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市普通高校服务能力提升基本途径

地市普通高校服务能力提升基本途径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培育提高地市普通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基本途径地市普通高校服务地方虽涉及政治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经济建设等方面,但就操作层面来说,其服务地方途径及能力的培育、提高还应与大学的基本职能紧密联系起来。因此,人才培养,特别是面向基层培养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广的应用性人才是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基本途径,要立足当地,注重实用,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地方人才。

地市普通高校服务能力提升基本途径

◎四、培育提高地市普通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基本途径

地市普通高校服务地方虽涉及政治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经济建设等方面,但就操作层面来说,其服务地方途径及能力的培育、提高还应与大学的基本职能紧密联系起来。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首位

教学是大学的本体职能,是大学本质的直接反映,且地市普通高校基本上都属于教学型大学。因此,人才培养,特别是面向基层培养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广的应用性人才是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基本途径,要立足当地,注重实用,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地方人才。

首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适应地方社会、经济、文化、自然资源特征及人才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进一步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完善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注意学生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培育。地市普通高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当地,毕业生大多也面向当地就业,加强创业观、事业观教育十分必要,要积极引导他们扎根地方,艰苦创业,奋斗成才。

(二)加强相关学科建设,注重应用性研究是关键

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是大学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是高校区别基础教育的重要标志,学科水平和科研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的社会地位,也是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的关键。

1.注重应用性研究,加强实用技术推广

有关资料表明,世界发达国家的科研类型大体是以基础研究占5%、应用研究占15%、开发研究占80%的低重心结构,而我国高校开发研究在整个科研中仅占28%左右,基础研究所占比重超过30%以上,是一种重心偏高的科研课题类型,可供转化的成果偏少。[4]一般地市普通高校由于在科研实力等方面与部委属大学、重点大学有一定差距,在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及国内外重大科技攻关等方面没有优势。因而,应准确定位,紧密围绕地方发展战略措施进行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建设与当地历史地理人文以及工农业发展现状相结合、符合地方特色的学科体系,要在科学技术的中下游下工夫,以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试验为主,着重关注地方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科技难题,通过专利许可、技术转让、产品开发、技术入股等各种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提升大学科技进步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2.联合攻关,提高地方企事业单位自主创新能力

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源,而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研究不仅有利于学校的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也会使地市普通高校的研究课题更符合市场的发展方向,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联合攻关还有可能获得更多的项目及经费资助,激发高校自身“造血”机制。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主要以企业为主,研发经费的多半来自民间,而我国的研发经费的投入目前还是政府主导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5]当然地市普通高校加强与企业的结合也能使企业借助高校的科研实力,及时解决技术当中的难题,从而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宁波大学在2005年就与宁波市11个县市区及科技园区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设立总额2 150万元的合作资金,用于与学校开展合作的项目经费和各种补助。[6]因此,地市普通高校要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就要积极邀请、聘请社会、企事业人士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参与教学计划、专业设置、科研计划、科研立项,乃至发展规划的制定等工作,努力与地方联合,加快产学研合作步伐,取得更强的创新发展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

3.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的重要研究课题,促进地市重大问题科学解决

本地区资源本身既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先导,也是本地区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地市普通高校的科研只有紧紧围绕“科教强省”“科教兴市”等地方发展战略,从本地区资源出发,注重捕捉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积极参与和承担地方政府重大社会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策研究,才能更好地找到相互发展的“耦合点”,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建设发展。同时,由于地市普通高校自身实力所限,吸引社会能力有限,因此,应积极主动参与地方建设、提倡上门服务。例如,以项目或课题为纽带,以职称聘任、风险补偿、利益分配、岗位考核等方面优厚的条件、待遇鼓励或指派相关学科专业的教师或研究团队进驻地方企业、农村,与当地技术人员联合研发、提高自我,并依此为突破口,拓宽合作渠道,丰富联合方式。

(三)提供全方位的社会服务理所应当

社会服务是大学服务社会更为直接的方式,是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1.提供理论指导和咨询,促进地方政治民主、科学

作为一般地市高校,虽地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中小城市,但却是地方最高学府,容易进入社会的中心,容易成为当地社会进步的“发动机”。因此,应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出谋划策,为地方政府的重大决策咨询论证,向政府部门提出规划、决策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地方政治民主、科学。

2.加强地方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

从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与资源的开发出发,挖掘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底蕴,研究开发地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科学文化遗产和特有资源,丰富、光大地方文化精神,提升地方文化品位。

3.发挥科技、人才优势,促进地方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化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富强的重要标志之一,其显著特征是工业化发展和第三产业的发达,而这一切需要强劲的科技支持和人才支持,这恰恰是大学的特长和优势,其他任何社会机构无法与其比拟。同时,大学本身就是地市最有活力、最文明的知识经济新社区,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和教育品牌。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北京没有北大清华,上海没有复旦同济,天津没有南开大学,广州没有中山大学,这些城市的品位将大打折扣,其形象会有多么不完整。

4.服务三农,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地市普通高校的教学研究人员及学生大多数来自于所在地区,而且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熟悉农村发展现状,了解农民需求取向,清楚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其他类型的高校相比,这是地市普通高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所在。因此,应广泛设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农业示范基地、专家门诊,通过技术示范、技术培训、信息传播、义务支教、教育扶贫、科技扶贫等方式,加快农村农业、教育、医疗等基础事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5.广泛开展社区服务,为构建和谐社区而贡献

美国的社区学院之所以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成功典范,其最大的秘密是立足于社区、服务于社区、融入社区,促进社区发展,面向社区公众开展终身教育[7]地市普通高校应从中得到启发。

(1)广泛开展文娱、体育活动,繁荣社区文体事业。地市普通高校是当地最大的教育产业集团,是地市文化体系中的最高层次,是本地文化的代表。应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地方文娱、体育活动,形成师生与社区居民的互帮互助、良性互动。

(2)加大社会培训力度,完善地方终身教育体系。发挥大学学科和专业比较齐全的优势,利用现代化手段等在节假日或晚上等时间以脱产、夜大、函授、自考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同时,要大力扶持帮助地方职业技术教育、函授、电大、社区学院的发展,促进地方教育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共同构建和完善地方终身教育体系。

(3)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区及“三农”现状、问题,开展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通过政策宣讲、科技和普法宣传、卫生知识讲座、文艺演出等形式服务社区和“三农”。

(4)开放校园设施,实现资源共享。开放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礼堂等教育资源,指导、促进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军队、学习型机关或政府、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家庭的形成,帮助政府和社会文化教育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满足社区公民继续教育设施和条件,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总之,服务地方是地市普通高校和地方经济社会共同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途径,但服务社会能力的培育和提高,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非朝夕之间一蹴而就、立竿见影。需要高校和地方社会长远规划,整体安排,应设立相应的管理组织和研究机构,制定相关的制度措施,确定专门的人员进行组织、协调、检查、督促、验收,开展扎实有效的具体活动,逐步形成“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行政调节为辅,区域高校主动服务,区域社会积极依靠”[8]的良性机制,以确保相关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在放眼长远的同时,脚踏实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在服务的技术层面上,由较低层次、中间层次的技术逐步向高层次技术过渡;在服务的实体结构上,由初级的、简单的服务实体逐步向复杂的、高级的服务实体过渡;在服务的范围上,由小逐渐到大”,[9]切忌好高骛远,急功近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