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影像”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料
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时期,虽然影像的基本手段已经出现(如摄影、电影、录音等),但使用并不普遍,特别是电影、录音等手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料中的地位并不突出,原因是:在事实上我们很少能得到此类史料。所以我们观察中国现代文学发生期间的影像史料主要有这样几个方向,一是照片,二是画报,三是绘画,四是文学作品的插图。
影像史料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照片属于实物,一般不容易得到。照片有两类情况,一是单独的作家个人照片,一是作家朋友间的合照,还有就是作家群体间的集体照片。这三类照片对于了解和分析作家的生平与创作都有帮助,特别是后两类照片,更可以观察作家的交往和比较重要的社会活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越是重要的作家,存世的照片越多,比如鲁迅、胡适这一类的作家,而一些不知名的作家的照片却很难见到,所以对与中国现代作家活动有关的照片,我们要特别留意。
一般说来,凡有全集出版的中国现代作家,它的照片来源主要依赖全集,或者说作家全集中的照片基本就是作家完整的影像史料,在全集之外发现作家照片,都是重要的文学史料。不过作为实物性的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像史料,在寻找方面是比较有难度的。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作家重要的影像史料来源有两个渠道,一是画报,一是报刊。就获得史料的难易程度而言,从报刊上获得作家影像史料的可能性更低,尤其是报纸,因为报纸的存量太大,查阅难度更高,以当时的印刷水平观察,报纸中的影像史料也相对较差。所以中国现代文学史料中影像史料的来源,以当时出版的画报最为丰富,比如《北洋画报》、《良友画报》等等。(www.xing528.com)
据有关资料介绍,《北洋画报》创刊于1926年7月,至抗战爆发后停刊,出刊1587期,内容为时事新闻、社会时尚、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以照片为主,丰富多彩,尤以刊载了大量的社会生活、众生百态的照片而引人入胜。据数据记载,各类照片达两万余幅,其中金石书画、考古等图片约六千余幅。它具有信息量大、涉及面广的特点,成为20世纪二、三○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报刊之一,对研究现代社会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良友》画报1926年2月创刊。1945年10月,《良友》停刊,二十年间,以八开本刊行,共出172期。《良友》共载彩图四百余幅,照片达三万两千余幅,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中国军政学商各界之风云人物、社会风貌、文化艺术、戏剧电影、古迹名胜等等无不详尽记录,可称为百科式大画报,上世纪80年代上海书店曾合订26册影印出版。《良友画报》中有大量关于鲁迅、胡适、老舍、巴金、丰子恺、郑伯奇、郁达夫、洪深等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像史料。
马国亮的回忆录《良友忆旧——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三联书店,2002年)出版,可以参阅。还有杨扬等人编辑《良友》选本问世,分别是《良友散文》、《良友随笔》、《良友小说》、《良友人物》(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另外,当时出版的《一四七画报》、《三六九画报》等画报中,也时有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相关史料。其他如当时画家为中国现代作家所绘的画像、速写以及为文学作品配的插图经及相关的画册等,也要加以留意。《良友》画报后来大陆和香港都重印过,特别是香港良友图书有限公司2008年重印的合订本共29册,其中所有图片、文章和广告信息都配有功能齐全的数据库检索系统,使用非常方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