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校定位,就是明确学校在世界、国家、地区或行业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进而确立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向社会提供劳务的品种、数量和质量。它主要表现在学校办学方向、角色定位、办学特色等理念和价值追求方面。合理定位不仅有利于高校准确确立自身的办学特点和社会身份,明确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还为社会提供“产销对路”的专门人才、科技成果等服务。只有准确、合理的学校定位,才能进一步明确学校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才能有切实恰当的发展目标及切实有效的发展措施。
(一)地市普通高校定位困难、定位不准的原因分析
当前,研究型大学、重点大学和民办院校及一些专科院校由于其特点鲜明、地位突特,在发展定位方面一般不存在太大问题。恰恰是地位适中、数量庞大的地方一般院校特别是地市普通高校由于有很多相似和相同的地方,也有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的可能,因此,心态不甚平和,定位显得格外困难和不准。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大学理念不够端正和执著
大学理念,可以分为价值取向和办学理念两方面:
(1)在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方面,应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功能上去把握大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培养合格人才,促进知识创新、科技进步、精神文明,引领和促进社会不断前进与发展,这是每一个大学人应该树立的基本理念。作为办学者必须明确大学职责,不能将经济效益、职工待遇等放在首位,要始终以教学和人才培养为先,强调社会责任。
(2)在办学理念方面,目前最基本的要坚持两点:一是要学校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办学的基本宗旨;二是要深刻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应做出多样性的回应,从而满足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各类学校在规模、层次等方面虽有大小、高低之分,但在品格贡献方面却无优劣、多少之别,而是社会分工需求的反映,大众化时代虽然不拒绝和排斥精英教育,但大众化要求我们既要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和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也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2.传统思想观念影响
我国传统文化重学轻术,反映到受教育者及其家长的行为表现上,如有许多高中考生宁愿多复习几年,甚至高分复读,也不愿上专科、高职和民办院校。从高等教育从业者,特别是高校领导来说,也存在着一定的虚荣心问题,认为办学层次越高,学校牌子越大,就越自豪,谁也不甘心将自己学校层次定得太低。如果定位于教学型大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感觉有失体面;另一方面,害怕限制学校以后发展,对考生及其家长吸引力下降,对不起教职工,成为学校发展史上的“千古罪人”。
3.社会因素的制约
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不甚完善,评价指标过于整齐划一,分类指导功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公众、广大考生及家长选择上学的重要标准就是重点、一本、二本,重点学科、名牌专业,硕士点、博士点数量,而且用人单位录用标准也是博士、硕士、本科、专科、民办院校依次降低,地方一般院校处于竞争的弱势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只有在顺从中挣扎。另一方面,国家对学校的投入及其社会地位的确定也主要决定于学校的层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名牌专业及研究生规模数量都直接影响着财政拨款的数量,从而强烈地激发了学校的升级情结。“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在学位点评定、重点学科审批、资金划拨等方面得天独厚。例如,仅1999年国家给清华和北大各拨款18个亿、复旦12个亿,这是地方一般院校想都不敢想的数字。于是,专科院校升本科、本科院校争取硕士点、有硕士点的争取博士点,单科学校想办成多学科学校、多学科学校朝综合性大学迈进,全民动员,浩浩荡荡。
(二)地市普通高校的办学定位
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既是发展的蓝图与方向,也是保证发展过程是否顺利的关键,地市普通高校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首先需要准确定位,其次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制定原则,最终还要保证其可行、有效。
1.基本原则
(1)秉承教育的本质理念、根本旨意,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符合国家、地区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把国家发展需求、高教发展趋势和学校的目标结合起来。(www.xing528.com)
(2)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成长,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是大学的首要责任,办好大学最重要的是要依靠广大教师,师生是办学的主体,利益必须得到维护。
(3)坚持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前瞻性及可操作性。要在准确把握校情、正确分析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基础上,认真调研,反复论证,制定出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且有鲜明特色的发展规划。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巩固、提高、深化、发展”及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以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着力持续发展。
(5)富于创新,促进学校跨越发展。规划指向未来,未来在一定程度上是未知的,因此,规划要有利于未来,指引未来,促进未来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有创造的成分,必须依靠创造性思维来完成。
2.办学定位的基本内涵
大学定位主要包括办学模式、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特色、办学规模、服务面向等方面,但就地市普通高校的定位而言,最为困难和关键的是坚持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办学类型方面应确立为教学型大学。教学是地市普通高校的绝对工作中心,教学是其第一任务。在高教大发展时期,抓住机遇,赶超对手,取得跨越式发展本无可厚非,但关键是要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全国高教系统的位置,每所高校承担的任务、服务功能的类型和范围均不同,定位自然也不同。地市普通高校,地处中小城市,办学设施、师资条件、办学环境、办学实力相对有限,应当也只能把自己定位于教学型大学,心态平稳,各安其位,求真务实。
(2)人才培养方面以应用人才培养为目标。人才培养质量是其办学质量高低的最重要且最主要指标。对地市普通高校来说,培养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广的生产和社会活动一线的实用性人才是重点任务。特别要面对基层需求努力培养扎根基层,并具有一定创业意识和精神的创业者。
(3)坚持地方性。面向地方,促进地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必须坚持的服务方向。地市普通高校的地理区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只有从区域社会发展的需求出发,融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之中,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要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求,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科学创新等方面增强服务能力,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方针。提出“全国一流”“全省一流”等口号不太切合实际。正如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博士所说:“高等学校绝不要追求不适合自己特点的类型,结果造成学校水平下降甚至更糟,就那样没有灵魂而苟延残喘。每所高等学校都应清楚自己的使命,并为自己的身份而自豪,努力使自己成为自己所属类型高校的佼佼者。”[15]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从办学条件方面来看,地市普高校与重点大学、中心城市大学最大的差距不在经费,而在于教师队伍的质量水平。要采取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教师在职教育与引进相结合等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办法,将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相结合,稳定和发展教师队伍。
(5)加强特色建设是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一定程度上,特色就是一所学校的品牌,没有特色,就缺乏办学活力,就缺乏社会竞争力。现实中一个基本的事实也是当今世界上还没有一所大学办齐所有学科,而一所大学在所有学科领域都保持一流水平更是无法做到的事。因此,培育特色,发展特色,造就新的增长点,是地市普通高校发展之战略,也是高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是地市普通院校生存之必要、发展之理由。
(三)坚持适度发展规模是明智之举
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发展,以教学为重心,要以质量为立校之本,以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毕业生赢得市场和社会的尊重,树立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品牌效应。
学生的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来不得丝毫马虎,一切工作要围绕着提高毕业生质量来做,规模大了是发展,但结构合理,质量提高才是最根本的发展。因此,作为地市普通高校,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来确定招生规模,要有远大的目光,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牺牲发展和前途。其次,面对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一定要坚持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提高毕业生质量,坚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合格人才。例如,在专业建设方面,可借鉴美国“威斯康星发展模式”,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在课程建设方面,要顺应时代要求,引进先进教材,科学地安排课程,并不断更新,切忌因人设课,且“千古不变”。第三,还要教育毕业生树立端正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事业观,深入基层,开拓奋斗,完善自我。第四,也可以通过举办地方行政干部、企业领导、科技带头人培训班等方式,促进地方人才质量和数量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市场,赢得发展空间,赢得尊重,才能找到每一个大学的立足之地,发展之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