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戏剧中多元文化的重要揭示者

美国戏剧中多元文化的重要揭示者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格尼敏锐地将WASP文化的没落现状真实地呈现在舞台上,通过日常琐碎的生活现象和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揭示社会问题,以锐利的笔锋剖析这个阶层文化式微的过程和原因,并表达了对这种式微极大的忧虑,以及对过去传统WASP文化深深的怀念。《甜美的苏》是一部讽刺剧,剧中主人公苏珊被没落的WASP文化塑造成了温顺的苏。虽然苏珊意识到自己所受到的压抑,但由于她的固执坚守,最终也只能成为没落WASP文化中的被困者。

美国戏剧中多元文化的重要揭示者

A·R·格尼是当今美国著名剧作家,他的戏剧通过描写大学家庭生活,反映当代美国主流文化式微,尤其是WASP中产阶级(尤其是美国东北部新教徒聚集的新英格兰地区)的生活变迁和情感危机。格尼敏锐地将WASP文化的没落现状真实地呈现在舞台上,通过日常琐碎的生活现象和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揭示社会问题,以锐利的笔锋剖析这个阶层文化式微的过程和原因,并表达了对这种式微极大的忧虑,以及对过去传统WASP文化深深的怀念。同时格尼勇于创新,他的戏剧表现形式独特新颖,总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开启了美国小剧场演出的一代典范。

格尼1930年生于纽约布法罗市,就读于麻省威廉学院。1952年大学毕业后加入海军,复员后在耶鲁大学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1960年后他曾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20年,同时进行戏剧创作活动。深受莎士比亚王尔德等人的影响,他在创作中融合了许多喜剧的色彩,并积极对戏剧进行实验性革新。格尼是一位多产作家,30多年中创作了60多部剧作,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美国风情》(Scenes from American Life, 1970)、《中年》(The Middle Ages, 1977)、《汽车旅馆》(The Wayside Motor Inn, 1979)、《餐厅》(The Dining Room, 1982)、《圆满的聚会》(The Perfect Party, 1986)、《甜美的苏》(Sweet Sue, 1986)、《另一个安提戈涅》(Another Antigone, 1987)、《鸡尾酒会》(The Cocktail Hour, 1988)、《爱情书简》、《第四垛墙》(The Fourth Wall, 1992)、《契弗夜晚》(The Cheever Evening, 1995)、《西尔维亚》(Sylvia, 1995)、《远东》(Far East, 1998)、《祖先的声音》(Ancestral Voices, 1999)、《人生沉浮》(Human Events, 2001)和《布法罗姑娘》(Buffalo Gal, 2001)等。格尼的戏剧不仅在美国受到欢迎,而且在世界各地上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曾经上演过《爱情书简》和《西尔维亚》(更名为《狗魅Sylvia》)。由于格尼对戏剧的贡献,他获得过托尼奖、纽约剧评奖、洛克菲勒奖和美国笔会戏剧大师奖以及两次普利策戏剧奖提名等许多荣誉,2006年被选为美国文学艺术院院士。

《甜美的苏》是一部讽刺剧,剧中主人公苏珊被没落的WASP文化塑造成了温顺的苏。虽然苏珊意识到自己所受到的压抑,但由于她的固执坚守,最终也只能成为没落WASP文化中的被困者。苏珊住纽约郊区,是一名年过四十的离异妇女,也是一家杂志成功的插图画家。在读大学的儿子放假回家,带回英俊潇洒的同学杰克一起度假,同时在附近通过做房屋油漆工挣钱并积累社会经验。苏珊与杰克说话投机,互相吸引,两人关系迅速升温。然而很快,他们发现爱情并非他们所理解的那样。苏珊企图通过画杰克的裸体画,提高自己的画技,同时满足自己的肉欲,释放自己长期受压抑的浪漫之情;而已经有女友的杰克则想通过与苏珊的关系学习如何与女人相处,并获得更有意义的人际关系的经验。苏珊来自典型的WASP文化家庭,有着殷实的家境和良好的教育父亲总是弹奏那曲《甜美的苏》,自己也逐渐幻想着成为那样一位传统的、优雅的和甜美的苏。而随着家庭的变故,丈夫弃她而去,她便长期处于性压抑的状态,也一心想做一个贞洁的女人,与一个叫哈维伦理学教授也保持着一种“友好”关系,甚至没有接过吻。他们在一起只是看书、听音乐和歌剧等,她称之为“道德绿洲”。这也符合与剧本同名的那首四五十年代流行歌曲所表达的意思:纯洁乖巧、坚贞忠实的“甜美的苏”。当她对杰克表示爱意时,她仍然将这种爱意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因为她长期坚守着WASP文化中关于贞洁的准则。而这与她人性中的本能互相矛盾。直到她提出要求画杰克的裸体画,她终于表达了对WASP文化束缚的反叛,也表明了她从过去几十年只临摹图片到敢于画人体画的重大突破。因此,“道德的绿洲”也只不过是一个秩序和道德的监狱,将WASP文化精华全都封存在里面。终于,在英俊潇洒的杰克出现时,苏珊冲破了WASP文化的禁锢,勇敢地表达了内心的想法,人性的自然欲望征服了虚伪的桎梏,极大地讽刺了WASP文化所宣扬的礼仪道德观。该剧的情节类似于古希腊神话传说有关菲德拉的故事,[20]命定的神谕和爱情的背叛互相交织在一起,烘托了苏珊悲哀的命运,也标注了WASP文化没落的印记。

另外,格尼对戏剧作了重大革新。他在这部两个人物的戏剧中安排了四名演员,两个演员演同一个人物(苏珊和苏珊B、杰克和杰克B),即人物的两个方面,如外在的和内心的、现实的和心理的,或者两个不同视角、不同身份等等,但以其中一个为主角,另一个角色就是原来的独白、旁白等,抑或人物的另一个身份。这种双重演员对戏剧深刻地揭示人物内心和不同层面的涵义起到极大的作用。关于这个革新,格尼自己曾说:“我想给角色增添色彩,因而用了两个演员演同一角色。我发现这个办法更容易将故事演得彻底,戏剧的结构更加复杂,而传统的方法无法做到。”[21]该剧的结构和人物安排凸显了它的主题,比格斯比认为:“除了喜剧效应外,更多的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对戏剧艺术和特殊经验的探究。”[22]

1988年在美国首演的《爱情书简》赢得了1989—1990年度纽约百老汇旧金山话剧舞台票房最高纪录,被誉为“1990年度纽约最伟大的戏剧之一”[23]。第二年该剧被上海青年话剧团搬上中国舞台。袁国英在去美国考察时深有感触:“编剧的功力在于他们将340封信的节奏精心处理成如同音乐一般,从而使信纸上死的语言变成了活生生的两个人心灵的交流,叫人看后久久不能平静。”[24]这是个构思独特巧妙的剧作,是一部如格洛托夫斯基所说的“贫困戏剧”[25]:舞台上没有多余的、奢侈的布景和化妆,仅仅一张桌子和两张椅子;时间跨度长达50年;地域遍及欧美、日本,但无场景和背景;男女主人公不用换装;没有形体动作,甚至不作面对面的交流;只有来往书信的朗读,诉说着两人几十年风风雨雨的情感变化和痛苦的心路历程。剧作家以新颖的形式对戏剧进行成功的探索和创新,摒弃了戏剧原有的几乎所有的手法,放逐戏剧的富余成分,形成了类似彼得·布鲁克的“空的空间”戏剧观[26],保留戏剧最基本的要素:演员和观众,而且走得更远,他连演员的形体动作都取消了,只让他们坐着读信。《爱情书简》在形式上彻底地突破了传统的戏剧形态,完全消弭了几千年来的戏剧基础,通过340封私人信件突出表现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观众也透过这些信件对情感两端的个人内心的隐私的窥视,去解读人物内心的欢愉、苦楚、愤懑和彷徨。剧作以两个WASP中产阶级的人物安迪梅丽莎的书信来展开剧情并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他们从小学二年级便开始这种独特的交往方式,从早恋的“条子”到长大后的相爱、约会、思念的感人信件,流露出两人间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和对无法结合的痛苦感受。双方分别后的婚姻状况、个人发展和感情世界都在这些书信中得到细腻的描述:安迪家境贫寒,通过奋斗逐步跻身于中上层主流社会,成为著名的律师和参议员;梅丽莎出身富贵人家,活泼好动,但好冲动,酗酒,最后吸毒,一无所获,后病死。

该剧舞台布景是简约的,人们对格尼把戏剧改革成只剩下书信阅读惊讶不已。剧作在摒弃了富余的舞美装饰之后,把焦点集中在剖示两个人物各自独特而又鲜活的内心生活上,集中在两颗活生生的心灵之间真挚的交往和碰撞上。情书是真情和激情的流露,而且观众和演员一起通过书信话语建立起一个浪漫而忧伤的内心视觉世界。北婴认为:“它借助于语言的表现力和台词的魅力塑造角色,使观众把通常戏剧的视觉特征转换成了听觉特征,与演员同时(随着读信)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和情绪记忆,建立起自己对戏剧形象的内心视觉形象。这样舞台画面都变成了在观众头脑中飘过的电影,时空便被千姿百态地无限扩大了。”[27]

《爱情书简》在空灵之中孕育着丰富的情感透射,想象之中蕴含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在论及戏剧舞台的假定性时,著名导演王晓鹰也经常将该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模式来讨论,并在其专著《戏剧演出中的假定性》中给予该剧以高度的评价和准确的定位:“其独特的实验性令别人绝难再试,商业上也获得巨大成功。美国有一对演员尝试使用传统的方式来表演而不是仅仅坐着读剧本,于是他们成了唯一的一对失败者。”[28](www.xing528.com)

该剧对后现代主义戏剧的贡献功不可没,即使在西方这样的创新也不多见,因为它正体现了格洛托夫斯基及布鲁克他们所倡导的“贫困戏剧”和“空间戏剧”的精髓,揭示了戏剧的本质和创新戏剧特征。该剧以一种史无前例的勇气将传统的戏剧及其舞台演出模式彻底地颠覆了,连排演也被取消了,省时省钱,因地制宜,因而在目前戏剧低迷的境况下充分体现其借鉴价值。

《西尔维亚》是格尼的一部近作,1995年在纽约曼哈顿剧院俱乐部首演后受到了当地各大剧院的欢迎,久演不衰。剧作着重描述中产阶层人士(尤其是WASP和白领阶层)的情感危机以及社会、事业与生活之间的矛盾等。这是一个有关爱的危机的故事,是关于生存危机的故事,是人心理内部机制修复的故事。

华尔街金融企业工作的格雷格是一个事业成功、结婚22年的中年男士,他的妻子凯特学校教文学,潜心研究莎士比亚,儿女们都已离开家庭。但是,人到中年的他在家庭安逸与事业顺利之际却遭遇了情感上的危机。这一切都是格雷格在一次与上司发生争执后独自去公园散心,遇见一只被人遗弃的母狗——西尔维亚,并将它带回家而引发的。凯特强烈反对在家里豢养这只狗,认为这样会使自己丈夫的感情逐渐转移到狗的身上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通人性的西尔维亚却不愿轻易放弃来之不易的新家,爱狗的格雷格也不愿意赶走西尔维亚。于是丈夫、妻子和狗之间为了去留问题发生了诸多的有趣故事。一只狗的介入,使得格雷格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枯燥无味的工作失去兴趣、与妻子闹矛盾、甚至在电话里骂上司……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稳定平静的生活让人心灵空虚,失去了原有的激情。换句话说,“格雷格处于中年危机之中,不满于20世纪后半叶的资本主义,厌烦了自己华尔街的工作和22年的结发妻子凯特。”[29]

剧作以一只狗的视角来看人类世界,演绎了一个关于现代社会中年人情感危机的故事,探索人的内心,以及社会的变化、家庭的变化对人造成的微妙的心理变化。格雷格不愿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却要每天硬着头皮在上司和客户之间周旋;凯特好不容易能潜心研究莎士比亚,为平民学校做些事情,却在不停地被打扰;养了一条叫做“炮艇”的公狗的汤姆与妻子不和,只能靠看狗发情来过瘾;凯特的老同学、纽约乡下人菲利斯话里话外离不开一个“性”字,就像那些在饭桌上也总是忘不了讲讲荤段子的主儿;心理医生莱斯利每天被各种各样奇怪的病人折腾得自己还要去看心理医生。当格雷格和凯特为了西尔维亚的去留发生争执时,西尔维亚在一旁时不时地或插话,或议论,发泄自己心中对凯特的不满,或对格雷格的感激,或与凯特争风吃醋。格雷格对她倾诉对浮躁的现实生活的厌倦,对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渴望,西尔维亚则温柔地对他说:“我爱你。”其实,这种对话并不是狗真的开口说人话,只是狗同人之间的内心交流,属于一种“意识流”。虽然西尔维亚只是一只狗,但她可爱、聪明、性感、善解人意,她的性格中有很多因素可能是凯特所不具备的,而恰恰对中年时期的男人非常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西尔维亚坦诚、自由,这使格雷格感到很轻松,愿意与她交流,借此避开妻子、家庭、工作对他的种种要求和压力。狗很可怜,人也很可怜,至少动物比人活得坦然、自信、自然。西尔维亚的出现使得格雷格和凯特的生活富有意义。生活中的小小插曲改变了都市家庭生活观念。这段故事是寓言式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隐喻。中年危机是个十分流行的话题,这也许是因为在寻找消逝的青春时,它刺激人们做出奇怪而夸张的举动。

该剧的舞台布局呈现了大写意的构思:几面巨大的或吊或立的镜子、两组立体钢架构成了舞台背景。各个不同场景及道具组合通过两个中心的支架流动,转场流畅。而在细部有所写实——钢架分别连着沙发、长椅、书桌等。就是这些简单的基本元素灵活移动,组合成舞台空间上的特定环境。当然,还有从空中垂下来的白色布幔,条状的做门,整幅的为投影之用。灯光设计的布光很得体,舞台视觉效果较为协调,颇具现代感。另外,舞台上出现许多巨大的镜子,有的是变形的凹凸镜面,折射出情感扭曲的人类。演出时,演员和镜子中折射的人影将同时出现在舞台上,并且运用“镜中人”在不同镜面上折射的不同效果反映人物心理的不同变化。除此之外,剧中还运用多媒体投影双重反射技术,并使用最硬、最轻的新型材料制作舞台布景,给观众们带来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一种虚幻的感觉。

上述几部剧中的主人公对没落的WASP文化的态度都是矛盾的,总是深陷于爱恨交织的情感中。苏珊的坚守与反叛、梅丽莎的叛逆与失败以及格雷格的无聊出轨,使他们走上了与WASP文化所要求的道德准绳相违背的生活道路。通过对这一大批人物群像的塑造,格尼传达了自己对没落WASP文化从拯救到维护再到无情批判的复杂情感。一方面由于出生于WASP文化中,他本能地迷恋养育了自己的文化;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剧作家,他清醒地意识到WASP文化的衰落和腐朽,也因此处于深刻的矛盾和极度的痛苦之中。格尼通过写作那些身处没落WASP文化并同样困惑的人物,深刻地剖析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主流文化所受到的巨大冲击。虽然尖锐地批判了WASP文化的衰落和腐朽,但是格尼的真正目的仍然在于唤起读者的重视并希望可以复兴WASP文化。另外,格尼又是一位坚定的戏剧改革家,他对戏剧的一系列的革新都引起了美国戏剧界的关注和赞扬,而且革新的戏剧模式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不管是《甜美的苏》中双重人物角色的演员,还是《爱情书简》中的340封书信,还是让动物与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都体现出格尼超人的艺术创新,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效果。格尼的戏剧另一个特点是小剧场戏剧模式,是“贫困戏剧”的最好例证,体现了当代美国戏剧多元化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