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949-1993年读者服务工作回顾

1949-1993年读者服务工作回顾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4年,江西图书馆加强为工人、为工业服务的力度,扩大图书流通范围,全年读者总量为379988人次,其中工人读者有显著增长。1955年,为了满足全省各行各业对图书资料的需求,更好地为祖国经济建设、文教事业和学术研究服务,江西图书馆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

1949-1993年读者服务工作回顾

第二节 1949—1993年的读者服务工作

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图书馆后,图书馆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确定社会主义新型图书馆的办馆方针就是要为以工农兵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几十年来,江西省图书馆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跃进”与调整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等不同历史阶段,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服务活动,基本满足了广大读者对文献资源的合理需求,在读者服务和文献宣传上逐步提高档次和水平。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7)

1949年12月4日,江西省立人民图书馆经过整顿后正式开馆。由于废除了旧图书馆那些限制工农兵群众来馆阅览的陈规陋习,读者借阅人数逐年上升。据统计,1950年至1952年,全馆总阅览数为892918人次,借出图书237523册次。其中,1950年借阅数262488人次,借出图书41283册次;1951年借阅数282275人次,借出图书92710册次;1952年借阅数348194人次,借出图书103530册次。

为了大力开展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图书馆业务工作,江西图书馆结合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编辑剪贴墙报16期,黑板报及馆讯共187期,举办图片展览27次。如:1950年9月21日至27日,省文联筹委会在省人民图书馆举办全省首届美术展览,共展出作品276件。1951年2月5日至7日,南昌市美术协会举行大规模年画宣传展览,宣传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成绩、支援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活动。

1953年,为贯彻“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针,江西图书馆根据本馆的性质及具体情况,确定其服务对象为干部(包括机关、团体、学校、工厂)、学生(中学以上)、工人、儿童、市民及郊区农民。其中以满足干部和学生的需要为当前的重要任务,而以满足工人、儿童、市民及郊区农民的需要为今后的努力方向。为此,着重加强对读者的阅读辅导以及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图书流通工作。

1954年,江西图书馆加强为工人、为工业服务的力度,扩大图书流通范围,全年读者总量为379988人次,其中工人读者有显著增长。当时设有科学技术、普通图书、马列主义研究、少儿图书等阅览室。在阅览制度上,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拟订阅览规则和外借规则等。建立6个图书流通站,利用馆藏125套中国图片社供给的图片,配合时事中心,经常在本市各工厂、医院、学校等17个单位巡回展出。全年共展出30次,馆内展出8次。在业务辅导方面,根据各单位图书馆(室)所存在的问题,分别在工厂、机关、学校、部队等处辅导兄弟馆业务59次。此外,为了方便读者借阅新书,在4个月的时间内突击改编完用于阅览的20730种29019册图书,并决定从1954年起,将沿用的类分中文书的杜定友分类法和四库分类法改为中国人民大学图书分类法类分新书。

1955年,为了满足全省各行各业对图书资料的需求,更好地为祖国经济建设、文教事业和学术研究服务,江西图书馆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如:1955年初将馆藏各种外文书刊、报纸集中起来开架陈列,组建外文图书阅览室并正式对外开放。4月,为了解答读者各类比较专门性的问题,特在资料室集中部分工具书,聘请16名专家组成顾问团,开展读者咨询服务工作。1955年上半年,为了提高各县(市)文化馆(包括赣州、景德镇二市图书馆)中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政治平和业务能力,树立和巩固专业思想,省文化局调集各地图书工作人员81人,学习图书馆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江西省图书馆抽调讲课教员9人组成教研小组,担任教学任务。10月18日,开始编辑出版出版内部刊物——《江西图书馆通讯》月刊。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愈来愈迫切的政治文化和技术知识的要求,江西省图书馆推行预约借书制度。1955年全年读者总借阅数为347701人次。

为响应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积极传达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的方针任务,1956年8月29日至9月3日,江西省文化局召开全省公共图书馆研究会议,主要研究抢救古旧图书资料等问题。12月26日至30日,省文化局又召开由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构图书馆,省、市、县公共图书馆以及部分县、市文化馆图书室负责人参加的全省图书馆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各图书馆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好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工作;省图书馆更要担负起省馆任务,努力做好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工作。

为此,江西省馆除了在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方面,扩大内部阅览的范围,加强厂矿、农村、部队、学校、居民的图书流通工作外,在为科学研究服务方面,做了以下工作:(1)设置并开放科学研究参考室。室内陈列古今中外科学研究参考图书20000册,来馆领取该室参考证的科研机关和大专院校有39个单位,发出参考证399个,当年接待读者4040人次。室内还辟有3小间研究室,专供读者专题研究使用。(2)聘请专家16人组成顾问团,开展参考咨询工作,解答读者提出的各类专业问题;(3)组织力量清理积存图书,满足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当时江西省图书馆没有整理的旧书大约有35万册,自7月份起,抽调馆里11名干部,突击清理了石头街书库藏书103288册,外文图书4085册。其他约250000册旧书,也于12月份开始清理。(4)编制了《馆藏中外文图书目录》、《馆藏线装书目录》和其他专题目录索引十余种,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读者服务工作。1956年全年接待读者总量猛升到790342人次。

1957年6月至8月,江西省图书馆与省文化局、省文管会联合举办“江西省古旧图书资料巡回展览会”,先后在婺源、景德镇、九江、庐山、南昌等地展出,宣传党和政府关于抢救与保护古旧图书的政策和意义。1957年,全年接待读者526842人次,借出图书185289册次。

二、“大跃进”与调整时期(1958—1965)

1958年4月,江西省图书馆提出“全年开放,日日服务,苦战三年,又红又专”的口号,向上海、湖南等省市图书馆提出了应战和挑战。外借处发放数万个借书证,造成读者排长队等候以及借不到书而与工作人员争吵的现象。过去规定外借图书每人每次只可借1种,1959年改为除文艺小说外每人每次可借3种;过去规定机关单位持公函借书每次可借30种,1959年改为按需供给,不限种数和册数;过去期刊外借存诸多限制,1959年取消限制,敞开外借,并且开展集体外借及邮寄借书服务。

1959年至1961年,省馆在“一切为了读者”的口号下,读者工作场面热火朝天。比如,为了向广大读者特别是外地读者揭示馆藏,1959年在清理图书的基础上,编印馆藏解放后中文图书、解放后外文图书、线装书、中文期刊、外文期刊等5中书本目录。1960年编印馆藏1959年中文图书、解放前报刊等书本目录4种。1961年初全面清理参考室图书25826册,将常用的中外文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图标以及馆藏书报刊目,集中于该室,为科研、教学单位提供查找资料的便利。1960年4月20日,为纪念列宁诞生90周年,省、市友好协会,省、市图书馆,省博物馆以及省、市新华书店中苏友好馆联合举办“列宁生平事迹展览会”。12月,在临川县图书馆召开全省全省图书馆工作讲习会,编印并散发《江西全省图书馆十一年来工作经验汇编》一书。1961年接待读者103554人次,外借图书35187册次,报刊22355册次。再如,开展集体外借及邮寄借书。全年共接待2942个单位,借书15786册次。实行外地邮寄借书的措施,颇受各地欢迎。为便利读者阅读,4月起设立马列主义、科学技术、文艺小说和文学艺术4个开架阅览室。在开架阅览室内,配备巡回辅导人员,及时解决读者在阅读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随时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的意见和要求。这4个开架阅览室全年共接待读者106603人次。

1961年,国家进入调整时期,“大跃进”时期在读者工作方面的失误开始得到纠正,常规服务的建设开始受到重视。省馆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读者工作作了大的调整。

首先,对外借工作进行调整。1960年以前,外借工作要求全面开花,滥发个人借书证达数万张,造成读者领证借书忙乱现象。当时投入外借处5个工作人员,还经常雇一、两名临时工,仍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1961年开始扭转这种不切实际即贪图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工作作风,在换发借书证时,仅发放个人外借证6600个。1962年,馆内阅览134663人次,外借图书20744人次,39348册次。1963年,馆内阅览123166人次,外借图书33528人次,63260册次。1965年接待读者112979人次,借阅图书150086册次。

其次,在资料编辑工作中,结合业务需要以及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省图书馆编印《图书馆业务参考资料》《一种三养参考资料》和《江西地区养猪资料选辑》等资料供读者参考。为提高图书流通率,1961年4月还进行业务改革,将闭架阅览改为部分开架阅览。

第三,加强为生产和科学研究服务工作,根据兄弟馆的经验,经省文化局批准,1964年5月决定增设科技服务部,并于1965年1月正式开放。

第四,加强为农业、为农民的服务。1965年,江西省图书馆提出将今后的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为农民服务。同时在业务辅导、书刊采购、图书流通、科技服务等具体工作中,采取了相应措施,主要是:(1)派工作人员到生产队与社员“三同”,直接参加图书流通工作。(2)把图书直接送到农村去。一年里,除发放100余张借书证给郊区农民读者外,还先后在南昌县八一公社和小兰公社、临川县唱凯公社以及南昌市北效林场建立了7个图书流通站。(3)把适合农村流通的图书赠送到老革命根据地和边远山区的瑞金、铜鼓修水、云山垦殖场等8个单位。(4)把图片、资料送到农村。(5)为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编印《水稻螟虫防治资料选摘》《防止早稻烂秧资料选编》《水稻主要病害资料选摘》《镁硅肥资料选摘》等为农业服务的资料。(6)1966年3月,根据党发展农村图书馆事业的方针,省图书馆派出五人到景德镇市蹲点两个月,深入到各公社、大队了解农村图书馆(室)活动的情况,总结径公桥、江村、鹅湖等公社的经验。在总结、整顿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开展各项工作,发展各类型图书馆。(www.xing528.com)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江西省图书馆处于混乱状态,大批干部职工被下放农村劳动或作退休、复员、安置处理,以致正常的读者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1969年的借阅人数和图书借阅量分别下降到39378人次和47000册次。1969年1月至1971年6月,江西省图书馆被撤销,成立南昌图书馆。1972年恢复江西省图书馆建制后,图书馆读者工作逐渐有了一些起色。1971年至1973年,借阅人数分别为101695人次、168580人次和221554人次,图书借阅量分别为37606册次、198588册次和419488册次。

1973年,江西省图书馆对藏书掸灰、刷霉,调整部分书库,将线装书中的10000余册善本书从设在铜鼓县的战备书库运回南昌,并作初步整理。另外,将15312册中外文期刊、堆积6年之久的829种报纸整理上架开放,图书馆业务工作逐渐走上正轨。5月12日至19日,江西省图书馆在南昌市召开全省图书馆工作经验交流会;12月20日至21日,又在江西造纸厂召开南昌地区图书馆工农兵评论经验交流会。1974年,经省文化局批准,省图书馆着手动工兴建一座四层的阅览大楼。

“文化大革命”期间,图书馆事业虽备受摧残,但由于广大读者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工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江西省图书馆读者工作始终未被中断。报刊室、外借室、资料室等一直坚持对外开放。10年里共接待读者916207人次,借阅图书1220147册次。

四、新时期的读者工作(1977—1992)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江西省图书馆一方面通过对“四人帮”的极“左”路线的揭发、批判,澄清工作中的许多是非问题,同时为贯彻中共中央(76)18号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清理有关“四人帮”的书刊资料工作。截至1976年12月,省馆共清出280余种,分三批编印《有关“四人帮”反党集团解放前罪行资料索引》等清书目录,供兄弟馆(室)和有关单位参考。自1976年10月15日至1977年2月20日止,来馆查阅此项资料的有156人次、463册次。另一方面,日夜加班突击筹备,做好图书目录的整顿和图书的清理工作,使书卡相符,家底清楚;并大力整顿工作秩序,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在1977年元旦,江西省图书馆恢复对外开放。除资料室照常开放,供各单位查阅资料外,另在书库新辟临时外借处,发放借书证近万张,同时马列主义著作和毛主席著作学习室、科技室、期刊室也对外开放,以满足工农兵读者的迫切需求。两年间共接待读者288025人次,借阅图书328167册次。

1978年10月,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的新阅览大楼,经过全馆干部群众的努力,终于正式交付使用并对外开放。为了加强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功能,江西省图书馆设立科技文献检索室、科技参考阅览室、综合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并适当延长了开放时间,除每星期二、五下午为员工政治理论学习时间外,其余时间,包括节假日一律开放,全年接待读者78025人次,借阅书刊108167册次。与此同时,还组织召开6次书评会,重新登记读者,换发个人普通借书证8000个,科技借书证2800个。加强书刊宣传推荐工作,并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举办3次报告会,听众3000余人。1978年2月,配合杂交水稻的推广,编印《杂交水稻名词解释》资料3000份,发给全省各地、县农业局、农科所等单位;9月与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南昌外文书店联合举办“国外科技书刊资料展览”,接待参观读者达9000余人次。1979年,为提高服务质量,方便读者借阅图书,省馆决定将期刊室试开架阅览,报室半开架阅览。同时恢复编印中外文新书通报,供基层馆(室)和读者分编及选书参考。读者工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以及党的工作重心顺利转移的大好形势鼓舞下,特别是1980年5月中央书记处讨论并通过《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后,江西省图书馆办馆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读者服务工作也有了一个全新的发展。10年间累计接待读者3266912人次,借阅图书资料5081110册次。其中:1979年319770人次,551906册次;1980年403173人次,306258册次;1981年359472人次,322026册次;1982年315756人次,256783册次;1983年334148人次,657802册次;1984年325644人次,646847册次;1985年388800人次,760700册次;1986年363700人次,754600册次;1987年278300人次,521600册次;1988年178151人次,302588册次。

1980年以来,为了搞好读者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江西省图书馆对开放时间作出调整,延长开放时间,由每天8小时改为12小时,做到天天开放,并在报室和刊室实行开架阅览,方便读者。其次,改革外借制度,扩大读者范围,重新发放借书证,由8000个增加到10000个,对科研人员敞开办理科技借书证。借书证由1983年的14100个增加到1988年的25000个。另外,在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采取馆际互借、邮借、凭单位介绍信借书,开展对口服务、定题服务、书目报导、文献检索等二次文献服务工作,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为读者代查、代译、复印文献资料,把情报工作的做法引进到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突破传统的服务方式,扩大了读者服务的范围,提高了读者服务质量。具体表现在:

(1)从外借形式看,除传统的外借方式外,推出预约借书、馆际互借等多种外借形式。如1981年,江西农业大学讲师俞志雄急需查阅1951年《植物分类学报》,省馆即向北京图书馆发出借书信,不久便收到对方外借组寄来的杂志,帮助读者解决了正在研究的植物新品种问题。据统计,1981年省馆向北京图书馆共发出借书单76次,借到46册,占60.53%。1983年,为支援老区建设,省图书馆一方面向相关市、县图书馆赠送图书3200余册、期刊合订本211本、单行本1608册;另一方面积极与赣州市、兴国县、安福县、南城县、永修县、修水县等13个市、县图书馆建立互借关系,通过馆际互借、邮寄借书,帮助他们图书馆解决读者的文献需要。

(2)从阅览方式看,实行开架或半开架借阅,逐渐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这为省馆读者服务工作带来新气象。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空前繁荣,随着全党全国工作着重点的转移,一方面复刊、创刊的报纸、杂志犹如雨后春笋、百花争艳,极大地丰富了省馆馆藏,另一方面广大读者刻苦钻研的学习风气也日趋浓厚,每天未及开馆,读者即已盈门,大门一开,大家蜂拥而入,顷刻之间,报刊阅览室就座无虚席了。为了适应读者如饥似渴的阅读需求,省馆迅速作出大幅度的调整和改革,一反过去沿用几十年的闭架阅览制度,先后实行报、刊分室开架阅览和图书部分半开架借阅。开架阅览的中外文报刊约2000种,占全馆报刊的60%。这样既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又显著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提高了服务质量。具体做法是:将各种报、刊按类编号和排架。例如:报室分为当月报纸、隔月大报合订本、隔月小报合订本、各种“科技报”合订本、“复印报刊资料”等五大类,在每一大类内,先按读物名称的四角号码顺序排好,然后再依次在报架标签和上述读物的左上角写上相同的流水号。刊室的做法亦大体如此。这样做既便于馆员上架,又便于读者归架。读者只要凭身份证换取座号牌,即可到架上随意选取各种报刊资料,然后对号入座,看完再自行归架或换取。

(3)从服务模式看,既有直接为科研、生产和专业户提供的跟踪服务、定题服务,也有为特定的课题和学科编印专题资料、目录、索引的资料服务。如,从1979年起,江西省图书馆就把宜丰县科研所的石蒜碱科研课题,列为长期跟踪服务的项目之一。先后为该所检索美国1964—1981年共计18年的《化学文摘》,提供国外有关石蒜碱的提取、制备和生理特性等方面的文献56篇、石蒜碱在医药方面应用的资料20余篇,使该项研究在全国“优秀育种现场会”上受到好评。1983年,江西省图书馆帮助江西省气象局在省图书馆查阅大量地方文献资料,使其在编辑《江西气候史料》的基础上,写成《江西的气候变迁》《近千年来长江结冰及鄱阳湖夏寒》等学术论文,为在鄱阳湖一带建立粮食基地提供了重要的气象史料。1984年,江西省图书馆与江西省地震办公室、江西省政协参事室、江西师院中文系联合组成江西省地震史料工作组,共同完成《江西地震历史资料》(讨论稿)的编撰工作,这一成果后来获得江西省科技成果四等奖。

为了更好地揭示馆藏、推荐图书、指导阅读,江西省图书馆各业务部门,根据各自的优势积极从事书目文献服务工作。如:①采编部编印《新书通报》120期,及时向全省生产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通报新书,促进书刊流通。②科技部编印《馆藏中文科技期刊目录(1925—1987年)》(农业部分),结合本省工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收录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中文农业图书3200余种;《馆藏外文原版期刊目录》收录西文科技期刊1121种;《红土壤专题资料索引》(西文部分),收录国内外刊资料中有关红壤改良的专题资料473条。其中1982年初编制的《柑橘生产专题资料索引》、1985年编制的《能源及节能专题资料索引》、《计算机图书提要》等,对提高科技期刊的利用率,发展生产,节约能源发挥了很好的作用。③1982年,保管部会同县(市)馆、高等院校图书馆等系统的有关单位共同编制《江西省古籍善本书目录》(卡片),并上报北京编委会。随后又在此基础上编制《馆藏古籍善本书目》;编印《江西地方文献目录》,揭示与报导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人物、山川、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书刊资料状况,为不少科研专家、学者提供了研究条件。此外保管部还先后编制《馆藏建国前中文期刊目录》(1982年)、《馆藏中文报纸目录》(1982年》、《纪念马克思诞辰100周年专题展览书目》(1983年)、《汤显祖论文资料索引》(1985年)、《八一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六十周年研究资料论文索引》(1987年)以及《中共党史研究论文资料索引》(1992年)等等。这些书目索引,既及时为读者传递了相关信息,又充当了读者在学海中的“顾问”和“向导”。④积极组织、参与全国联合书目和地方联合书目的编制工作。主编《南昌地区外文期刊联合目录》三辑,对南昌地区外文期刊进行联合通报,为本地区各图书情报单位协作订购外文期刊,为读者就近参考外文资料发挥了一定作用;参与编写《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录》(黄源海·1985年)、《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漆身起·1985年)、《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1981年)以及《全国西文期刊联合目录》(1982年)等的编制,为完善全国文献检索体系贡献一份力量。

(4)加强图书宣传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对读者进行阅读辅导。比如,1982年组织读书报告会3场,文学讲座14场,听众达6800人次;出新书介绍9期,推荐图书约1000册。1983年为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举办马克思著作专题展览。1986年7月23日至8月17日,在庐山举办“江西省地方文献珍善本展览”,参观人次达2500人次,中顾委委员、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组长朱穆之,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等领导参观展览,并给予高度评价。1989年5月28日至6月3日,9月24日至30日,分别举办“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和“庆祝新中国成立以40周年馆藏书刊展览”,省、市电台以及江西日报等媒体分别宣传报道,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5)阵地服务全面开花。为做好读者服务工作,省馆将原有的4个开放阅览外借室,扩充到8个,平均每天接待读者近1000人次,借阅图书资料约2000册次。同时延长开放时间,增发普通外借证、外文借书证、社科参考阅览证。各科室还根据不同读者群,发挥自己的优势,有侧重点地开展阵地服务。如综合阅览室接待对象以学生和社会青年居多,工作人员针对这一特点,着重为他们提供图书及自学条件,在工作人员的辅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读者考取大专院校或研究生。据1982年不完全统计,当年就有11人考取大专院校,1人考取了研究生。10年里综合阅览室共接待读者12万余人次,借阅图书15万册次。又如社科参考室,重点是接待社会科学研究人员,10年里接待读者近10万人次,查阅文献资料约50万册次,发挥了地方志等地方文献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为许多学者的著书立说提供了文献资料。

进入新时期以来,开展复印服务,成为图书馆读者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据统计,1981—1988年,为读者累计复印文献资料192万页,收入45万元。仅1984年一年就为读者复印资料约226813页,成为省馆有偿服务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深受读者欢迎。

1990年以后,随着社会上经济大潮的冲击,江西省图书馆事业日益受到经费短缺的困扰,读者工作在艰难前行中也创造出一些亮点。如1990年1月19日,江西省图书馆首次在省第一监狱和省劳改局第五支队建立“驻监图书流通站”。省图书馆向第一监狱、省劳改局第五支队赠送图书各500册。5月3日,江西省图书馆又在省第四监狱建立图书流通站。又如,1991年江西省图书馆发起成立江西省海内外作者签名特藏图书征集委员会,1992年3月聘请康克清为名誉主任委员,在《江西图书馆学刊》1992年第1期上发表了“为江西省图书馆征集海内外作者签名特藏图书致著作者的信”。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带头响应,将自己的6本著作签名馈赠给江西省图书馆。此外,省馆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以40周年馆藏书刊展览”、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省公共图书馆业务知识竞赛、江西省四大系统图书情报“华严杯”知识竞赛、大型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等系列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新馆一期工程项目的基本完工,1993年3月15日起省图书馆开始做搬迁准备工作,读者工作随之暂停。1994年6月28日,江西省图书馆新馆举行了隆重的部分开放庆祝仪式。从此,江西省图书馆读者工作迎来一片新天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