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婆的日用家当》:心灵食品的文学寓意

《外婆的日用家当》:心灵食品的文学寓意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对心灵食品在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中所扮演的角色了如指掌。迪伊所享用的心灵食品大餐是妈妈亲手烹制的。当迪伊的男友表示不吃羽衣甘蓝,猪肉也不干净,对心灵食品无兴趣时,他其实是在对自己的政治立场进行表述。她经历了中产阶级黑人利用心灵食品强调自己种族归属的实践。

《外婆的日用家当》:心灵食品的文学寓意

三、心灵食品的文学寓意

艾丽斯·沃克曾经亲身经历和积极参加了民权运动。她对心灵食品在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中所扮演的角色了如指掌。在《日用家当》中她描写了三个人物的饮食细节。每个细节当中都可以看出沃克匠心独运的寓意。第一,妈妈的饮食代表了很多美国南方黑人妇女的饮食习惯。她的饮食里明显带有种植园时代留下的痕迹。迪伊所享用的心灵食品大餐是妈妈亲手烹制的。黑人家庭在亲友相聚的时候,享用传统的心灵食品是一种长期留下来的习惯,和民权运动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妈妈除了烹饪和食用心灵食品外,她还能够取出刚屠宰的猪的内脏,然后把还冒着热气的猪肝,在明火上烤着吃。[15]这样妈妈粗放的饮食特点必然令人想起种植园时代奴隶们的生存境况,成了妈妈人物塑造的点睛之笔。正是这个原始的肉食摄入习惯使妈妈这个肥胖的老式南方黑人妇女形象跃然纸上。第二,沃克对迪伊食用心灵食品的情节赋予了特别的含义。从《日用家当》的上下文来看,迪伊在文化层面上积极追求独立的黑人文化身份。她身穿肯尼亚长袍,并以此来区别自己和白人的服饰。她的发式是在民权运动中为表现民族骄傲而风靡一时的非洲爆炸式(the Afro)。她使用乌干达语而不是英语和母亲打招呼,表明她正在挑战英语作为美国黑人语言的权威性。她把自己的名字从迪伊改为“万杰罗·李万里卡·克曼乔”,表示她对压迫她的人给她取的名字的反抗。沃克在小说里几乎没有正面描写迪伊在民权运动中的活动,而是用与迪伊有关的服饰、发式、语言和名字等文化符号来表现她对民权运动的热情。而在饮食情节上,沃克对迪伊谈笑风生地享用猪大肠、玉米红薯的描写,也不是为了简单地描写迪伊对食品的贪恋。这个情节潜在的含义可以解释为,迪伊不仅在多种文化层面上与白人不相容纳,即便是在饮食上,她也不忘追求自己独立的文化身份。第三,迪伊的穆斯林男友对饮食的态度也不是随意的描写。迪伊和她男友在饮食上的不同微妙地象征着黑人在争取平等权利过程中内部的一些分歧。当迪伊的男友表示不吃羽衣甘蓝,猪肉也不干净,对心灵食品无兴趣时,他其实是在对自己的政治立场进行表述。作为一个穆斯林,他的做法符合民权运动中伊斯兰国家组织首领伊利亚·穆罕默德关于食品的教诲。此外,沃克把拥护心灵食品的迪伊和反对心灵食品的男友撮合在一起也不是一种偶然。在这里,沃克显然在告诉读者,在如火如荼的民权运动时代,黑人内部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政治流派和思想主张,但是这并不影响黑人为了共同的斗争目的,并肩战斗在一起。这正如沃克在其他作品中对暴力运动和非暴力运动的看法一样。暴力和非暴力是黑人在争取平等权利道路上的两种不同的方法。方法虽然不同,争取平等权利的目的却是一样的。

在现实中,作为黑人中产阶级的一员,艾丽斯·沃克本人的家庭在民权运动中就对心灵食品爱戴有加。这在艾丽斯·沃克的女儿丽贝卡·沃克(Rebecca Walker)的《黑人、白人和犹太人:一个种族游移者的自传》中有所反映。那是1969年丽贝卡·沃克一岁生日的一天。丽贝卡的父亲去心灵食品店买回一包猪大肠。丽贝卡·沃克回忆说:“妈妈(艾丽斯·沃克)把我放在带有圆滑弯曲扶柄的高椅上,向我嘴里一块块地塞入浅灰色的猪大肠。这时爸爸就坐在桌旁看着发笑。”[16]在这里,沃克女儿的自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即作为黑人妇女民运的积极参加者,沃克本人对当时的心灵食品话语了解十分透彻。她经历了中产阶级黑人利用心灵食品强调自己种族归属的实践。此外,沃克对于其他食品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比如,虽然艾丽斯·沃克对心灵食品有着一份独特的情感,她却忌食牛肉。当后来沃克被问及为什么不吃牛肉时,她说有一次见到母牛保护小牛受到感动,因而不食牛肉。同时,她强调自己“吃猪肉,特别是猪肉香肠”[17]。开始,我们对沃克的饮食理念颇感费解。后来在一首美国南部黑人说唱歌曲《心灵食品》中,我们对沃克的饮食偏好似乎找出了解释。这是一首充满了讴歌心灵食品、排斥白人食品和表现黑人民族自豪感的叙事长歌。歌曲结尾唱道:“来吧,享用心灵食品吧,因为我不吃牛肉。”[18]在此我们看到,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食用心灵食品还是食用牛肉虽然是一种个人的选择,但对部分黑人来说食用牛肉代表着白人的饮食传统,选择心灵食品而拒绝牛肉则反映出一种民族的反抗精神。

总之,《日用家当》中关于饮食的若干场景描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个人的饮食习惯。艾丽斯·沃克在进行小说创作时,她笔下的心灵食品意象中存在着多重含义。我们经过对小说文本及其社会语境的对读,认为《日用家当》对饮食偏好的描写意在通过物化的文化符号表现作品中人物不同的政治取向。这种描写既有作者对民权运动中黑人通过饮食表达民族反抗精神的嘉许,也包含对青年一代政治上盲目而幼稚的轻微责备,更包含对奴隶制度的深刻批判。

【注释】

[1]Breitman,George.Malcolm X Speaks:Selected Speeches and Statements.New York,NY:Grove Press,1994,pp.3-17.

[2]张鑫友:《高级英语学习指南》(修订本·第一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2页。

[3]Byars,Drucilla.Traditional African American Foods and African Americans.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1996,13(1):74-78.

[4]Poe,Tracy.The Origins of Soul Food in Black Urban Identity:Chicago 1915—1947.American Studies International,1999,37(1):4-33.

[5]Puckrein,Gary.Beyond Soul Food.American Visions,1998,13(4):39.

[6]Jones,LeRoi.Home:Social Essays.New York,NY:Morrow,1966,pp.101-104.

[7]Harmon,Corey.The Struggles and Demands of Black Students at the University of Oregon,2005-03-13,http://scholarsbank.uoregon.edu.(www.xing528.com)

[8]Maycock,James.Pop:Tales from the Funky Side of Town.The Independent(London),2000-06-16,p.14.

[9]Henderson,Laretta.Ebony Jr! and Soul Food.Melus,2007,32(4):81-97.

[10]Younge,Gary.Civil Rights Kitchen Serves Last Supper.The Guardian (London:Guardian Foreign Pages),2003-08-04,p.12.

[11]Muhammad,Elijah.How to Eat to Live (No.2).Chicago,IL:Muhammad's Temple of Islam,1972(2),unpaged.

[12]Haley,Alex.The Autobiography of Malcolm X (As told to Alex Haley).New York,NY:Ballantine Books,1999,p.168.

[13]Breitman,George.Malcolm X Speaks:Selected Speeches and Statements.New York,NY:Grove Press,1994,pp.3-18.

[14]Witt,Doris.Black Hunger:Food and the Politics of US Identity.New York,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p.134.

[15]张鑫友:《高级英语学习指南》(修订本·第一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7页。

[16]Walker,Rebecca.Black,White and Jewish:Autobiography of a Shifting Self.New York,NY:The Berkley Publishing Group,2000,pp.9-10.

[17]Gregory,Nicole.One-on-one with Alice Walker.Vegetarian Times,2008 (Jan./Feb.):46-48.

[18]Goodie Mob (Musical Group).Soul Food [CD].New York,NY:LaFace Records,19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