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陕西高教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失衡
2006年,陕西有普通高校76所,研究生培养单位49所(其中普通高校22所),在学校普通本专科生70.27万人,在学研究生65 388人。普通高校有专任教师4.75万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8 449人,专任教师中博士4 602人、硕士15 906人,人才队伍壮大。“211工程”院校有8所。在全国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批结束后,全省共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8个,硕士学位授权单位5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95个,博士点56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32个,硕士点1 414个,学科实力更为增强。仅“十五”期间就创建名牌专业140个,高职高专国家级试点专业14个、省级试点专业9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省级精品课程257门,省级优秀教材70本,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省级教学名师50名,其中6人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评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其中2个被评为国家级中心,各类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达到22个,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5项,一等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4位。
但从经济方面来说,陕西经济发展的相关经济指标均在20位以后,如消费指数、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居第26位,消费水平居第27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居第28位,人均GDP居第29位,且在西北五省也排第四五位,只有城镇教育支出排位19,进入了前20位。[3]2003年,进出口在全国列第22位,在西部地区列第5位。其中,关中五市一区进出口占全省的比重达98%(仅西安地区就占全省的86.4%),陕南、陕北地区仅占2%。[4]从陕西省工农业总产值完成情况来看,关中地区也明显高于陕南、陕北。而且,陕西的社会经济发展在全国的排名下滑的更快,相对水平和实力越来越低。据福建师范大学校长李建平等人从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科技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等方面指标最新研究表明,在2006年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中,陕西处于下游区。究其原因,陕西高等教育总体相对实力及水平的下降,对地方社会贡献力不足应该是陕西社会经济发展逐渐落伍的重要因素之一。(www.xing528.com)
总之,西安市以外的其他地市,特别是陕南、陕北地区,高等教育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都相对滞后,且高等教育与地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之间缺乏良性互动过程,各高等学校间以及高校与企业间缺乏区域协作,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甚和谐,也制约着彼此的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