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 杰
1.前言
二战之后,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大企业开始发展的同时,众多中小企业也蓬勃兴起。少数大企业和大量小企业共存是多数国家企业规模结构的共同特征,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突出。目前,中小企业占到中国企业总数的99%,缔造的最终产物和处事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销售总收入占到57%,提供了就业岗位的占了80%,中小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生产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1.1中小企业的特点
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数量众多,分布面广。中小企业物力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在数量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而且,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很广,几乎涉及所以竞争性行业和领域,除技术、资金密集度极高的特殊行业外,广泛地分布于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行业。
(2)产出规模小,财务状况差。一般而言,中小企业从其成立之初,其规模就受其资金状况制约,创业资金和经营资金相对匮乏,缺乏足够的资本积累,相应的,市场规模小。
(3)竞争力较弱,经营效率低下。中小企业在市场规模和资本积累方面的劣势,使其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4)经营灵活,形式多样。一般来说,中小企业进入市场比较容易,经营手段灵活,适应性强。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较快地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生产方向,从而较快地适应市场新需要,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1.2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1)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互补充,为大企业提供配套零件生产或提供相关的服务,其作用不可缺少。中小企业在促进生产的专业化、系列化、提高规模效益等方面,作用十分明显,是现代大企业的生存基础。随着社会分工和生产的日益专业化,大企业不可能生产其产品的全部零件,需要中小企业为其提供专业化的协作配套,为各类中小企业提供了极大的发展余地;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通过为大型企业的专业化生产进行加工、协作、配套和服务等,填补了大企业生产的空白,满足了社会需要。这种一大企业为核心的大规模、专业化的协作体系,使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大型企业的发展唇齿相依,既促进了大型企业的不断扩张,又促进自身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在这种协作体系中,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发挥各自所长,相互依存。在工业领域,生产的大型化和小型化、集中化和分散化,是同时存在的。中小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有其天然的优势,同时,在商业和服务业,中小企业更是占据了统治地位。
(2)中小企业是维护市场竞争机制的重要力量。显示国家经济实力的是大企业、大集团,而创造市场活力的却是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明显处于弱势,往往很难经受住市场冲击。数量众多、市场份额分散的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必须充分发掘企业的潜力,以避免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的命运。中小企业更加关注市场的变化,利用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能及时地接受市场信息、调整投资方向,或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而转产,更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个性化、潮流化的消费需求。相比之下,大型企业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必然伴随着高投入和低效率,决策程序复杂,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往往难以做出迅速反应。
(3)中小企业是主要的创新力量。近年来,中小企业已越来越成为创新的主导力量。这里的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方面,中小企业更具主动性和灵活性。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大型企业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对市场的反应不如小企业来得快,而中小企业的企业主一般是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个人创新意识能迅速转为具体的实施计划,新产品、新工艺投入市场的速度快。中小企业的风险经营不仅能够促进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产业换代和技术进步,而且可以活跃技术市场。在我国目前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左右。中小企业更是在制度创新方面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例如,我国的股份合作制,既不同于股份制公司,又有别于合伙制,是中小企业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适合中小企业的崭新制度,体现了我国的国情,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采用,显示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值得骄傲的经济和社会财富。国资委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同比增长16.9%,比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的增速要快2.5个百分点。前两个月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的总额同比分别增长41.7%和31.1%,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增长10.4%,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作为中国工业中的一个重要力量,当前的运行总体态势是良好的。但是,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明晰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证中小企业持续发展,保证中小企业继续为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1战略意识模糊
不少中小企业管理者长期以来重战术、轻战略,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只注重生产技术层面的管理,对经营理念、经营战略等重大问题比较忽视。有时为了眼前利益,甚至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缺乏长远打算和扩张动力,经营的盲目性、投机性、随意性特点突出。但是,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越来越同质化、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供给越来越大于需求的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中小企业在技术、人力资本、规模、品牌、渠道、信誉以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多方面甚至是全面落后于本行业的大企业。在这种背景下,中小企业哪怕是想从市场中分到一杯羹,也不容易,更何况要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呢。而企业追逐利润的特性又决定了中小企业必须要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否则,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其实,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企业战略的支撑。任何大企业都是从中小企业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而任何一个中小企业和企业主,无不希望自己的企业能不断地发展壮大。作为中小企业,如果想不断发展、壮大的话,就要认清自己企业所处的位置,研究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状况,并根据研究情况来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等,也就是企业战略。
2.2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中小企业在实际开展环境管理过程中,片面追求短期利润行为,忽视环境效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缺乏积极性,特别是对那些投入大又无助于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污染治理项目,将环保配套设施的建设作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而置之脑后,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难以解决。在一份调查中,对于企业的环保意识问卷设计的问题是:如有低息贷款可用于购置环保设备或引进环保技术,有19%的企业愿意引进,而多达46%的企业既不愿意购置环保设备,也不愿意引进环保技术,宁可挪作他用,可见中小企业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此外,中小企业的领导环保意识淡薄,监督管理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环境保护工作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力度不够;政府的环保补助资金渠道不畅,环境污染治理资金严重短缺;污染治理技术复杂,实用性差,进一步提高现有污染治理的水平难度较大等等,这些都造成了生产经营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在很多中小企业就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并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最终转嫁到社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只有将环境保护落实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中小企业才可以提高自身形象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从而确保企业在新的竞争形势下生存和发展。
2.3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各级政府将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日常工作,但融资困难一直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商业银行是现代融资体系主体,也是中小企业资金供给的主要渠道。调查显示,只有46%的中小企业对“银行支持”感到满意,35%的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可得性”感到满意,而对“信贷成本”表示满意的小企业只有13%,对利率满意的中小企业只有7%。无论是在紧缩的还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中小企业贷款难、商业银行难贷款的现象一直存在。
我国中小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提高劳动产品的科技含量,首要的问题是资本严重不足。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在企业软硬件建设方面往往投入不足,基础性资料缺乏、信息部透明、财务数据不准确、不真实、不完整,产品质量和市场都不稳定,现金流量波动很大,固定资产少、有效抵押物不足,缺乏还贷保证抗风险能力弱,内控制度不健全。尽管中小企业对市场的反应具有灵活的优势,但其决策的随意性程度较高,发展盲目,一般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企业倒闭多,寿命较短,贷款风险高。因而有能力发放大额贷款的银行机构在同样的利率水平下,更愿意给大企业贷款。同时,从其自身经济利益出发,银行通常也不愿涉足中小企业贷款。
2.4规模与结构失衡
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除了要树立新的发展思路,避开过度竞争的领域,选择好自己的市场空间和经营范围,不断创新创造新领域外,建立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结构也非常重要。企业的资产规模或营业规模并不是衡量企业效率、乃至长期竞争力的恰当指标,一定的规模须有合适的结构与之匹配才能产生高效率。白蚁和大象的规模都是有效率的,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的特定结构。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不仅仅是规模大,还要求在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形成业务互补性和运营整合性。巨大的资产额或营业额若不以合理的业务结构为骨架,就是规模不当的表现。它犹如肥胖之于肥胖症患者一样,是一种病征。为了从组织制度上避免和减少中小企业成长中的风险,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规模扩大的客观要求,及时调整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
2.5技术创新能力弱
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弱,技术创新任务紧迫。对于中小企业长远发展而言,与融资问题相比,技术创新问题要更为根本和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性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一个企业要在竞争市场中有立足之地,要培育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www.xing528.com)
在中小企业中,大多数还属于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足。中小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约占全国研究经费的,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如果中小企业不进行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不使产品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就很难生存和发展。
3.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奇迹般崛起,全球为之瞩目。其间,中国中小企业挺立潮头,异军突起,突破平庸和障碍,展现出蓬勃生机,演绎出众多传奇,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中小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经历一个不平凡的历程,但是仍需要审时度势,积极解决其自身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为企业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蓝天。
3.1树立战略意识
中小企业企业家应树立战略意识。树立企业长远发展的意识,克服“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对自己的业务和发展目标进行正确的规划。中外许多成功实行战略管理的中小企业已经证明中小企业可以做大做强,也可以因特色而强大。经营者观念上的转变对企业的战略选择至关重要。经过创业困难锻炼又具有战略胆识的企业家才是中小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在外部环境不稳定、竞争加剧、经济关系复杂化条件下,企业应根据实际的市场,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结合自身的优势,以双赢的合作联盟心态找出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围绕企业战略,通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建设企业文化,依靠员工的力量,对战略进行有效的、彻底的执行。
3.2强化规范经营意识
长期以来,中国中小企业由于其出生和成长的时代性,社会对中小企业的规范性存在不同程度的质疑,确实有一些中小企业因为经营行为不规范而经受挫折甚至被淘汰。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法律完善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游戏规则更加科学、完善、透明,违规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中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按理出牌。此外,中小企业强化规范经营意识,可以使企业具有良好的信用,构筑良好的银企关系,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来看,中小企业强化规范意识,仅仅关注财富的物质增长,同时要关注行动背后的精神内核和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做到遵纪守法、合规经营、依法纳税、诚信健康。此外,要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要,强力提高执行力,强化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这有助于企业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
3.3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就容易在公众中获得更高的信任度,使其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能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提供很大帮助。虽然企业承担一定社会责任,会发生相应的社会责任成本,给自身的经营带来一定影响,但同时也为企业提供足以弥补其所付成本的利益,如提高销售额和顾客忠诚度、提高生产力、减少常规性的错误、增加企业的盈利、提高企业声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品牌效应、增加销售量、提高消费者和员工的忠诚度等诸如此类的企业无形资产,可赢得社会广大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认同,并最终给企业带来长期的、潜在的利益。环境保护是企业社会责任中一项重要内容。中小企业应该以国际环境标志制度为依据设计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少用资源、能源,尽量不污染环境;在使用过程中,不污染环境,耗能低,便于日后回收。众所周知的海尔集团就因率先通过了ISO14000环保认证而大大提升了自身的形象,不仅在国内成了行业的领先者,而且由于绿色企业形象的树立,突破了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在国外也通行无阻。
3.4建立健全信用制度
信用制度包括信用担保和信用评级两个方面。信用担保主要解决的是企业间接融资的问题。建立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贷款信用担保体系,必须依赖于政府职能的发挥作用。在我国,由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主持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央、省、地(市)信用担保体系,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创造了条件。该体系包括,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资金资助制度、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制度、行业协调和自律制度。设立贷款担保制度,可以有效减轻政府出资的压力,还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商业银行贷款和民间资金,建立多点投资环境,有利于提高对民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选择和投资效率,从而形成“企业有所创新,银行有所借款,政府有所保证”的有效机制以及较合理的贷款担保和开放的资金供应系统,从金融支持上促进民营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
从长远看,积极发展信用评级来解决企业的直接和间接融资问题,并由专业机构公正给出企业的信用资历和信用证明,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有了一个真实而可靠的信用评级制度,才能让资金出借者、投资者等市场参与各方了解企业的资产、风险、前景和信誉等重要内容。
3.5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在提高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首先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即哪些是自己专有的、关键的,然后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其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开发、创造。中小企业要选择适合本企业核心技术开发应用的道路,如加大科技开发资金的投入,调动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和专利技术,开展产学研结合,积极吸收高校、科研机构的成果,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1)要以市场为导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技术创新来形成自身的核心技术,创新核心产品,从而占领和创新市场。
(2)要以“合作”为突破口。中小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时,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不可能独自建立自己的研发系统,更没有能力承受研发活动的市场风险。因此,中小企业必须从外界获取新技术和能力,通过市场手段获得企业需要的核心技术源或掌握核心技术源的人才,也可以通过与拥有互补优势的另一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或兼并收购拥有某种所需要的专长的企业,为己所用,将外来的不同知识有效地沉淀在企业内部,形成存在于企业内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4.结论
与大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优胜劣汰机制明显;劳动力成本较低;对地方税收贡献较大;市场适应能力较强;历史包袱较少;现代管理科学方法较易落实到位。毋庸讳言,我国中小企业的内在劣势亦不容忽视:人员素质总体水平较差;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少;市场竞争实力较弱;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较落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营销手段较单一;资产负债率较高;资产质量较低;亏损面积大,特别是信用等级远未达标;产品质量低下、甚至有时容忍假冒伪劣充斥其间;只图短期私利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置国法民愤于不顾。其次,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较突出;存在产品、组织、资本等的结构问题;技术创新能力差且投入严重不足。
中小企业在我国拥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中小企业的优势和更多的劣势,我国政府也应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促进其健康发展。而作为中小企业,在面临新经济所赋予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以战略的眼光规划企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梁静溪.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保障[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王长胜.2006年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石磊.中国企业:新起点上的新突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5]林汉川,魏中奇等.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6]刘淑芬.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8).
[7]范中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策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16).
[8]范心灵.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7(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