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特点

当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特点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异化文学、反文化的倾向和面目,颠覆既成规范与秩序,消解文学本身与读者的内在品格。

当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特点

当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主要以文艺创作和文艺作品而表现出来的,既承接了现代主义的激进批判精神,又把这种精神推向极端——使展现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普遍地破碎、僵硬、沉闷、空洞与毫无生气等,从而使得文艺极度异化,文艺的审美功能丧失殆尽。

在创作内容方面,后现代主义放弃了现代主义文艺中的严肃、崇高、优美等深沉的精神意义,通常以解放、色情、冲动自由为表现对象,与商品经济和消费文化合拍,以宽容的态度接受现实的荒诞、虚伪和虚幻,以素材为题材甚至为文艺的特性。这样,后现代主义文艺一方面填平了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的鸿沟,消解了高雅与通俗的界限,使自己实际上完全退化为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化的一个类别;另一方面,用人生的逍遥和游戏代替了自我拯救的探索和试验,使文艺的审美功能和意义荡然无存,使文艺成为了无使命的东西,也因而成为了不需要的“文艺”。

在创作形式方面,后现代主义颠覆了现代主义文学注重的结构完整性和意义确定性,使一切样式和流派的作品无不明显地呈现出意义的不确定性、叙述的支离破碎、通篇作品的无连贯性。

从写作原则与手法上来看,后现代主义文学有以下特点:一是矛盾,即后一句推翻前一句,叙述者摇摆于不可调和的欲望之间,甚至作品中的人物在性别上往往都是模棱两可的。二是排列,即作家艺术家们有时把几种可能性组合排列起来,以显示生活和故事的荒谬。三是没有连贯性,即后现代主义作家、艺术家们怀疑任何一种连贯性,而行文的连贯性则为上述排列法所打断。四是随意性,即作品的创作和阅读成了一种随随便便的行为,甚至作品成为了可以任由读者拼凑阅读次序、无论从哪一页读起都可以的活页小说。五是比喻的极度引申,即作家有意识地把比喻引申成独立的故事,这样就再也回不到原来的上下文中去了;而其意图是向读者提供形形色色的繁杂材料而不是作家得到的综合认识,以表示世界和生活的不可解释。上述创作手法在现代主义作品中也有某些表现,但只有在后现代文艺中它们才成为显著特点。

当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具有异化文学、反文化的倾向和面目,颠覆既成规范与秩序,消解文学本身与读者的内在品格。它延续着反思批判的文化传统,给文艺存在、审美需求和人的精神世界造成了空前彻底的否定性震撼与破坏,因而很难在文化重建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文艺已走到尽头,其声势和影响大为消退,而真正留给文艺的则是洗劫和空场。

在现代派艺术的解体过程中登场的后现代主义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后现代艺术,一方面承袭反理性、反传统的现代派艺术,一方面又颠覆现代派艺术;一方面反映当代西方社会的现实矛盾,一方面又逃避现实矛盾;一方面有在艺术上的痛苦和极端的探索,一方面又抹杀艺术与生活的界限。因此,无论从艺术的根源上还是其理念逻辑来说,后现代主义艺术都必然是而且实际上成了异化的、衰败的与畸形的艺术。

最为突出的是,后现代主义艺术以空间的平面逻辑代替时间的深度的逻辑,从而使作品失去深度。它使作品本身消融于它周围的空间中,让人通过这种新的空间现象去把握艺术家的原意,不提供任何现代主义经典作品在人们心中激起的经验和意义;而本身有深度的时间特别是心理时间被排除了,艺术作品的深度便被排除或丧失了。这是后现代艺术消解本质主义、追求不确定性的必然和结果。由于外在的空间蔑视时间的深度,所以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总是充斥平面感,拒绝解释,不能分析,只能重复,给人以时间断裂的欣赏阅读体验,以致丧失价值和意义。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内容和形式,有的极为抽象,有的极为具体,还有极其玄奥的和极其通俗的,可谓千姿百态、五花八门。然而其共同实质就是价值低劣、意义走失因而实质是在销蚀艺术。例如,绘画中的“装置艺术”,用各种被丢弃的污物在画布上涂抹就形成了绘画作品;“波普艺术”则利用线条和色块的抽象图形的排列和变化,给人的视觉提供由错觉产生的奇异景象,“波普艺术”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偏爱表现消费商品、大众传媒制品、日常生活等流行的东西;人体艺术则标榜“艺术实体创作”,把涂抹颜料的人体在画布上打滚留下的印迹作为艺术作品。在音乐方面,曾流行的一种“概念音乐”竟提倡音乐无需声音,只需想象就可以了。在舞蹈方面,舞蹈家们冲破传统的规则和风范,打破剧场舞蹈的固有秩序,以生活便服代替舞蹈服装,不要音乐伴奏,不要灯光效果。

简而言之,现代主义艺术对传统艺术模式的冲击,导致了艺术的形式化、抽象化、符号化,可谓亦有所成。而后现代艺术则抛弃一切艺术传统,抹平先锋艺术与大众艺术的鸿沟,混同了艺术与生活,甚至走向了反艺术、反审美、反人类的极端。实际上,后现代艺术虽然如过眼云烟,但已造成艺术领域的大地震和强异化,使西方艺术陷入前所未有的灾难性危机。

马克思在谈到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时曾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14)从这种观点出发,我们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也应当既从肯定的方面也从否定的方面,同时还要从暂时性的即历史发展运动的方面去理解,以求形成符合事实的辩证的认识。

在这里,美国学者戴维·哈维的看法也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他一方面希望后现代主义“这个术语会在它自身支离破碎的重压之下消失,或者完全丧失它作为一系列‘时髦’的诱惑力”。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需要“更加仔细地探究后现代主义的性质,与其说它是一系列观念,不如说是一种需要阐明的历史状况”;一方面他看到“有种种迹象表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霸权在西方正在削弱”,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在某种意义上,后现代主义是否快要过时无关紧要,因为从历史地探究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中,一个相当使人不安的阶段的根源之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15)正因为如此,这才要求我们既从肯定的方面也从否定的方面去理解。再者,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历史发展运动中的产物,它的存在也必然是“暂时性”的,当今已有西方学者断言后现代主义已经终结,也有人认为它正在走向终结,但不管怎样,有一点应当是肯定的,就是后现代之后将不会再是后现代,后现代不会是人类最后的归宿。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对后现代主义盲目崇拜。当今重要的任务是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16)

————————————————————

(1)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92.

(2) 佛克马,蚁布思.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13.(www.xing528.com)

(3) 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17.

(4) 王岳川.中国后现代话语[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292-293.

(5) 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0:1.

(6) 王岳川.中国后现代话语[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281.

(7) 柳鸣九.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5.

(8) 陆贵山.唯物史观与文艺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55.

(9) 王朔.王朔自白[J].文艺争鸣,1993(1).

(10) 吴秀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修订本)[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33.

(11) 陈思和.笔走龙蛇[M].中国台北:台湾业强出版社,1991:191-192.

(12) 王岳川.中国后现代话语[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222.

(13) 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429.

(1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15) 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M].阎嘉译.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2-3.

(16)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2011年10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