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果分享:为新中国而奋斗!

成果分享:为新中国而奋斗!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知识清单本章点睛本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的政策与实践;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包围之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新中国的诞生。这三个阶级的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这一方案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的建国方案。

成果分享: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知识清单

img32

本章点睛

本章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的政策与实践;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包围之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新中国的诞生。

本章重点:一为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二为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三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第三条道路”的幻想归于破灭;四为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大纲知识点精解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1.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

(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突出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一方面,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被打败,英、法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而美国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苏联在经受战争的考验后,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蓬勃兴起;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这表明,在短时间内,国际帝国主义难以形成足够强大的力量来镇压或干涉各国人民革命。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全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

二是逐步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在此基础上,并逐步形成了分别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的对立。

三是这样的国际格局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战后不久,美国拟定了一个准备称霸世界的所谓“全球战略计划”。为实现此计划,美国在“遏制”苏联势力的旗号下积极向全球扩张,并把夺取中国以巩固它在亚洲的地位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为此,美国继续采取自中国抗战后期就已确立的扶蒋反共政策。这一政策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力促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以期用和平手段诱骗中共向国民党投降,使美国不战而控制全中国;另一方面,从各方面大力加强国民党的力量,一旦和谈目的不能实现时,便帮助国民党与中共决战,以期用武力打败中共,使中国成为美国的附庸。无论美国采取何种手法扶蒋反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都将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严峻考验。

(2)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形势也出现了重大的新变化:

一是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共产党已有党员120万人,领导的正规军达120余万人,民兵达220万人;解放区扩大到1亿人口。国民党统治区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力量有很大增强,并同共产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经历长期抗战后,全国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渴望国内和平、民主、团结。

二是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从其根本阶级利益出发,坚持独裁统治,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这就使得中国仍面临两种不同命运和不同前途的尖锐斗争。

三是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国内始终存在三种政治力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三种建国方案。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建国方案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它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背道而驰,因而最终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唾弃。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也被推翻了。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个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使其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民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这三个阶级的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完整的建国方案。其主要内容是: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这一方案是引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的建国方案。

战后的政治形势,总的来说,对中国人民实现创建新中国的目标是有利的。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制定。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估计,造成国共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和平发展的新阶段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应当努力争取中国出现这种局面,以便通过和平的途径实现中国社会的变革。这是因为,中国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争之后,有和平建国的强烈要求,中国共产党应当充分考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这种愿望。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全民族面临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2)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由于国民党内战部署一时难以完成,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接连发出三封电报,邀请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在此期间,9月19日,中共中央正式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集中力量争取控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北地区。为打退国民党军队在谈判中发动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进行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平绥战役、津浦战役等自卫反击战,并取得了胜利。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同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及社会贤达代表38人。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与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密切合作,同国民党当局认真协商,推动政协会议通过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宪章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

这些协议并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但其中若干规定有利于削弱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因而在相当程度上是有利于人民的。在一个时期里,是否忠实履行政协决议,成为人们衡量政治是非的重要尺度。

(3)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斗争。

政协会议后,国内出现了一个暂时的和平局面,但是这一局面很快就被国民党打破。

1946年2月10日,国民党派遣的特务、打手,破坏“陪都各界协进会”等20多个团体发起举行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及新闻记者等多人被打伤,连同失踪、被捕的共有60多人,制造了校场口惨案。随后,一系列破坏政协协议的事件接连发生,国内局势日益恶化。1946年3月,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命令其追随者对政协决议予以“补救”。他以扩大内战的行动使政协协议成为一纸空文。之后,国民党在东北放手展开军事行动,对关内各解放区的进攻也日益升级。这些举动迫使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由争取和平民主逐步转向准备自卫战争。

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派出请愿团,赴南京向国民党当局呼吁和平。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遭到国民党当局指使的大批暴徒的围殴。团长马叙伦和代表雷洁琼等多人受伤。下关惨案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内战的真面目。

为做好自卫战争的准备,中国共产党在各解放区抓紧减租、生产和练兵,组编野战兵团;发布《五四指示》,开展土地改革;抓紧“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落实,做好自卫战争的各项准备工作。

尽管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但是,中国共产党为此所做的真诚努力,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成果,对于推迟全面内战的爆发,保证党和人民军队在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胜利地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国民党竭力把发动内战的责任嫁祸于中国共产党,并对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民主力量进行血腥镇压,其结果反倒造成了政治上的自我孤立。人心向背的分野,由此初见分晓。

3.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同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占领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当天,蒋介石下令于11月12日召开由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1947年2月下旬,国民党当局限期令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全部撤退。至此,和谈之门被国民党全部关闭,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全面内战爆发时,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军民面临的形势是极为严峻的。当时,国民党的总兵力约430万人,统治着约占全国面积3/4的地区和3亿以上的人口,控制着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交通线。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为127万人,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军步兵武器;解放区的人口为1.36亿,面积只约占全国的1/4,而且基本上处于被分割、包围的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还不是很巩固,在物资上基本得不到外援。正是凭借军力和经济上的优势,国民党统治集团认为,只需3~6个月,就可以打败人民解放军。

(2)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清醒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明确而坚定地指出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场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不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中华民族的前途就会被断送。

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集团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和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集团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和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毛泽东还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并预言人民解放军的“小米加步枪”一定能够战胜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加坦克”。

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中国共产党制定和实施了相应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指导方针。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紧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时间里,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在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各解放区军民英勇奋战,至1947年2月即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至1947年6月,基本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人民军队在一年的内线作战中共歼敌112万人,战局的发展,从根本上粉碎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速战速决计划。

二、国民党政府处于全民的包围中

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使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947年7月,国民党军的总兵力由430万人下降为373万人,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人下降为150万人,而且士气低落。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则由127万人发展为195万人,其中正规军近100万人,其武器装备因大量缴获而得到很大改善,机动兵力大大增强,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根据这种形势,中共中央果断决定,不待完全粉碎国民党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立刻将人民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去,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将中国革命推向新的高潮。

根据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在鲁西南地区大量歼敌,配合华东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随后千里跃进大别山,在鄂豫皖实施战略展开。与之相配合,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支大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相互策应,机动歼敌。它们调动和吸引国民党军南线全部兵力160多个旅中约90个旅于自己周围,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仍在内线作战的人民解放军中,由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于1947年8月中旬扭转了西北战局,结束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谭震林、许世友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于1947年12月转入反攻;聂荣臻率领的晋察冀野战军、徐向前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等,也在同时加紧发起攻击,渐次转入反攻。期间,晋察冀野战军于11月12日攻占石家庄,开创了人民军队攻占大城市的先例。同年夏季,林彪罗荣桓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反攻,至11月初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战局。

上述各个战场上的攻势作战,构成了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宏阔态势。

(2)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正式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行动口号。这个口号的提出,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和全国人民的斗志。

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指出,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反攻,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100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在报告中,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即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毛泽东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牢牢掌握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必须懂得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注意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善于把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行动;必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以便把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地向前推进。

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1)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土地制度的改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夺取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此后,通过开展清算斗争等,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即有2/3的地区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在这个大纲的指引下,土地改革运动在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

(2)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1947年下半年和1948年初,土地改革运动在各解放区广泛发动。这期间一度发生过侵犯部分中农利益、侵犯某些民族工商业;许多地方斗争地主、富农的方法不适当等“左”的错误。中共中央一经发现,便立即采取坚决的措施加以纠正。1948年4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总结了土地改革的经验,系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到1948年秋,一亿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解放区广大农民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愿望。解放区出现了新面貌:广大农民对中国共产党更加信任和拥护,工农联盟以及解放区的人民民主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广大农民从封建的生产关系中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农村的经济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大批青壮年农民踊跃参军,配合解放军作战,人民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后方和最基本的人力和物力保证。

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随着土改运动的深入发展,广大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因而自觉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这就为打败蒋介石、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出现这种情况,是同国民党统治的政治经济危机加深分不开的。

(1)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这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接收变成“劫收”,大发“胜利财”,从而使更多的民众期望破灭。

第二,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实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为了支持这一内战,他们从多方面加剧了对广大人民的疯狂掠夺。如据国民党政府公布的数字,1945年全国田赋征收实为5 900余万担,1946年则猛增为117 567万担,较抗战前赋额增加4倍以上。又如滥发法币,1948年8月,法币发行额已比1937年抗战前增发47万多倍,而物价跃至7 255 862倍,恶性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飞涨使人民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洗劫。在这一过程中,民族工商业愈加走向破产,1946年入秋以来的几个月间,仅重庆一地,倒闭的大小商号即达700余家。农业凋敝,1947年,全国农作物总产量比1936年减少了33%~44%,各地饥民达1亿人以上。公教人员和学生、群众的生活也陷入了难熬的困境。

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的反人民的内战,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线上,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同蒋介石反动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除此以外,再无出路。

(2)学生运动的高涨。

国统区人民所进行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以学生运动为发端。1945年发生在昆明的一二·一运动,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它吹响了国统区爱国学生运动的第一声号角,在全国范围产生了重大影响。

1946年12月30日,为抗议驻华美军强暴北京大学先修班一女学生,以“抗议美军暴行!”“美军退出中国!”为基本口号的抗暴运动在北平爆发。十多天内,这一斗争扩展到14个省26个城市,参加罢课、游行等的学生总数达50万人。

1947年5月20日,南京、上海、苏州、杭州地区16所专科以上院校学生6 000余人汇集南京,举行反饥饿、反内战、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遭到国民党宪警的镇压。同日,天津南开、北洋两校的游行学生遭到特务的殴打,许多人受伤。南京、天津的流血事件,便是震惊中外的五二○惨案。在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的领导下,五二○惨案以后,学生们提出了“反迫害”的口号,运动向着“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目标发展,并迅速扩展到60多个大中城市,同工人罢工、教员罢教等各阶层人民的斗争汇合到一起,标志着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的正式形成。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后,国民党当局加紧了对爱国民主运动的镇压,1947年10月后,爱国学生进行着更加英勇、顽强的斗争。由于他们越来越把祖国的前途和自己的希望寄托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斗争口号,便由“反饥饿、反内战”改为“反迫害”了。1948年5月至6月,爱国学生掀起反对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法西斯的运动。在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后,各地爱国学生普遍进行了“迎接解放”的斗争。

(3)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学生运动的高涨推动了整个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

国民党统治区的广大工人在爱国民主运动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全面内战爆发后,1947年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中,先后有120万工人举行罢工。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决战阶段后,广大职工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广泛开展了护厂、护矿,反破坏、反搬迁的斗争。

1946年7月,浙江、广西、江西等省的一些市县发生抢米事件。1947年5月到6月,饥民的“抢米”风潮席卷包括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省的40多个大小城市。许多地方的抢米风潮由骚动发展为反对政府的直接斗争。

在农村,农民不断掀起反抗国民党当局抓丁、征粮、征税的浪潮。1947年1月,民变地区扩展到300多个县。中共地方组织还在广东(含海南岛)、湖北、安徽、福建、江西等一些地方的农村中,恢复和发展人民武装,进行武装斗争,建立游击根据地。

1947年2月28日,台湾省台北市人民为反抗国民党当局的暴政、抗议反动军警屠杀市民,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又遭国民党军警镇压。2月底3月初,台湾各地汉族、高山族人民纷起响应,夺取武器,举行起义,并攻占台中、嘉义等城市。国民党当局从大陆调来大批军警、特务,对起义群众进行镇压。3月14日,起义失败。二二八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有力地显示了台湾人民反对国民党的暴虐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革命精神,它是全国人民民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4年秋,原新疆省的伊犁、塔城、阿山(今阿勒泰)三个专区的维吾尔、哈萨克等少数民族群众,因不堪忍受以军阀盛世才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爆发了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并于1945年建立革命政府,史称“三区革命”。抗日战争胜利后,三区革命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国民党政府迫于压力,派出代表团同三区革命政府代表团举行谈判,并于1946年1月初签订11项和平条款。但国民党政府很快就推翻和平条款,加紧镇压新疆人民的革命运动。新疆各族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坚持斗争。

1947年初,内蒙古东部大部和中部部分地区获得解放。同年4月,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乌兰浩特举行,通过《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等文件。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宣告成立,乌兰夫为主席。内蒙古人民的斗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这些事实表明,不仅在军事战线上,而且在政治战线上,国民党政府都打了败仗。这个政府已经处在全民的包围中。正是在这种形势下,1947年5月30日,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所写的社论中指出,中国事变的发展,比人们预料的要快些。一方面是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一方面是蒋管区人民斗争的前进,其速度都是很快的。为了建立一个和平的、民主的、独立的新中国,中国人民应当迅速地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

4.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1)中国的民主党派,多数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它们的政治纲领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这些方面,同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们从成立时起,大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庆国共谈判和政协会议期间,各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共同努力。它们为政协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还为维护政协决议进行过不懈的努力。

第二,在国民党当局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时,民主党派中的大多数同共产党保持一致,拒绝参加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反对国民党炮制的“宪法”。它们还积极参加和支持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在第二条战线的斗争中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民主党派的许多成员积极参加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有的为此流血牺牲,如民盟中央委员李公朴、闻一多,民盟中央常委兼西北总支部主任委员杜斌丞。

第四,在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1948年初,各民主党派都公开发表宣言,站在人民革命一边,同共产党一道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而共同奋斗。

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斗,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是各民主党派在这个时期表现的主要方面。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从当年8月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接受中共中央邀请,分别从香港、上海、北平及海外陆续进入东北、华北解放区。在哈尔滨的民主人士章伯钧等提出,政治协商会议即等于临时人民代表会议,即可产生临时中央政府。这个意见为中共中央所接受。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我们对于时局的意见》,一致拥护中共提出的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以期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这个政治声明表明,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的绝大多数人,经过实践的教育,确认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通过建立人民共和国、走向社会主义的政治主张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5.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来形成官僚资产阶级);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但实际上中国人民可选择的方案只有两种,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和人民共和国,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首先是因为帝国主义列强不允许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次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它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人民革命;再次是因为国民党反动派不允许任何阻止其一党专政的力量存在。

抗战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曾鼓吹“中间路线”。如民盟等主张“以民主的方式争取民主,以合法的行动争取合法的地位”,但国民党当局还是不断以暴力对其进行迫害。1947年10月,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明令对该组织及其成员的一切活动“严加取缔”。同年11月6日,民盟总部被迫发表公告,通告盟员自即日起一律停止政治活动,民盟总部即日解散。这就使在国民党统治下进行的和平改良的“第三条道路”的幻想归于破灭。

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会议明确宣告,民盟坚决不能够在是非曲直之间有中立的态度,指出独立的中间路线不符合中国的现实环境,是行不通的。民盟必须站在人民的、民主的、革命的立场,为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集团、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驱逐美帝国主义出中国、实现人民的民主而奋斗。会议表示今后要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这次会议,标志着民盟站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

上述情况表明,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国民党反动政权陷入众叛亲离、彻底孤立的境地。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决定中国命运的战略决战。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这时,人民解放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其中野战军149万人,部队的装备有了极大改善,政治觉悟和军事技术进一步提高;基本完成了土地制度改革的各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广大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与此相反,经过大量补充,国民党军队已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为365万人,其中可用于第一线的兵力仅174万人,而且由于遭到各阶层人民的强烈反对,处境十分孤立;士气低落,战斗力不强,失败情绪弥漫。这使得它在军事上不得不放弃“全面防御”,转而实行“重点防御”。国民党政权濒临崩溃。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下,在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援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东北野战军主力70万人在林彪、罗荣桓领导下,共歼敌47.2万人。

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以及地方武装共60万人,在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组成的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领导下,共歼敌55.5万人。

平津战役自1948年11月29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入关作战的东北野战军、华北解放军主力与地方武装共100万人,在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的平津前线总前委领导下,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

三大战役前后历时14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154万余人,加上1948年7月至1949年1月期间在济南战役和其他战役中的损失,国民党军队共丧失兵力230余万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

三大战役,无论是战争的规模还是取得的成果,在中国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这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

(2)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三大战役后,为了挽救败局,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企图借“和平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布置长江防线,以便卷土重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及时揭露了蒋介石的阴谋。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指出,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但是,为了迅速结束战争,1949年1月14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蒋介石的和平阴谋针锋相对的和平谈判八项条件。1月21日,蒋介石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4月1日起,国共双方代表以中共所提八项条件为基础在北平进行谈判。4月20日,国民党政府电令其和谈代表拒绝在中共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第二、第三野战军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长达500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天险,一举摧毁了国民党苦心经营了3个半月的长江防线。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随后,解放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所部各路大军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举行胜利的大进军,分别以战斗方式或和平方式,迅速解决残余敌人,解放广大国土。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从大陆逃往台湾省。

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建立新中国的任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1948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中论述了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问题。关于国体(即国家政权的阶级性),毛泽东指出,我们政权的阶级性是这样: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但不是仅仅工农,还有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他强调,我们“不必搞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和三权鼎立等”,这套东西“袁世凯、曹锟都搞过,已经臭了”,我们应当“建立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第二,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第三,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因此,“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胜利面前,毛泽东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强调,必须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不要在这种袭击面前打败仗。

2013年7月11日下午,习近平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参观。他对当地干部群众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会增添许多正能量。参观期间,习近平说,毛泽东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系统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主张:第一,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因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二,在上述联盟中,主要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联盟,因为这两个阶级占了中国人口的80%~90%。推翻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力量。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主要依靠这两个阶级的联盟。第三,为建立新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毛泽东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www.xing528.com)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规定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构成了后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的基础。

(2)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

创建新中国的任务,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最后完成的。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共662人。新政协筹备会主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开幕词中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会议一致同意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基础,并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二,关于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各少数民族均有发展其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人民政府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第三,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共同纲领》规定,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四,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共同纲领》规定,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在当时的情况下,《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在上述规定中,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的规定是《共同纲领》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其他各项内容都是服从、服务于它及体现它的。这项规定也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因为中国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是要通过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实现的。

会议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随后,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会议还选举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通过了若干建立新中国的其他具体决定。

9月30日,会议通过的宣言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业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同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备工作胜利完成。

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1)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情况、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正确的方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其次,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时代。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在他们中间,涌现出了无数无畏的英雄和不屈的战士。随着斗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也逐步向共产党靠拢。没有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最后,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一些国际友人还直接参加了中国的革命斗争,有的已经长眠在中国的土地上。

(2)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由于中国人民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严酷压迫,在中国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群众基础是十分广泛的。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为此,必须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必须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必须对同工人阶级争夺领导权的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逐步地争取革命的胜利。

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必须建立一支新型人民军队。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这支军队必须实行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注重在端正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毛泽东的建党学说着重党的思想建设,用工人阶级思想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培育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在党内斗争中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并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成为了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

第四,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毛泽东在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道路时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这就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复习重点提示

要了解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形势,认识中国共产党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的必然性和正义性;了解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历程,认识国民党政府迅速走向崩溃的历史必然性及原因;了解中国各民主党派的发展历史,认识它们走上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模拟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抗战胜利后,当时各民主党派中最有影响的政党是(  )。

A.中国民主同盟

B.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C.中国民主建国会

D.中国民主促进会

2.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  )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A.东北解放区

B.苏皖解放区

C.中原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

3.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军队处于(  )阶段。

A.战略进攻

B.战略相持

C.战略决战

D.战略防御

4.1947年5月1日,(  )宣告成立。

A.内蒙古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5.在国民党统治区,以(  )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A.工人运动

B.学生运动

C.农民运动

D.市民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

1.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为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A.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B.在国统区开辟第二条战线

C.参加政协会议并维护政协协议

D.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2.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是(  )。

A.国民党政府专制独裁、官员贪污腐败

B.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利

C.国民党顽固坚持内战政策

D.国统区爆发严重经济危机

3.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  )的口号。

A.前方打老蒋

B.打倒蒋介石

C.解放全中国

D.后方挖蒋根

4.在战略决战阶段,人民解放战争经历了(  )等重大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5.(  ),构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B.九月会议决议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三、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1946年政协会议召开时,中国民主同盟等主张“以民主的方式争取民主,以合法的行动争取合法的地位”,并表示要走中间路线。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2

针对1947年10月27日,蒋介石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并对该盟人员实行进一步的迫害,新华社在同年11月6日发表的时评《蒋介石解散民盟》中写道:“民盟方面现在应该得到教训:任何对美国侵略者及蒋介石集团或其中某些派别的幻想,都是无益于自己与人民的,应当清除这种幻想,而坚决地站到真正的人民民主方面来,中间道路是没有的。”

摘自《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

(1)根据材料1及所学知识请回答:

①中国民主同盟提出的主张反映了哪个阶级的要求?“中间路线”的实质是什么?

②中国民主同盟对国民党政府的斗争方式是什么?这和中国共产党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2及所学知识请回答:

中国民主同盟曾经主张的“中间道路”为什么走不通?

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1949年10月1日。

下午15时整,北京,天安门城楼。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广场沸腾了!震天的欢呼直冲云霄,帽子、围巾甚至报纸在空中飞舞……

身着深色旗袍的宋庆龄站在城楼上,看着眼前涌动的人潮,看着广场上矗立的孙中山画像,不禁热泪盈眶。8天后,她这样向世人讲述在天安门城楼的那一刻——

“连年的伟大奋斗和艰苦的事迹,又在我眼前出现。但是另一个念头抓住我的心,我知道,这一次不会再回头了,不会再倒退了。这一次,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09-09-16

材料2

2009年10月1日。

上午10时整,首都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20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这一盛大节日。

天安门城楼红墙正中悬挂着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的巨幅彩色画像。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竖立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纪念碑两侧超宽电子屏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格外醒目。广场东西两侧,56根绘有各族群众载歌载舞图案的民族团结柱,象征着56个民族共同擎起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基业。

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6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具有5 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摘编自《人民日报》,2009-10-02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宋庆龄所说的“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

(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模拟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A  5.B

二、多项选择题

1.AC  2.ACD  3.BC  4.ABCD  5.AC

三、分析题

1.[答案要点](1)①中国民主同盟是中国民主党派的主要代表,并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中国民主党派代表的是与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有较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团体。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曾经提出“中间路线”。其主张: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而实行的方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的道路。他们所提倡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他们所主张的“中间路线”,实质上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②中国民主同盟是一个赤手空拳的组织,他们连一支枪也没有,并且不打算有,他们凭借的是言论、出版,进行的是和平运动、合法运动、改良运动。中国共产党则坚持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

(2)中国民主同盟曾经主张的中间道路之所以走不通,其原因在于:

第一,这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发展它们自己的资本主义。对于它们来说,政治上、经济上不独立的中国,乃是理想的倾销商品的市场、投资的场所与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如果中国成为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它就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这是它们不能容忍的。

第二,中国在战后面临的是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尖锐斗争。客观形势决定了人们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持有“中间路线”想法的人们一接触到实际斗争,尤其是内战重起,就只能在靠近共产党或靠近国民党中选择道路,而不能有其他道路。

第三,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力量过于软弱,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而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扫清障碍。代表这个阶级要求的中间派,由于提不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无法动员农民这个最广大的群众;由于不敢进行革命的武装斗争,根本不掌握军队。因此,他们在政治上没有很大的分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把实现民主政治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让步这种幻想之上。而中国的反动统治者由于自身社会基础的极其狭小,其统治是十分残暴,同时又是十分虚弱的。它既不能容忍,更经受不住任何的民主改革,绝不会对于中间势力关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要求作出原则性的让步。

严酷的事实的教育,使许多曾经主张走“中间路线”的人们逐步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而站到了拥护共产党主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上来。在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答案要点](1)虽然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后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并且开展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然没有改变。之后,经过中国共产党继续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至此,“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出了果实”。

(2)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第一,结束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蒙受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第二,结束了本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第三,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夷不断的历史,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第四,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开始树立起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