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柴桥实验小学:兰花校园
一、柴桥实验小学概况:农村合并学校,亟待共同价值观的引领———“以兰育人”应运而生
柴桥街道原有中心小学1所,完小6所。为了实现均衡教育,满足老百姓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柴桥实验小学应运而生,创办于2006年9月。新学校位于古镇柴桥的西面,北临异地新建的芦渎中学,南靠筹建中的街道中心幼儿园,和它们一起构成了柴桥街道新的教育热土。学校建成后拆并了原六所完小,接纳柴桥街道19个村、社区的孩子入学。
学校占地面积23976平方米,建筑面积16164平方米,绿化面积8390平方米。学校由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辅助楼和报告厅组成,设施设备均按照省一类标准进行配备,是北仑东部地区迄今为止占地面积最大的一所小学。学校现有班级23个,学生746名,教职员工62名。
柴桥实验小学的生源比较复杂,学生来自不同学校,大部分来自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例高,占到40%多,多为农村的孩子,生活性格、行为习惯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师也来自不同学校,参差不齐,教学质量和其他学校相比有较大差距。合并新建的柴桥实验小学亟待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带领全校师生向前发展。
后来学校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即从德育入手,打造学校文化,以后逐渐提出了“以兰育人”的校园文化。
2006年,柴桥实验小学主要从校训、教风、校风、学风等入手确立自己的办学思想。
学校办学理念是文明其精神、丰富其姿势、强健其体魄,简单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是用一种更加生动点的话表现出来了。办学目标是“打造高层次教师,塑造高素质学生,营造高品位校园”,校训是“尚德至善,求学至今”。学校的教风“关爱学生、严谨教学”,我们学校的学风“健康好学,感恩致礼”。无论是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还是校训、教风、学风,都体现了两个思想:一个是以人为本,从学生
出发;第二个是以德为主。(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根据这些办学思想,柴桥实验小学从2007年开始,开展了“实践3+1”的育人模式,即快乐谷工程、君子兰工程、小天使工程,再加上1个家校合作。
第一是快乐谷工程。现在的学生在学校里读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快乐,快乐谷工程让孩子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感受到快乐,在大课间,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感受到快乐。
第二个是君子兰工程。当时很多学生来自农村或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比较朴素,待人接物缺乏教养,所以柴桥实验小学开展了君子兰工程,让孩子们像君子一样,彬彬有礼。
第三个是小天使工程。社会上孩子最缺少的就是一种感恩,知恩图报,柴桥实验小学举办小天使工程,让学生学会感恩。
“+1”是指家校合作。农村孩子还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没有像城市中的家长那么重视教育,实际上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提出家校合作的想法,当时还搞了一个新柴桥家长学校。(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让学生快乐、有礼、懂感恩是以上工程的目标,符合柴桥实验小学学生的发展需求。但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名号上。根据调研,北仑区内所有中小学都有大课间的设置,都会在期间进行学生社团等活动,这是学校办学中的一项常规工作。怎样把柴桥实验小学的大课间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给学生带来别样的快乐,这应是学校开展文化活动时应注意的。
感恩教育在北仑区内除了长江小学多年的重点实施,其他学校也已普遍开展,柴桥实验小学再次推出,似乎已没有发挥独特性的空间了。
家校合作项目,有利于学校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家长,尤其是自身文化素养不高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这对于柴桥实验小学的学生教育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家校合作主要针对的还是家长,家校合作项目最终的覆盖面无法涉及整个学校工作和学校文化氛围的培育。
君子兰工程听起来耳目一新,让人有所期待。
“3+1”模式搞下来之后,他们发现真正效果比较好、影响比较大的是这个君子兰工程,后来推广开来,搞得都比较好。小天使工程牵涉的面不是很广,君子兰工程效果较好,孩子们的精神面貌真正地得到改观,所以后面的第三个时期就以此打造校园文化。(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从2008年开始,柴桥实验小学开始着力打造兰花文化。
为什么会想到兰花文化呢?这和刘校长对学校文化的理解有关:“我们搞德育的啊,德育比较空啦,虽然你也可以说讲文明、讲礼仪,但也比较空,借兰花这个平台,把比较空的东西变得比较适宜一点,应该有个形象化的东西,后来想到了兰花。”
“以兰育人”的提出,正如柴桥实验小学的宣传册中所说的,有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
“以兰育人”的提出,顺天时。
兰花,是一种珍贵的草本植物,因其秀美、经典、高雅,而被誉为“花中君子”。兰花不仅仅以其幽香深受人们厚爱,更以她立志坚贞并具有育人善化的功效而载誉千古。孔子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高度赞誉了兰花的草根生命力和奉献精神。2009年,兰花成为浙江省省花。
“以兰育人”的形成,得地利。
宁波是兰花发祥地,柴桥是北仑有名的花卉之乡,兰花已经成为农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
“以兰育人”的实践,有人和。
柴桥本地有很多老百姓喜欢养兰花,甚至有靠种兰养兰挣钱的,并且都很有钱。柴桥实验小学内也有一批种兰花的师生。
二、柴桥实验小学文化建设的思路:种兰、赏兰、学兰三步推进
以兰育人的校园文化又该如何实施呢?柴桥实验小学选择了种兰、赏兰、学兰三个步骤。
1.种兰
学校要求全体师生必须人人种养兰花,并成立兰花社团来培养一批精通兰花种养的学生,通过种兰让全体师生了解兰花的生长习性和规律,认识兰花的自然美。校园内现共有兰花2000多盆,40多个品种,还专门有一个种植兰花的“馨兰苑”。在柴桥实验小学,兰花可谓是处处可见(见图4-4、图4-5)。
图4-4 学生班级门前的兰花
图4-5 教师办公室内的兰花
对于种兰这一步的具体目标和实施,刘校长给出了自己的定位:“种兰这一步骤的具体目标是人人都会种兰花,校园处处有兰花。”
欣赏兰花的自然美,也分三个层面进行,即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主题。
(1)对学生:首先要求学生在家庭中自己种兰花,其次在班级里面种兰花,最后在学校参加与兰花有关的社团和兴趣小组;
(2)对教师:要求教师在家里养兰花,在办公室种兰花;
(3)对学校:培育兰花讲师团,讲授兰花的校本教材;建造专门种植兰花的“馨兰苑”。
2.品兰
柴桥实验小学自己汇编的《兰花》校本教材(见图4-6)已开始启用,有自己的兰花主题词,有跟兰花相对应的学校吉祥物(见图4-7)。通过种兰和品兰,特别是通过欣赏代表中华文化主流和方向的名人赞美兰花的诗、文、画,来认识了解人们赋予兰花的内在美。
图4-6 “兰花文化”校本课程
图4-7 学校吉祥物幽仔
吉祥物命名为“幽仔”,其含义为:“幽”是形容清幽的兰花淡雅、高洁,身处幽谷,与世无争,既有品质,又有文化,让我们博学广阔,谦逊有礼;“仔”字就是说吉祥物活泼可爱,蓬勃向上的那一面,他爱玩、爱跑爱跳,就像小孩子一样富有朝气。“幽仔”象征着柴实学子博学多才,严肃活泼,就像一个初升的太阳。
品兰旨在升华师生的情感,发现兰花的内在美,也分三个层面进行:
(1)品赏兰花的自然美;
(2)品赏兰花的内涵美,即草根精神、奉献精神和真善美的精神;
(3)品赏兰花的衍生美,即不求闻达专心致志的人生态度、立志坚定感恩奉献的人格魅力和洁身自律、表里如一的君子风度。
3.学兰
柴桥实验小学通过学兰实践活动,比如每年举行兰花节、兰花展、摄影比赛、君子兰师生评比等活动,通过宣传窗、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站等宣传学校的兰花文化建设,进一步挖掘兰花的内涵美,教育全体师生做一个像兰花那样追求真、善、美的人。
2008年4月10日,柴桥实验小学首届兰花节在学校展览厅内举行。展览大厅中的兰花分为三个展区:有教师培育的兰花,有学校兰花组培育的兰花,还有各班级自己培育的兰花。兰花品种繁多,多姿多彩。展览期间,各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纷纷前来参观。兰花宣传员穿着统一的服装,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流利地向各位参观者介绍兰花的品种及特点。
兰花节的举办,弘扬了兰花文化,进一步让每一个学生了解了兰花,不仅了解了繁多的品种,更了解了兰花的特点,即兰花素洁坚贞,不畏严寒;幽香清逸,甘于寂寞;孤傲独标,品位高雅的品格深入人心,为学生赏兰、品兰、学兰创设了平台。
“通过兰花节,希望我们柴桥实验小学的学子,能自觉学习兰花的品格,早日成为具有君子品格的学生。”刘校长说。
学兰的目标是做一个具有兰花品质的校园人,分为两个层面:
(1)文化熏陶:具体通过环境文化、班级文化和制度文化实行;
(2)实践熏陶:一是开展君子兰班集体评比;二是进行评价制度改革;三是举办各类传统的(月、周)教育活动。
学生在校十个月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有活动的,每年4月份有兰花节,5月份有十佳君子兰标兵的评比活动,6月份有篝火晚会,9月份有“爱在身边”感恩献爱心活动,10月份有亲近大自然活动,12月份有书香校园活动。(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在访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刘校长非常善于总结介绍自己的工作,在12所受访学校中,柴桥实验小学是唯一一所用幻灯片向我们整齐罗列其文化建设工作的学校,幻灯片的内容既全面又系统,柴实对学校文化工作的重视不言而喻。
围绕“兰花”,柴桥实验小学做了很多文章,把“兰花精神”和学校工作的结合点尽可能地进行了挖掘。兰花,一种来自自然的美好事物,开始在柴桥实验小学的各个角落、各位师生中慢慢扎根。这不由得让人想到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对“学校的物质基础及学生周围的环境”的描述:学校的物质基础(包括学生周围的一切陈设)是一个完备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条件,它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是培养他们的观点、信念和良好习惯的手段。
苏氏认为,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参与学校物质环境建设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财富的珍爱态度,使他们爱护和充实已有的自然财富。“当每一个孩子都为美化环境倾注了心血,都有一株自己精心培养的花,校园里随意采花的行为也就自然消失了。学生在参与学校物质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形成良好的个性。”[1]
让每一个孩子都亲手种一株兰花,亲自养护它,这比口头上说再多爱护自然的话都有效。
“对周围环境的审美感受是一种主观性活动,它有赖于目的在对现实进行审美认识的积极行动。”对孩子来说,他亲手在泥瓦盆里从幼苗培植起来的那株花草,尽管并无惹人瞩目的姿色,也是无比珍贵的。“环境美,是由能唤起愉快情绪的天然造化与人工创造的和谐促成的。”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里,竭力使孩子能在校园到处看到自然美,而且感受到,校园是由于他为此付出了辛劳而变得更美。满是学生亲手种的兰花的柴桥实验小学,在无形之中贯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
4.精神影响之外还需强健体魄———篮球教育的开展
“兰”和“篮”同音不同义,一静一动相辅相成。篮球运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在农村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因此柴桥实验小学将篮球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在全校大力开展篮球活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2007年,柴桥实验小学被教育局命名为“篮球特色学校”。
5.班级文化的实施:贯彻大主题、配以小特色
(1)文化兰花:贯彻种兰、品兰和学兰三步工作
小学年级种兰花主要是参加兰花兴趣小组,由老师带着学生上山采兰,由家长帮忙;三四年级学生加入种花小组;学校有一个专门养花的教师,帮助指导学生种兰花。让孩子学习了解有关于兰花的一些文章,也让孩子画一些关于兰花的图画,从它们的意、形等方面,都让孩子去深刻领会这种兰花精神。我们也编写了一些相应的校本课程,各年级老师都参与了编写校本课程的工作。(柴桥实验小学教师1)
大部分兰花是老师带着学生上山采的,学校的外面采的,外面的品种是引进来的;也有一些是学校买的。
(2)篮球文化:不同年级实施不同要求
为了实现篮球特色,柴桥实验小学布置了全新的塑胶跑道和操场、球场,增设了很多篮球架,购买了一些篮球,在校园内大力推广这项运动。并将开展运动的工作落实到各班级,班主任又根据实际提出要求。
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标准,比如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原地拍球,三四年级学习运球,五六年级是投篮。(柴桥实验小学教师1)
(3)根据班级特色,创设班级文化
像我们班的话,一二年级的学生可能外地学生占的比例比较多,相对来说学生比较调皮一点,所以一开始,老师的任务主要是让他们静下心来看书,慢慢地形成一种氛围。养成静的习惯后,再让他们动起来,在我自己班里,我是采用这种方法。(柴桥实验小学教师1)
我们班的绘画比较好,还有主持小品方面的特长。(柴桥实验小学教师2)
班级自己搞的文化活动,校长也很支持,会重点关注、定期检查。
遇到困难可以随时找校长,校长文字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很强,很支持我们的。(柴桥实验小学教师2)
三、柴桥实验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中与区教育局的关系
柴桥实验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经历了这三个阶段,不断反思,不断地去改进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以及各种相应的措施。在这个过程中,区教育局是如何从区域层面推进柴小的文化建设的呢?学习及这一问题时,刘校长指出:“我们学校搞校园文化建设,假如教育局不支持的话,那我们是没有任何信心的。教育局对我们的支持力度是很大的。”
1.教育局在校长会议中多次强调“校园文化”
几乎每一次校长会议材料中都有校园文化这方面的内容。我们的很多校长哪怕不想做校园文化,多听多听肯定也把校园文化记到脑子里面了,也肯定会去做的。教育局的领导对它的重视是最要紧的。学校校长的认识度高到什么程度,我们就支持到什么高度。(教育局吴科长)
2.教育局对校长开展培训
教育局里面有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说培训,包括跟你们浙大的合作,还有教科所的合作,无论是浙大的合作,还有教科所的合作,每次培训都有有关校园文化方面的讲座,让校长知道这个是要去做的,校长通过几次的培训,知道怎么样去做。(教育局吴科长)
3.资金支持
还有资金方面的投入,局里面拨了有关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其实街道也很重视,因为我没这个钱,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里面的建设,还是要跟街道要一些钱的,如果你搞学校文化跟街道去要钱,街道会给的,街道也很重视。校长跟区里的领导讲,区长听了后,再跟镇上讲,所以我们拿资金还是很方便的。(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4.区内文化建设的氛围很好
我们整个北仑区搞校园文化的氛围也是很好的,据说我们的12月份就是以抓校园文化作为主线,这个是我们教育局的工作思路。校园文化建设是作为内涵发展的一种重要尝试,这个是对的。(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5.寻求更多的支持:“若能多走出去就更好了”
假如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从校长来说希望局里面给我们更多的培训人员的机会,真正的要走出去,如果不能走出去的话,你这个信息是比较闭塞的,自己在单位里面闭门造车的话也造不好的,也造不出什么档次来的,所以要让我们出去。昨天在杭州,杭州这两天在搞文辉论坛,虽然不是跟校园文化很直接,但是很多方面也谈校园文化了,我们校长多出去就是很好的学习营造学校文化的机会。(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四、柴桥实验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活动中的评估与成效
1.教育局的评估
笔者:你们学校,有没有成为校园文化示范学校?
刘校长:校园文化示范学校?我们当时确实没有评上,第一届我们当时也很有信心的,结果没有评上。具体的实际情况也是不能评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评校园文化,总的来说,还是要看我们学校学生老师的具体情况,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学生也确实改变了很多,但毕竟跟城区的孩子是没有办法比的,近来评校园文化示范学校不仅要看你们怎么做,还要看效果如何,才刚搞起来,学生虽然改过了,跟城区孩子没办法比,所以说我们的目标是第二届要努力把它评上去,呵呵。(www.xing528.com)
北仑区内各校的评比竞赛还是比较激烈的,教育局的评价标准挺严格。同时教育局内的领导干部对各学校文化建设的情况也很有诊断能力。
对于柴桥实验小学来说,由于先天条件较弱等因素,“以兰育人”的成效还不够明显,背后的其他原因也值得探究一番。
2.学校的评估
(1)兰花特色方面的评比
在种兰方面,学生家里会栽种兰花,一年一次,每班都要选几盆进行评比。先在班里评好,然后代表班级,送到展览的地方,再进行评选。(柴桥实验小学教师2)
在卫生纪律方面,学校实行扣分管理制,大队部的兰花考核其实就跟班级的学生行为是挂钩的,其实就是渗透到平常班级日常管理当中。
(柴桥实验小学教师1)
在教学活动方面,地方课里有专门介绍兰花品质的;具体学科里面也渗透着兰花方面的知识。对学科的考核无形中也附带部分对兰花知识的考核。(柴桥实验小学教师2)
(2)班级活动的评比
除了和兰花相关的活动,柴桥实验小学还组织了其他主题活动并进行评比。如:
我们每年12月份评“书香班级”,每班评两个书香家庭,每个年级都要评书香班级,搞大型的活动,家长也参与的。对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我们都有一定的物质奖励。(柴桥实验小学教师2)
(3)对班主任的评价:重在交流和分析
班级文化评估和教师的绩效工作、优秀班主任评比并不挂钩,但柴桥实验小学的班主任每月都会召开班主任交流论坛,分享工作经验,这样做比较符合班主任的心理需求。
有的东西做得太细,直接挂起钩来,我觉得可能伤到积极性,相互交流一下比较好,你是怎么做的,然后吸取点经验。
班主任怎么在做,普通的百姓也好,领导也好,其实也都看在眼里,不一定要把你的成果一一列出来,大家其实也都看得见的。(柴桥实验小学教师1)
3.成效及案例
(1)学生的行为、气质受到兰花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们的孩子,2006年刚办学时,一走进学校,一眼能看出有很多外来子弟,不论是学生的穿着,脸上的气色也好,现在基本上看不出他们是不是外来子弟学生了。
(2)校园文化活动给了学生一个开阔眼界、培养自信的机会
上星期北仑区有个道德标兵模范表彰大会,给我们机会,让我们的孩子去献词,我们的学生能够代表北仑学校去是很不容易的,水平应该是可以的,反响比较好,某种意义上,这都是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结果。
我们刚刚第一年办学的时候,学校搞活动,正好是10月1日国庆节,我们当时有623名学生,挑两个主持人都选不出来,好不容易挑了两个主持人,孩子在台上一站,都发抖,孩子没有见过大世面。
我们后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活动,就是为了给孩子机会,尽量把活动搞得大气点,机会多了,孩子也就改变了。(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3)区层面的嘉奖鼓舞了学校的办学
局里面上半年的活动,我们积极参加并获得了三个一等奖。一个是宁波市篮球比赛一等奖,因为篮球也是我们的一个特色,一个是篮球一个是兰花,一动一静一张一弛;第二个是演讲比赛一等奖;最后一个是区里面的舞蹈比赛一等奖。毕竟我们不是城区学校,也不容易了,孩子们整体在转变,这个可以说跟我们搞的校园文化是有关系的。(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4)班级具体改善实例
班级活动的开展需要班主任的细心经营,班主任通过种种特色活动无形之中会对学生产生良性影响,这种影响会让孩子受用一生,甚至改变其命运。
比如说我们班原先的一个女生是家里领养的,智力落后,体质也很差,说话粗鲁,男生都不喜欢她,大家都不愿意跟她玩,她每天一个人在外面跑来跑去。
后来我让她当主持人,和另外一个比较内向、容易掉眼泪的男生做搭档,两个人一组,负责组织一个专门有关学习方面的活动。主持稿写完后,两个人回了家也经常一起对稿,两个人的关系也变好了。这个活动还需要其他人参与,他们俩就去招兵买马,我说你们态度要友好才行,后来其他学生都到他们那里报了名,大家也都渐渐开始喜欢他们俩了。
那个小女生现在性格也变好了,以前她脏话很多,现在跟其他同学相处得比较好;以前孤零零的一个人,没融进这个集体,现在也融进了。那个小男生本来很腼腆,现在能力也很强。本来我打算把他们俩撤了,因为两个人说话声音都太轻了,结果两个人都跑来跟我讲我们还要在一起主持节目,说我们一定会声音响亮的,还专门去借了个耳麦。
有时候我会跟他们讲,你们要学习好才给你们机会,为了满足这个条件,他们也有了学习的动力。这两个孩子应该是班级活动特别大的受益者。两位学生的家长,每次我们搞这种活动也会过来,也会彼此交流,促进还是蛮大的,这些应该都算是从特色方面得益的吧。(柴桥实验小学教师2)
五、柴桥实验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困难与问题
柴桥实验小学“以兰育人”的德育模式,对学校的发展、师生的成长无疑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柴实也以兰花为特点,在办学上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独特道路。虽然成绩摆在面前,但正如刘老师所说:“离我们的目标还是有所差距。”总结思考之下,柴桥实验小学目前主要面临以下五个问题。
1.“以兰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办学理念的达成度问题
柴桥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是“文明其精神,丰富其知识,强健其体魄”。“以兰育人”的文化是否能承载和实现这一理念,是校长需要经常思考的问题。
我们从一开始就提出这个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达成度如何,这是我们要反思的。如果达成度越高,那么就是说我们的校园文化搞得越好。(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兰花精神说得比较多,但怎样让兰花精神影响学生,怎么教育他们、让他们领会,这方面还不够,需要专家指导。(柴桥实验小学教师2)
(1)用兰花隐喻学校文化工作难免会有些牵强
兰花精神的创意很独特。北仑区大部分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采用了一些比较直白的语言,如学校要为孩子提供什么,他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孩子是怎么样的,都用显性的方式来描述。柴桥实验小学能够把校园文化和一种植物联系起来,并从行为到精神进行隐喻设计,把兰花背后的人文内涵、品质加以挖掘,这是一种十分新颖的办学思路。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用隐喻的方式难免会显得有些牵强,很难把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和兰花联系起来,这是难点所在。
校园文化比较抽象,难把握,兰花精神迁移到实际行动有些牵强。
(柴桥实验小学教师2)(2
)“以兰育人”难以涵盖所有阶段的学生
兰花这种高雅的植物,常常被以前的一些文人墨客所钟爱,他们在画兰花、写兰花的过程中体现出君子的精神和风度。对于兰花精神,从年龄层次上来说,更高年级的孩子感受会深刻点,要让低年级的小孩子理解会有点困难。
此外,文化的影响需要长时间的熏陶积累。在小学学习兰花精神的学生,如果升学到了中学没有延续,那兰花文化对他们的影响也就淡化了。
2.“以兰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师生行为的影响
到最后校园文化到底怎么好,不是靠我怎么说的。比如优秀校园的评比不是靠说出来的,是靠老师们怎么样做、学生们怎么样做,比方说如果孩子还是很粗鲁的、不文明的,教师的言行都不得体,那么你这个校园文化再好也是白说的。(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的确,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效,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师生的行为上。记得一进柴桥实验小学的校门,笔者就发现了学校大门口的公告牌上这样写着:本周我们努力做到:“1.不乱扔果皮纸屑2.校园内轻声慢语。”
这样的告示与要求,与兰花精神倡导的君子精神存在较大差距,可见柴桥实验小学的兰花精神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浸透。
3.“以兰育人”的校园文化建设对师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力
这其实是更重要的,学校有没有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对价值观的影响力到底如何。这三个方面也是今后我们要做的,也是衡量我们校园文化建设做得好不好的一个参照。(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共同的价值观是柴桥实验小学合并成立之初就追求的,“以兰育人”的路径究竟有没有达到这一最初的目标,需要进行经常的评估和反思。
4.家长的教育理念给教师带来压力
柴桥实验小学地处农村,有些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觉得读书无用,对孩子学习不够关心,对特长发挥也不重视。
我要管30多个孩子,每个家长只管一个孩子,如果家长比较重视的话,我也比较重视。如果家长放弃了,那我的工作就比较难做了;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到学校来了就是你们老师的事情,孩子作业没做完也是老师的事情。(柴桥实验小学教师1)
孩子的教育问题绝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教育和家长对学校工作的配合非常重要。
家长对文化课的看法呈现两极化,重视教育的家长看重学校,但也会有些不恰当的观念。
现在的家长,你说他不懂教育,他也懂;你说他懂了嘛,又不完全懂,他会给你提很多要求。
比如说,像我以前当班主任的时候,只有在这个孩子特别调皮、会影响其他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才会提出能不能给换一个座位。现在呢,他不仅要求自己孩子旁边的人不吵,还要求同桌成绩也要是好的,有的甚至要求不要跟外地孩子坐在一起。家长也越来越难沟通,有的家长还很自私的。(柴桥实验小学教师2)
5.对青春期教育的困惑
现在小学高年级段,男女生普遍呈现青春期的特点,心理、身体、健康卫生、性意识方面都需要加以引导,柴桥实验小学的教师对此产生了困惑。
六年级是比较严重的。我教过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考三校(北仑三所名办初中)是非常有希望的,到最后也没考进,后来数学老师跟我讲,他六年级的时候就想着找对象了,很喜欢一个女同学,学习的心思都没有了,可能这方面慢慢地有苗头出来了。
这方面的东西,家长也不知道该怎么教,老师也是比较担忧的,对班风、学习的情绪都会有影响的。这是我们比较困惑的。该怎么教我们都在探讨,和其他班主任交流。(柴桥实验小学教师1)
对于青春期的教育,学校、教师应该正视它、重视它,否则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
上星期,我们在开展青春健康的教育沙龙活动,请了省里面的一个专家,他就提出小学五六年级,特别是女生,现在发育都比较偏早的,应该跟学生讲了,而且孩子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的时候,如果之前父母没有跟她讲,学校老师也没有给她传授,她会很恐惧的。(教育局吴科长)
六、柴桥实验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未来的工作方向
1.从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四方面全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兰花校园、兰花精神、以兰育人……这些词汇总是离不开一个“兰”字,容易让人对柴桥实验小学的办学停留在“兰花”这一外显特征上。但学校文化的建设远不仅仅限于物质环境的创设,它的内涵包含多方面,具体行动也应有多个维度。为此,柴桥实验小学的下一步工作做了新的安排。
(1)物质文化上,打造“兰香”校园
我们已经有很多兰花了,但我们的很多绿化角落,包括走廊等等还不能很好地体现。仅仅把兰花摆在地上,走廊上有一些兰花,这样还远远不够。包括一些雕塑等建筑,在校园总体规划上我们还要进行构思和打造。(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以兰育人”的环境不仅仅局限在一盆盆兰花上,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校园建筑的布局、学校的教学设备、室内陈设以及图书收藏上,都可以添入兰花的元素。
(2)制度文化上,重新修订师生常规
学校办学第一年我们就已经有了教师常规、师生常规,但这些教师常规、师生常规都是比较大众的,跟别的地方差不多,千篇一律,没有突出我们学校师生的特点,也没有突出我们以兰育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不同的学校应有不同的制度规范和行为要求,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良好平台。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重新修订了老师的常规、学生的常规。比如说老师,我们让老师自己写“作为一名柴桥实验小学的老师,最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通过调查我们共收到了54条建议,我们对其进行整理,理出大概35条建议,再让老师根据重要不重要,最后确定10条作为规范。这样搞出来的东西更加符合学校实际,更加符合我们学校以兰育人的实际。(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制度是人制定的,最终也是为人服务的。让教师亲自参与制定用来管理自己的规范,充分体现了民主自觉的原则,即尊重了教师的意见,又能有效保证新制度的落实。柴实的这一举措,值得借鉴。
(3)行为文化上,塑造礼仪课程和班级文化
刘校长是个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途径的办学者,柴桥实验小学“以兰育人”的软肋在于对学生具体行为的影响上,为此,柴桥实验小学下一步的工作,专门把行为文化提了出来。
行为文化,就是用我们“以兰育人”的目标改变师生行为。我们主要搞两个,一个是礼仪课堂,学生毕竟是来自农村或外来务工人员子弟,礼仪方面没有城区孩子那么懂,每天晨会课的时候,我们专门有教材发给他们,进行礼仪课堂学习。(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另一个是对班级文化的关注。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与学生关联最紧密的集体。学校文化的影响力要真正落到实处,必须从这一细胞入手。在“以兰育人”的大背景下,各班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把兰花精神在班级中鲜活生动地加以诠释和传授。(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4)精神文化上,进一步提炼关键词
兰花背后有许多精神内涵和诗意可以追溯,但具体到学校办学中,如果不分仔细,一股脑地向师生灌输,难免会有点“消化不良”。
精神文化方面已经有主题词了,就是“处幽谷而厚积,经融冬而吐香”,但是我们总感觉我们的以兰育人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来说,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模糊,好像还是有点太大了。(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为此,应该在其中提取几个最关键的、对学校文化建设来说最核心的词汇。
所以我们打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炼,比方说诚信、感恩,这样的话学生可能更容易懂,比如说我们的师生如果达到了这个目标,就会是怎样的,比方说很诚信的、很文明的,这样更明确。(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但诚信、感恩、文明和兰花精神,和柴桥实验小学的联系又如何呢?似乎没有特别关键的契合点,给人一种泛泛的感觉。这是一个瓶颈问题。
要解决这个瓶颈,柴桥实验小学必须找到相关教育理念和理论的支撑。
2.佐藤学的“倾听教育”是值得考虑的发展方向
根据刘校长的陈述和笔者对柴桥实验小学的观察,我们推荐柴桥实验小学研究一下佐藤学的教育理论,以此作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托,以便使学校现有的以物质文化建设为主要成功之处的学校文化得以提升。作为日本著名的教育学家,他写的《静悄悄的革命》《学习的快乐》和《教师与课程》三本著作在日本影响很大,同时还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在开展课堂教育改革的时候,佐藤学提出一个观念: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倾听就是教室里上课、说话时,大家都要柔和、轻声细语地交谈,要避免大声吵闹、自说自话,或者是很吵大家都听不清楚,特别是在小学,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共同探讨、交流,形成学习的共同体。
兰花香味很淡很远,给人一种高贵、清雅的感觉,这个可以和学生轻声慢步等行为联系起来,如果再把兰花校园精神渗透到除了节日、纯粹德育工作以外的领域,比如学校主要的工作课堂教学里,效果就会更明显,能够建立更加全方位的体系。这样的文化就能阐释学校的各种方面,包括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等。
在课堂教学方面,柴桥实验小学已经做了一些实践工作。
课堂教学方面我们已经开展了一些尝试。每个学科都有跟兰花文化结合起来的一些案例,比如美术、音乐学科。有些学科,像美术比较好结合,有的学科就不是很好结合,像音乐,我们有关于兰花的歌,但是具体怎么结合是比较难的。(柴桥实验小学刘校长)
课堂教学不仅仅在于内容方面,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上,都可以考虑怎么把学校文化中的某些方面分解、细化出来,和一些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相结合。这样的话,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更有整体性。
对教师,也可实行倾听文化,重点培养教师间相互倾听、轻声细语的沟通文化,让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做行动研究。具体实施上,可以让某一位老师在一学期内挑一个单元,结合学校的核心文化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彼此交流沟通,这样氛围会比较好,教师的负担也不会很重。有了想法后,还可以用课题的方式拿出校门加以交流和推广,避免闭门造车。
从柴桥实验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经验与困惑可以看出,一个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对学校的历史、社会环境和学校发展的需求,确定学校文化发展的基调和核心价值观,并以清晰的核心愿景、校训和校歌等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学校的管理、制度、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和教师的课题研究、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得以落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议定的学校文化的总体定位和口号,应该是从教育研究的角度可以得到理论支撑的,并且从一开始就考虑到在各个层面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落实。不然,容易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理解模糊、难以落实等问题,影响学校文化的长效发展和总体文化氛围的一致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