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
2.1.1 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
近百年来,许多观测资料表明,全球气候不断变暖,主要表现为温度升高、冰雪圈消退、海平面上升、草原退化、森林减少以及生物圈变化。
2.1.1.1 全球变暖的现实
1)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自工业化时代以来,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煤炭能源的增加,加上一些国家特别是经济基础不好的发展中国家对能源使用效率不高及其清洁生产的落后,造成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据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显示,在1970—2004年期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了70%,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了80%,成为最主要的人为温室气体。
2)全球温度升高较快
根据全球地表温度的器测资料,全球温度普遍升高,在最近的100年(1906—2005)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温度升高速度较快,过去50年的升温速度几乎是过去100年的2倍,其中陆地升温速度快于海洋的,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升温快于其他地区。预计到2100年,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比1990年上升1.4~5.8℃。
3)海平面上升较明显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地球上的积雪和海冰面积不断减少,海平面上升较明显。1961—2005年间,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率为每年1.8mm,但进入20世纪以后,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平均速率明显提高,达到了每年3.1mm。
2.1.1.2 全球变暖影响
1)冰川消融
经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测试与研究,目前世界冰川融化速度创下了历史最快纪录,2005年世界冰川的平均厚度减少了0.5m,而到2006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5m。冰川的融化会使河水大规模泛滥,在其周边地区引发一系列的经济和环境问题。在2006年12月,相当于1.1万个足球场大的北极艾里斯冰架顷刻间完全断裂,其巨大的振动波及到250km之外。
2)陆地减少
根据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将比1990年上升0.09~0.88m。如果海平面按此速度上升,很多国家的土地面积将减少,一些岛国将不复存在。当海平面升高1m,中国沿海地区将有12万km2被淹,7 000万人口需要转移;美国将有48个州的6.5万km2土地被淹;平均海拔高度只有1.5m的马尔代夫,这个由1 192个小岛组成的国家将在21世纪消失。
3)生态系统遭到破坏(www.xing528.com)
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生存和发展将造成严重的影响。当全球气温升高时,鸟类迁徙和产蛋等现象提前,生活习性的改变导致其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早春农作物播种时间提前,农作物病虫害增加,森林火灾频繁,其结果就是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地区传染病增多,人类正常的生活受到影响。
4)自然灾害增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全球每年大概有30万人因气候变化而死亡。中国气象局的评估数据显示,由于气候变化,中国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繁,每年受气候灾害影响的人口达到4亿余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平均为2 000多亿元。气候变化造成的自然灾害影响到人类的健康、环境、经济发展等方方面面。
2.1.1.3 世界应对全球变暖的行动
美国科普作家雷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在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该书是世界上第一本将环保作为主题的书,主要描述了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药品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唤醒了全社会对自然保护的关注,引起了学界对自然环境的研究,为之后一系列保护环境的举措奠定了基础。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各成员国认同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达成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加快发展工业,能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迫于日渐恶化的环境和逐渐变暖的气候,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签署并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公约确定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把全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比重稳定在一个安全水平。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世界各国必须采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行动,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会上就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减排方式与时间、各国减排责任进行了谈论与协商,最终达成了《京都议定书》,该协议书在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对温室气体排放作出规定。
低碳经济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的,而低碳经济理念最早起源于英国。2003年2月24日,英国政府颁布了能源蓝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该书阐述了能源供应长期稳定与安全的重要性,讲述了英国在未来50年能源利用的政策,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由此,低碳经济的概念被广泛传播,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成为世界各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2.1.2 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
“低碳经济”由英国率先提出,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分别从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角度对其概念进行了诠释。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其特征是能源使用的高效率、低消耗和低碳排放,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要求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设计不断推进节能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能源高效使用技术和可再生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技术,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张坤民教授(2008)认为,低碳经济模式和低碳经济方式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最为重要和有效的途径。他把低碳经济定义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环境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要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对策框架、坚持不懈地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等措施加以实现。华能技术经济研究院谢进(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以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互和谐为目标的新型发展模式,需要依托市场机制、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应该大力开发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等技术,不断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庄贵阳(2009)认为,低碳经济转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主要途径是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付允等(2008)认为,低碳经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变暖的最佳经济模式,其基础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三低)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高),重点是节能减排,发展方法是碳中和技术。在2009年发布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经研究》中,将“低碳经济”定义为:低碳经济是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在生产生活中能够节约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保持社会的良好发展势头。
虽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低碳经济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但其基本内涵具有相似性,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发现低碳经济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低碳能源。所谓的低碳能源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能源,如清洁煤、可再生能源、风能、核能等。只有发展低碳能源才能保证低碳经济的顺利实施。要改变现有的能源结构,使其从“高碳”能源结构向“低碳”能源结构转变,同时不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第二,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低碳技术。低碳技术的创新能力是一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低碳技术包括煤的高效清洁使用、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勘探开发、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清洁汽车技术等,涉及汽车、石油、化工、能源、电力、建筑等产业部门。
第三,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市场机制。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该遵循市场原则,通过市场机制的运行可以提高效率,例如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就是通过产权的分配与买卖,以此实现控制污染的目标。
第四,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是政策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健全的法规、创新的制度等,所有这些都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