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作为文化研究的起点
“南洋”作为一个中国史书和地理文献上的概念,源远流长,它涵盖了东南亚的中南半岛和所有海岛地区。作为一个文化研究的起点,我们有必要对南洋(或按现在的习惯称为东南亚)的概况、地理、历史、经济、政治以及语言等进行一个大致的梳理和了解。
东南亚总共有11个国家,分别为: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东帝汶,其中东帝汶是经全民公决后,于2002年5月20日从印尼独立出来的,是东南亚最年轻的国家。东南亚国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印尼,其陆地面积约有190.4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1亿,是东南亚名副其实的大国,人口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面积最小的国家是新加坡,一座城市就是一个国家,其面积仅600多平方公里,驾车一天可以跑遍全国。新加坡虽然面积是最小的,但人口密度却最大,全国人口约有400万,比拥有5767平方公里面积的文莱要多的多。文莱只有35万多人,是东南亚人口最少的国家。
从地理上看,东南亚总面积44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3亿,大部分为黄种人,全区种族众多,包括有属于汉藏语系、印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的多个民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有爪哇族、京族(越族)、泰族、缅族、老族、高棉族、苏禄族等。东南亚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沿海平原、大河两岸平原、河口三角地区和岛屿,雨林地带则人口稀少。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连接三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两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亚位于东经93°~141.5°,北纬25°~南纬10°,跨越赤道,大部分为热带地区,北接中国大陆,南望澳大利亚,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并与孟加拉、印度相毗邻。东南亚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整个地区被山川、海洋分割,没有像亚洲大陆那样连成一片,这种地理特征使东南亚在历史上难于出现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甚至在半岛及海岛两个地区也未能产生统治全地区的封建帝国。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长约900公里,最窄处仅37公里,是东北亚经东南亚通往欧洲、非洲的海上最短航线和必经通道,历来为兵家和商人必争之地。世界各国习惯将菲、新、马、文、印尼、东帝汶等国称为东南亚的“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而把越、老、柬、泰、缅五国称为东南亚的“陆地国家”或“半岛国家”。群岛区和半岛的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半岛北部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
东南亚是物产和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农作物特别是热带作物资源丰富。首先,东南亚是世界生产稻米最多的地方。棕榈油、橡胶、咖啡、椰子等都在世界上占着重要甚至处于垄断地位。暹罗(泰国)、仰光(缅甸)、西贡(越南胡志明市)有世界三大谷仓之称;马来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其次是印尼;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种植面积约200万公顷,产量约为200万吨;越南咖啡产量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印尼拥有的热带雨林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巴西,是世界最大的胶合板和藤条出口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次于巴西的第二大热带作物生产国,其木棉、胡椒、金鸡纳霜产量居世界第一。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的最大生产地,其中泰国在橡胶产量上已超过马来西亚成为“橡胶王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三国橡胶产量之和占世界总产量70%以上。东南亚的渔业发展潜力也很大。除老挝外,东南亚各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为鱼类的生长提供十分有利的条件。暹罗湾、马尼拉湾、北部湾、爪哇湾、安达曼海、马来半岛东部和西部海岸,均蕴藏着大量的渔业资源。此外,东南亚山地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种类繁多,主要有金、银、铜、铁、锡、铅、锌、钨、锑、锰、镍、钾盐、各种宝石、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等。
从历史上看,东南亚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同时它又处于种族和民族迁徙的“十字路口”。据学者考察,[1]在远古时代,东南亚的海岛地区如爪哇就有原始人类的足迹,考古发现也表明在史前时期东南亚的大陆地区和海岛地区都有人类居住,东南亚最早的原始人群是爪哇猿人,在爪哇猿人之后,又发现有梭罗和瓦贾克人。[2]距今约一万年前,东亚大陆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原始民族以采集、渔猎为生,居无定所。由于部落战争、天灾和疾病,不断向远方迁徙。气候温热,植被茂盛的东南亚成为大陆原始部落居民理想的移民之地,流经中国西南部和中南半岛诸大江河谷地带成为原始民族迁徙的天然走廊。东亚大陆的民族移动浪潮就已从不同路线接踵而至,迁移到东南亚,从而形成这一地区复杂多样的种族和民族。中国南部的原始族群从陆路到海路,经过不同的路线,一批又一批地移居中南半岛,南下海岛地区,在那里定居下来,并与当地原始民族结合,形成新的族群,在东南亚生息繁衍。到了近代,中国南方移民在南洋各地的开拓,西方殖民主义者进入东南亚,更是为这里的民族多样性和语言的复杂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民族、语言的多样性带来了东南亚国家社会文化的丰富多彩,而且各具特色。它们互相吸收、融合而不单调。东南亚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固有文化,同时相继吸收了来自印度、中国、阿拉伯以及西方的文化,形成富有传统特色的地区多元复合文化。东南亚的宗教具有悠久的历史,多种多样的宗教信仰是东南亚社会文化多样性的突出表现。世界各大宗教都在这里流行。除原始宗教信仰外,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印度教、犹太教以及道教、锡克教都在这里拥有信徒。现代东南亚可分为三大宗教区域,即,以佛教为主的区域,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泰国、缅甸和新加坡;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区域,包括马来西亚、印尼、文莱和菲律宾南部;以基督教(天主教)为主的区域,主要是菲律宾北部和中部。东南亚是中国的南邻,文化相通,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交往。在不同时期,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大规模向东南亚地区的迁移。他们当中仅有极少数人只在海外作短期的停留,绝大多数移民则选择了留居当地,并在那里繁衍子孙。因此,东南亚的华侨华人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海外华侨华人最集中、人数最多的地区。其中新加坡的华人比例占70%以上,马来西亚的华人比例也约占30%。
从经济上看,东南亚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下面分别按中南半岛和海岛国家加以细述。首先,中南半岛的泰国属于典型的农业国,由于近年实行自由经济政策,扩大出口,引进外资,改变单一经济结构,经济发展较快,逐步向新兴工业国转化,泰国也是世界首位大米出口国和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仅次于日本和中国的第三大海产国;缅甸于1987年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89年,实行市场经济,并逐步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增速,近年来,私营经济发展较快,缅甸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水力资源都很丰富,宝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柚木出口国;越南于1986年实行改革开放,南方的湄公河三角洲是著名的稻米产区,从越南出口的产品来看,大多都为农产品和初级产品,属于欠发达的农业国;老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1988年以来,推行革新开放路线,对内调整经济结构,对外实行开放;柬埔寨属于落后的农业国,1998年以后将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作为首要任务,现在已经取得一定成效。(www.xing528.com)
另一方面,海岛国家中,菲律宾的外向型工业比较发达,1982年,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国家”,1950年以后,政府开始限制消费品进口,实行外汇管制,鼓励发展替代进口商品的工业,20世纪60年代后期,采取经济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经济取得一定成效;马来西亚的自然资源丰富,政府鼓励以本国原料为主的加工业的发展,重点是电子、汽车装配、钢铁等部门,矿业以锡、石油、天然气开采为主,农业以香蕉、橡胶、可可、热带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新加坡建国后,在保持原有以转口贸易,加工出口,航运等为主的经济特色的同时,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来建立较合理的经济结构,制造业发展极为显著,是仅次于休斯顿和鹿特丹的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粮食全部靠进口,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另外四大经济支柱为运输、金融、制造业和旅游业;印度尼西亚的工业主要发展方向为外向型的制造业,外贸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文莱的经济支柱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独立后,积极推行经济多元化政策,靠出口原油,石油产品和液化天然气发展经济;东帝汶于2002年成立民主共和国,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差,一些地区还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农业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东南亚社会的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多样性与差异性,造成了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发展、政治体制和文化类型上的纷繁复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的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一系列民族国家相继独立并发展兴起。东南亚新兴民族国家为了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重接它们的传统联系,建立区域性的合作,1967年8月,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这就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1984年1月,文莱独立后随即加入该组织。1995年后,东盟朝实现“东南亚一体化”目标加速发展,至1999年,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相继加入,东南亚十国组成“大东盟”。东盟的成立和扩大,标志着东南亚区域性联系的新的发展。发展至今已有10个成员国,除新加坡外,均属发展中国家。
研究东南亚的学者在本世纪20年代已经注意到这个地区之间的某些共同点及其历史文化特征的相似之处。东南亚的战备地位与经济价值显著提高,把东南亚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学者日益增多。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东南亚历史时,既不能忽视东南亚地区的多样性,必须了解东南亚各国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及文化的不同特点,又必须注意到这一地区的相对统一性,作为一个文化研究的对象,在具体的考察范围多样的情势下,我们应将南洋或东南亚作为一个紧密联系的相对独立的单元进行综合考察。
【注释】
[1]在爪哇岛上有爪哇直立猿人的遗址,在中南半岛的东部和西部则分布有越南境内的北山、和平文化遗址和泰国东北部的班清文化遗址等。
[2]学者研究认为,东南亚的原始人为澳大利亚人种,或称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他们在原始社会时期居住在经印度尼西亚的新几内亚到澳大利亚的广大地区。这一人种是迄今仍生活在东南亚丛林地带的尼格里陀人的祖先。尼格里陀(Negrito)是西班牙文,是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发现属于这一种族的民族时所取的名称,意为“矮小的黑人”。他们是东南亚最古老的居民,在东南亚史学文化的创造与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迄今仍生活在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群岛一些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