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教地位、机遇及挑战讨论成果,南洋纵横文化接触和语言教育研究

华教地位、机遇及挑战讨论成果,南洋纵横文化接触和语言教育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争取法律权益,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同样不只是为了今天,也是为了未来。一华教地位的争取谈论到地位自然而然就会联系到它在国家法律中地位,因为只有良好法律环境,有法可依,华教的权益才能得到保障。

华教地位、机遇及挑战讨论成果,南洋纵横文化接触和语言教育研究

华教再讨论:地位、机遇及挑战

菲律宾华教今天的地位,所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是一个值得华教界人士乃至广大华人关注的严肃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华教在国家政府中的位置,关系到华校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华教未来的生存、发展。即便目前果真不存在利益受侵犯的问题,未雨绸缪也是必要的。正如保险不是保现在的险,而是保未来的险。争取法律权益,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同样不只是为了今天,也是为了未来。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如果哪一天等到本应受保护的权益被侵犯,则为时已晚,而没有对目前机遇的把握和对未来挑战的预判,同样有可能丧失发展的良机。

一 华教地位的争取

谈论到地位自然而然就会联系到它在国家法律中地位,因为只有良好法律环境,有法可依,华教的权益才能得到保障。虽然华教当前还未达到被损害权益的地步,但有先见之明和法律意识的人,都会事先争得应有的法律保护,而不是坐视灾祸临头才寻找法律援助。某些人的法律意识当真落后,就像多年前许多中国人对待保险的态度一样,主观上认为自己不需要为未来的风险“投资”而拒绝投保。如果不能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在对待华教应否争取法律地位的问题上,也会如东海之鸟意怠一样“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瞻前顾后,忧虑重重。

举个例子来说,吴国政先生曾撰文认为“有了法律的保护,必定受到法律的约束”。法律的约束性和约束力,是相对于不遵守法律的条件下才产生作用的。华教还未争得法律的有力保护,就担心起它的约束力来,这未免也太杞人忧天了!何况,即使争得法律的保护,不破坏法律条规,就永远不会受到它的约束,这是再明显不过的道理。吴先生的担心还有另外一层,那就是害怕政府太铁面包公了,现存的170多所华校恐难有几所达到政府规定的要求,比如教师的资格、管理人员的学历、硬件条件的建设等难以符合规定。华校如上述的问题当真存在,目前华教界暂无统一的机构可以领导全菲华校,也无人能劝说哪一家华校改变现状,与先进看齐,那何不藉助政府之力,出门协调,成立专门机构,筹资、划策,逐一改善各华校的软硬件设施,成立中文师范大学,统一师资培训和资格认证等呢?果真要向政府争取权力,华社和华教界就应该统一共识,成立“华教法律权益筹备委员会”,就应该把上述罗列的内容通通考虑进去,真正行动起来,总比坐等观望,或者忧虑万千来得实在吧。

那么,是否应该向政府争取法律地位呢?回答是肯定的。

美国的周末补习学校在有心华人(王灵智等)的努力下,得以进入法律体系的保护。印度尼西亚的华校近年来,由于中国与印尼政府之间互信关系的增进,得以重新获得发展的契机。这些事例背后,都牵涉到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法律权益。纵观世界各国华人,没有谁不积极争取所在国法律权益来庇护华文教育的。诚如吴先生所言,目前菲华校就是处于政府不闻不问的尴尬境地,说好听点是“自由办学”,说不好听就是自生自灭。菲华人可是菲律宾的永久公民,将华教纳入国家法律体系的保护,是菲华迟早必须解决的大事。

吴先生也道出了目前华教乃至菲华社会的通病,即“资源消耗”,确切的说是“资源内耗”!政府要管不管,似管非管;华社社团机构如牛毛,也处于大家都要管,大家也都管不了——管人时热心,被人管时“反抗”;大家都想出份力,大家也都在出力,可就是没有人出来负责统筹规划,来充分集中资源、恰当分配资源,最有效地利用资源,致使资源被宗亲会、校友会商会等社团分散了,犹如蜻蜓点水,难以形成气候不说,劲儿使不到一块儿,内耗了!是菲律宾国家和社会中太“民主”的气氛和太随意的国民性也影响到了华人了吗?要不为何“高投入低产出”的“亏本生意”做了多少年,到现在还一直在做?正因为如此,我们暂时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来做华教的事情。

向政府要法律权益,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呢?

首先,要求在宪法框架内,真正地把华文教育的地位用法律条文加以确立。菲律宾华人是菲律宾的合法公民,华族是菲律宾的少数民族,这两个既成事实是有足够的理由要求华文教育得到确实的法律保障的。人既然已经是菲国的人,哪有“名不正言不顺”,来教授族语(华语)都一直受限制的道理?不管菲律宾华教是现在“一天教授两个小时的华文”的“地位”,还是未来通过争取后华校得以延长授课时间的前景,都必须有国家宪法的保障。要知道,如今的华校的“法律地位”只是一纸“菲化案”的限制条文。

其次,在基本的法律权益(华族拥有传承自己族语言文化的正当权利)得到落实的前提下,还应该尽可能地争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曾经有华教人士提出,要在目前的现状下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华语文教学。换句话说,就是政府现在给你两个小时教华语,你就充分利用这两小时教好。这样的思路是对头的。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做好教学,再去谈课外文化活动和文化的传承还不迟。但是,华教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不是授课时间这么简单的问题。通过华教界和华社有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不知开办多少期的师资培训班,校联、商总、华教中心等机构组织,到大陆、到台湾等地;也不知举办多少期的教育专题讲座,从大陆、从台湾,晋总督导、大陆专家讲习团、本地的优秀教师等等;学生的暑期夏令营也组织了多少年,学生一年比一年多。但是,成效在哪里?犹如打了水漂,刚开始还在如水面上飘了几下,结果还免不了沉入水底。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其实到头来很多都无的放矢,切合不了教师的实际、学生的现实。

华教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走专业化、本土化的道路。吴先生已经把众人所知的担忧提到水面上来:师资的专业素质,校长、主任等管理层的专业素质,华校的硬件条件等等。怎样促使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管理人才的专业化,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除了华教界胼手胝足努力之余,让政府介入想必可以更直接。菲华教已经和中国国家侨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国侨办”),中国国家对外汉语办公室(以下简称“国汉办”)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如果华教界能就师资培训提出一个详尽的方案,将之上升到政府层面上,国侨办和国汉办等中国政府机构肯定会鼎力支持,而且支持的力度比现在华教界作为民间机构来得更为大刀阔斧。

生存和发展之亟需解决的师资和管理人才,可以透过政府层面,在某些大学开设专门的中文师范专业,招收华人子弟也好,菲人甚至外国子弟也罢,只要由中国协助委派专职专业教授,负责教学、培训事宜,在菲本国或前往中国大学深造皆可。在华教有能力和条件开办自己中文师范学院或大学之前,这不失为一条过渡的良策。当然,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对于已经在华教界默默奋斗十几、几十载的业内人士更为熟悉,华教应该争得怎样的空间,他们更为内行,更有资格。

无论怎样,向政府争取权益,是件严肃也必须谨慎处之的大事,绝不等于改变现在华语文的授课时间,也不是做向政府开口要钱这等傻事(政府的经济拮据境地众所共知)。看待“争取法律权益”这件事情,首先应该跳出上述这两个认识的误区。“让政府介入不如与政府合作”。如果把堂堂正正地向政府要权益保护当作“‘曲线’救华教”,那么,与政府合作则是更曲的“曲线”。而且“合作有利,就大量合作,长期合作;合作不利,就找个借口,到此为止”,都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无论做什么事情,风险都是存在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而裹足不前。兴许这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探讨清楚的,这可是关系菲律宾华族的一个严肃问题!既然说“华人的智慧是全世界闻名”,那还怕菲华社会解决不了如何争取法律权益这等事情?

二 机遇与挑战并存

近几年来,菲律宾的华文教育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复苏迹象和大好势头。无论从大环境讲,还是从小环境说,都是如此。大处有商总等华社领头羊牵线搭桥做了大量的工作,华教中心的机构设置和体制建设也日渐走向完善。小处遍布菲岛的许多华校都动了起来,开始进行一些果敢有益的尝试。可以说,现阶段,是自教育菲化案之后,菲律宾华教面临的第一个全面复兴的时期。但是,由于近年菲律宾经济持续萎靡不振,时局小有动荡。政府对华社尽发口头承诺,以及华社的不统一,华教改革的步伐不一、缺乏统筹指导等诸多因素,也为华教的发展和转型埋种下一些不明朗的因素,因而目前这个时期也是菲律宾华教的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可以说,菲律宾的华教在现阶段是机遇与挑战并存。(www.xing528.com)

(一)外部大环境的有利因素

伴随着中国的日渐崛起,国际地位、经济力量的日益提高,中文也被全球各地的人们日渐看好。上个世纪末,就有人预见21世纪将是龙的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在新世纪伊始,全球性的中文热潮就拉开了这个龙的世纪的序幕。菲律宾华文教育,和东南亚乃至世界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着中文升温所带来的大好机遇。这个机遇就是中文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这情况正如早年英文风靡全球成为各国第一外语教育那样,中文继英语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通用语。这是中国经济不断向强势迈进的必然结果和产物。

泰国教育部宣称将于2008年在全国中学开设中文必修课;以前压制、排斥中文非常强烈的印度尼西亚在2001年便开办汉语水平考试(HSK),陆续在高校开办汉语课程;有人去美国纽约自助旅游,竟开设临时的中文班赚足了旅行的“盘缠”;韩国日本的学童报读中文的人数与日俱增,开有中文课程的大学更是被挤破门槛;欧洲各国中文热持续升温,据法、英、德的主要国家统计,目前某些社区的学中文的生数已经超过学习其他外语的生数,成为第一外语。

这样的机遇,对于致力于华教复兴的菲律宾各界来说,是个莫大的喜讯。借外界中文热的大潮,营造起全国范围的中文学习氛围,对华文教育的促进肯定大有裨益。国家政府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必会引起重视,重新审视国内的中文教育状况,制定相应的策略以适应外界的中文热潮。

(二)内部的自发图强

华社早在这一波中文热潮席卷全球之前,就积极行动起来。先是1991年便邀请中国大陆语言学专家吕必松先生给华教定了性。接着华教中心成立,并在中国语言专家的协助下,侨中编制了第一套菲律宾本地化教材。2001年在商总文教委的努力下,顶着SARS的风险,开启了引进大批对外汉语志愿者大门,今年已是中国援菲的志愿者计划实施的第三个年头。晋江同乡总会也与中国侨办签订协议,迎来了来自中国的教学督导。这一系列的举措无不说明了菲律宾华社和华教界奋发图强,振兴华教的决心,和对族语和族文化传承的高度重视。总体说来,菲律宾华社和华教界的近年来对复兴华教所作出的努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华教的定性、定位基本厘清。吕必松的到来,带来了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让华教界对海外华语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菲化后华教的性质问题也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理解。这个对菲律宾华教是“第二语言教学”性质的确定,逐渐成为菲华教界的共识。后来成立的华教中心,以及第一套本地化教材的出炉,也都是依据这个性质作为指导思想的。今天,一些走在改革前列的华校,也是基本按照“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思路来指导改革方向的。

其二,华教专业机构的成立并日渐完善。华教中心成立,是菲律宾华教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和一体化过程中的一大步。特别是华教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推广自行研发的、比较符合菲律宾教学实际的教材,推广在此教材依托下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推动华校走改革、走统一的路子,推动地区华教交流、互动和一体化等等方面的工作。三大岛和大岷区华教协会的相继成立,校董联合会的成立,都证明华教机构的日渐完善。

其三,全方位、多渠道的改善教育环境。华社其他团体的无私付出和不懈努力,是当前华教出现新的转机和生机的最大因素。商总,晋总等等侨领和侨团体,和诸多其他华社乃至华校本身,在近年来透过多途径、多渠道为菲律宾华教营造起了相当好的氛围。他们所做的工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师资及其培训。师资紧缺,老龄化,素质不高,是当前华教复兴路上一个很大的障碍。如何培养新生代的本地化教师,成为菲华校共同的最迫切的议题。商总于早年就选送本地人员前往大陆深造、进修。华教中心也年年举办教师大陆进修团,近年,更有中正学院与福建师范大学签署“2+2”师资培训计划。这些行动对于解决华教界的近期和中期师资问题都有极大的帮助,志愿者行动也是补充华校师资的一个不错的过渡阶段措施。(2)学生夏令营。在陈永栽先生的慷慨支助下,近几年大概都有上千人次的菲律宾学生在暑期到厦门、泉州、福州、广州、北京进行为期两个月左右夏令营活动。这对于培养、提高在校学生对祖籍国的认同感,增进他们对乡土的认识,强化语言和文化学习,都有极深远的意义。(3)教育教学研讨和质量评估。首先,在华教中心架构下的各地区华教协会,每年召开年会,教学研讨会,组织华校进行地区间或跨地区交流,这些着眼本土实际的教育教学研讨会议,已逐渐成型,对促进地区区域教育教学有重大的作用。其次,由晋总出面,委托华教中心协办的教学督导活动也开展多年。督导制度的基本确立,有利于在当前处于转型期的华校中建立起过渡阶段的评介教学效能的制度。

三 多元化的开端和一体化的前景

在内外大好情势下的菲律宾华教,也同样面临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

其一,政府的态度不够积极。虽然阿罗约总统在会见中国领导人和其他场合不止一次声称要重视华文教育,也声明她本人想学习中文,可是就是迟迟不见她行动。菲律宾华文教育似乎只是华社自己内部的事情。目前,华教正处于政府没有介足,也没有反对的尴尬境地。事实上,华教在菲律宾的地位问题仍有待彻底解决。

其二,多元与统一的矛盾。虽然华教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路子越走越宽敞,一定的氛围也在形成之中,但同时,多元和一体的议题仍是一对矛盾。直白地说,太多人想振兴华教,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和智慧做好。太多的人做如果没有把劲儿往一处使,不能形成合力,就会造成大量的金钱、财物、人力、物力,乃至精神期待的浪费。这是第一层矛盾。地区华教联系的紧密是个良好的开端,但离一体化的目标仍旧十分遥远。华校之间对教学理念、办学模式和态度的分歧仍旧不可弥合。各自为政的局面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存在。这是第二层矛盾。个中如此多如此复杂的因素的作用,使得这场全华社性的复兴华教的运动内耗也十分庞大。

教师进修团、学生夏令营、督导、志愿者、华教区域化进程等等,预示着菲律宾华教多元化的良好开端。在此良好开端下,展望菲律宾华教走向更理智、更和谐、更合作、更有效益的一体化前景,其实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