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态影响类型
尽管我们在评价社区资源利用对生态的影响时,存在各种难题,但是我们还是通过参考EcIA中的一般性生态影响类型,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利用资源造成的生态影响类型进行一个概括性总结。
在EcIA中的一般性生态影响类型主要包括:直接的、间接的、次要的、累积的等影响。一种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影响的环境或生态系统对它们的感知方式。一般来说,直接的生态影响是指特定活动对某一特定环境受体的影响,不存在通过与其他生态系统组分相互作用产生的任何形式的调节。因此,我们可以将生态影响的类型更详细地划分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包括滞后效应)、关联影响(直接的和间接的)、累积影响(时间和空间的拥挤效应)、协同影响,共五类。
生态影响很少可在某一生态影响隔离的条件下进行有效的评价。因此,或许确定直接因果关系的程度并不重要,但是保证与某一特定活动相关的所有生态影响得到识别和考虑,并重视生态影响相互作用的机制更为重要。
由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性质和范围不同,生态影响的类型也有所变化,必须根据当地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性质和范围,做出具体判断,以便更好地分析人们对生态的影响。现就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对自然资源利用而造成的生态影响的类别及影响实例进行简要叙述:
(1)直接影响:生境的丧失和破坏(如道路建设工程,开矿等);非生物或地点因子的改变(如地震后环境改变);迁移中的个体的丧失(如生境的干扰和丧失);生境的破碎化(特征性生境移走,或障碍物的引入,如道路,水电站的修建);干扰(由于建筑工地的噪声、交通和人类的出现)。(www.xing528.com)
(2)间接影响(包括滞后效应):生境的面积和质量(整个环境承载力)下降而导致个体和种群的死亡;生境的面积和质量降低而导致的种群生存能力的降低(截流导致的水生生物生境的破坏);由于资源的减少而使竞争增加,导致物种组成或年龄结构的改变;由于非生物条件的变化莫测而导致物种组成的改变;边缘效应增加导致物种和生境组成的改变(例如,生境破碎化的结果);基因流动的减少可能增加对随机事件的脆弱性(例如,线性的基础建设导致的生境破碎化);各种类型的发展导致的生境隔离,使得边缘效应增加,有时甚至是物种多样性减少系列的成功率(如由于干扰、生境丧失、破碎化、污染)可能导致种群生存能力的下降;滞后效应(例如,由于关键物种的消失使得捕食者和猎物关系的改变)。
(3)关联影响(直接的和间接的):由于相连的或关联的作用或活动导致的生态影响(例如,由于集中的采矿和道路建设的综合影响)。
(4)累积影响(时间和空间的拥挤效应):生境的被蚕食(整个区域的逐渐丧失和破碎化);生境的多样性的减少,如在景观尺度上(尤其与生物多样性减少相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境不断丧失或破碎,导致逐步的隔离和基因流动的减少;由于遗传多样性的降低而导致对环境变化的恢复能力下降,灭绝风险升高;不可逆转的生物多样性的丢失(例如,独特种群单元的毁灭);超过生存阈值(例如,由于不断的生境丧失,使区域的生态承载力下降)。
(5)协同影响:由于在个体忍受限度内的各种污染物的综合的毒性影响超过个体的忍受能力,可能减少个体的生存能力或影响整个种群的成功繁殖。
生态影响类型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受影响的环境或生态系统对它们的感知方式来确立的。将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的类型做出具体划分,有助于理解生态影响的路径和生态影响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