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六朝建康城考古发掘与城市设计的关系-百舸争流十周年论文集

六朝建康城考古发掘与城市设计的关系-百舸争流十周年论文集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朝古都的现代表现形式——略论六朝建康城考古发掘与城市设计的关系叶斌刘正平宣莹摘要:六朝宫城遗址是六朝古都南京市最宝贵的地下历史文化资源。由于历史上的破坏和南京“叠压型”古都的特点,六朝建康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一直十分薄弱,成为我国古代都城研究的一大空白。1.3问题的初步思考随着六朝建康城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社会各界对加强六朝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呼声日益高涨。

六朝建康城考古发掘与城市设计的关系-百舸争流十周年论文集

六朝古都的现代表现形式——略论六朝建康考古发掘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叶 斌 刘正平 宣 莹

摘 要:六朝宫城遗址是六朝古都南京市最宝贵的地下历史文化资源。由于历史上的破坏和南京“叠压型”古都的特点,六朝建康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一直十分薄弱,成为我国古代都城研究的一大空白。自2000年以来,现代城市建设为考古发掘工作提供大好契机的同时也使其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试图从案例研究、城市设计、制度建构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六朝宫城考古发掘与现代城市建设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六朝宫城;考古发掘;城市设计;现代城市建设

1 问题的提出

1.1 六朝建康城在中国建都史和文化史上的缺憾

img2

图1 东晋都建康城范围推测图(朱偰)

南京是中国著名古都,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累计建都时间达450年。最早的都城东吴建业始于公元229年,此后至公元589年的300多年间,先后有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在建康(今南京)定都。建康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南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中,东晋时期营建的建康都城至南朝已发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都城(图1),对北魏洛阳城以及东邻的百济新罗等国都城型制均有重大影响。

公元589年隋朝灭陈,对建康城“平荡耕垦”,城池和宫室遭受严重破坏。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间,凭借地理形势上的重要性以及六朝时期300多年来所奠定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基础,经丹阳、归化金陵、白下、江宁、上元等州、县治所在,加之南唐、明代、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在此建都,南京古城在原址屡毁屡新,呈现了顽强的生命力。进入21世纪,南京已成为现代大都会。古都南京地下文化层呈现出“叠压型”古都的特点,六朝文化层深埋于地下最底层,难以全面揭露和挖掘。六朝建康都城与宫城的确切范围无法得知,是中国建都史和文化史上的一大缺憾[1]

1.2 当代城市建设背景下六朝建康城遗址发掘与展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现代南京城,除了远郊十余处六朝陵墓石刻,除了留在文字上的唐人怀古诗篇,除了若干地名,六朝史迹在古城地表难以追寻。“六朝古都”在现代都市中没有载体,难以被“物化”和感知。

img3

图2 建康都城及宫城位置图

1.近代史博物馆工地 2.市民广场工地

3.日月大厦工地 4.华夏证券大厦工地

5.新世纪广场工地 6.南京图书馆新馆工地

7.市体育局工地 8.邓府巷东西两侧广厦公司工地

9.延龄巷工地 10.利济巷西长发大厦工地

11.游府西街小学工地 12.长江后街工地

13.旅游服务区 14.省美术新馆工地

当代南京老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为六朝建康城考古发掘带来了机遇。从2002年3月到2007年12月在大行宫与民国总统府周围地区,南京市博物馆对该地区内的南京图书馆新馆、江苏省美术馆新馆、长发大厦等20多个工地进行了大面积考古发掘,发掘面积逾万平方米(图2)。先后发现了大量六朝重要城市建筑遗存。这些遗存包括多条高等级道路、城墙、城壕、木桥、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及各类砖构房址、排水沟、砖井等建筑遗迹以及以各类瓦当、釉下彩绘瓷器等为代表的大量精美遗物。发现的相互垂直的多条道路,对研究六朝建康城主轴线方向及台城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据此,著名学者蒋赞初先生、南京博物馆王志高先生提出了六朝宫城的大致范围和方位,为北起长江后街、东抵长白街、南抵淮海路、西至洪武北路。2008年6月14日,在南京举行的“六朝建康都城学术国际研讨会”对南京市近年来围绕六朝建康都城考古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进展给予了高度肯定。

但十分遗憾的是,尽管有了为数众多的六朝遗址考古发现,但除了在考古工作者手里留下了大量资料照片及考古报告以及部分保留完整的砖井、瓦当、城砖等运至博物馆保护之外[2],现场挖掘结束之后,只有个别例外被原址保护[3],其余大部分遗址或遗迹都为新建设让路,既未在原址留下六朝文化地标也未能在城市空间中留下六朝文化的历史记忆。而若能在原址保留上述考古发掘现场所揭示的遗迹,待多年积累之后,定能探明六朝建康城位置及形制,一解千年古都的缺憾。

1.3 问题的初步思考

随着六朝建康城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社会各界对加强六朝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呼声日益高涨。多年来,省、市人大、政协对六朝文化保护多有提案[4]。有关专家提出了六朝文化保护的多项建议。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潘谷西教授、南京大学历史系蒋赞初教授、南京博物院梁白泉研究员长期跟踪并呼吁原地保护六朝考古遗迹并加以展示。专家们更在2008年12月15日向市政府提出《关于在汉府街六朝考古遗址内设立“六朝建康都城考古展示中心”的建议》,提出“鉴于广州、杭州等历史文化名城均先后将地下发现的古代街道以至宫殿遗址等予以原状展示,以表现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并且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建议在目前唯一留存于大行宫地区的面积较大的汉府街六朝遗址内设立‘六朝建康城考古展示中心’,用以现场展示历年来在建康都城范围内的各项重要发现,并作为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建康都城地下宝藏的主要基地。”

上述观点和建议无疑对六朝建康都城的遗址保护与再现具有重大意义。但当前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城市建设背景下,最大限度地保护与利用地下历史文化资源。笔者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考古挖掘成果整体保护与原址保护的基本指导思想;二是运用城市设计方法将考古挖掘成果组织到现代城市空间及活动中去;三是建立实现上述目标的制度保障。

2 城市设计与地下遗址的保护、展示和利用

2.1 城市设计在历史城市中的运用

一般而言,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其主要目标是构筑人类活动更有意义的人为环境和自然环境,以改善人的空间环境质量,从而改变人的生活质量。

首先,地下遗址本身是城市重要的文化财富,对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和市民的荣誉感、归属感有着重要意义。L.芒福德在其著作《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一书中写道:“我认为,要详细考察城市的起源,我们就必须首先弥补考古学者的不足之处:他们力求从最深的文化层中找到他们认为能以表明古代城市结构的一些隐隐约约的平面规划。我们如果要鉴别城市,那就必须追溯其发展历史,从已经充分了解了的那些城市建筑和城市功能开始。”深埋地下的历史遗址是记载一个城市历史变迁的最佳见证,是属于这个城市乃至整个世界的共同财富。它们所传达的历史信息能够加深当代人对城市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并对当代城市的发展有所启示。它们是历史城市不可替代的特色之源,能够形成独属于这个城市的集体记忆。

其次,历史城市中的每一个地块、每一处遗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场所感,对这种场所精神的保护正是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概念。历史城市中的城市设计致力于解决以下问题:如何保护这些历史久远的物质遗存,使它们在城市中具有“可读性”和“可感知性”?如何解决它们与周围建筑之间的关系,营建适宜的尺度感和场所感?如何组织公共空间和半公共空间,在这些历史元素之间建立起相互关系,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以及除了对历史上留存下来的环境空间的继承和发展之外,如何将历史保护与对市民生活,即城市社会网络的设计相结合?使历史遗存成为活生生的生活场所,而不是呆板的布景。

2.2 案例研究——城市设计在地下遗址保护与展示中的运用

2.2.1 整体式保护,使遗址保护区成为城市的天然开放空间

img4

图3 罗马阿根廷广场遗迹

有着2700多年历史的罗马古城是一座典型的“叠压型”古城,地下历史遗迹极其丰富。在罗马,考古发掘出的物品被陈列在展室,遗址则全部裸露在外,成为完全对城市开放的露天博物馆,供人们自由参观,从而享有“露天博物馆”之美誉(图3)。

维罗纳市中心有着公元3世纪古罗马时期的旧城遗址,墙体、拱门下水道、水井等地下遗迹都剥离出3世纪时的旧城原貌,供人参观。遗址保护区成为城市的天然开放空间(图4)。

img5

图4 维罗纳街头保留的地下遗迹

2.2.2 片段式保护,与城市日常公共空间相结合

北京路步行街地处广州市中心,在历史上是广州城最早建立的位置所在。北京路一带从古至今都是广州地区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2002年7月,在北京路的路面整饰开挖过程中,发掘出了自唐代直到民国时期的十一层路面,和宋代至明清时期共5层的拱北楼建筑基址。总长44米的“千年古道遗迹”和“千年古楼遗址”以加盖透明钢花玻璃的形式原地保存在街道中间,往来行人可以自由参观到宋、明、清三个历史时期的古老街道,成为羊城一大著名景观(图5)。

始于1990年代的地铁工程使雅典的地下遗迹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掘。位于雅典市中心的锡塔玛广场(Syntagma Square)不仅仅是一个地铁站名,还是一个展示地下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在环绕下层候车大厅的平台上,有各式在玻璃展柜里面展出的出土文物。透过车站四周用厚重的玻璃幕墙做成的透明墙壁,人们可以看到令人惊奇的地下横断面,每一层都代表着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着雅典真实的历史印记(图6)。

img6

图5 广州北京路步行街“千年古道遗迹”展示景象

2.2.3 信息整合与串联,形成古城整体的环境风貌

在希腊宙斯神庙群的每一处遗迹旁边,都有一张古神庙群的复原图,复原图上详细绘制了古神庙的整体布局并表明了现存遗迹的某个部件在其中的位置,从而使人们在游览该处遗迹时能够对原有的古神庙群建立起一个整体的概念(图7、图8)。

在国际性大都市东京,高楼林立的市区内散布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历史文化散步道的设计通过一个巨大的步道系统将东京历史上数百年的文化遗迹联系起来。历史文化散步道尽量选择原本就是历史上东京人熟知且惯走的道路,在街道的显要位置设有指示牌和地图,告诉人们在这个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点的位置、到达方式和开放时间,使人们在散步的过程中很方便地就能接受到城市历史和文脉的熏陶。

img7

图6 锡塔玛广场地铁站内的地下横断面展示景象

3 南京六朝建康都城的保护与展示

根据目前推测出的六朝宫城遗址范围,南京六朝遗址所在地从古至今一直是城市建设最活跃的地区,因此,像杭州南宋皇城遗址那样全面揭露并展示“大遗址区”的方式在此难以实现。六朝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只能采用小规模、片断式的方式与现代城市建设密切结合,让它们与当代城市文化、城市生活建立起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有的可以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有的可以与城市的日常生活空间融为一体。

3.1 实行原址保护,构建文化地景,展现城市真实的历史记忆

地下历史遗迹记载着城市发展与演变的真实记忆,它与其所在地点不可分割。对地下历史遗迹应当实行原址保护的方式,尽量保持其遗址现状和文化原真性,利用它们构建城市的文化地景,让人们对遗址和其所在地产生直观的空间体验。实行原址保护不仅有利于传达真实的历史信息,塑造城市独特的文化品位,对于未来六朝宫城的考古和研究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img8

图7 希腊宙斯神庙遗址

img9

图8 宙斯神庙复原图:其中填黑的柱子为现存遗迹

3.2 建立开放空间,结合步行系统,最大限度地使历史遗迹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地下历史遗迹是城市过去空间脉络的组成部分,它们也应当为当代的城市空间做出贡献,因此,应该避免单一的博物馆式保护方法,使地下历史遗迹成为天然的城市开放空间供人们参观。对于规模较小的遗址,和一些零散的出土文物,不论是以原址保护还是异地迁移的方式,都应尽量让它们走出单体的建筑物,与城市广场、城市街道、建筑灰空间等公共性领域相结合,使它们具有开放性和可达性,成为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图9、图10)。(www.xing528.com)

img10

图9 利用城市灰空间展现地下遗迹

img11

图10 利用街道空间展现地下遗迹

步行是人们体验城市细节,感受城市空间魅力的重要方式。结合城市步行系统与开放空间,根据遗址的规模、位置设置各种尺度的展示广场、街头休憩空间或是驻足场所,并在街道的显要位置设置历史文化指示牌,向路人提示周围的遗址位置与信息。对于水井、房基等建筑遗迹,可以利用街头广场或新建建筑灰空间予以展示。对于运渎故道、清溪、潮沟等重要沟渠,以及城垣、外廓、主要道路等重要线性历史信息,可以结合广场和街道进行片断式展现,或运用道路铺装、绿化景观与雕塑等方式予以再现。以步行系统为线索,串联起散落的点与面,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富有特征的六朝文化信息的空间网络,使人们能够在步移景异中感受到浓厚的六朝氛围(图11)。

img12

图11 六朝文化步行网络示意图

3.3 整合地下空间,通过地下陈列、剖面展示等纵向的表现手段,展现六朝古都的深度感

“叠压型”是南京城市地下历史遗迹的独特性质,这样一种历经了近2000年的纵向沉积,其本身就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奇观。在发现的大型六朝遗迹周围,结合城市地下空间进行文物陈列,并采用剖面展示这种在地质学领域常用的方法,来让人们最直观地感受到南京六朝文化底蕴的深厚。通过设置地下广场、开发地下游览、整合地下交通,以及利用未来将在此区域穿过的地铁二号线、三号线的车站空间进行展示等方式,将地下遗迹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这无疑将塑造出南京最富有文化魅力的城市空间(图12)。

img13

图12 利用地下广场进行剖面展示示意图

3.4 展现历史格局,形成六朝宫城复原图,建立起完整的六朝宫城遗址概念

历史上的六朝宫城规模宏大,富有气势,而地下遗址的发掘比较零散,仅凭几个孤立的遗迹难以让人们对整个六朝宫城形成整体的概念。根据六朝遗址的发掘情况和历史信息推测出六朝宫城复原图,并将复原图置于每一处遗迹旁,能够使人们在观看遗迹时了解到六朝宫城的整体布局和该遗迹的相对位置,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

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曾有一些重要的遗迹被发现,比如六朝宫城的正南门“大司马门”,以及东吴时期南京城内的主要的水道框架“潮沟”“运渎”等,它们对于六朝宫城格局确切位置的推测至关重要。但这些遗迹已大多被填埋,在地面难觅踪迹。通过设立标识牌与开放空间的方式,能够在现代城市的投影上对这些重要的历史遗迹予以再现,向人们展现深埋于地下的六朝宫城的历史格局。

3.5 建设六朝文化博物馆,科学展示文化遗产,使之成为六朝文化活动的载体

博物馆是保护、收藏人类文化的殿堂,往往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而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坐标。建立六朝文化博物馆不仅能够对六朝遗物进行科学的保护、收藏和展示,还可以提供一个关于六朝文化的学习、研究和交流的基地,成为南京六朝文化旅游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六朝文化博物馆将不仅是一个物质的博物馆,还是一个让人们流连忘返的文化体验场,一个具有公益性的社会教育机构,一座南京的文化新坐标。

4 构建考古遗迹保护的制度保障

4.1 划定地下遗址埋藏区,确定基本保护原则

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保护条例中明确划定六朝遗址地下埋藏区的保护范围与基本保护原则。保护范围内的一切城市建设必须服从相应的法定程序和法定原则。必须优先保护都城格局,发掘出的地下遗址必须纳入城市公共空间及半公共空间。

4.2 制定先考古再建设的法定程序

在划定的埋藏区内的建设活动,必须在动工之前完成考古勘探,如发现地下遗产应纳入该地块的规划条件。建设单位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必须附上文物部门的考古勘探报告。

4.3 制定遗址保护优先的法定原则

在施工中发现地下文物和重要遗址,必须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报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处理;建设单位必须重新修改设计方案,将新发现的历史遗迹的保护与展示要求纳入到新方案中。对于积极将遗址保护与城市公共空间相结合的建设部门给以容积率或建筑高度上的奖励,或异地补偿等。改变以往建设部门总是在遗产保护中扮演被动角色的状况,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4.4 建立财务保障制度,确保资金来源

市政府设立六朝地下遗址保护的专项基金。对于社会自发组织的专门用于六朝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基金,在立法上给予在税法允许范围以内的减税或免税优惠政策,保证资金的持续来源。

4.5 建立公众参与制度,保证市民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通过宣传、展览、教育等方法让公众了解六朝地下遗址的历史、分布、发掘情况以及对城市的意义。建立六朝遗址保护与展示方案在审批前必须经过公示、论证的法定程序,保证公众的参与权。鼓励公众对六朝遗址保护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并提供有关信息和建议。使地下文化遗产保护由“少数的抗争”变成“共同的努力”,使之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5 六朝古都的未来展望

进化的演变是城市唯一最恒久的特性,而如何控制这种变化,实现新和旧的最有利结合,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这片兼具历史记忆和现代风貌的城市中心区进行六朝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既是当代南京城市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挖掘并体现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多样性的机遇。在城市越来越趋同化的今天,文化多样性无疑将成为提高南京城市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关键因素。可以想象,如果能通过多种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将发掘出的六朝遗迹串联并予以展示,使人们在高楼大厦林立的街道、广场以及地下与地上空间的穿行中能够感受到近2000年前的六朝文明,那将是多么生动的城市体验。自隋朝时期“平荡耕垦”以来,在城市中已无迹可寻的六朝遗迹将逐渐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将与现代城市景观交相辉映,因公共性和开放性而充满活力;它将丰富城市的历史意向,与现代城市生活的日常体验融为一体,它将弥补六朝宫城考古的遗憾,成为独特的文化线路与文化景观,成为南京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单霁翔.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美]E D培根,等,著.城市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4][美]凯文·林奇,著.城市意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5][美]刘易斯·芒福德,著.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陈纪凯.适应性城市设计——一种实效的城市设计理论及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7]芦原义信,著.街道的美学.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8]梁勇.现代城市建设中应重视对地下古城遗址的保护与利用——以徐州地下古城保护与利用为例.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

[9]王志高.关于六朝建康都城和宫城的初步研究.六朝建康都城学术研讨会论文,2008年6月,南京

[10]王志高.六朝建康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回顾与展望.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24(1)

[11]魏正瑾.关于南京六朝建康城研究的几点意见.六朝建康都城学术研讨会论文,2008年6月,南京

[12]张学锋.六朝建康城的发掘与复原新思路.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22(2)

[13]贺云翱.三国两晋南北朝城市考古的主要收获和初步认识.六朝建康都城学术研讨会论文,2008年6月,南京

[14]http://www.cul-studies.com/Article/sixiang/200604/3668.html2009-4-8

[15]http://www.greece-athens.com/metro/syntagma.php2009-4-8

[16]http://www.trekearth.com/gallery/photo865108.htm2009-4-8

[17]http://www.jscut.gov.cn2009-6-6

[18]南京市规划局.城市印记——金陵老地图选萃.南京,2006

[19]杨新华,主编.朱偰与南京.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

The Modern Expression of the Ancient Capital of Six Dynasties——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of Palace Cities in Six Dynasties and Urban Design

Abstract:Palace Cities in Six Dynasties are the most precious underground resources of historical cultural of Nanjing,the ancient capital of six dynasties.Because of the destruction in histo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s a“overlaped”ancient capital,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and research of Jiankang Palace City in six dynasties has been very lack in our ancient capital research for a long time.With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are faced with a rare opportunity and also faced with a severe challenge.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 of palace cities in six dynasties and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through case study,urban desig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also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 words:Palace Cities in Six Dynasties;Archaeological Excavation;Urban Design;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本文原载于《城市规划》2011年第8期)

【注释】

[1]有关六朝建康城最早的史料源自唐朝许嵩撰写的《建康实录》,宋代以后《六朝事迹类编》、《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等书详细著录了六朝事迹,但因地上地下无迹可寻,均难以落实到真实的地域空间上。朱偰先生《金陵古迹图考》考证了台城四界(1936年)。2000年初南京市据此划定北起北京东路南至珠江路东到珍珠河西临进香河路的范围为六朝宫城遗址保护范围,纳入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区。2001年以后的考古发掘证明,上述范围有误。

[2]2008年6月,南京市博物馆举行“探寻·六朝建康城考古展”。精美的六朝水闸、东晋砖铺车道等六朝文物引人入胜。

[3]如在南京图书馆新馆东部负一层过道大厅地下原地复原展示了部分六朝建康宫城建筑遗迹,遗址所蕴藏的历史底蕴与新馆建筑所代表的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被誉为南京图书馆新馆工程的“神来之笔”。这种处理手法突破了博物馆式的保护方式,但不足之处在于,如此宝贵的六朝遗迹被置于建筑物的内部,远离城市开放空间,从而失去了与城市生活更加紧密结合的机会。

[4]2005年,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汤惠生重点提出“加强南京古代残损石刻艺术品保护与利用的建议”(第0723号)。徐湖平委员等5人提出“关于建立南京六朝石刻艺术馆的建议”(第0342号)。市政协第十一届三次会议,市民进提出“关于加强南京六朝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建议”(第0023号)。2009年,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徐玉麟等11位委员提出“关于建立南京六朝建康城遗址博物馆”的提案(第0576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