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安市农民工就业培训取得显著成果

西安市农民工就业培训取得显著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农民工公共就业培训服务体系,实现全员培训,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初步把西安市从农民工就业培训大市建设成为农民工就业培训强市。

西安市农民工就业培训取得显著成果

第三节 对策与建议

西安市进一步加强民工就业培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均等化公共服务为宗旨,以促进充分就业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统筹规划、创新机制、分工协作、整合资源、拓宽渠道、按需培训、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强化评估”的基本思路,切实增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继续扩大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直接参与现代农业生产,持续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深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农民工公共就业培训服务体系,实现全员培训,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初步把西安市从农民工就业培训大市建设成为农民工就业培训强市。

一、政府加大统筹和投入力度,构建立体培训服务体系

1.牢固树立“农民工公共就业培训是政府必须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工程,是服务型政府的长期责任”的理念,把加强农民工培训作为本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重视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合力

2.加大政府经费统筹和投入力度,设立适当规模的农民工就业培训方面的专项基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筹措培训经费,建立培训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并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整合、财尽其用”的要求,加强经费使用管理。

3.统筹建立以公共培训为主体,以企业培训和行业培训为两翼,以个体培训为补充的多渠道协调发展的西安市农民工全员培训体制。其中农民工公共培训渠道主要由政府直接投入、委托举办和管理监督,企业培训、行业培训和个体培训渠道则主要由政府政策引导、适当补贴和宏观管理,力争用五年时间新增培训农民工70万至90万人,基本实现全员培训目标。

4.实行就业培训服务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整合西安市区培训资源。其中:市级集中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制定目标任务、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培训机构认定和资金安排以及项目审核,区、县级集中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培训机构的选择、培训方案审核、组织项目申报以及项目的实施管理。

5.按照机构职能、人员编制、经费、场地、工作和制度“六到位”的要求,加强市、区(县)、乡镇三级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加强农民工摸底调查,建立跟踪监测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好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在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6.按照统一培训计划、统一机构认定、统一资金安排、统一使用培训券、统一技能鉴定、统一监督管理等“六统一”要求,进一步完善现有城区培训机构工作网络。

7.以农村中心乡镇为重点,依托当地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闲余校舍,逐步建立健全以加强农村成人继续教育为指导思想、以农民工文化素质培训为基础层次、以农民工基本技能培训为基本层次的农村培训机构工作网络。

8.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将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有机衔接起来,力争用五年时间逐步建立起以乡镇为基础,以县为主阵地,以城区为补充的农民工远程培训工作网络。

9.建立健全引导、培训、鉴定、职介、就业、维权六大环节一条龙就业培训服务机制。要尽快建立健全政府、培训机构和劳动力市场之间培训与就业信息资源共享的信息网络平台,重点做好培训与鉴定、培训与职介、培训与就业、就业与维权之间的衔接工作,特别是对鉴定服务、职介服务和就业服务这三大薄弱环节,政府拿出一定经费进行补贴,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证鉴定服务、职介服务和就业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10.加强和提高农民工就业培训机构的组织化程度。尽快组建若干跨区域的农民工就业培训集团,筹建一批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型农民工就业培训基地。加强各培训机构之间的合作或联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11.适应西安市建立“国际化大都市”的大趋势,重点考虑制定西安市作为“农民工承接地”视角下的新型就业培训政策,积极开展对非西安市户籍的农民工就业培训援助工作。

二、改革培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认真总结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以来的经验教训,进一步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强化需求导向,科学制定并组织实施一系列农民工就业培训基本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目标责任制、项目招标制、合同管理制、督导检查制、定期报告制、绩效评估制和成果购买制等。

2.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把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列入考核体系,把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目标任务下达到区(县)及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层层细化分解,同时层层签订责任书。

3.把农民工就业培训目标任务或培训计划以项目形式,发包给各相关定点培训机构,并签订项目合同书,明确各自责任和需要承担的义务,提出包括生源组织、培训工种、培训内容、教材使用、资金补贴申领等一系列具体要求。(www.xing528.com)

4.大力实施“农民工就业培训券工程”,加快引入竞争机制,更多采取招标方式确定培训机构,明确培训任务、培训时间、专业设置、就业方向和收费标准等,要求中标机构负责提供“招生—培训—输出—维权—跟踪”一条龙服务。

5.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补贴等方式,大力引导“校企结合”,支持更多教育机构和企业机构联合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6.认真对各类农民工就业培训进行督导检查和绩效评估,将培训效果与财政扶持资金挂钩,建立起有效的培训质量监控体系。

三、加强培训机构教学基本建设

1.在总结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精心研制并尽快出台农民工就业培训课程标准、质量标准和评估标准,在坚持使用国家劳动保障部、有关行业部门认定的正规教材的同时,组织出版各级各类培训必须的通识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以及农民工喜闻乐见的“乡土”教材,把各级各类培训纳入质量监控轨道

2.紧密联系就业市场需求,定期发布或修订农民工就业培训项目目录,督导各城乡农民工就业培训机构不断更新专业培训内容,尽可能满足农民工的首次培训或转业培训需要,让他们“学有所获”。

3.坚持“横向拓展,纵向升级”的原则,建立和完善通识与专业、刚性与弹性、文化与技术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内容体系,着力培养新一代高素质农民工。其中,应特别增加市情概况、城市生活常识文明礼仪等新的通识培训内容,要继续更新和强化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职业道德规范、就业观念等通识培训内容,引导他们树立现代公民意识。

4.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建设。大力建设一支以行业培训师为主体,行业师傅、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其他人员积极参与的高水平培训师资队伍。探索实行农民工行业培训师资格证书制度,重视从生产第一线选择能够胜任培训任务的人员,逐步建立起全市统一的农民工就业培训师资库,不断优化师资力量在全市范围的配置。组织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的人才和技术能手,成立农民工就业培训讲师团,实施“送培下乡工程”。

5.探索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工为主体、相关专家参与的、动态的培训资质的星级评定制度。组织实施“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大力推动培训机构不断加强教育教学基本建设。

6.积极扶持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工就业培训品牌。引导有关培训机构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为依据,以本地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基础,以职业岗位对技能和知识的要求为出发点,确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按照“设置一个科目,开发一种资源,建立一个基地,形成一种产业”的工作思路,结合自身的培训优势,主攻1—2个优势科目,树立认真负责的良好培训形象。

四、推进农民工就业培训的结构性升级转变

1.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经验,适度调整农民工就业培训的产业面向,积极探索农民工现代农业技能就业培训,鼓励和引导农民工在现代农业生产领域就业或创业。

2.充分考虑西安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换代对高素质农民工的市场需求,特别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大幅提高的主体需求,大力推进当前农民工直接就业培训从基本技能培训向高级技能培训、简单技能培训向综合提高培训、技能层次培训向技术层次培训的结构性升级转变,建立起更高水平的劳动力市场的动态供求关系

3.积极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农民工返乡潮”和“城镇化步伐加快背景下失地农民激增”对我国特别是对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充分考虑返乡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工的具体特征,有针对性地加快地方经济社会政策调整步伐,重点对这两大特殊群体探索开展不同于农民工直接就业培训的自主创业培训,并提供优惠贷款政策,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

五、加快建立农民工就业的多元化培训方式和多样化培训形式

1.努力稳定和扩大培训规模,大力加强引导式培训项目质量评估,继续稳步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指导各培训机构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加强契约管理,明确培训规格与质量,加强培训质量监控,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大力完善定点式和订单式培训。建立健全以农村地区为重点的远程培训工作网络,大力发展远程式培训。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补助,大力推广合同规范下的专项式和师承式等培训方式。

2.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强调灵活多样,探索实行“八个相结合”和“八个更方便”的培训形式:在科目上,实行推荐和自主选择相结合,更方便农民工参培后就业或创业;在手段上,实行面授与远程相结合,更方便农民工随地参加培训;在层次上,实行低层次和高层次培训相结合,更方便农民工进行适应性选择;在方式上,实行理论和实操培训相结合,更方便农民工掌握“真功夫”;在内容上,实行岗前和在岗培训相结合,更方便农民工就近参加培训;在时间上,实行脱产和业余培训相结合,更方便农民工在闲暇参加培训;在学制上,实行短训和长训相结合,更方便农民工满足不同培训需求;在形式上,实行固定和弹性学时相结合,更方便农民工自主选择参培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