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北地区的利用外资
杨乐刚
前言
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是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之一。2008年,我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514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3.58%。我国吸收利用外资已经连续17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外资的进入,弥补了长期困扰我国的资金和技术双缺口,推动了经济增长,增加了税收和就业机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快了我国经济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
然而,由于资源禀赋、区位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区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差异,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增长差距不断扩大。西北地区利用外资起步较晚、规模小、档次低,发展速度缓慢。尽管利用外资的规模数量也在逐年递增,但是与东、中部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高,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不突出。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外资,提高外资利用的质量和水平,促进西北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1.有效利用外资概述
1.1概念
1.1.1利用外资的理论研究
发展经济学家在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时,针对发展中国家如何有效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提出了许多理论,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美国经济学家H.钱纳里和A.斯特劳特于1969年创立的“两缺口模型”,该模型用以说明外援对一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受制于三个约束:一是储蓄约束;二是外汇约束;三是吸收能力约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存在两种缺口,即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该模型假定储蓄与外汇之间的不可替代性,由此得出:在特定时间上,发展中国家受两缺口中的一个缺口约束或支配。他们认为:这个模型从理论上强调了利用外资对发展中国家的必要性;两缺口的存在,说明政府可以有所作为;最重要的是政策意义要求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要积极利用外部资源,利用外部融资在补充国内资源以解除储蓄和外汇短缺的困境方面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为此,要坚定地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
1.1.2有效利用外资的概念
有效利用外资是指运用恰当的方式将外资利用在合理的地方,以达到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避免资源的浪费或无效率利用。主要体现在外资利用状况的改善和外资利用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西北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数量近几年明显增大,但是外资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却与东中部地区有很大差距,其原因就在于西北地区吸收的外资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1.2评价指标
1.2.1资金到位率
实际资金到位率反映实际利用外资的效率,我国各级政府很重视招商引资,政府有关部门常常是通过举办或参加各种招商会、经贸会或主动去国外寻找外商,花费成本高昂,包括搜寻外商信息、与外商洽谈、招待外商、签订外资协议、督促合约履行等方面的成本,因而实际资金到位率高反映了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相对成本较低,利用效率较高;否则反之。
1.2.2技术溢出效应
技术溢出效应(Technology Spillover)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一种外部效应,是指由于广义FDI资本内含的人力资本、研发投入等因素通过各种渠道导致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了当地生产率增长,进而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作出贡献,而跨国公司子公司又无法获取全部收益的情形,即跨国公司所具有的产品技术、管理技术和研发能力从外商投资企业内部向东道国企业扩散的外部效应。
我们引进高技术含量的外资目的就是使外资产生更多的溢出。如果引进外资的技术非常先进,但产生的溢出效应很小,则本地企业获得的技术、知识就越小;而如果溢出效应越大,则意味着技术和知识溢出越大,有效利用外资的可能性就越大。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是利用外资最为重要的目标,如果外商投资企业的溢出效应大,且能够促使国内企业研发能力的提高,那么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就高,反之,利用质量和水平就低。
1.2.3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
通过利用外资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一直是引进外资的主要目的之一。外资投向的产业结构直接影响着一国或地区产业的分布和结构的调整。因此,外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也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有效利用外资的重要指标。
1.2.4外资依存度
外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包括外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效应和间接作用。间接作用是指外资企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即通过外资企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来反映,这与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人力资本质量等密切相关。而直接拉动效应主要通过外资的资本贡献产生的GDP,一般可以用外资依存度来表明。如果外资依存度越大,说明外资对当地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效应越强,外资对该地的经济发展贡献程度也就越高;反之,则外资对该地经济增长贡献越小,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不高。
1.2.5外资出口贡献率
外资企业对出口增长及出口质量影响指的是外资企业产品出口的贡献、对东道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影响、进出口的结构优化和进出口的质量提升等方面,这与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正相关。外资企业出口与本地销售是对立的,外资企业出口不仅直接扩大东道国出口,而且通过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的产业关联和出口的信息溢出等途径间接扩大东道国出口,并提高东道国生产的国际竞争力,但出口的扩大则减少外资企业的前向关联效应,技术扩散途径减少,这样会导致溢出效应减少;同样,外资企业产品本地销售的增多,会增加技术扩散的渠道,技术溢出效应增大,但出口减少。从出口贡献的视角衡量外资的利用质量和水平,不考虑技术溢出效应的损失,因此外资出口贡献率愈大,外资的利用质量和水平愈高。
1.2.6负外部效应
负外部效应是指外商投资企业的垄断和污染。外商投资企业的垄断程度越高,竞争越弱,既影响溢出效应,又削弱国内经济力量的控制力,也说明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低。另外,引资过来的许多产业多为投资国的边际产业即夕阳产业,这些产业多是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类型的外商投资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非常严重,我方作为引资方获得的负效应就增多,从而减少了净收益,这就是说,利用外资的效率低,外资的利用质量和水平也就低。
2.西北地区利用外资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西北地区利用外资的发展现状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全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5。自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北地区积极利用外资政策优惠倾向,吸收利用了大量外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消费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发展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西北地区利用外资的发展状况如下:
(1)投资规模: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自1984年西北地区开始实行引进外资政策以来,利用外资规模不断增加,实际利用外资数额逐年递增。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西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为10.29亿美元、13.72亿美元、20.23亿美元、19.69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额的比重分别为1.42%、2.05%、2.45%、2.13%。这表明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2)投资方式:逐步由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为主转向以外商独资经营为主,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借款是西北地区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近年来,西北地区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投资的比例在不断下降,外商投资的独资化倾向日益明显。以陕西省为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投资比例分别从1993年的67.7%和25.9%下降到2006年21%和5.7%,而外资企业的比例从6.5%上升到73.3%。这一方面说明西北地区的开放程度在不断加深,另一方面表明西北地区利用外资的方式区域多元化。
(3)资金投向:由单一趋向多元化。目前外商在西北地区的投资项目已由改革初期的饮食服务业发展到目前涉及农业、采掘业、制造业、公路交通、邮电通讯、宾馆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电力能源及餐饮、娱乐、文化、教育、科研、信息咨询和金融等40多个行业。
(4)资金来源:以亚洲地区为主,其他地区增长较快。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对我国的投资热情也越来越浓。西北地区虽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是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还有越来越集中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成为外商投资者所关注的目标,资金来源的范围也就越来越大。如目前来陕西省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超过30个。
(5)地区分布:由省会城市向中小城镇扩散。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北地区利用外资起步较晚、规模小、档次低,发展速度缓慢。对外开放之初,外商投资主要选择在西北地区的省会和一些区域中心城市,像西安、银川、西宁等。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外商投资便开始较大规模地出现在西北地区的一些中小城镇。
2.2西北地区利用外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外资规模偏小,资金到位率偏低
a.外资规模
近年来,随着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外商对该地区的投资数额呈不断上升趋势,具体分析如表1,但从整体来看,西北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仍然偏小,其利用外资的数量占全国的比重并未有很大的提高,如图1所示,在全国1998—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趋势图上表现仅是一条基本与X轴重合的直线,说明了西北地区对全国利用外资的贡献较小。
表1 1998—2008年西北地区利用外资情况(金额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
图1 西北地区与我国1998—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额比较
b.资金到位率
资金到位率是实际利用外资与合同利用外资的比率,反映了外商投资的真实到位情况。外资到位率越高,一方面反映了该国或地区外资利用成本低,外资利用效率高;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国或地区投资环境较好,外商投资履约率较高,对该国或该地区投资现状较为满意。
资金到位率计算为:
表2 1998—2008年西北地区与全国资金到位率情况单位:%
表2表明,西北地区的资金到位率基本上保持在50%左右,情况不容乐观。其中2008年的情况最好,达到了57.79%,但是近几年资金到位率几乎都低于全国的资金到位率,有待致力加强利用率。
2.2.2技术溢出效应不明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外商在西北地区的投资仍多属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而我国技术外溢行业的实际情况却也是低技术行业得到了外资企业的外溢效应,和外资企业的技术管理差距越来越小,而高技术行业如电子、通讯等得到外资企业的技术外溢相对较少,这不利于西北地区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并且,技术开发与设计基本上没有引进,没有形成自主创新的能力。
另外,外资产生技术外溢效应明显的存在区域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受我国对外开放区域政策的影响,形成了由东到西,由沿海到内地的梯度推进性格局,而且东部地区拥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和投此东部地区企业得到的技术外溢要高于西北地区。
2.2.3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消费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需求基础,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供给基础。产业结构的转变取决于消费需求结构的转变,但推动产业结构转变的直接因素是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与调整。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表明,外商投资产业结构的变化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外资流入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知识以及产生的溢出效应,促进了我国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直接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西北地区从近年来吸收和利用外资的产业分布来看,并未达到引资推动产业升级的目的,其利用外资仍然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和普通加工工业,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偏低,对第一产业的投资规模很小。(参考图2)(www.xing528.com)
图2 2007年西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的产业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商务部利用外资资料
2.2.4外资依存度偏低
外资依存度作为衡量外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一个指标,是指FDI与GDP的比率,反映了外商直接投资对GDP的直接贡献率,该比值越高反映了FDI对GDP的贡献愈大,外资对该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就愈强,该国或地区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也就越高。
外资依存度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C为各年外资依存度;FDI为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单位为亿美元;i为各年我国年均汇率;GDP为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为亿元人民币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西北地区近十年利用外资的数额虽有所上升,但是占地区的GDP的比重还是很少,外资依存度趋直近于零,远远低于全国近十年4.05%的平均水平,说明西北地区的开放程度很低,外资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
表3 西北地区1998—2008年外资依存度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2.2.5外资出口贡献率偏低
外资出口贡献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占该国家或地区总出口额的比例。在不考虑外溢效应的情况下,外资出口贡献率愈大,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就愈高。
近十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推进,西北地区对外贸易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进出口额由1998年的43.81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392.5亿美元。与此同时,外资对西北地区的实际投资额也由1998年的5.57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9.69亿美元。根据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出口的扩张是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推动力,而这种出口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外资来推动的。图3为西北五省区2007年外资出口贡献率情况,与东部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图3 2007年西北五省区与东部四省外资出口贡献率比较单位:%
数据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2.2.6外资垄断现象明显,负外部效应比较大
通过投资谋求对东道国市场、资源等的控制权一直是国际投资的主要动机。西北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能力相对较弱,市场经济体制不太健全,这虽然是西北地区吸收外资的劣势,却也是外商投资西北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外资独资化趋势的不断上升和外资并购案的不断发生,就是外资垄断逐渐的表现,这不利于外资“溢出效应”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安全。
另外,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等,而需求则不那么旺盛,加上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控制较松,管理不严,客观上造成了国外及国内东中部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企业的向西北地区转移。目前,外商在西北地区创办的合资、合作企业或项目中,高消耗、高污染的项目较多,从长远来看,对西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3.有效利用外资的对策建议
3.1转变利用外资观念,提高外资的管理水平
西北地区应充分认识发达国家及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既要重视引进外资的数量与规模,又要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对有利于提高西北产业竞争力的外资应积极引进,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项目提高市场进入门槛。
同时,要提高涉外企业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积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对项目的生产规模、技术含量、物资供应、外汇平衡、产品国际市场返销能力等进行充分论证,以是否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及是否有利于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来吸引外资并批准立项;工商部门应定期检查中、外双方的资金到位情况,对到期出资不足的应重新登记注册,限期出资、验资,避免中、外双方资金不到位,产生“空壳”企业,加强联合年检,全面掌握企业动态。
3.2提高外资溢出效应,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国家,是我国在新世纪提升国力的根本。外资企业对自主创新具有“溢出效应”,我们在开展自主创新时,要充分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溢出效应”,为此,要继续鼓励外资企业在陕开展更高水平的研发活动,建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吸引鼓励外资企业加强与本土企业、教学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面向国际市场开展科研开发活动,鼓励高素质人才的流动,促进陕西省技术创新体系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
3.3加强产业导向,优化外资利用结构
3.3.1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有关政策措施导向使外商投资结构变化与西北地区乃至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一致,改变外商投资产业结果的不合理倾向。具体包括: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投资要予以限制或禁止,发展低能耗、污染小、效益好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生产制造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并以高新技术嫁接传统产业,促进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同时鼓励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3.3.2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西北地区土地、能源、矿山、生物、农林牧和旅游等资源在全国具有显著优势。利用外商投资加强西北地区对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重点发展高新技术、果业、畜牧业、旅游、国防科技和能源化工。同时,根据西北地区各省区的不同优势,要实施有差别的引导模式,改变过去那种对所有项目盲目优惠的做法,有针对性地选择国家鼓励的、具有优势的产业进行优惠。
3.3.3适度扩大投资领域,创新外资利用方式
各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外资参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与西北地区所拥有的能源、劳动力等优势,采用多种手段,开展多种形式进行招商引资。
继续扩大利用外资领域,探索利用外资新方式,力争在服务贸易引资、鼓励外资参与国企改组改造上有突破;努力发展银行、保险、电讯、物流、旅游等服务贸易,使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以BOT、TOT方式利用外资的试点,继续鼓励西北企业吸引跨境并购,力求形成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齐头并进,绿地投资、跨国并购、境外融资、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全面开花的利用外资格局。
3.4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外资依存度
加强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西北地区交通、通信、水利、电力、科教文卫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变西北地区在信息技术和相关配套设施上的落后状况。在资金方面,应以多种途径解决基础设施融资问题,除了自筹资金,广泛利用国内外各种民间资金,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外,还可以采用BOT融资方式,引导外商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国家把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的优惠贷款向西北地区倾斜,这对外资更好地了解西北,对西北地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提供了好时机。同时,西北地区还要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强化政府在吸引外资方面的协调作用和服务意识,实行政企分开,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结论
虽然近几年来西北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数量有所扩大和增加,但是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并不是很高,这与外商投资的区域不均衡性密切相关。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将积极利用外资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作为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的工作目标,把中国吸收外资工作推向更高水平。因此,西北地区要进一步推动利用外资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加强对外资投资方向的引导,优化产业结构,立足本省区的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协调东部和中部,发展区域经济,大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缩小与东中部之间的差距,实现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1]延军平.西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重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0.
[2]高新才.中国经济改革30年(区域经济卷).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6.
[3]李欣广.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工业化新路.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7.
[4]聂华林,高凯山,拜琦瑞.小西北经济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吴海鹰.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西部经济.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6]刘惠玲.西北地区利用外资的基本态势及应对策略.甘肃金融,2006(5):26—28.
[7]Freeman.The11th Five-year Planon Foreign Capital Utilization.2006the Stat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8]Freeman.China's Absorp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Invest of China.
[9]世界银行编著.中国利用外资的前景和战略.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8.
[10]叶军.中国利用外资研究.北京: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出版社.
[11]李善同.西部大开发与地区协调发展.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2]王圣学.陕西产业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10
[13]田秋生.入世后的西部大开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3.
[14]陈佳贵.西北开发报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