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与时间:计量化的思考

教育与时间:计量化的思考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被定义的教育总是寄居在可计量化的时间中,日常人们忙碌操持的教育,被放置在某一时段中,时段是为了丈量和计量而存在的。一节课,通常被计量为45分钟的教育活动,一学期的课,通常被计量为若干学时的教育活动。计量化的客观时间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限制。教育意义镶嵌在时之间隔中,被给予的教育的时之间隔中。

教育与时间:计量化的思考

三、计量化的教育与计量化的时间

有什么理由把时间和教育放在一起思想呢?有什么理由把时间和教育学放在一起思想呢?教育不是理所当然地占有时间,在时间中存在吗?教育学不是理所当然地在教育学历史中存在吗?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学前教育继续教育,每一段时间承载了各自目的、内容和方法的教育;一学期一门课40课时,连缀起教师一学期的教育活动;一堂课45分钟,装满了教育活动。时间承载的是这样一种被称为“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吗?这些活动因为“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就被称为“教育”吗?我们在经历一堂好课时,在“看”一堂好课时,就是在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吗,在看“好的效果”吗?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吗?这些累积的效果基于什么呢?在给出教育的好坏判断时,不是已经先在地给出了“教育是什么”了吗?而累积又意味着什么呢?一堂课的“教育”就是“教育1+教育2+教育3+……”吗?倘若如此,每一个教育是按照怎样的方式向我们显现?时间参与了这每一个教育的谋划吗?而被称为教师和学生的当事人,又经历了怎样的教育时刻呢?教育学在给予教育的定义时,是在说那一个个流逝的教育吗?教育学在定义教育时,那缄默的隐去的时间前提又是什么?

时间意识之于教育之思,既非研究时间中的教育,亦非研究教育中的时间。无论“时间中的教育”还是“教育中的时间”,这样的说法同时将“教育”和“时间”思为主体之对象,二者都在主体之对象的整体中获得其位置,也即“教育”和“时间”受制于主体的对象世界。在主体的对象世界里,“教育”和“时间”总是在此存在着,并且主体始终安排着“教育是教育,时间是时间”,然后再思作为对象的教育与作为对象的时间之间的关系。“时间中的教育”和“教育中的时间”不时提醒“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按照课时进行,指示课时的开始、过程和结束,从一个“知识点”转入另一个“知识点”,提醒当事人按课程时间表行事,按学期和学制阶段的时间表行事。此时,时间作为一种在世教育要求的标准计量而存在,某一时间安排某一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将自己交付给这一段时间的这一教育,承受这一必然的时间和它的要求。学校教育,是对象化“时间和教育”设计的一个精致作品和产品。这样一种教育设计的思想,“时间和教育”设计思想,并不为学校教育所独有。比如媒介传播中的议程设置通过虚虚构和实虚构的节目形式[6]表现为精巧的教育计划和安排。只是学校教育以“知识”作为渠道,媒介设置以“新闻”或其他形式的“节目”作为渠道。

计量化的客观时间是公共分有的绝对尺度,即“间隔之时”或“时之间隔”,我们已经给予“时之间隔”以恰当的命名,即“时间”。它安排所有人在世的活动,是公时。由公时出发,人们可以计量单位时间的活动,而“活动”被设置为社会性的,有着社会意义。如果我们仅仅是在客观时间的尺度和视域中看时间或思时间,那么考虑得最多的自然是如何利用时间、安排时间,充分地占有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操心对于时间利用者和安排者“重要”的事情,着眼于单位时间的言行效果。人一面在计划、安排时间,一面在时间中计划和安排。计划和安排,带有其时间性;所计划的和所安排的,也带有其时间性;计划和安排所处的现在,包含了未来的计划和安排。而计划和安排,必然受之于涌现的“打算计划和安排”。(www.xing528.com)

一个时段的教育印象,是在客观时间中发生的,由客观时间承载着它的意义。“一堂好课”,是说45分钟里的教育印象被判断为好。而自然观点下的教育印象,是在客观时间的视域中获得的。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有关教育的想法和行为,也是按照客观时间的“教育要求”所设计的。“一堂好课”的评判标准已经先在地被客观时间所给予,所获得的“好教育”的印象,也是在客观时间的尺度中获得的。

客观时间的“教育尺度”转化为“教育要求”,这是人们最为熟知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暗含了主体的价值立场和诉求。这里暂不去考虑教育目的的实际内容,暂不去考虑价值立场和诉求的因果关系和来源,但就目的和立场的形式看,教育目的可以直观地描述为:我愿望中的“教育”之先有一个目的,我想将这个“教育”之先的目的经由操作“教育”的个体带入到“教育”的变迁流转中,我希望产生一种累积的反映在“受教育者”身上的总效果,我以测试来衡量目的和效果的统一,来制约“教育”沿着在先的目的和预想的效果这一轨道上来进行,“教育”总是在计划中获得它的意义,在计划中产生它的价值。从客观时间出发,“教育”被构想、被立义为统一的“一生的教育”,统一的学制整体和部分的教育,统一的学年学期教育,统一的一周教育,统一的一天教育,统一的一堂课教育,等等。而小时段的教育,总是在大时段中获得它的意义,获得整个教育价值序列中的价值点。

“时之间隔”与其中的“教育”,是可计量的时间与可计量的教育的牵连。被定义的教育总是寄居在可计量化的时间中,日常人们忙碌操持的教育,被放置在某一时段中,时段是为了丈量和计量而存在的。一节课,通常被计量为45分钟的教育活动,一学期的课,通常被计量为若干学时的教育活动。计量化的客观时间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限制。在这样的限制中安排教育目的、内容、方法等。而种种关于教育的意识和教育本身的意识,已经在“时之间隔”中获得其位置。而当人类将绵延勾画设定为时间,勾画设定为“时之间隔”时,绵延转化为可计量的、可测算的、公共的,通行的标准。阴历和阳历只是文化时间的概念,都是以客观时间的创造为基础。[7]在时间的整个概念中,包含了无数可计量的时之具体间隔。时间诞生了教育时刻,教育总是要在时之间隔中被赋予意义。时间对教育始终是限制,时间演化为一些刻度,一些限定教育的刻度。教育在时间赋予的功利中被计算,开学、毕业、上课、下课、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小测验、模拟考试、高考等等,不同时刻的“教育”也被赋予了各自的时间意义。教育意义镶嵌在时之间隔中,被给予的教育的时之间隔中。每一堂课的意义,总是在实现一学期课程的计划和目标中获得其位置,体现其意义;每一学期的课程总是在每一个学制阶段的计划和目标中获得其位置,体现其意义。而每一个教师每一堂课的意义,总是在实现一学期课程的计划和目标中,在与其他教师相比较中获得其位置,体现其意义。如此类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