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开展创新活动的组织有很多,如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或个人等,但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早期的创新主体主要是高校和科研机构。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而高校和科研机构由于与市场联系紧密程度不够,对社会实质性的贡献比重相对降低,同时由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受到体制和机制的约束,已不能适应国家创新战略发展的需要,其创新的主体已逐步让位于企业。因此,在本章后面对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是针对技术密集型企业。
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活动所涉及的范围很多,深入了解技术密集型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对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意义重大。国内外有大批的学者为了了解和区分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具体因素[134],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成果如下。
来自英国的经济学家Langrish[135]为研究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将调查对象集中在获得英国女王技术创新奖的84个项目上。通过实地调研、使用实证分析后得出了5个促进企业创新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根据重要性程度,排名第一因素的是该组织中处于杰出地位的领袖或核心人物;第二个影响因素是企业对市场需求有充分认识,并能够准确判断技术的潜在价值;第三个因素是组织内部具有良好的合作氛围;第四个因素是企业能够较便利地获取各种创新资源;最后一个影响因素是政府对企业或者所在产业的支持,政府的支持可以通过多个方面来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Langrish不但总结了前5个促进企业创新成功的影响因素,同时还归纳出5个导致企业创新活动失败的因素:①没有配套的支持技术;②创新的技术没有市场;③企业核心领导层对创新认识的不足;④思想保守,企业抵制创新行为;⑤员工之间以及部门之间欠缺合作交流。
Freeman在20世纪70年代也投入到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Freeman调研了29对成功或失败的创新项目后,也总结出5个影响企业创新成功的因素: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所掌握消费者的产品需求;第二个因素是企业了解市场信息紧跟着市场变化的能力;第三个因素是高效的研发能力;第四个因素是正确地对待外部资源和建议;最后一个因素是企业领导人所具有的权威性。
我国也有学者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傅家骥[136]为找到促进我国企业创新成功的因素,于1996年共对1 051家企业开展了调研活动。通过分析企业反馈的数据,分别列出了影响企业创新的内、外部因素,其中影响企业创新成功的前5个内部因素:①企业管理层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②研发、销售、生产等部门间的合作交流程度;③核心技术带头人的个人魅力;④企业高水平人才的比例;⑤企业创新机制合理性程度。而促进企业创新成功的外部影响因素分别是:①从其他组织获得的咨询服务;②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获得的支持;③政府给予的支持;④与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的程度;⑤与大学开展合作的程度;⑥与其他公司的合作。同时,傅家骥根据创新活动的过程,有针对性地列出了影响创新活动失败的主要因素:在研发阶段,缺乏相关的技术和资金的企业,其创新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以失败告终。此外,如果企业在此阶段对创新市场的预测出现失误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设计阶段和试制阶段,技术和资金是导致企业出现创新失败的主要因素;在生产阶段,技术、资金和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影响企业创新成败的3个关键因素;而在营销阶段,两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是对技术预测的准确性和营销管理效率。
学者许小平也归纳总结出了8个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第一,能力——企业进行技术开发的综合实力;第二,努力——企业创新过程中认真努力的程度;第三,经验——企业以前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第四,协调——创新过程中部门、员工、资源等各方面的协调组织;第五,复杂程度——创新中新技术的难易程度;第六,支持——创新活动得到来自企业和其他组织的帮助;第七,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创新市场需求、用户偏好、创新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等;第八,机遇——发生在企业创新过程中但又在企业预料之外的事情。
为了解我国前500强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活动,企业联合会开展了该方面的调研活动,总结出制约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七大因素,其中属于企业的内部影响因素有两条:企业创新主体不突出、企业内部激励创新制约机制不完善;属于企业外部影响因素有5条:主要因素是技术市场不健全,另外的4条分别是创新政策环境不健全、创新知识产权纠纷频繁、产学研合作不够以及创新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1)按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李全起[137]认为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内部因素有5个:①经济实力;②员工素质;③产权形式;④组织形式;⑤内部激励机制。而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外部因素有3个:①市场机制;②法律体系;③政府政策。根据资源观的理论,企业组织是一系列创新资源的集合。创新概念的生产者是企业家,而中坚力量是企业的科技人员,为确保创新的成功,需要合适的企业组织,属于内部因素;而法制环境与市场因素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外部因素[138]。学者黄卫兵[139]则更加详细地阐述了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内、外部因素,企业内部组织和企业文化是影响创新能力的内部因素;政策、市场以及人文社会环境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外部因素。其中,政策环境包括3个二级因素:①财政税收政策;②金融政策;③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市场环境包括4个二级指标:①社会需求;②消费者偏好;③竞争对手;④市场竞争程度。人文社会环境则包括6个二级因素:①社会风俗习惯;②价值观;③劳动力受教育水平;④心理素质;⑤主流价值观;⑥社会风气。姜喜龙[140]认为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内部因素主要指企业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企业利润、高技术人才、设备水平、企业研发实力、管理效率等等;而外部因素顾名思义是指企业外部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创新产品的市场环境、企业所处的政策环境、本行业科研能力的分布以及产业的基础架构,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于创新主体。张洪涛[141]同样也将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划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类,其中内部因素有5种:①创新经费;②创新人才;③创新收益;④创新激励约束机制;⑤企业家精神。外部因素包括4种:①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②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③政府对创新的支持力度;④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2)按企业创新过程分析
创新活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而是一个复杂的程序、一系列过程的集合,并且企业处在不同的创新阶段,其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企业创新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识别阶段、研发阶段和实现阶段。创新识别阶段是指识别信息、创新的初始阶段。在创新的识别阶段,技术的信息和市场需求因素直接关系到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整个创新的过程以及结果。创新研发阶段是进行创新行为的实际操作环节,这个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企业的创新战略,不同的创新战略,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企业的创新实现阶段是企业将创新的思想转变为现实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创新活动实现的保障因素,具体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
3)按影响因素作用效果分析
根据影响因素给企业带来的作用效果,可以分为两类:动力因素和障碍因素。动力因素是指那些与企业创新能力同步发展、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而障碍因素是指那些不能和企业创新能力同步发展、不利于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
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因素的成果,同时借鉴中国企业联合会的做法,将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企业内部因素、外部市场因素和政府宏观因素。
4.1.1 企业内部因素
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内部因素是源于企业自身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企业创新战略
创新战略,简单地说就是以产品为创新目的、以缩短产品生命周期为导向的竞争策略。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为了使企业获得或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在企业的产品生产所涉及的各阶段(技术、工艺、生产、组织等)进行创新活动而制定的一种战略。企业创新战略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产品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基础领域出发开发出具有新用途并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②技术创新,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创新;③组织管理创新,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上的创新,旨在提高企业的效率;④研发创新,在企业研发过程中的创新,主要是为技术创新提供支撑作用[142]。只有企业真正重视创新,将创新提升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才能保证企业在整个存续阶段认真贯彻执行创新的相关规定,才能够根据市场的动态信息,及时地调整企业方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把握主动,保证企业的竞争力。
2)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正式规则、章程、行动指南,是非正式制度的提升与固化,保障着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的制度创新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在企业整体层面的制度创新,如企业治理结构、股东结构等;另一个是员工管理层面的基础创新,这方面的创新主要是针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如员工绩效考核、奖惩、培训、晋升机会等[143]。企业只有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对应地调整企业内部的各种机制,才能适应未来创新的需要。
3)企业文化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价值观以及特定的经营风格,是企业经营和道德个性化的综合。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企业员工价值体系,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创新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活动,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则需要一个能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动力源泉,也是企业创新成功的重要保障。
4)企业家精神(www.xing528.com)
在18世纪30年代,法国的经济学家斯拉依首次提出了“企业家”这个说法,他认为企业家的作用主要是提高企业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后来学者在企业家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阐释了“企业家精神”:即是企业家拥有的、用来提高企业资源效率特殊技能的集合。彼得·德鲁克[144]将企业家精神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企业家精神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寻求、开拓各种创新精神;二是在企业内部合理的配置、优化创新资源。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节约资源,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企业在相同的条件下产出更多或者在相同的产出水平下投入更少。此外,为了使企业能够更长久地保持盈利水平,企业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关注各种市场信息和各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及时把握市场的价差,优化使用各种资源,增加或者减少产品的生产以解决商品的供求矛盾,提高创新的成功率。
5)组织管理
创新活动是一系列行为的集合,涉及到创意出现、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售后等各个方面,创新的周期较长、涉及面广。同时,部分企业可能会同时开展多个创新活动,这涉及到在不同创新项目中分配企业资源,不同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直接关系到创新活动的成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的管理机制,因为高效的管理机制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而糟糕的企业管理则不利于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企业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效率。由于创新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合理的物质奖励是必不可少的,市场经济鼓励投资者在风险和收益成本呈正比的条件下多劳多得,这一方面在物质上支撑了企业的创新活动,另一方面也是对企业、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肯定与认同。
6)资金
创新是一项高投入的行为,并且由于创新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企业投入的大量资金很可能面临无法收回的境地,特别是那些偏重于进行基础研究的企业,因此,进行创新活动的企业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企业的资金来源有两个主要途径: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企业内部来源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长期生产过程中的利润积累,这类资金有两点缺陷:一是数量太少,不适合开展基础性的、有重大影响的创新项目;二是风险太大,一旦创新项目宣告失败,企业就会因为缺少资金而面临倒闭的危险。这也是企业利用外部资金进行创新活动的原因,对符合国家规定的创新项目,企业可以获得来自国家方面的低息贷款,甚至部分刚起步的、有潜力的创新活动,很可能会得到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获得一笔数量不小的风险投资基金,还有部分科技型创新项目可以申请国家特殊的科技资金支持。但是,无论企业选择哪种方式作为创新资金的主要来源,都要求企业拥有一定的对外融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筹集到创新项目所需要的资金。
7)创新人才
舒尔茨是最早提出人力资本的经济学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提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主要包括3点:首先,相较于物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所产生的作用更大;其次,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投入;最后,比起物力资本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增长速度更快,所以,人力资本积累才应该是资本积累研究的重点[145]。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历史经验无不表明,教育投入的增加提高了各地方人力资本的素质,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则增强了各国家的创新能力。在工业经济时代,决定一国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分别是劳动力、物质资本和技术,三者并重。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技术方面的创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技术创新来源于人才,如果缺乏相应的人才,技术创新就是无本之木。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新成果的水平,因此可以认为,创新人才也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4.1.2 外部市场因素
1)社会需求
不断进行创新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存在的根本,但是企业如何开展创新就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社会需求是指全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只有了解了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知道了商品和劳务在居民生活中的重要性程度,企业就会相对应地调整自身的经营政策,在重点行业进行重大创新,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2)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偏好是指消费者表现出来的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企业掌握了社会需求使企业进入到赢利更高的企业,但是很多企业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社会需求,结果导致过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加剧了行业竞争。了解详细的消费者偏好,可以使企业明白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企业既可以在原有产品上进行微小的创新,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需求,也可以选择那些市场需求高、消费潜力大的行业开展基础性革新,抢占行业制高点,提前引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3)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是指那些在行业中与本企业争夺相同资源的企业。竞争企业之间既存在着竞争的关系,又存在着合作关系。企业外部的竞争对手越多,企业与竞争对手的竞争就越激烈,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就越大。为了使本企业从众多的市场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不得不采取更为有效的创新活动,提高管理效率,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一般来说,企业外界的竞争压力越大,则企业的危机感越强,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动力就越大。
4.1.3 宏观政策因素
政府在促使企业更好地成为创新的主体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体现在以下3点。
1)财政税收政策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解决市场失灵以及市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确定性。企业进行创新主要是出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但在某些属于公共产品的领域进行创新活动就会无利可图。国家出于战略发展的需要又需要开展相关的创新活动,如果交由相关政府部门研发就会导致低效率,交由企业会使企业亏损,这时候就需要为企业承担部分研发费用,通过财政补贴或者税收优惠等多种政策组合,保护、规范、支持企业的创新行为。对部分科技产品的政府采购是国家应用财政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典型范例。
2)金融政策
为了促使我国企业大力进行自主创新活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特别是针对高技术企业投入的相关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早在1998年为提高科技贷款的投入总量,相对应地发布了《关于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同年,中国人民银行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对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意见》,该法规规定各大银行应加大对有发展潜力企业的扶植力度,鼓励开展创新活动。之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出台了《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进一步促进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3)知识产权政策
企业的创新活动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为。如果企业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取得的创新成果不能得到国家保护,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就会被严重地削弱。缺少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从而陷入无利可图的窘境,这反过来会抑制企业的创新行为,反而将更多的精力花费在如何不正当地获得其他企业的创新成果上,这就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利于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因此,政府应该制定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明晰产权会保障企业利益,激励企业的创新行为。知识产权越完备,企业创新的动力就越大。
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必然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上述各种企业内部的、市场外部的以及宏观政策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不得不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对企业而言,由于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以及宏观政策因素超出了企业的可控范围,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内部因素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决定作用更大,后面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针对企业的内部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