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新馆落成走向繁荣(1994—2010)
199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在省文化厅的直接领导下,省图书馆全体员工苦战100天,坚持边基建、边搬迁、边整理,克服种种困难,终于顺利完成省领导下达的提前部分开放的艰巨任务。6月28日,江西省图书馆新馆举行隆重的部分开放庆祝仪式。1995年1月,历时一年多的搬迁工作提前完成,1月9日,江西省图书馆在新馆举行了隆重的江西省图书馆搬迁总结大会。翌日,省图书馆新馆全面向读者开放。
一
搬入新馆后,为了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图书馆发展规律的要求,江西省文化厅党组调整了江西省图书馆的领导班子。1994年7月,任命章伏源为江西省图书馆副馆长,11月,任命漆身起为江西省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兼副馆长,主持全馆工作。1996年10月,任命谭兆民、方军为江西省图书馆副馆长。
新馆全面开放刚过一个月,1995年2月17日至18日,江西省人大和省政协200多名代表、委员视察江西省图书馆新馆。新馆建筑以其科学的布局、雅致的环境,得到众多代表和委员的好评。随后,国家计委副主任郝建秀、省长吴官正、副省长黄智权和宣传部长钟起煌等亦先后到馆视察。江西省图书馆新馆的社会知名度逐步扩大,江西电视台《相聚今宵》《服务到您家》《社会传真》《晚间800》等栏目,江西有线电视台的专题片《文化的绿洲——图书馆》和江西广播电台的《新世纪金话筒》栏目以及南昌电台的《3S皇家时间》等栏目以各种方式对江西省图书馆新馆进行了宣传报道。
尽管如此,江西省图书馆依然步履维艰,尤其是购书经费匮乏,严重制约了事业发展。在搬迁到新馆后,上级下拨的行政事业经费基数一直较低。1997年财政补助经费仅161.77万元,其中新增藏量购置费56万元,占财政补助收入35%。在办馆条件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江西省图书馆首先积极向上级领导反映并要求增加事业经费,其次,为弥补行政事业经费不足,加强文化产业创收补文工作,1997年创收纯收入达80万元。第三,努力改革内部管理机制,实行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做到定编、定岗,并制定出科学的考核奖惩制度与激励措施。先后在期刊部、采编部、办公室、人事保卫科等部门实行岗位责任制,收到明显效果。第四,向社会广泛宣传,争取社会力量的捐赠和支持。1997年12月获得全国缩微中心的大力支持,拥有了一套完整的缩微设备和7台缩微阅读机,并全部投入正常运行。
5年来,江西省图书馆本着“改革、求真、创新”的精神,艰难地走着从传统型向现代型图书馆的转型之路。
1.加强基础业务建设
虽然受到经费严重短缺的困扰,但江西省图书馆还是尽可能推进基础业务建设。在藏书建设上,提出舍书保刊策略,保证多卷书、工具书、连续出版物、核心期刊和地方出版物等入藏量超过50%,确保藏书体系的完整。1998年年入藏量为:图书4100种8325册,期刊2300种,报纸210种,电子文献500余件,缩微品年134件。在藏书的组织管理上,认真组织人员清查、顺架、核对,制定文献保护措施,做好书库管理。在经费紧张、新书添置较少的情况下,组织专业人员对破损图书和古籍进行修复,以增加图书流通量。1997年共修补普通图书8000余册,抢救了大量的古文献。在目录设置、组织和管理上力求完善,其中中文普通图书、外文图书及古籍各设有分类、书名、著者目录一套;期刊设有刊名目录、分类目录各一套;报纸设有报名目录一套。
2.不断改进读者服务工作
由于馆址的搬迁和经费的限制,江西省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在一段时间里举步维艰,但在省文化厅和馆领导的带领下,全馆员工齐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营造了一个较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窗口。读者年流通总量由1995年搬迁时的1.2万人次发展到1998年的18万人次。1996年至1998年,流通书刊分别为12.5万册次、31.8万册次和35万册次;增发个人外借证分别为810、307、335个,发放借书证总量达3.1万个。在第一劳改支队、第五劳改支队、西河劳改支队、南昌市武警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华商工程技术学院等建立了5个服务点和流通站。举办期刊展览、“迎七一庆回归”演讲赛和“女子杯”爱岗敬业征文赛等活动,并建立部分重点读者群和重点读者档案,发展和培养义务馆员。在保证每周正常开馆56小时之外,还积极开展免证阅览、代借代还、预约借书、上门服务等。特别是免证阅览,大大方便了读者,吸引了读者,使图书馆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图书馆宣传方面,着重抓好一年一次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工作,走出馆门,走向街头,散发传单,开展服务。同时,积极编撰二次文献,开展深层次服务,在1997—1998年间,共编印出《信息与咨询》《馆藏缩微品目录》《江西地方志机读目录》《中共党史论文资料索引》《家常菜治疗常见病》《江西科技志·图书馆章》等等。其中,1998年,为发扬抗洪精神,做好灾区重建工作,江西省图书馆与江西省农业厅信息中心合作出版了18万字的《科技救灾:重建家园资料专辑》,并将3000册书发往省文化厅的定点扶贫县及各级图书馆,深受灾区人民的欢迎。
3.促进学术交流与研究
在学术研究上,江西省图书馆以《江西图书馆学刊》为阵地,一方面坚持正确的导向,严把质量关,另一方面积极鼓励馆员利用业余时间撰写论文或论著,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以促进全省图书馆学的学术交流与研究。1994—1997年,馆员出版或参与编辑《谢叠山全集校注》《江西历代刻书》《图书馆社会教育学》《文献分类学论文荟萃》《中国馆藏和刻本汉籍书目》《中国馆藏日人汉文书目》《中国大陆古籍存藏调查》《江西40年——社会科学卷》《目标·资源·构想》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著,有两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据1997年统计,省馆员工当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共发表论文26篇。
4.积极开展业务辅导工作
1997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要做好文化科技下乡工作”的指示精神,江西省图书馆在筹资近万元购买一批新书的同时,还精心挑选1万多册书籍,分别赠送给九江、星子、瑞金、石城、兴国、永丰等县图书馆和上饶市花亭乡儿童乐园,努力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带动了县市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是年5月,省馆对吉安市、吉安县、泰和县、赣州市、崇义县、大余县、于都县、南城县、广昌县、临川市以及南昌市四县五区图书馆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掌握和收集到20余篇有典型意义和特色的经验材料,撰写《全省公共图书馆基本情况调查研究报告》《关于宜春、九江、萍乡三地区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检查情况报告》《辅导部工作报告》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江西省图书馆学会还与江西省总工会联合举办为期10天的图书馆业务知识培训班,来自全省工矿企业图书馆的30多名员工与馆内部分职工参加了培训学习;1997年,辅导部还顺利完成两届图书馆专业的函授教育任务,共有23人毕业,其中本科9人,大专14人。
5.加快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的建设
1995年,江西省图书馆现代化开始起步。1996年专门成立江西省图书馆自动化建设领导小组,并与江西省经济信息中心达成合作开发建设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协议,制定了《江西省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总体方案》。1997年4月,从深圳图书馆引进ILAS系统后,江西省图书馆着手进行馆内业务和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培训。在抓好培训工作的同时,开始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基础建设。1998年,省馆自动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自建书目型数据库4万余条,套录8000多种期刊,并全部提供读者服务;开通采访、编目、流诵、连续出版物四个子系统;开展多机检索和财务、考勤等办公自动化工作;建成馆内局域网,并在南昌数据通讯所管理的“江南热线”网络平台上建立江西省图书馆主页,实现了与Internet的互联。由此,读者可通过互联网每天24小时查阅江西省图书馆上网书目数据,也可通过拨号上网方式与北京图书馆光盘信息中心联网,查阅各种数据。在自动化建设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江西省图书馆借助社会力量,与南昌数据通讯所合作,建立了网络化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新型网路服务。此外,江西省图书馆还举办多期培训班,对全省各设区市级公共图书馆以及中等学校图书馆进行了自动化知识方面的培训,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图书馆自动化进程。
6.加强与国内外图书情报界的交流协作
为加强与省内各公共馆的交流,江西省图书馆开辟全省公共图书馆定期沟通的新渠道。1996年2月,由江西省图书馆召集的全省首届地市图书馆馆长联席会在省馆召开,会议商定联席会作为今后例会,每年由江西省图书馆牵头举办两次。同时,江西省图书馆加强与国内外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协作。1996年1月14—15日,由北京图书馆发起并主办的全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签署了由124个图书情报单位共同发起的《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倡议书》,漆身起代表江西省图书馆在《倡议书》上签字。1995年10月12—13日,日本冈山县文化教育代表团9人参观江西省图书馆。1997年11月11日,日本冈山县文化教育代表团高田朋香一行参观江西省图书馆的阅览和藏书设施,双方就文化工作进行了座谈和交流。
在协作协调上,江西省图书馆学会首先在1997年9月举行时隔12年的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并讨论通过新一届理事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和学会《章程》,确立了馆际交流活动的行动指南。其后,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全国图书情报界有关的学术会议,以提高学术水平。1997年10月在庐山与福建省图书馆学会联合召开闽赣两省图书馆学会第四次科学讨论会暨江西省图书馆学会第四次科学讨论会。大会收到两省论文共113篇,有32人获奖。同时还协助江西省文化厅举办全省公共图书馆馆长会议和全国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座谈会暨管理工作会议,促进了图书馆界的交流与合作。
截至1998年,江西省图书馆有职工155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31人(占职工总人数20%),大专学历55人(占职工总人数35.48%);业务人员总数103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含正高1人)(占业务人员总数10.68%),中级职称47人(占业务人员总数45.63%)。藏书总量246万册,其中中文普通图书130万册,外文图书7.3万册;中文期刊1.3万种,外文期刊0.3万种;中文线装古籍约50余万册,特藏书中有珍善本1万余册,地方志1200余种,地方史料3000余种,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藏书体系,广泛服务于社会各界。
二
1999年6月28日,江西省文化厅党组任命章伏源为江西省图书馆馆长,主持全馆工作。2001年4月,江西省文化厅党组任命谭兆民为江西省图书馆党总支书记。5月,聘任蔡荣生、卢涛为江西省图书馆副馆长。江西省图书馆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江西省图书馆是全省藏书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全省党、政、军和人民群众服务的重任。为了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图书馆发展规律的要求,江西省图书馆打破旧有机制,致力于整合组织文化,提出“一切为读者,为一切读者”的办馆理念,确立“走科学发展之路,办百姓喜爱之馆”的路线。2000年,江西省图书馆强化对事业发展目标的规划,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精神,结合省情和馆情,明确发展目标,制定《江西省图书馆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指出,要把江西省图书馆建设成为世界级江西地方文献研究中心,全国一流现代化多功能图书馆,江西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咨询机构,全省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全省书目中心,全省图书馆信息网络开发中心,全省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中心和图书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在2004年第三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江西省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少儿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南昌市文明单位”、省直机关“青年文明号”、“江西省校外教育先进集体”、“江西省社会科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1.改革管理机制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自身的活力,早在1997—1999年,江西省图书馆就先后在期刊部、采编部、办公室、人事保卫科等部门实行岗位责任制,不仅明确了职责范围、工作数量与质量的具体要求,还健全了考核奖惩制度和检查措施,使各项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乘省委、省政府开展“解放思想”和“塑造江西人新形象”教育活动的东风,在省文化厅党组领导下,2002年4月,江西省图书馆在内部机构设置、人事管理、分配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此次改革的基本做法是调整机构、理顺关系,双向选择、择优录用,按档分配、鼓励竞争,初步形成了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氛围,建立了奖优罚劣的分配制度,调整了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配置,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领域。
2.丰富馆藏资源
江西省图书馆顺应图书馆信息资源面临的多元化、特色化、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出发点,立足馆情,不断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为实现建立江西区域性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如建立健全文献采访机制,成立文献采访委员会,广泛征求相关专家和读者的购书意见,拓宽书刊采访信息源。在加大纸质文献采购力度的同时,十分注重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包括数据库资源和馆藏虚拟资源的采选,同时加大纸质馆藏文献数字化的工作力度。另一方面继续抓好全省地方志、地方年鉴、革命文献、内部资料等地方文献的征集、加工整理。2004年12月,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视察江西省图书馆,对加快全省图书馆事业发展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在他的关心下,省财政厅大幅度增加省馆的购书经费,年购书经费从2003年的6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300万元,这为省馆建设科学合理的馆藏体系提供了资金保障。以2008年为例,采购各类文献(除中文报刊外)32710种62917册。其中,中文图书29885种59834册;外文图书978种978册;电子文献采购961种964盘;地方文献886种1141册;订购2009年外文报刊92种、中文报刊4040种。至此,江西省图书馆已逐步形成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特色文献与普通文献相结合的相对科学合理的馆藏结构体系,大大提升了文献保障能力,基本满足了广大读者的需求。
3.创新服务品牌(www.xing528.com)
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提高文献利用率,增加书刊流通的人次和册次,江西省图书馆努力创造条件,实行全年365天天天开放,并先后三次延长开馆时间,每周开放时间达84小时。为使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享受图书馆,省馆逐步去掉门槛,免费办证,同时结合重大活动、重大节日开展大型宣传服务,社会反响热烈。为了让读者在图书馆享受到读书学习、文化旅行、休闲娱乐等多方位的服务,江西省图书馆充分利用本馆的设施、文献、技术、网络等资源,每个周末举办免费公益讲座,定期开展各种展览、培训、读书活动、网上服务等特色服务,受到读者热烈欢迎。江西省图书馆不仅采取措施“请进来”,还想方设法“走出去”,大力发展图书馆分馆、图书流通站,增强服务辐射能力,扩大服务覆盖面,拓展社会教育功能。2001年9月6日,江西省图书馆与蓝天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建立江西省图书馆蓝天职业技术学院分馆的协议,迈出了与民办高校合办分馆的第一步。随后将创建活动延伸到社区、学校、厂矿、企业、军营、警营、监狱和农村,先后创建44个分馆、图书流通站和共建单位。同时,省馆努力拓展服务项目,精心打造服务品牌。一是“两会”信息咨询服务品牌。为充分发挥图书馆决策参考职能,自2003年起,每年召开江西省人大、省政协“两会”期间,江西省图书馆便组织信息咨询服务小组进场,深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驻地,为其提供丰富、快捷、便利的文献信息咨询服务。截至2010年,江西省图书馆连续8年组织这一活动,并业已成为省馆有社会影响力的服务品牌。二是培育公益讲座品牌。2006年5月20日,江西省图书馆、北京大学江西校友会共同打造的大型讲座“未名论坛”,在省图书馆报告厅正式开讲。2007年3月18日,江西省图书馆与省社联联合举办的“社科大讲堂”首场讲座在省图书馆报告厅隆重开讲。截至2009年12月,两大系列讲座已举办200余场次,听众达6万余人次,其足迹遍布农村、社区、学校、军营和监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省市各大媒体也多次进行了宣传报道。2010年4月30日,江西省社联社科普及开发管理处、江西省图书馆、江南都市报在签署关于联合举办“社科大讲堂”的协议,联手打造“社科大讲堂”文化品牌。三是服务弱势群体,长期以来,江西省图书馆弘扬公共图书馆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关注儿童,关注弱势群体,努力构建弱势群体知识援助服务体系。通过少儿阅览室、康复阅览室等服务窗口,积极为少年儿童、贫困家庭和下岗职工子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兰兰姐姐故事会”、“一日图书管理员”、“系列报告会”以及“为下岗职工、困难家庭、残疾人家庭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辅导”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4.实施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全面履行省中心馆职责
2003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江西省分中心在江西省图书馆成立。江西省分中心以“共享数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为宗旨,本着以人为本、共享高效的服务理念,在组织管理、资源建设、技术模式、合作共建等方面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江西省各级共享工程站点充分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网络和资源,送数字文化进社区、下乡村,给广大群众奉献精美的文化大餐,有效地缓解了基层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学科技难、获信息难、找市场难等问题。2007年9月,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在省图书馆正式成立。省古籍保护中心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古籍保护的工作意见》的精神,秉持“保护古籍,传承文明”的宗旨,精心部署、高效有序地开展全省的古籍普查与保护工作。2010年7月12日,在江西省图书馆学会五届二次理事会上,“江西古籍保护网”正式开通,这为普及古籍保护知识,展示古籍保护成果,加大古籍保护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古籍保护意识,营造出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和氛围。
5.开展业务研究、辅导和协作协调
1998年以来,江西省图书馆一方面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出版了《知识信息管理》《信息资源管理》《参考咨询新论》等图书馆学专著;2003年馆员出版的学术论著有两种分获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三等奖,一部专著入选江西省社科文库;2005年馆员出版的南昌历史文化丛书之《南昌经贸史话》《南昌风物大观》等书,荣获江西省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江西图书馆学刊》副主编兼责任编辑夏侯炳被中图学会评为“优秀编辑”、被北大一机构评为图情刊物5位“最敬业编辑”之一。另一方面深入基层抓好辅导工作。2003年,省馆对市级、县级图书馆的发展进行全面调查,并多次派人深入基层调研,写出《我省基层图书馆馆舍、经费、设备的调研与思考》《从金溪等县图书馆现状看我省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对赣州和吉安两市馆、上犹和遂川两县馆的调研报告》《迎难而上,发展事业——基层图书馆调研辅导报告》等4篇综合性调查报告,《关于基层图书馆馆舍建设情况的调查》《关于我省部分公共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基层图书馆队伍调研分析》等3个专题性调查报告,对于摸清全省公共图书馆的家底和指导市、县馆开展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江西省图书馆努力加强与省内外图书馆界的协作协调。2001年下半年召开全省公共图书馆馆长会议,主要议题是自动化建设,胡振鹏副省长及省委宣传部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2002年在全省公共图书馆馆长会议和省学会代表大会期间,省馆发起并签订《江西省公共图书馆共建共享协议》,与南昌地区公共馆、高校馆形成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同时签订外文期刊分工购藏协议,在南昌地区各类图书馆启动通用借书证,与国家馆、上海馆等也保持馆际互借关系,与南昌地区10所高校、公共图书馆等编制的网上中文图书联合目录和中外文期刊联合目录,收录量达45.5万条。这些协作协调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6.加强安全保卫工作
搬入新馆后,江西省图书馆保卫工作以维护馆内安全稳定为中心,切实做好内部治安管理、防火防盗、安全教育等工作,确保馆藏文献与设施设备的安全和各项工作的进展。1984—2001年,保卫工作由人事保卫科负责,2002年单独成立保卫科,负责全馆的安全、治安、消防管理、中控室、联防管理等。
1994年7月,为消除新馆建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火险隐患,江西省图书馆投资40余万元将原有的自动报警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更新部分自动报警探头,在特藏部善本书库(12层)安装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和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对主楼书库2—7层照明线路重新按设计要求和标准改造更新安装。后报南昌市公安消防部门复查验收合格。针对一时无法整改的几个问题,采取一些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每天读者离馆后,关闭电路总闸;对重点区域,增加灭火器材,同时安排人员多次巡查等措施,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为加强安全保卫管理工作,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自1993年起,先后制订出《治安管理制度》《消防工作管理制度》《治安消防奖惩制度》《书库安全管理暂行规则》《大楼防火安全暂行规定》《用火用电、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制度》《馆楼管理制度》《消防安全重点部位防火巡查制度》《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书库防火安全制度》等,根据各规章制度,认真抓落实,有效地保障了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内部治安管理上,成立治保组织、消防安全委员会和义务消防队,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状,逐级推行落实安全保卫责任制。重视保卫值班制度,制定严格的工作条例和奖惩措施,做好当日的检查日志,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实保证新老两处馆舍的安全。制定治安防范制度和治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特藏部、财务室、计算机技术部和人事科等重要部门重点监测保卫。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红外线报防盗报警系统、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和消防自动报警系统。自2005年10月起,聘请南昌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东湖分公司保安员16名,负责进出车辆和人员的管理,水泵房和配电间的安全工作,书库及阅览室的安全消防工作等。自2008年8月起,聘请南昌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东湖分公司保安员4名,加强南昌市中山路老馆的安全消防管理。
江西省图书馆是一级消防重点单位。每年与省文化厅、街办综合治理委员会、各部门、新老馆门面商户签订防火安全责任状,使消防安全工作层层落实到实处。经常参加消防支队、省文化厅和街办综合治理委员会举办的消防基础知识培训,请消防专家给全馆员工进行消防基础知识的教育,请义务消防队员进行实地灭火演练,使全馆员工基本掌握灭火器材的使用,火灾扑救、自救的方法。绘制馆内消防布局图,并贴在各个阅览室的醒目位置。制定灭火、疏散、抢救应急预案。全馆不定期地举行灭火应急疏散演练。2002年11月22日下午4时,江西省图书馆举行了一次重点部位疏散演练,由于准备充分,组织严密,整个演练过程步骤逼真,疏散秩序井然。3分钟内,所有近400名读者及工作人员都撤离到安全地带。对消防灭火器材及时保养维护,每天都详细记录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的运行情况,不定期地对全馆防火报警探头进行抽查,发现情况及时通知厂家维修。
7.招聘人才
自2004年起,江西省图书馆根据事业发展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通过层层选拔考察,引进一大批优秀硕士毕业生和本科生。至2010年8月,共招聘大学生、研究生37人,打破省馆多年没有新进大学生的局面。这些新鲜血液的输入,大大优化了省馆人才结构,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带来蓬勃朝气,提供了人才基石和保障。
三
2009年8月4日,江西省文化厅对江西省图书馆领导班子进行调整,任命周建文为馆长,程春焱为党委书记。2010年12月3日,江西省文化厅党组聘任黄俊、何振作、李晓君为江西省图书馆副馆长。在新领导班子带领下,江西省图书馆事业开始了新的征程。
2009年12月,江西省图书馆立足省情和馆情,明确自身定位,加快科学发展,提出“特色立馆、服务兴馆、人才强馆”的战略构想。一是坚持特色立馆,充分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在江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二是坚持服务兴馆,充分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坚持人才强馆,充分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在江西省图书馆界的龙头作用。是年,江西省图书馆入选国务院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参加全国第四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
1.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2010年,江西省图书馆为“两会”信息咨询服务,以更为新颖的方式、更为丰富的服务内容和更具特色的服务项目,受到与会代表和委员的高度赞赏,中共江西省委书记苏荣亲临服务点看望慰问工作人员,使全馆员工备受鼓舞。为进一步打造赣图公益讲座,江西省图书馆开设“赣鄱讲堂”,与省社联、江南都市报、大江网联合全新打造新版“社科大讲堂”。在总结2009年国庆60周年展览经验的基础上推出独具特色的赣图展览,先后与上海图书馆合作推出《赣图视界——第四届“读书乐”全国摄影展暨江西省图书馆回望2009成果展》《我们共同的世博——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图片展》。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创办馆内信息交流刊物《赣图动态》,增加全省性图书馆工作简报《江西图书馆动态》印发量,推出《江西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简报》《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简报》,为全省图书馆工作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宣传报道全省图书情报单位的各项活动,真正做到图书馆工作在电视上有画面,在广播里有声音,在报纸上有报道,在网络上有版面。
2.建立图书馆网络服务方式,实现“全天候不关门”的服务
2010年2月9日,江西省图书馆启动江西“县级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2010年7月,在2009年10月省馆网站改版的基础上,建立起省图书馆网站服务“1+3”的模式,即以省图书馆门户网站为中心,加上江西文化信息资源网、江西省图书馆学会网、江西古籍保护网,以全新的网络形象建立江西省图书馆的服务网络。同时,通过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升级,实现馆藏数据的网站在线检索,2010年7月12日,江西省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通运行,江西省图书馆第一次真正实现了网上的数字图书馆服务。
3.建设全省图书馆界交流的新平台
为进一步完善江西省图书馆学会的工作,江西省图书馆一方面精心打造全省公共图书馆交流平台,2009年12月,江西省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2010年7月,江西省图书馆学会五届二次理事会议召开;同月,设区市公共图书馆馆长联席会议召开。另一方面进一步办好学术研究刊物,拓展全省乃至全国图书馆界的学术交流平台。2010年1月,《江西图书馆学刊》全新改版,经主管部门批准,2011年《江西图书馆学刊》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4.激活内部机制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2010年1—8月,按照《江西省文化厅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部署,江西省图书馆积极开展以“服务创业、兴我赣图”为主题的创业服务年活动;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和上级部署,平稳地完成岗位设置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完成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充实新的工作力量,通过事业单位招考择优录用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为24名合同制工人办理医疗保险,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继续通过多种形式的在职教育和业务培训,帮助干部职工提高业务工作水平,提升整体素质;加强馆区环境整治,进一步营造整洁、文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5.积极筹备九十周年馆庆活动
为庆祝江西省图书馆九十周年华诞,2010年5月,江西省图书馆成立馆史编纂委员会和编写组,馆长周建文担任馆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江西省图书馆馆史》的编纂工作正式启动,其他相关准备工作也有条不紊地开展。
回望征程,岁月如歌。经过90年的薪火相传和积聚发展,江西省图书馆业已成为江西省地方文献保存中心、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文献编目中心以及江西省古籍保护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江西省分中心,以自身的特色成为全省知识的殿堂、信息的枢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江西省图书馆将以建馆九十周年为契机,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超前的意识全面推进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积极发挥在江西省图书馆事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