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玉林以信息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模式与实施途径
3.1 玉林以信息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做法
3.1.1 发展现状
玉林市最近几年信息化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提高。
(1)以电子政务系统为枢纽的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取得初步成果。玉林市根据自身的特点,在2005年建成了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综合应用支撑平台,搭建了一个中心(IDC数据中心)、两个平台(应用支撑平台、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和七个政务应用系统。系统应用至今,实现了全市352个党政部门、单位和七个县(市、区)的电子政务网络互联覆盖,有效地降低了办公费用和管理成本,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以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为核心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和人才体系,强化了信息枢纽的辐射作用,成为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的发动机和带动机。初步形成了中心主导、城乡互动的区域信息化发展格局。
(2)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玉林电信已建成拥有软交换、程控交换、光纤、微波、卫星、数据、SDH、MSTP等多功能通信手段、高效率的综合通信网,覆盖了玉林及各县(市、区)所有乡镇、村,已经实现了村村通光缆,村村通电话。玉林在全区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手机,村手机信号覆盖率100%,在全市村村通广播电视的基础上,玉州、福绵两区还通过光纤实施115个自然村联网。目前,通过直播卫星接收及无线覆盖方式覆盖自然村工程正在建设之中,进展顺利。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93.6%,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3.9%。这些成果为在农村地区启动和大规模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3)初步建立起涉农综合应用平台,实践和探索了多种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中国玉林”政府门户网站中专门设立“三农频道”,内容涵盖农业法规、科普、市场、资讯等农、林、牧等信息,成为官方的权威网站。市农业局通过与玉林电信合作,利用电信部门雄厚的网络技术优势,开发建设了新的“玉林农业信息网”,成为全区功能最齐全、技术最先进的地市级农业信息网站。另外,电信部门建成了玉林市新农村信息化之窗网站(http://ylnc.yl163.cn)。该网站成为玉林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个展示窗口,对外展示了玉林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现已建设信息门户的村点共34个,其中玉州区、福绵区10个,北流市5个,博白县6个,容县4个,陆川4个,兴业5个,目前加盟的信息门户的村点正在进一步扩大。已建成信息门户的村点通过“玉林市新农村信息化之窗网站”展示的信息包括各加盟村点的地理位置、经济特色、农业技术、供求信息等贴近农村生产生活的信息。
(4)在终端接入方面,积极探索“三电合一”为主的模式。市农业局与中国移动玉林市分公司通力合作,开通了玉林市“移动农信通”手机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手机短信、语音、WAP互联网等方式,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农业技术服务、政策法规、市场供求、价格行情、农家百科等信息,并开通短信互动交流平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目前累计使用客户达到30万。建立“12316”三农热线,在玉林市内的7个县(区)范围内,只要用电话(含小灵通)拨打“12316”三农热线,就会有多个涉农领域的专家,实时解答农民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满足农民朋友的技术需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费投诉;同时,为农民朋友提供农业信息编号查询。市农业局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农业部门转变职能、全面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举措,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与信息服务社会化相结合的路子,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建成了“市有信息中心、县有服务平台、乡(镇)有信息站、村有信息员”的较为完善的“四级联动式”信息服务体系。
3.1.2 现存的问题
一是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城乡之间的区域信息化差异突出。玉林市地处西部地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这也强化和放大即已存在的区域信息化差距。
二是农村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缺乏有效的融资手段与融资渠道。农村信息化建设覆盖面广,欠债多,建设任务重,所需建设资金量大。目前,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主要依靠网络运营商,而各运营商在农村投资建设信息基础建设往往成本高,投资大,产出少,缺乏利益激励机制。在信息服务体系中,大部分业务靠政府财政“输血”的方式进行维持,缺乏有效的融资手段和保持长效的利益分配机制。
三是信息资源分散,涉农部门缺乏有效的信息协调机制,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利用水平有待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涉及领域广,信息涵盖面宽,涉农的信息资源由不同行业、部门管理,由于缺少统筹规划和统一协调的管理服务体制,各单位和部门依照各自业务建立的涉农信息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壁垒,建设存在交叉重复与服务盲区并存的现象,并且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共享程度不高,终端设备重复投资,信息服务内容形式单一。
四是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备,信息人才缺乏,难以有效地发挥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一些部门和地区对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建立适当的运行和维护体系,缺乏专门机构和人才,信息服务人才大多为兼职,业务技能普遍较低,专业化的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五是信息市场和资源开发不完善,难以向农民朋友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在玉林的农村信息服务实践中发现,目前还缺乏更好的、更有针对性的、更及时、更有效、更能满足农民需求的信息,“最初一公里”问题亟待解决。信息资源统筹和整合需要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www.xing528.com)
3.2 玉林以信息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和思路
基于玉林自身发展状况和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玉林的工作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信息化为先导,构建城乡统筹的信息化发展模式,促进玉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重点是抓好六个“一体化”和理顺两个“一公里”:信息设施建设一体化;信息资源统筹一体化;信息产业发展一体化;信息技术应用一体化;信息政策制定一体化;信息人才培养一体化。理顺两个“一公里”:以机制创新疏通“最初一公里”;以技术创新疏通“最后一公里”;以反馈机制联系两个“一公里”。
工作目标中提出的城乡统筹的信息化发展模式,是要将城乡作为一个有机的连续体纳入区域信息化的体系,以城乡分工、互促共进为基本前提,以信息化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融会贯通、有序流动为动力机制,以有效聚集、有机疏散为资源配置方式,最终达到城乡信息化的科学发展。同时,利用信息化的分工机制,推动城乡由原来的二元式发展或者趋同式发展转变为功能互补的协同式发展,信息化的互动发展主动融入城乡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互动网络之中,相互适应和融通,真正达到信息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作用。
3.3 玉林以信息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途径
(1)加强玉林作为信息化中心的作用,提高城市信息化的溢出效应
玉林城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决定了在时间序列上玉林应该继续把城市作为信息化先行者,强化城市作为信息化中心的地位,作为区域信息化的突破口,来辐射周围农村地区信息化的协同发展。
为了提高城市信息化的溢出效应,玉林在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采集、配置、传递时,要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需求,积极建立发达的信息传输体系和各种具有基础性、公益性和权威性的数据中心,向城市也向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真正做到信息资源统筹一体化。通过信息网络扩大城市的辐射半径,提高城市的扩散强度,使得城市能够快捷方便地向农村地区提供各种政策、市场和技术信息。城市必须完善涉农部门的信息交换制度,整合资源,并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将信息真正传导和作用于基层。
(2)以创新突破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瓶颈
目前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发展状况决定了不能一味按照市场规律配置农村信息化资源,必须在制度结合玉林实际情况,进行制度创新。政府必须进行规划、投资、引导与监管,实施事业化运营为主,商业化运营为辅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各级政府应该致力于消除那些城乡信息产品价格政策,实现信息政策制定一体化。要以多种形式鼓励信息企业在农村投资建设。加大对农村信息化基础建设的直接投入,降低信息企业的投资成本,早日实现信息设施建设一体化。
为了整合涉农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应该以技术创新的理念和实践,把已存的涉农信息进行专业化、分众化、精确化、结构化处理,并且以农民朋友可以理解得了、应用方便的形式提供信息供给,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一体化,推动农村信息市场的发展和成熟。
(3)将城市化与信息化有机结合
要及时抓住信息化推进的机遇,利用信息技术的增值性和渗透性,促进玉林的产业结构由单一“生产型”转变为“多功能型”,以传统的工业制造业为主转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新兴产业的衍生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同时,加强农村信息化的自我组织和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农村城市化的科学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实现信息产业布局一体化和信息人才培养一体化,从而为“自下而上”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