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资源利用对保护区评估流程及调查方法

社区资源利用对保护区评估流程及调查方法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通常只能选择抽样评估的形式。(二)制定评估计划,设计调查问卷根据对评估对象初次考察的基本信息,制定具体的评估计划草案。访谈法是指调查者和被调查者通过有目的的谈话收集调查资料的方法,它是社会学调查研究中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社区资源利用对保护区评估流程及调查方法

第二节 评估的流程

林缘社区资源利用对保护区影响评估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熟悉评价对象,构建评价体系;二是实地调查,搜集数据;三是加工处理数据,撰写评估报告。各阶段工作性质不尽相同,可细分为若干具体小项,前后关联,为获得准确有效的评估结果,应逐步做好每一项,避免影响接续的工作正常运作。

一、第一阶段:前期工作准备

(一)选取评估对象,考察评估区域

不同自然保护区周围的林缘社区数量与居住人口存在较大差异。保护区内各社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区位条件、人口类型、文化特色、森林资源管理模式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不一致。若全面评估保护区内林缘社区资源利用的整体性影响,工作量巨大且成本高,一般不太现实。因此,通常只能选择抽样评估的形式。但为确保评估结果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样本数量及选择必须能够充分说明现实状况,富有典型特征。

评估对象的确定,要综合考虑评估目标的基本要求和开展实地工作的约束与限制,运用分层抽样法选择决定。首先,把握自然保护区的整体状况。通过查找资料、访谈保护区管理者等形式,获得对保护区基本情况的综合性认识。其次,根据评估目标的要求和保护区基本情况,确定满足最低需要的社区数量,并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和信息,按照经济水平、区位条件、文化特征、管理的可及性等特征划分林缘社区所属层次,筛选出各组理论上具有典型性及可行性的样本群。最后,遵循随机抽样的基本原则,获取一组评估对象。

考察初次确定的评估对象,并仔细审视实地反馈的信息,如若存在评估对象不满足整体设计的评估目标的情况,应作相应的调整。

(二)制定评估计划,设计调查问卷

根据对评估对象初次考察的基本信息,制定具体的评估计划草案。作为前期准备工作的核心,草案的优劣对评估工作质量影响很大,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明确影响评估的具体目标

社区是一个小型社会,管理与组织制度、生计与经济生产、文化与社会交往等功能系统都比较完备,交织复杂的信息中有评估所必需的,也有不相关的。只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并以此作为工作的方向和标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成本约束下,把握重点有用的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2.制定大致的时间进程

影响评估工作系统而复杂,一项工作经常会出现反复几次的现象。针对农户设计的调查问卷,也应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调研。如尽可能避免选在农忙季节,或者外出务工人数较多的月份以及天气恶劣,给交通出行造成不便的季节等,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影响实地考察信息的搜集。因此,在评估周期内,应制定大致的时间进程,保证各项评估工作有秩序、有节奏地展开。

3.数据搜集及方法

数据的多寡与质量会直接影响评估的结果,因此,必须充分准备好原始数据的搜集工作。数据性质的不同,其来源渠道也不尽一致。如宏观数据可能需要查阅管理局内部的统计资料,而具体的微观样本数据则依靠实地的调查。因此,必须事先大体明确评估工作所涉及的数据,哪些很重要且必备,哪些是定性的或定量的,各类型的数据能够通过何种途径可以获得等,做到心中有数。

4.设计有效的调查问卷

评估社区资源利用对保护区影响的程度、方式、频率、规模等,需要样本社区数据信息的支撑。因此,数据的搜集主要是对样本社区的调查,而这些微观层面上的数据一般只能通过实地的调研来完成。社区调研工作的方式有多种,如与社区村干部的交流与沟通、与村民们的半结构式访谈、召开村民大会以及入户问卷调查等,通常,在每次的调研过程中,都要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涉及影响评估的数据面广泛而细致,且社区内户与户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要准确具体地反映这些信息需要对社区作入户问卷调查。设计问卷一方面是获取社区信息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有利于明晰调研的思路,使调研活动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便于对数据及时地查缺补漏,此外,也为后续的数据整理加工提供框架和便利。

5.实地调研程序及活动计划

根据初步的实地调研时间及问卷设计,还需准备详细的实地考察工作计划。包括食宿及乘车路线、调研的目的与任务、每天工作安排、问卷调查、召开村干部集体会议或村民大会、特定人群的半结构式访谈等各项具体事项。

(三)征询专家意见,修改工作草案

已制定的评估计划草案,应及时征询相关专家的意见,修改不够妥当或难以实施的地方。如问卷中应删除或补充哪些信息,问题的设计应选择何种口气或方式,哪些是值得重点询问的,怎样沟通才能确保获得有用的数据。调研过程中,应注意哪些细节,掌握什么技巧,选择什么人群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等。通过征询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评估工作计划。

二、第二阶段:实地调研,搜集社区数据信息

(一)调研的类型

通过上述介绍,获取社区数据的途径主要有如下四种类型:

1.与村干部和村中长者座谈

目前,中国农村社会实行村民自治制度,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同属村级事务的自治团体。村干部作为社区日常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与协调者,在村民中享有一定威望。同时,作为乡村和上级部门联系的纽带,负责上传下达政府文件、汇报社区状况和信息等工作,是熟悉掌握社区信息最多的人群。因此,与村干部展开座谈,可整体性地了解社区基本情况,此外,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可降低社区工作的阻力。调查社区某一现象的历史发展脉络,可询问村中意识清楚、有一定资历的年长者,如退休的老村干部和教师等。

2.入户调查

从村干部手中获取的信息一方面较笼统,不够全面具体,另一方面可能会掺杂一些带有误导性的信息。因此,入户做问卷调查一则弥补残缺的数据;二则实地调查了解真实的情况。

3.与特殊群体的半结构式访谈

调研过程中经常需针对一些特殊群体召开专门访谈,如留守妇女、村干部及社区精英代表等,根据已准备的问题,提示性地调动大家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把握谈话的节奏和方向,以获取想要的信息。

4.召开村民代表大会(www.xing528.com)

少数情况下,实际调研中还需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上传下达某些信息,通过现场的及时反馈,可从宏观层面定性地把握一些重要的信息。

(二)访谈的方法和技巧

实地调查应掌握基本的访谈技巧和方法,可有效改善社区工作的质量,以下简要介绍入户访谈的方法和技巧。

访谈法是指调查者和被调查者通过有目的的谈话收集调查资料的方法,它是社会学调查研究中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1.访谈法分类

访谈按双方谈话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两种,直接访谈即面谈,间接访谈是指通过电话等媒介进行交谈的方式,面谈是访谈法的主要方式。

访谈又分成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结构性访谈事先要拟定详细的调查表或调查提纲,并根据它提问调查,因而调查比较规范,回答也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获得的信息也比较便于整理。非结构性访谈一般没有一个具体的提纲可循,调查者只是事先确定一个概要的调查主题,在调查中围绕主题形成次级主题。

在非结构性访谈中,被调查者和调查者受的约束较小,能够自然地、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收到的信息资料往往比较广泛和深入,但这种资料比较难于整理,而且对调查者的社会工作能力要求也较高。

2.访谈法的优劣势

使用访谈方法收集资料有许多优越性。例如,调查者可以灵活掌握调查的进程;可以减少由于被调查者的文化水平低、理解力差给调查带来的不良影响;对问题的回答比率高;资料比较充实;可以调查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缺点有花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比较多;对敏感性问题,面对面调查会影响被调查者的回答等。

3.访谈过程

一个完整的访谈过程分四个阶段:接近被访者,进行访谈,离开,资料整理。

①接近被访者。为取得较好的访谈效果,在接近被访者时应该注意:尽可能避免乘坐高级交通工具,以免给人以某些官员到来的错觉;尽可能步行;不要一伙人一起;不要拿出看上去像官方使用的调查表;要对人们对你可能产生的怀疑保持敏感。

访谈的时间至关重要,应注意当地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规律,季节农事活动、工作习惯、气候及地方习俗等。首先以当地的习惯热情迎接被访者(农民),并且使用礼貌的称呼,避免将自己放在高人一等的位置上,更不应该在汽车上进行访谈。

在向被访者作介绍时,应该说明以下几点:告诉被访者你们是谁,代表哪个部门等;告诉被访者你们打算干什么,包括告诉他为什么要进行这一工作,以此来激发他的兴趣。告诉他们是如何被选择作为访问对象的,强调不是故意给他个人添麻烦或者进行威胁。在任何地方取得农民合作的基本方法就是应谦虚、诚恳地表示农民在当地是从事农事活动的专家,而自己则是来向他们学习的。为了得到合理且可靠的答案,不应向被访者暗示或许诺将来他或这个村子会得到什么好处。征得农民的同意再作笔记,小组成员中应有一位比较了解当地情况的人负责介绍来访目的。

②进行访谈。为不至于访谈开始就冷场,可以首先谈及当地人易接受的话题,如天气、作物收成、或者某些作物的价格变化等。

合乎逻辑的访谈应根据预先设计好的调查表,从家庭结构(即家中人数、姓名、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土地权属、作物种植面积、畜禽的种类和养殖数量等方面开始。一则消除农民疑虑,增强其自信心,另外从谈话结果中可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用来引导可能涉及的次级主题。负责主问的队员应引导话题围绕在调查的主题上,问完次级主题的所有问题以后,其他小组成员可接着进行另外一个次级主题的访谈。可一人主问,一人记录,切勿埋头记录而将被调查者长时间搁在一边。

每个小组成员应做到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访谈,可将自己想插话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按顺序轮流进行。随意插话会中断问话者和被访者的思绪,从而影响调查的质量。另外不应当帮助问话者向被访者解释某个问题,也不能对被访者的回答进行解释或下结论。在整个访谈过程中,每个人必须认真地听取并详细记录谈及的所有问题,包括其他人提及的问题。这样有助于检查笔记并可产生更好的问题,记录不完整的答案可通过互相对照来填补,除此之外,还可避免重复。除非必要,建议不要用录音机来代替做笔记。

③离开。当完成所有话题,应该自然地而非突然结束谈话,并以当地方式向被访者表示感谢。可以向被访者索要联系方式,如固定电话、手机号码、QQ号、电子信箱等,以便回访及必要时的信息的核实。

4.访谈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①找谁访谈。一般找知情人进行访谈,包括村干部(也可是前任领导)、村中长者、种田能手、专业户主等。在农户家中,最合适的被访者不一定是户主。尽可能地找具体从事某种劳动,或做决定的家庭成员,他可能对评估所希望了解的事情知道得更多一些。

②在何处访谈。如若方便,应尽可能地在农民正从事某种劳动的地方进行,通过观察可产生新问题并且能对回答进行充分核实。如若不能,应注意观察,以便核实调查的问题。

③如何对待被访农民。在任何场合都要对农民表示热情和尊重,要时刻注意地方习俗。应面对被访农民而坐并保持舒适适当的“社会距离”。不要表露出对农舍里的条件不满意,包括主人倒给你的饮用水或主人为了表示热情好客而盛上的当地小吃等。为了增强被访农民的自信心,对他的回答可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同情、赞许或欣赏等。任何轻视或不相信农民的回答的迹象,如假笑甚至批评农民等做法应当彻底避免。

④访谈进行时。所提的问题必须做到语句精练、通俗易懂,问题尽量保持中立,不要暗示自己期望得到某种回答,使农民投你所好地给你提供答案。不要强迫或催促农民立即回答。采访过程中,被采访者在回答某一问题时常常会涉及后面将要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所以,后面的提问者应注意听和记录,避免重复提问。进行个体访谈时,应保证被采访者回答问题的保密性,不要随意暴露被采访者的隐私,也不要谈及个人隐私问题。

⑤深究技巧。深究的主要作用是鼓励农民的回答更加准确全面,换种方式促使农民回答我们感兴趣的某个问题的有关细节。以“谁、什么、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为什么、怎么样”(通常称为“六助手”)开始的问题总是有助于了解基本情形。为了获得更详细的信息,可以将问题扩展开或富于比较性。如“以前有什么不同”、“别的人是怎么做的”、“在年景不好的时候呢”等。避免对农民的回答下结论或帮助完成某句话,即使看上去他解释某件事的时候有困难也应保持耐心,尽可能使用当地语言(当地说法)。

⑥判断答案。注意农民的非语言暗示的含义,如音调、手势等。如果回答得太快或太慢,或者答案模糊不清,说明农民在回避或者根本不知道但又佯装知道。如果农民反复要求我们对所问的问题进行解释时,可能说明他不想回答这个问题而在磨时间、找借口逃脱。

⑦群体访谈与个人访谈。半结构访谈适用于群体访谈和个体访谈,通过群体访谈可以更准确地得到社区及涉及决策的一些具有普遍性或争议性问题的有关信息,如历史变迁、土地权属、技术推广、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等。个人访谈或农户访谈适用于获得某一具体农户的农事活动和决策等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在试图找出不同条件下的农户生产活动的共性和差异时更为适用。在涉及较为敏感的或隐私问题(如家庭计划,计划生育,收入和债务等)时,有必要将被访者与其他人隔离开。

⑧控制访谈。在有许多旁听或观望者在场时对访谈组进行限制,请被访者靠近一些或直接向被访者提问。队员间保持“默契”,控制访谈方向,使访谈不要偏离主题。当访谈由于各种原因,如被访农民不能很干脆地回答,访谈被别的事情打扰等,最好礼貌地停止,告诉被访者访谈已经结束。访谈时间不要过长,个体访谈控制在1小时以内,群体访谈控制在2小时以内。

三、第三阶段:加工处理数据,撰写评估报告

完成数据信息的搜集,评估工作进入后期处理阶段。科学有效地获得评估结果,还需依据相关理论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和数理统计分析。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有Eviews、SPSS及Excel,可以进行诸如主成分分析、交叉结构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指标的量化分析,但无论进行何种分析,都应遵循符合基本理论和实际意义的原则,并为评估的目标服务。最后的结项工作应实事求是地总结项目进行过程中取得的所有成果和信息,综合运用科学的评估理论和方法,按照完整缜密的逻辑和思路,撰写评估报告,得出最终的评估结果,为自然保护区今后的管理工作提供方向和依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