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从运动、变化中人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从出生到死亡人们感受到生命的流逝。经历人与事物并存,感受到回忆注意期待并存于当前,而客观时间智慧以其特殊的客观计量的时间方式即“时之间隔”的方式提醒人们:八点了,过年了,老了。这一切构成时间意识及其内容。从变化和运动维度研究时间,是哲学史时间研究的肇始。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这一维度研究时间的集大成者。基于文本的逻辑,拙著认为,亚里士多德时间研究之于后世最大的贡献还不在于他着力重点研究的内容,而是在于他开启了“主观时间意识”研究视域,时间研究从疑惑时间存在开始,奥古斯丁承继了这一视域。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伊壁鸠鲁等人的特殊贡献,伊壁鸠鲁从偶性思时间性,并且提出“寻找时间,须直接的直观”,而不能以寻找事物的概念方式探询时间。奥古斯丁第一次将主观时间意识与客观时间知识或智慧区分开来,将被客观时间观念左右的时间感知解放出来,时间理解与时间意识方式构成关联,由时间意识出发有可能获得生命意识和历史意识,获得上帝和永恒观念。康德打开了时间的另一维度,即先验的维度。康德提出时间的先验性,由时间的先天必然性和时间显现之纯粹感性直观方式,可见时间是一切经验直观的根底,作为先天直观的时间表象先在地决定变化和运动的概念。胡塞尔时间意识现象学悬置了客观时间的理所当然,还原到时间意识构造的本质,面向时间意识本身,客观时间只是关于时间的一种意识成就,是时间意识成就的一种,而对于时间意识的分析,就不会局限于意识之物的时间性中,而直接面对显现的延续本身和意识进程的时间性。海德格尔时间之思打开了通向存在的道路,早期的时间之思揭开了日常此在生存的时间性,日常此在的时间性奠基于向死(消逝)而生的在此领会筹划着的此在的存在论意义上的可能性,即本真状态的此在的可能;后期的时间之思则由在场存在的赠礼给出在场状态意义上的时间,让存在在场,去蔽解蔽中,存在获得其本己的时间。(www.xing528.com)
拙著对于哲学作品时间研究的取材和分析,得缘于相遇,这些取材和分析是相遇中的作品与解释,带着阅读和写作的时间性。拙著不打算也无能力以宏观统领的尺度一以贯之地论述和批判哲学作品的时间研究,而必然是论述与之相遇的部分。拙著以接受赠礼的方式和心情领受以下哲学作品的教益。若有批评拙著无批判地接受和领受这些教益,这是作者先要接受的批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