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解上级相关文件,执行上情下达职能
作为北仑区教育局,在引导区内各学校教学办学的同时,也在实践着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指示。这一上情下达的政府行政职能,是区教育局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南。北仑学校文化建设的兴起并非空穴来风,国家级、省级、市级出台的相应文件,是其背后的巨大推手。
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虽然全文没有出现“学校文化”一词,但其提出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均衡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等目标,都无形中把发展学校文化引入实践当中。
2010年12月22日,浙江省教育厅根据国家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本省实际,颁布了《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素质教育”单独列出一章,要求“深化德育建设”“提供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加强身心健康教育”“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形成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合力”。为了贯彻以上方针,浙江省教育部门结合省教育实情,为下一步教育改革方向进行定位。“当前,浙江教育已进入‘读好书’、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转变发展方式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了新期盼。对照新要求、新期盼,浙江教育在育人模式、布局和结构、质量和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靠建设,更要靠改革。下一步,浙江教育的工作重心应加快转移到内涵为主上来,育人模式应加快转换到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由此可见,在浙江省发展学校文化内涵的指向性愈发明显。2011年5月20日,宁波市教育部门推出《宁波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主张“提供高位均衡的义务教育”“做强优质多样的高中教育”和“提升教育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品质”,基本要义与省级文件相同。
到了区县级层面,大部分文件转化为了具体的教育行动,区县级教育局作为和各所学校联系最紧密的管理者、指导者,对政策的解读和操作化很大程度影响着学校的具体办学行为。北仑区教育局在分析区内实情的基础上,正式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的命题,这是解读上级文件的思维结果,更是贯彻各项政策的有力路径。
就像笔者访问的一位校长所言,北仑区教育局的领导充满着教育家的情怀,同时又有实践家的坚守。他们不是办学者,却要有比一般办学者还高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诉求,这是中国区县级教育部门区域推进教育发展时必备的素养。
二、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视和多方投入
“学校文化”不是一个新词汇。长期以来,各区级教育部门和办学者对此基本都有所涉及,但将之作为工作重心倾力投入者,在全国尚在少数。
从2005年开始,北仑区教育局开始重点探讨区内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思路,通过外出取经、开展论坛、个案分析、汇编《学校文化》手册、相关课题研讨、示范学校评估等多种方式,将“学校文化建设”主题逐步纳入日常工作范围。校长们在受访时对“学校文化”一词的熟悉,对区教育局反复灌输建设学校文化理念的一致反映,说明了北仑区在“学校文化建设”主题上花的大工夫。
引起区内学校的重视和熟悉之后,北仑区教育局又对各校学校文化建设实践提供了充足的投入和保障。作为新兴繁荣的东方大港,北仑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引人注目,充足的财政收入和对教育的大力投入,为北仑区内各校的办学提供了牢固的资金支持。这一点,笔者在访谈的过程中多次从校长们那里得到印证:“只要符合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有实际成效的,都可以向教育局报销50%。”
除了完善客观条件,区教育局对各学校尤其是各校长的精神引领更为重要。为此,北仑区教育局利用校长培训、外出考察等机会,为校长文化办学提供指引方向,同时深入学校,实际调研学校文化办学情况并加以诊断。
三、推行公开透明的“硬制度”
在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上,北仑区教育局实行“两年一评估、三年一计划”制度。除了设置公开统一的制度要求,考虑到学校实际办学情况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教育发展规律的独特性,北仑区教育局还为学校的自主探究发展提供弹性空间,鼓励学校发展特色,朝“一校一品”方向努力。
1.“两年一评估”的学校评比活动
2009年年末,北仑区教育局推出区内首批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评比活动。此评比实行自愿原则,学校在事先了解评估标准的基础上,自主决定是否参评。第一轮的评估得到区内绝大多数学校的响应,经过实地观察、访谈等方式,区教育局评定北仑中学、泰河中学、东海实验学校、九峰小学、淮河小学、蔚斗小学、白峰小学、区实验小学为北仑区首批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在笔者访谈的12所学校中,有6所都在首批示范学校之列。从实际调研的结果来看,这6所学校在文化办学上思路比较清晰,行动比较充实。2012年年初,在总结首轮评估经验基础之上,北仑区开展第二批“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申报评比工作。以评比的方式促进各校文化办学的实践,是北仑区日后学校文化建设的常态机制。
“两年一评估”制度对北仑区内各学校来说,既是行政考核上的压力,也是不得不行动所带来的动力。
2.“三年一计划”的行动方针
评估对象针对的是行动结果,除了实行硬性的评比活动,在具体学校文化建设上,北仑区教育局以教育改革为引领,要求区内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校情,制订三年发展行动计划,规划未来的办学目标和实践方法。
材料要求:[1]
(1)制订的三年行动计划要符合学校实际,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三年预期目标及分年度目标要明确、具体,项目内容要细化,措施、路径要具有可操作性,要避免空洞。
(3)要重点突出,与总体目标关系不密切的内容不列入文本。(www.xing528.com)
(4)要充分吸收分片校长会议意见和建议,整合、修改学校已经制订的各项行动计划。
(5)文稿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
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北仑区教育局来说,是一项尚未成熟但已经成为重点立项、普遍展开的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这一方式可以让学校根据现有的学校文化发展的理念和状况,针对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问题确定学校文化发展的侧重点和发展方向,对各学校开展学校文化建设起到督促和引领作用。
四、兴建特色学校,提倡“一校一品”
“特色学校”一词在我国官方正式文件中出现的时间并不长。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首次将学校发展与特色联系起来。该文件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关于特色学校的概念,目前尚未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从学校文化的角度出发,特色学校是学校整体改革的产物,学校的特色应体现在学校的各方面,成为学校群体共同追求的,努力形成一套全面、整体、综合的学校文化模式。
教育行业不比其他产业,不能用“批量化”、“标准化”来定义。学校的文化办学需要结合自己的特征,建立独有的文化场,培养富有学校文化品质特征的人才。
特色是一所学校的质量和品质,是一所学校存在的依据和标志,也是区域教育迈入优质均衡的必然选择。推进特色办学,不仅是实施“轻负高质”的有效载体,而且是办适合学生教育的现实需求。北仑区教育局从2004年开始,相继印发《北仑区推进中小学特色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仑教〔2004〕37号)、《关于印发北仑区中小学特色项目学校认定办法的通知》(仑教〔2006〕140号)、《关于加快推进学校特色办学的若干意见》(仑教基〔2009〕11号)等文件,要求和指引区内学校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针对北仑区内不同类型学校的特点,区教育局按三个层次加快推进特色办学。
对于目前尚未形成特色或特色不明显的学校,北仑区要求各校通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现有基础,根据自身的实际,博采众家之长,从体育、艺术、科技、德育、科研、学科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寻求适合本校发展的新优势,为特色建设准确定位。
对已形成单项特色项目的学校,北仑区教育局要求各校在单项特色项目的基础上,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积累,以特色发展带动内涵发展,由特色项目发展成特色学校,并积极争创市级特色学校。
对于传统特色明显的特色学校,区教育局要求其持之以恒,逐步而稳健地做精、做优、做强学校特色,并使学校特色建设成为推动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品位再上台阶的原动力,成为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载体,并积极推动该类学校争创省级特色学校。
为了更好地推进区域内各学校特色办学,北仑区教育局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同类特色学校协作研讨制度。加强特长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由区教研室牵头,对同类或相近特色项目学校的领导、教师及学生,定期组织交流研讨,并坚持每年举办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活动,做强做大学校特色项目,为其影响力的扩大搭建舞台。
其次,加大扶持特色学校的发展。凡经评审认定为北仑区区级及以上特色学校(含特色项目学校)的,从2009学年起,允许该学校起始年级在全区招收该项目特长生不超过4名(学生特长测评后,名单须报教育业务科备案);鼓励学校自培和外聘特长教师,在编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支持;按区、市、省特色学校等级每年分别补助经费1万~3万元,并对认同的区级特色基地学校在设备设施上予以更高的补助。
最后,完善特色学校建设体系。北仑区教育局在制订学校特色发展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之后,引导学校加快建设特色课程和特色活动,强化特色学校建设的课题研究和文化培育,并倡导特色基地学校积极向校外学生开放培训。随着区内学校特色办学经验的逐步积累,北仑区教育局从2009年开始每年度开展特色项目学校评选活动,设置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德育类等申报方向,促进区内各校挖掘自身资源,建设特色学校,并最终向品牌学校发展。
五、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
在访谈的过程中,北仑区内各校办学资源的丰富和合作资源的广阔让笔者印象深刻。访谈校长们时,总能听到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年会、北师大培训会议等国内教育业最权威、最专业机构的名字。北仑利用自己雄厚的财政实力和对创设现代化教育的决心,积极引进高规格的合作资源,搭建共建平台,推进区域教育的内涵发展。
2011年3月22日,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北仑工作站挂牌仪式举行;4月7日下午,北仑区与中央教科所就教育项目实验签订合作协议;8月2日至6日,由中央教科所和北仑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全国校长发展学校在北仑开班,浙江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培训班、英语强化培训班等也相继开班。[2]
北仑区目前已分别与中央教科所、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浙江省教科院、《中国教育报》全国基础教育协作体和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联手,建立了五大教育合作平台,就校长队伍建设、骨干教师培养、重点课题研究、精品课程开发、轻负高质典型培植、区域特色品牌建设、教育评价改革、优质特色高中创建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着力提升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水平。
2012年4月,全国首家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实践基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推进教育现代化实践基地在北仑落户。基于北仑教育的综合水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将把北仑教育的均衡化、优质化、信息化、国际化作为“北仑实践基地”的主要内容,组建“特色示范高中建设、名校长与名师发展学校、教育均衡优质水平监测、中外合作办学领域拓展、智慧教育系统构建、教育现代化品牌提炼”等六个项目组,推动北仑率先高标准成为省教育现代化区。[3]
与诸多权威专业的院校机构合作,使得北仑区教育的发展具备了强大智库的支持,这些将成为北仑区域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巨大引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