竞争优势。集群化不仅细化和优化了产业链的分工,促进了产学研用政金等各方面的结合,充分发挥了龙头、中小企业的优势,又大大缩短了开发和制造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美国硅谷电子设备业群、明尼阿波利斯医学设备业群,德国的索林根的刀具业群、斯图加特的机床业群等,都是世界上较为典型的产业集群。中国的产业集群已经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陕西、四川等地区初具规模。
要实行信息化战略。装备制造业正向全面信息化迈进,主要表现为制造的信息控制,来实现制造的高速、精密、智能、简便、效率提高、时间缩短、质量保证、成本降低、高附加值。其关键不仅在于芯片与软件的融合,更在于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信息化将制造业的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和服务一体化,信息化制造贯穿于从订单开始,产品的制造加工、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等产品全寿命周期。装备制造业将实现产业的信息化、软件化、高附加值化、网络化和电子商务化。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单元、数控系统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并逐渐向制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要实行服务化战略。服务化覆盖着产品的开发、生产、售后服务、报废和回收,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服务不仅有利于保持品牌的特色,而且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保持客户,延长产业链,获取更多的产业利润的重要方式。国外装备企业越来越依靠服务来扩大经营的增值空间,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不仅为自己的用户,而且为竞争对手的用户提供服务。其服务作为该公司的独立领域,所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其海外工程承包总额的70%。
要实行品牌化战略。品牌化是强化市场竞争能力、产业升级的关键。品牌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高度象征,创新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是企业一种无形资产,它反映产品的品质,同时也代表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现代的市场竞争已不单纯是过去的产品价格和质量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形象的竞争。品牌是企业形象、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市场占有,营销策略的总体展示。
4﹒5﹒1﹒3 构建有利于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支持保障体系
(1)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聚,构建产业保障体系
要加大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性调整力度,集中力量扶持有基础、有优势、发展潜力大的行业。要大力培育发展一批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和产权置换等形式,推动骨干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与联合,使资产、设备、技术、人才资源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形成一批以名牌产品为核心,主导产品优势突出的企业集团。以装备制造业项目实施为载体,整合行业优势资源,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和重要基础装备。加快发展高效、节能、低污染的优势产品和清洁制造技术,淘汰落后产品及制造技术。把握发达国家或地区装备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机会,结合连云港市实际情况和优势产业,有针对性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从不具备优势的传统产业投向装备产业,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促进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升级换代。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服务业,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低成本支撑。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着力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创新产业提升发展路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推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能级,促进协调发展,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经济竞争能力。
推进产业集聚,强化集聚集群。坚持走集约化发展道路,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园区经济成长性。鼓励和支持装备制造业中龙头骨干企业解放思想,抓住市场机遇,注重资本运做,以资产为纽带,整合区域内资源,实现市场网络、产品研发、生产设备、自有资金等资源共享,避免新的重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在区域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形成更为合理的配套协作关系,切实提升整体竞争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引导企业集聚发展。积极运用土地、环保、电价和政府补贴等手段,支持重点园区建设。发挥好骨干企业的作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相关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壮大产业规模。同时,积极帮助其他企业提升产品结构,向产业园区集中,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的装备制造业园区。要在产品研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方面,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集群的综合竞争力。
(2)推进技术创新,构建科技支持保障体系
支持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整合技术资源,组建企业技术中心,或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共建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建立长期的技术战略联盟。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在系统设计技术、控制技术与关键总成技术方面的产学研合作项目。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及时申请专利,逐步形成技术专利化、技术标准化、标准国际化。以重大装备产品及其关键部件的国产化为重点,加大装备制造业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通过与国外先进企业合作,开展联合设计、联合制造,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逐步实现自主制造。加快装备制造业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步伐,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
装备制造业企业要积极运用国家、省、市技术改造的优惠政策,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和技术,促进企业产品优化升级,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各级经贸部门每年要优先推荐符合条件的装备制造业项目申报国家、省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专项,争取国家、省的资金支持。要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整合技术、信息、人才等相关资源,努力构建开放式的装备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及时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和前沿创新资讯,引进科技人才和资金,有效地推进连云港市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产品开发和创新。
要加强技术开发中心建设,尤其是骨干企业要争取成为国家或省的技术开发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联合,重视前瞻性、共性、关键性技术的研发,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赢利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实际发生的费用比上一年度实际发生额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含10%),除按规定据实列支外,可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技术开发费应单独设账,专项管理。
(3)拓宽融资渠道,构建财力支持保障体系
政策性金融机构对装备制造业的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等给予重点支持。商业性银行要通过创新金融品种,改进和完善对装备制造业的授信授权管理,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银行信贷等方式筹集资金。引导风险投资向装备制造业投入,推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有发展潜力的装备制造创新项目供风险投资机构选择,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围绕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搞好项目建设;围绕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消耗、防治污染,搞好技术改造;围绕提高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搞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成立省、市级技术中心。为此,必须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投入。建立“建设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装备制造业基地专项基金”,将政府基建技改资金、产业结构优化资金、科技开发资金、上市、债券、外资等可调控资金向装备制造业倾斜,多渠道筹集资金,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地投向装备制造业。
(4)落实扶持政策,构建政策支持保障体系
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运用财政贴息、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吸引带动银行信贷和社会资金,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连云港市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进一步落实企业技术开发费、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扣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在贷款贴息、价格政策、土地使用、项目建设、税费优惠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需要联合攻关的重大技术装备项目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市重点建设工程要优先选择连云港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对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的先进装备,纳入政府优先采购的范围。
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应在认真执行现有扶持工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扶持力度。要加大财政对装备制造业的扶持,政府每年可以从市财政的中小企业扶持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如15%左右),专项用于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的贷款贴息和补助,重点扶持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的发展;科技部门拿出科技三项费用中一定比例的资金(如15%左右)对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攻关、科技立项等方面给予扶持。市直各有关部门还可以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口部门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各区县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发展较好的地方,也要落实一定资金扶持装备制造业发展,众人拾柴火焰高。
要给予用地政策支持。装备制造业发展要与城市规划相衔接,对重大装备项目实行预留用地政策。市重点装备制造业项目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以及城市、村镇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费用,按规定的最低标准征收。市重点装备制造业项目由市发展计划局和经贸局确定。装备制造业企业易地改造应缴交的地价款须全部上缴后,属连云港市所有的土地收益部分的资金由市财政全部(或部分)返拨给政府授权的投资主体,用于装备制造业发展。市经贸部门每年可以筛选一批装备制造业重点项目,适时推荐给金融机构或向社会发布,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装备制造业。金融部门对符合条件的骨干企业给予“授信额度”。信用担保机构对装备制造业要重点支持。
(5)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构建制度支持保障体系
连云港市各有关部门应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加强规划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有关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行业动向和企业诉求,提出政策建议,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促进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健康发展。
政府应把建设连云港国家区域经济枢纽装备制造业基地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紧制定和组织实施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重点,加强政府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及时解决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各级经贸部门要承担起具体的协调与管理工作,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快装备制造业行业协会的建设步伐,按行业分类组建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政策导向、技术创新、信息沟通、中介服务、协调管理、沟通政府与企业间桥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心协力推动装备制造业更上新台阶。
要加强规划、引导和培育,逐步建立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研究开发、模具、铸造、配件加工、装配、包装、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产业配套的链条,形成连云港市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以优势骨干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区域带动、辐射和支撑的装备制造业布局。要积极引导装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鼓励、支持企业参加各种专业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紧跟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促进装备制造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要加快体制改革,消除体制因素障碍。
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和工艺设备,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嫁接改造连云港市装备制造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抓住国际加工制造向我国转移的有利时机,创造条件,加大承接和有效利用外资力度,提高连云港市装备制造业的外向度。鼓励和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与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及国际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借助外力提升竞争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4﹒5﹒2 新材料产业
4﹒5﹒2﹒1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连云港市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至2008年底,连云港市拥有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107家,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已形成以硅资源深加工为主,复合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等相关配套产业共同发展的特色产业。连云港市是国内最大的环氧模塑料生产基地,环氧模塑料系列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中复神鹰公司立足自主创新,建设国内最大碳纤维生产基地;东海县拥有硅材料加工企业近400家,产品有石英玻璃管、硅微粉、晶体切片、碳化硅等十几个系列百余个品种,其中硅微粉、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原料产量已占到全国的80%以上,压电石英晶体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硅资源深加工产品市场覆盖全国,出口德、韩、日、美、巴西、荷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在创新能力方面,连云港市新材料产业现有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家,占连云港市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总数的40%;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检测中心1家;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家;同时拥有省集成电路封装用环氧模塑料、省新型复合包装材料、省新型药用包装材料、省石英材料、省树脂基复合材料等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争取重大成果转化项目5项,占连云港市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总数的31%。
但是,新材料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层次有待提升。硅资源加工材料多为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低,受技术、设备等因素的限制,连云港市多数企业不具备深加工产品的能力,导致高端产品需要大量进口。从产业链来看,应用于信息产业的硅材料仍处于产业链低端,有待进一步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延伸产业链。二是组织结构有待优化。尽管目前已经拥有一批骨干企业,但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缺乏技术创新和深加工能力,产业层次相对较低,多数产品为低端产品且同构现象严重,企业之间存在无序竞争。众多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管理和经营模式不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要求,影响了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三是研发投入有待加大。新材料产业属于高新技术行业,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和生产装备,但连云港市除了少数行业领头兵由于每年研发投入较大、掌握核心技术、步入良性循环外,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则较少,部分企业甚至是零投入,产品处于初级加工或跟踪仿制阶段,缺少核心技术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既浪费了资源、扰乱了市场秩序,又制约了行业发展。
4﹒5﹒3﹒2 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主要思路
连云港市的新材料产业发展,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争取产业核心领域实现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骨干企业快速发展。促进产业园区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国内一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以及化工新材料等。
首先,要重点发展五大产业,建设两大产业基地。
五大产业。一是复合材料。加快开发玻璃钢成套设备、大口径高压环氧玻璃钢管道,大力发展CFRP(碳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等高性能复合材料。发展芳纶与聚砜、高强高模聚乙烯、聚苯硫醚等特种纤维。提高PAN基原丝质量,加快高强高模、大丝束碳纤维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发展碳纤维预浸料及下游产品,拓宽碳纤维在建筑、交通运输、重大装备等领域的应用。二是电子信息材料。大力开发大规模应用于集成电路和板材的多晶硅材料、单晶硅材料、电子封装材料、电子芯片和太阳能电池硅片切割用材料、半导体照明材料、绿色电池用材料以及光纤预制棒等。发展高纯结晶硅微粉、熔融硅微粉、活性硅微粉、超细硅微粉、微米球形硅微粉、超纯碳化硅微粉等产品。延伸高纯压电晶体加工产业链,开发高纯度高Q值压电晶体、人造晶体纯Z区棒材、高纯水晶方片和圆片、SMD表面贴装器件,以及高频、高稳定度、微型、绿色节能石英晶体谐振器频率片等产品。三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发展高纯超细石英玻璃原料、滤紫外线透明石英玻璃管、金卤灯用石英玻璃管、UHP灯用石英玻璃管、激光器用透明石英玻璃管、彩色石英玻璃管、无臭氧石英玻璃管、大口径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坩埚和器皿等产品。鼓励发展超高纯石英玻璃原料、半导体用超大口径石英玻璃管、大口径及超大口径石英玻璃坩埚等高端硅材料及制品。发展高端硅微粉、高纯碳化硅微粉、高亲水性6H碳化硅微粉等,拓展硅微粉与碳化硅微粉的应用领域。四是新能源材料。重点发展太阳能级硅材料,鼓励发展燃料电池新型催化剂和电解质膜、储氢材料、发电设备专用材料等产品。五是化工新材料。开发硅橡胶、硅树脂等有机硅材料,氟橡胶、氟树脂等有机氟材料,特种工程塑料、聚氨酯、聚烯烃材料、膜材料等产品。重点发展对(邻)苯二酚、山梨醇等系列产品及衍生品。
两大产业基地。一是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推动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按照“一体两核三轴多园”进行产业布局。“一体”就是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及空间布局全部纳入新材料基地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有机衔接。“两核”,一是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体的新材料基地东部核心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二是以东海县为中心的西部核心区。重点发展高纯硅微粉、高纯压电晶体、碳化硅、高纯晶体硅、新型电光源及石英制品等。“三轴”,重点围绕三个中心轴线进行产业布局,一是东海县硅产业发展轴,二是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发展轴,三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发展轴。“多园”,根据不同产业特性,本着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原则将基地分为多个园区进行建设。推动新材料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建设新材料产品检测中心、中试基地等,发展创业投资机构、咨询服务机构等,建设高性能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研发实验室、石英玻璃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二是国家火炬计划东海硅材料产业基地。根据不同园区的产业特色,错位建设多个产业园区。以东海县城为中心,整合牛山镇、开发区、石榴镇工业园、驼峰工业园,建设包括东海硅产业公共服务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会展中心及物流中心的硅产业综合加工服务园区;以平明镇太平洋工业园为中心,整合平明太平洋工业园、平明镇工业园,建设以生产加工优势产品、高精尖产品、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硅产业精深加工生产园区,并作为国家硅材料产业示范基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建设以硅微粉和碳化硅微粉产品为主的浦南硅产业园;以石英晶体产品为主的曲阳硅产业园;以石英玻璃制品和新型电光源为主的安峰硅产业园;以石英玻璃原料为主建设房山硅产业园;以新型电光源为主的白塔埠硅产业园;以生产熔融石英、硅砂、石英粉等石英玻璃原料为主的洪庄产业园等不同类型的硅产业园(硅园)。
4﹒5﹒2﹒3 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要加大项目招引。利用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实施大项目引进战略,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围绕产业链进行招商,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率先突破,从而带动产业发展。加强与下游产业制造商的合作,吸引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延伸产业链。对于关键环节的投资者,从战略高度予以扶持,促进其率先发展,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二要促进产业集聚。以国家火炬计划东海硅材料产业基地和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为基础,吸引新建企业特别是高科技新材料企业入园发展,引导现有企业向园区集中,在此基础上,以重点骨干企业为龙头,招引相关配套企业,促进产业链的形成,打造具有专业化、特色化的产业集群。(www.xing528.com)
三要培育龙头企业。在现有企业中,选择主业突出、拥有核心技术、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作为行业重点企业,采取财政扶持、税收减免、人才培育、推动上市等措施,进行重点扶持,逐渐培育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同时,突出扶优扶强,鼓励企业通过资金注入、品牌运作、技术输入、管理参与等方式,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实现强强联合,集聚优势资产,实现低成本扩张,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
四要实施品牌战略。引导市场占有率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竞争优势明显的重点企业,推动自主品牌建设,提升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和完善品牌评价体系,加强品牌保护和宣传,通过会展、网络、公共平台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扩连云港云港市新材料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培育国家、省名牌产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支持和鼓励企业采用国际先进标准。
4﹒5﹒3 新医药产业
4﹒5﹒3﹒1 新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极富活力的战略性产业,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连云港市医药产业基础良好,特色优势明显,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市医药产业抓住发展机遇,围绕市场需求,加强科技创新,加大技改投入,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连云港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一是支柱地位确立。连云港市医药产业已具备研究、开发和生产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成药、医疗器械、医药包装材料等多种门类产品的能力。2008年连云港市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74﹒9亿元、利税24亿元、利润14﹒9亿元,分别占连云港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利税、利润的7﹒9%、18﹒3%、18﹒4%,医药产业已成为连云港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二是特色优势明显。连云港市医药产业已初步发展成为国内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麻醉镇痛药物、新型中成药、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医用消毒灭菌设备六大生产基地,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是创新能力增强。目前,连云港市医药行业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由恒瑞、康缘、豪森和正大天晴4家企业构成的医药板块,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四是发展势头强劲。企业发展资金相对充裕,管理体制先进,适应市场能力强,发展潜力较大。
同时,我们看到,医药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突出。部分企业产品仍以仿制药为主,如继续仿制,将面临被停止注册或被诉侵权的危险。同时,连云港市药企自有知识产权也不时遭受国内外同行的侵犯,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和声誉损失。二是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展较慢。在中药现代化方面,中药复方基础研究、中药提取和分离技术及相关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等亟待进一步加强。在中药国际化方面,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中西医理论的不同,中药在欧美国家仍停留在保健食品的层次上,国际市场难以拓展。三是企业发展缺乏战略规划。企业在形象战略、品牌战略、广告战略、营销战略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规划与投入不足,尚未树立起成熟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四是企业间协作有待提高。医药企业间的协作配合较少,资源不能有效共享,难以形成较强的行业竞争力。
4﹒5﹒3﹒2 新医药产业发展目标
当前,全球医药产业快速扩张,化学制药继续保持主导地位,生物制药快速崛起,天然药物发展势头强劲,国际医药市场竞争加剧,发展中国家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面临较大冲击。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医药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江苏医药产业总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新药研发全国领先,中药新品开发进展迅速,正在加快由“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转变。面对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推进连云港医药产业发展,是推动连云港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对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连云港市的新医药产业发展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化产业结构为切入点,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培育特色优势为目标,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新药研发从仿制为主向原始创新转化,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技术的名牌产品。重点发展新型化学合成药、现代中药、新型医疗器械和药用包装材料,加快发展生物制药、海洋医药和新型化学药品制剂,进一步凸显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麻醉镇痛药物、新型中成药、新型药用包装材料、医用消毒灭菌设备六大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把连云港市打造成引领国内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国内著名的“药港”。在发展目标上,要使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产品结构明显、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
具体讲,在产业布局方面,加快“一地两片”布局。“一地”即国家火炬计划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基地,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开发为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产品开发及产业化。“两片”即灌云灌南片和赣榆片,突出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开发及产业化,形成较大规模。
在产品结构方面,新剂型在化学药品中比重明显提高,中药现代化不断推进,争取进入国际市场,生物和海洋医药产品形成系列。在产业竞争力方面,把恒瑞医药初步建设成国内重点的原料药、制剂、基因药物生产基地;康缘药业建成全国排名前列的中药现代化研发、生产基地及中药国际化领军企业;正大天晴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质量最优的肝健康药物研发生产基地;中金玛泰继续保持亚洲医药包装业的“龙头”地位,建成国内医药包装行业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设施最先进的生产企业,并为多种行业提供新型高档包装材料。
4﹒5﹒3﹒3 新医药产业发展重点
(1)推进“一地两片”建设
“一地”,指国家火炬计划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基地。要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为重点,发挥现有优势,加强抗肿瘤、抗肝病、抗病毒、手术用药、创新复方中药、生物制药等特色创新药物开发及产业化,形成不同剂型与品种的品牌创新药物产业链。
“两片”,指灌云、灌南片和赣榆片。灌云、灌南片现有医药规模企业16家,重点发展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化学药品制剂、中药饮片加工、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等,将其建设成为在省内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生产和出口基地。赣榆片现有医药规模企业15家,重点发展原料药和中药材种植、加工,将其建设成为既能与连云港市化学药、中药生产企业配套,满足当地企业需要,又能为国内其他企业提供产品的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基地。
(2)发展五大产品。
五大产品群包括化学新药、中药和天然药物、医疗器械和药品包装、生物制药、海洋医药。
化学新药方面,一个重点是加快研制创新药物。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强产学研联合,积极开发技术新、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药物,不断开发和改进新制剂和新剂型。重点开发抗肿瘤药物、抗肝炎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抗病毒感染药物、神经精神系统药物、降血糖药物、老年病药物、手术麻醉类药物、消化道类药物等。
另一个重点是扩大优势原料药。加大特色原料药的研发力度,着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国内紧缺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从连云港的实际出发,新型合成药重点开发抗肿瘤药甲磺酸阿帕替尼、法米替尼、非洛他赛等产品。抗肝病新药重点开发抗乙肝病毒药物阿德福韦、泰诺福韦、恩替卡韦、聚乙二醇胸腺素a1等,保肝降酶药物异甘草酸二铵及其肠溶胶囊等产品。抗麻醉、消炎、镇痛、关节炎药重点开发艾瑞昔布、头孢地尼、布托啡诺、七氟烷罗哌卡因等。糖尿病用药重点开发瑞格列汀等原料及制剂。骨质疏松症用药重点开发雷洛昔芬。精神系统疾病用药重点开发黄皮酰胺、奥氮平、唑吡坦等。关节炎用药重点开发塞利克西原料及胶囊等。治疗心脏病用药重点开发瑞匹诺德原料药及针剂等。
中药和天然药物方面,有三个重点:一是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研究。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加强指纹图谱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中药质量控制水平。二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制药手段,积极开发中药新产品。优先开发用于治疗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病毒性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疾病和妇科疾病等疗效确切的中药及民族药新产品;加快发展作用机理明确、技术含量高、具有显著中药特色和临床优势的现代复方中药。三是面向国际市场,积极开发天然药物。加快超临界萃取技术、连续逆流、大孔树脂吸附等高效活性物质提取分离技术在研发高效活性物质中的推广应用,按照国际标准和规范,借鉴国际天然药物先进发展经验,开发天然药物,进军国际药品市场。
在医疗器械上,要开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医疗器械、关键部件及一次性耗材。推进以千樱公司为中心的消毒灭菌设备、供应室设备、制药设备的生产基地建设,以苏云公司为中心的医疗器材生产基地和以艾业无纺布为中心的卫生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开发新型消毒灭菌器械;介入性、微创性、无创性的诊治医疗装备、材料及相关器具;安全可靠、家用小型化的检测、监测、救护、康复、保健等医疗设备和相关技术。
在药品包装上,要重点开展药品包装设计及新型环保包装材料研究,提高药品包装、加工工艺和生产设备水平,研究开发符合药用的新型塑料和合成橡胶原材料。
生物制药,要紧跟世界生物医药技术发展潮流,运用基因重组、原生质融合等高新生物技术,发展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等重组药物和预防疾病的基因工程疫苗,以及疾病诊断防疫用的PCR、生物芯片等体外生物诊断检测新产品;重点开发长效、口服、靶向给药等新一代生物技术药物,推动连云港市医药产业优化升级。
海洋医药,应以淮海工学院、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利用黄海生物资源,加强超临界、膜分离、多肽固向合成和纳米等高新技术在海洋医药方面的应用,大力发展海洋药物,筛选海洋活性物质及海洋医用材料,重点研究和开发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感染、抗老年痴呆症、抗真菌、免疫调节等领域的海洋新药物,使海洋医药成为连云港市医药产业新的增长点。
(3)建设六大创新支撑平台
第一,建设抗肿瘤及糖尿病等药物研究与开发平台。以江苏恒瑞豪森药物研究院为基础,结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中国药科大学的科研优势,按国际新药评价要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与国际接轨的创新药物研发体系,开展和完成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临床研究。
第二,建设新型肝病药物筛选、研发平台。依托正大天晴企业技术中心和新型肝病药物研发工程中心,加强缓释、控释等新制剂研制开发。采取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对有特殊疗效的中药新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化学一类新药以及肝病生物工程药物进行研发和筛选,研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肝病新药。
第三,建设药物微量杂质的检测和分离技术平台。以现有的较完备杂质分离和检测技术体系为基础,通过产学研合作,以研发的药物产品符合ICH和FDA标准为目标,建成一个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新药研究规范、具有先进代表性的药物微量杂质的检测和分离技术平台,完成4-6个1﹒1类创新药物中微量杂质的检测和分离研究工作,制订相应的质量标准。
第四,建设妇科血瘀症研究平台。依托江苏省中药现代化行业共性技术中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妇科血瘀症主要疾病的诊疗标准,开展主要疾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和动物模型研究,筛选确有疗效的妇科中药复方;完成桂枝茯苓胶囊、散结镇痛胶囊等妇科血瘀症主要治疗药物的作用机理研究与二次开发;在对妇科血瘀症治疗复方中药中主要有效成分组或有效成分的制备和筛选的基础上,争取完成妇科血瘀症治疗药物临床前研究四个,获得相关创新中药临床批件三个,获得新药证书三个。
第五,建设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平台。重点依托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海洋微生物及活性物质研究与利用平台、海洋动植物活性物质研究与利用平台、海洋经济动物的疫病防治技术研究平台和重要海洋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平台。开展运用生物技术方法从海洋生物体中制备新型抗血栓药物的研究,治疗胃炎、胃溃疡、痛风症海洋新药的研究,加强海洋中药的二次开发研究,开展新型海洋生物材料的研究及其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加快海洋医药在连云港市制药行业的发展。
第六,建设医疗器械研究开发平台。以千樱公司的医药装备研究所为依托,加强产学研联合,在强化消毒灭菌设备、供应室设备、制药设备、食品设备研发的基础上,拓展新领域,开发无菌器械、有源医疗器械等新产品。在国家药监局和国标委的指导下,加快医疗器械领域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发布,抢占医疗器械产业的制高点。
4﹒5﹒4 新能源产业
4﹒5﹒4﹒1 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基本情况
江苏沿海地区具备发展新能源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该地区的风力及太阳能发电及其设备制造已经具备产业化条件。例如,早在2006年,江苏如东15万千瓦风电场首批风电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这是江苏省内风电机组首次并网发电。此后,江苏省如东、响水、滨海、射阳等地陆续启动或获准建设风电项目,海风电场走廊成为江苏沿海近千公里海岸线上的一个新兴产业。新能源设备加工能力强,其中,风电整机制造能力达100万千瓦,风电装备成套机组制造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风力发电机和高速齿轮箱、回转支承等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新能源汽车开发也是有着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的行业。
下一步,江苏沿海地区的新能源产业,应围绕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设备制造和智能电网三大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打造更为完整的产业链,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使新能源产业成为江苏沿海开发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在江苏沿海地区具有重要地位。在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中,光伏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光伏产业链初步形成,企业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全市现有涉及光伏产业的企业20余家,形成了硅棒、硅切片、电池板、光伏控制设备、组件等众多产品系列。
在连云港市新能源产业中,太阳能热水器是重要核心企业。太阳能热水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光热转换设备,其核心零部件是真空管集热器,保温水箱等其他部件。太阳热水器基本生产设备有:咬口机(即折边机、折榫机或折扣机);外桶直扣缝压实机(即压边机或压榫机);内桶滚筋机;外桶两端压槽缩口机(外桶两头压槽缩口以方便扣接外封头);冲床;剪板机;焊接机(缝焊机);冲孔模具和桶身封头印字模具等。太阳能热水器的产业链构成:矿石开采—高品质石英砂—高硼硅玻管(太阳能毛坯管)—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太阳能光热、光伏产品(工程)—节能环保材料—太阳能建筑工程综合设计,这样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其中,具有核心技术的产业链环节是真空集热管制造环节。
4﹒5﹒4﹒2 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
(1)江苏省的规划重点
江苏沿海地区具有较好的自然资源,适宜布局能源工业。江苏省对于新能源产业发展布局是,重点发展风电、核电、液化天然气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到2015年本区总装机容量达到2500万千瓦左右。
规划的重点,有以下五方面:
一是突出发展风电。充分利用本区风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的规模,在如东、启东、东台、大丰、连云区徐圩等地规划布局建设风力发电场,“十一五”期间形成150万千瓦风力发电装机。
二是加快发展核电。在完成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尽早开工建设3#、4#核电机组,积极推进建设江苏第二核电站的前期工作,力争到2015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
三是推进液化天然气发电。加快建设如东LNG接收站,以此为基础,开工建设6×39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厂,规划建设连云港LNG接收站和调峰电厂,支持连云港、盐城滨海规划建设液化天然气利用项目。
四是利用生物质能发电。加快建设如东秸秆直燃示范发电项目,并在沿海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进行秸秆发电项目建设,形成一定规模的秸秆装机容量。
五是有序布局火电。苏北沿海的吕四、洋口、大丰、射阳、滨海、陈家港等港口,具有建设燃煤火电的厂址条件。从电力中长期的发展考虑,综合环境保护和煤炭供应等因素,江苏省的燃煤火电项目的建设将逐步由沿江转到沿海。在先期开发前期工作比较完善的陈家港电厂、吕四港电厂的基础上,逐步做好其他厂址的前期工作和规划保护。到2015年,新增1000万千瓦装机容量。
(2)连云港市的规划重点
一是要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生产。
2010年完成“中科院先进能源动力研发中心”有关试验电厂及设施的建设,争取2012年在徐圩新区建设国内新一代多联产商业化示范厂,包括800MW的IGCC清洁电厂、联产百万吨级煤基清洁燃料和化学品厂。积极推进钢铁、石化、IGCC发电联产的跨行业融合,建设能源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内在循环经济示范区。
二是要大力发展新能源。
太阳能。光电,推进太阳雨、阳光晶源、江苏顺大新能源、江西赛维、职业技术学院等建筑物屋顶、地面光伏电站建设, 2012年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力争达到50MW。加快太阳能路灯、太阳能亮化工程等不并网应用推广,推进建筑一体化热水工程及养殖、设施栽培等,扩大使用面积和使用领域。
生物质能。积极推进鸿瑞热电、金茂源、东成生化等生物乙醇等项目,着手生物柴油、燃料乙醇试点。加快灌云保鑫、灌南华夏等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进度,力争2011年并网发电,形成一县一厂格局。加大农村沼气池建设补贴力度,推进村镇秸秆气化集中工程,年增沼气用户1万户、秸秆气化集中工程10个,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风能。加强沿海陆上风电场和近海风电场论证,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2010年建成华电灌云一期100MW风电项目,2011年前并网发电。
(3)连云港市的发展方略
第一,应全面落实省政府的规划内容。一是在完成田湾核电站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尽早开工建设3#、4#核电机组,积极推进建设江苏第二核电站的前期工作,建成国内最大的核电基地。二是要做好连云港LNG接收站和调峰电厂的落实工作。三是要加快新能源装备发展,做好徐圩风力发电场的规划布局建设,推动沿海风电场建设。
第二,发挥连云港在新能源方面的现有优势,拉长产业链,尽快形成产业集群。重点是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光伏产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五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链五个环节所涉及企业数量依次大幅增加,光伏市场产业链呈金字塔形结构。加快太阳能光伏产业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实现晶体硅和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
连云港市发展利用光伏发电资源相对丰富,产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一是光照资源较丰富。连云港市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平均年日照数2800小时左右,在江苏省处于领先位置,开发利用前景较为广阔。二是有一定的地面支撑资源。沿海有一定面积的盐田、滩涂资源以及少量不适合农作物、树木生长的山坡荒地,适合发展地面光伏发电项目。三是屋顶及建筑物资源较多。城乡公共建筑物屋顶和南立面以及各类开发区标准化厂房屋顶基本处于零开发状态,均可用于光伏发电。四是产业基础较好。连云港市是江苏省重要的光伏原材料供应基地,拥有丰富的硅矿资源,硅资源加工、光伏产品生产的各类企业正在发展壮大。
目前,连云港市正以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实施意见》、《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江苏省推进光伏发电意见》为契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目标,一是推广规模。争取通过三年努力,力争在全市建成光伏并网发电装机容量60兆瓦,其中,屋顶光伏电站装机容量18兆瓦,建筑一体化光伏电站装机容量2兆瓦,地面光伏电站装机容量40兆瓦。二是上网电价。第一步达到2009年江苏省光伏发电目标电价2﹒15元/千瓦时左右的水平,逐步实现地面光伏并网发电上网电价1元/千瓦时(含税)的目标,不断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性和竞争力。三是产业竞争力。巩固和提升硅资源加工、光伏电池生产、控制系统集成等光伏产业整体优势,全市光伏产业年增长力争超过40%;到2011年,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光伏发电企业,阳光晶源、太阳雨、赛维等企业的太阳能发电规模在江苏省具有一定位次。
第三,围绕生物质能发电产业链和生物液体燃料产业链发展。连云港市具有很好的生物质能发电产业链,可以重点发展以下项目:
秸秆发电。目前连云港市四县均有秸秆发电厂运行或在建,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1﹒4万千瓦,这些秸秆发电项目如果能充分商业运营,年发电量将达4亿度,同时发电的副产品蒸汽可以解决数百家企业的供热问题。连云港市农业种植产生了大量的秸秆资源,初步估算年产量有300万吨;秸秆收集,使用固体燃料成型设备压制为固体成型原料后运送至秸秆发电厂;经高压锅炉气化,通过发电机组产生电力,同时产生蒸汽、草木灰等副产品;电力并网进入国家电网。
垃圾发电。连云港市垃圾焚烧供热发电项目由连云港市晨兴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承建,日处理生活垃圾可达800吨,配备3台垃圾焚烧炉,装机容量为1﹒2万千瓦+6000千瓦,年发电1亿度,供汽35万吨。将生活垃圾收集,运送至垃圾处理地点。经分拣、过滤,剔除掉无法燃烧的垃圾;高压锅炉气化,通过发电机组产生电力;电力并网进入国家电网。
沼气发电。连云港市已有多家工农业企业上马沼气发电项目,利用有机废渣、废水或农业禽畜粪便生产沼气,再利用沼气进行发电,实现循环经济。工农业生产产生有机废渣、废水或农业禽畜粪便;对废渣、废水或禽畜粪便进行发酵产生沼气;通过发电机组产生电力。
同时,围绕生物液体燃料产业链发展产业。生物液体燃料产业链包括燃料乙醇与生物柴油。连云港市乙醇产业产量巨大,有一定的集群优势。是江苏准备建设燃料乙醇项目的四个城市之一,同时是乙醇汽油的试点地区,面对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购买甜高粱、木薯、甘薯等农作物;经液化糖化、发酵、蒸馏等工序生产出乙醇;乙醇进一步脱水为无水乙醇,再加上适量变性剂(无铅汽油)形成变性燃料乙醇;燃料乙醇用于工业生产,或和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配形成乙醇汽油。
生物柴油。连云港市将生物柴油项目作为重点项目,2006年即成立了生物柴油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购买动物或植物油脂,如餐饮业废油、榨油厂油渣、油料作物;将动植物油脂与甲醇或乙醇等低碳醇在酸或者碱性催化剂和高温(230℃~250℃)下进行转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脂肪酸甲酯或乙酯;经洗涤干燥即得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可产生10%左右的副产品甘油;生物柴油和甘油用于工业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