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实践研究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目前的种种因素导致了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历程曲折艰难,因此加强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势在必行。在这种制度安排下,中小企业所有者大权独揽,决策短期化,决策过程不民主,任人唯亲,对外来意见视而不见,且不重视企业激励机制,管理过分制度化,人性管理缺失,造成企业人员流动频繁。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实践研究

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思考

薛 松

1.绪论

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未来的总体竞争力,而一个很直观的事实是,民营中小企业与国有大企业、国有中小企业以及民营大企业有着较大的不同,它是个有特殊代表性特征的新兴群体。但是目前的种种因素导致了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历程曲折艰难,因此加强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利益,同时也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利益。

1.1民营中小企业的界定

一般意义上说,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均被统称为民营企业。在《公司法》中,是按照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来划分企业类型的,主要有: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按照上面对民营企业内涵的界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依照钱德勒的研究思路,王宣喻等人的研究显示,我国86%的中小私营企业股权掌握在企业主手中,而实际控制权几乎100%掌握在企业主及其家庭手中,因此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主要是以家族企业为主。

所谓家族企业就是以家庭(或家族)契约关系为基本纽带,以家庭(或家

族)成员掌握企业所有权或经营控制权为基本手段的经济组织。它包括从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可分离的被家族成员紧密持有的形式,到企业上市后,家族成员对企业资产和经营管理保持临界股权控制权的企业。其规模可小至家庭作坊式,也可大到成为一个“企业帝国”。

具体形态可分为六类:①单一业主制;②纯家庭(或家族)制;③泛家族制亦即企业中的经理人员,除业主家族成员外,其余的经理人员全部都是与企业主有地缘、学缘、业缘关系的乡里乡亲、同学、朋友、战友等“熟人”,还有中国特色的干亲和拜把子兄弟等;④家族控股的股份公司。即指企业资本中有小部分为非家族成员所拥有,而且至少有一个以上陌生的外来专业人员担任部门经理或以上管理职位,这时家族成员已开始与“外人”职业经理分享企业控制权;⑤家庭(或家族)成员在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中保持临界控制权的公司;⑥家庭(或家族)成员创办且仅掌握经营控制权的企业等形态。

1.2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特征

中国民营中小企业选择的家族式这一看似单一实则复杂的企业组织使其成长过程也充满复杂性。在进行实证调查分析时,上述列出的第三类、第五类、第六类家族企业形态很难把握和操作,而且它们目前在中国家族企业中不具有普遍性,因此,为了更准确地把握研究的深入,本研究中所涉及的家族企业属于第一、第二、第四类形态。他们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家族企业的组织成员以血缘关系为核心。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这个核心沿着血缘、姻缘、地缘、关系缘,由远及近、由亲及疏地组成一个网状结构。

第二,实现家族利益是家族企业的首要目标。由于家族利益的多重性导致其目标多元化,所以家族企业往往不被当作一种纯粹的经济组织,但以经济利益为根本在家族企业中还是普遍的。

第三,通过控制企业所有权实现其他权力。家族企业规模越小,产权越集中,结构越单一;反之,企业规模越大,如何保持控股权就成为一个重点问题。虽然一些企业已经具备完善的股份公司组织框架和制度安排,但实际上终极所有权仍属于一个或几个家族核心成员。

第四,关键权力均为家族核心成员把握。为保持对企业的控制力,家族企业中职位的重要性与任职人员在家族组织中的地位成正比。企业规模很小时,企业所有者往往集几种身份于一体;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企业成员便从一体化的权力职能结构中按轻重先后,逐次出现分离,即劳动岗位先分离,管理职能再分离,经营(决策)权再分离,所有权结构由单一转向多元化再分离,但即便实现了职能分离和所有权分离,家族的绝对控股地位和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一般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第五,集权化管理模式。由于权力的集中、决策的专断,企业对所有者过分依赖,企业的荣辱安危、存亡绝续都系于一人之身。在企业初创期,这种集权化对节约管理成本、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有利,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管理模式也有其弊端。

第六,企业主要通过扩大家族原则来整合社会关系,获取社会资源。企业的生存发展对关系网有很强的依赖性,一般倾向于与关系网成员进行交易融资、合作。企业主日常的商业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维持和扩大关系网络。在社会交往中,也随时把握着一种亲近疏远的关系原则和内外有别的尺度。

2.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缺陷

2.1家族式管理渐渐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

我国中小企业家庭成员掌握着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和决策权,外来人员很难独立做出决策。这主要是受经济转轨时期的体制、法律和传统的影响。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选择家族式管理方式在企业资金规模较小的初创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国营及混合经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的中小企业管理成本低、效率高,组织形式灵活,决策成本低,企业发展比较迅速。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紧靠“任人唯亲”是无法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必须大量引进各种专业人才进入企业的核心领导阶层。若企业管理制度依然保持家族式传统,则必然导致专业管理人员与企业主亲属形成两个利益集团,诱发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造成有些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难以执行。

还有不少民营中小企业是由技术人员自己研究开发产品,自己创办企业。这些技术人员身担产品开发、创业和经营数责,但他们往往对经营管理并不在行,能整合各种资源的人才不多,造成企业管理的效率水平低下。

2.2产权制度缺失

产权制度缺失主要指企业所有权与企业家个人产权是混合在一起的,个人财产与法人财产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所应具备的独立和完备的产权制度。在这种制度安排下,中小企业所有者大权独揽,决策短期化,决策过程不民主,任人唯亲,对外来意见视而不见,且不重视企业激励机制,管理过分制度化,人性管理缺失,造成企业人员流动频繁。部分企业人才流失相当严重,且流失的大都是企业的管理人才及技术骨干。这种情况说明,中小企业要想创新管理制度,首先应从产权开始。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建立股份制企业。这样既可以防止所有者因权力过大导致决策失误,又可以激励员工为企业多作贡献,减少人员流失。

这种产权制度缺失反映出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结构过于单一,这种一元化产权结构直接以家庭血缘关系为基础。因此企业管理决策过程封闭,家族成员以外的其他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只负责实施和执行决策,无法充分参与管理,这样就打击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埋下隐患。

这种制度缺失还导致企业收益分配不合理。民营中小企业的分配以企业所有者为基准,忽视人力资本价值,奖惩制度设计不合理,内部激励机制失效,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低下。民营企业大多数选择的是个体业主制、合作制等产权制度形式,其所有权归属表面上看很清晰,但在企业内部,由于采用家族式管理,企业所有权依然是模糊的。

2.3治理结构安排不合理

企业治理机制是一组委托代理的制度安排,它是经济效益与制度适应的统一。因此,治理机制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和经营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民营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改进虽然趋向于大型、股份制企业,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www.xing528.com)

代理理论认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会产生代理问题。但是在很多中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合一”的,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认为自身不存在公司治理问题,公司治理观念淡薄,也就忽略了公司治理方面的相关工作。然而,利益相关者理论表明公司治理问题在任何企业中都存在,该理论的发展为阐释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凡能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组织都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例如股东银行供应商、顾客、员工、政府、社区等等。企业的目标不能局限于股东利润最大化,而应该同时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银行、供应商、顾客、员工等的利益。否则,企业可能会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导致其不合作行为。因此,利益相关者理论主张共同治理,强调在公司治理过程中要兼顾内部和外部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且由于各方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问题不同,为了在重大决策上保证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就必须在企业的权力机构中有利益相关者的代表。

基于以上理论,民营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职业经理人及外部监督,在人才、外部融资、企业目标等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很难与中层经理及员工平等地交流和沟通。企业重大经营决策权和一般管理决定权力虽略有分散的趋势,但是大多数企业主或投资者大权独揽,决策权和管理权仍集中在他们手中。2002年的调查中,有39.7%的企业其重大决策由主要投资者决定;有34.7%的企业其一般管理决策由投资者单独决定。在权力分布中,由董事会作出重大经营决策的企业比重只有30.1%。另外,专职经理掌握的企业决策权也非常小,只有23%的专职经理拥有企业的一般管理决定权。

2.4管理制度缺失

民营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缺失的起点就是企业规模的扩大,这也是其发展进程中最危险的时期。管理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缺乏全面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选择的家庭式管理方式在企业资金规模较小的初创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引进外来的各种专业人才进入企业的核心领导阶层,这一方面往往导致专业管理人员与企业主亲属形成两个利益集团,诱发企业内部各种矛盾,造成有些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难以执行。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家习惯于业务管理,习惯于自己独立操作,习惯于自上而下地指挥别人,使有才能的员工感到不能获得尊重,不能实现自我。所以,这些问题最终导致民营中小企业很缺人才,但又留不住人才。

3.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的改进建议

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改进空间还很大,只有坚持制度创新,积极改善现存体制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各种制约因素,使民营中小企业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与制度框架在交互作用中不断演进,才能使企业跨上新的发展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应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3.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关企业的各种制度的总称。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需要更多的资本,采取吸收其他投资者增资入股方式,容易产生新的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预,企业主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通常不愿意积极争取他人对企业的投资,还是以信贷,甚至民间借贷,即俗称的高利贷,为主要融资渠道,这恰恰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点,迫切需要企业家打破短期经营思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投资主体多元化,决策民主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及管理现代化。这同时也要求企业家突破传统思想,轻家族式管理,培育优秀的企业家精神,以适应新的制度环境

3.2产权制度创新

一般而言,现代产权制度应包括产权清晰、产权结构多元化、产权可交易性、产权设置具有激励约束功能等基本要素。以此为参照,可以发现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产权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产权的存量相对清晰而增量分割不清晰,因而产权设置缺乏调动积极性的功能;另一方面,产权结构比较单一,流动性和可交易性较差。这样的产权特征在我国家族企业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家族企业的成长。

因此,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的核心是现代产权制度创新。必须在家族企业内部引入股份制,以自然人身份界定产权,进行股份制改造,或吸纳其他社会股东,或重建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新的企业法人财产,实行投资多元化。具体的实施办法为:一是争取吸入社会公众投资者;二是进行资本运作。家族企业同样可以组建家族企业集团。

3.3管理制度创新

现在的民营中小企业处于科学管理阶段。企业在质量管理人事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薪酬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建立有效约束和制衡机制的同时,还应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不光要有硬的管理制度,还要有软的道德规范。主张“感情沟通”的企业文化帮助形成企业全体员工的亲情关系,克服了否定感情在生产中积极作用的弊端,实行民主管理,克服专制式管理的弊端,承认员工自我管理的作用,克服了否定一切非正式组织作用的片面性。因此不能忽视企业文化在民营中小企业中的作用。

3.4治理结构创新

家族式为主的民营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具有一些特殊的效率,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家族企业的竞争能力。经营者受到来自家族利益和亲情的双重激励与约束,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利己的个人主义倾向发生的可能性较低。家族和企业合二为一使得企业成为家族的延伸和模拟。家族伦理和家族情感在企业内存在,降低了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使得家族企业在管理和控制上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家族式的独裁决策,节约了决策时间,家族成员在文化和价值观念上的相近性,在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容易达成一致,保证了决策过程的迅速性。

在中国民营中小企业整体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管理能力落后的条件下,家族企业制度是一种比较经济的企业制度安排,这一制度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家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家族企业制度创新成为必然,相应的,企业治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但公司治理结构的方式,依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技术条件、规模经济和法律框架的差别而不同,因此,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具体的监督机制是多样的、特殊的,而且处于不断的制度创新之中。

4.小结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迅速崛起、已经表现出强大活力的民营企业,其中的大多数在形式上是家族企业。民营中小企业是当代企业群体中数量最为庞大、内部结构与关系最为复杂的一种企业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这些企业不仅在我国当前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也将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企业群体,也关系着我国的社会发展与文化的进步。从制度角度探讨民营中小企业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的缺陷在于仅从组织制度、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和治理结构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基本思路,由于材料收集比较困难,关于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方面论述较少,而这些可能是民营中小企业所面对的更实际的问题。另外关于治理结构创新,因为不存在一般的普遍适用的模式,只能从国情和企业实际出发自主调整,所以本文没有展开讨论。

参考文献

[1]李锦生,谢明荣.现代煤矿企业管理[M].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布鲁克.管理的原理和实践[M].1953.

[3]列维特.营销中的改革和创新[M].1962.

[4]林民书.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关问题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8).

[5]吕洪霞.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创新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