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知识清单
本章点睛
本章主要阐述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我国的外交战略。
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一度认为世界战争不可避免,并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邓小平根据世界各种势力的实力对比消长与变化,对国际形势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判断,主要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可能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当代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新中国成立后,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一政策得到进一步发展。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四条基本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大纲知识点精解
一、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所谓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并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和战略性意义的问题,就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随着世界矛盾和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时代主题也会发生转换。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是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
如何判断世界范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历来是观察和估量国际形势、制定和执行内外政策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继续坚持新的世界大战既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防止的两点论。但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由于美国扩大对越南的战争,苏联对我国的军事威胁日益增加,我们一度认为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准备早打、大打,打常规战争,甚至打核大战。因而,我们各方面的工作始终处于临战状态,经济建设受到很大影响。
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提出这么一个看法,就是有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1974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他指出,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关于中国站在第三世界一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并且推动同美国、日本建立正常关系的决策,对于我们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还根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先后提出了一系列著名论断: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反对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称霸;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平等的,反对以大压小、以强凌弱;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结成广泛的反帝反霸斗争的国际统一战线。
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邓小平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判断。他先是提出,国际形势是好的,我们有可能争取多一点时间不打仗。同时,我们也要防备别人早打、大打。后来,随着国际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他又指出,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出现重要变化,和平因素增长超出战争因素增长,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1985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论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国人民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更加活跃,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国与国相互联系更加紧密。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但是,世界还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在持续,发展不平衡更加突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信息安全等全球性问题进一步显现,恐怖主义、跨国有组织犯罪、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依然存在,局部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从两大阵营对立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全球,再到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曲折发展过程。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一家独霸世界力不从心;欧盟的建立加快了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不容低估;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必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种力量此消彼长。虽然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是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是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的较长过渡时期内世界力量对比的基本态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大国着眼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竞争,纷纷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对外战略,谋求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但从总体上看,西方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在国际体系中仍处主导地位,这一格局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
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但也要看到,世界多极化进程必然是长期的、复杂的,单极秩序观和多极秩序观的较量有时甚至是非常激烈的。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合作、共克时艰的要求和呼声越来越高,同时,某些国家在实行单边主义、四处煽风点火、干涉别国内政方面也更加肆无忌惮。在多极化进程中,如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已经成为一个时代性课题。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但也要看到,世界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经历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协作的扩大,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为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世贸组织的建立,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互相渗透,连成一个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趋势表现在诸多方面:①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加强了各国的经济联系;②国际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金融工具不断创新,资金跨国交易的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③全球和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加快,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全面开放市场;④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不断向世界各地扩展。这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经济局面。面对这种趋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画地为牢、自我孤立,而必须把自身的发展同世界性的普遍经济交往联系在一起,积极地利用这种联系为本国的发展服务。在开放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寻求更适合自身发展的开放。充分利用国际条件,开拓国际市场,引进先进技术,这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个必须顺应的历史潮流。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秩序仍存在不公正不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也面临着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挑战。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发展中国家在扩大开放时应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循序渐进,注意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一旦某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不仅发展中国家会受害,发达国家也难以置身其外。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从局部发展到全球,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在这场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突出,各类风险明显增多。目前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应对全球性危机,需要增进合作。各国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构建互惠共赢的多边经济体制,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3.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战略机遇期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生存、发展或实现某些方面重大突破时所面临的有利时期。战略机遇期是各种因素和各种关系交互作用的结果,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战略机遇期需要人们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谁能紧紧抓住和充分利用好这种机遇期就能够获得新发展和新突破,忽视了它,就将丧失发展的有利时机;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会随着形势的发展而变化,需要人们去正确分析和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是可以延续和拓展的,只要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策略正确,我们就能够延长和拓展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八大重申,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强调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新形势下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国际来看,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二是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下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使多边贸易投资自由化面临困难,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中断,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加。三是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多。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面临新的机遇。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的治理结构改革已经迈出重要步伐,尤其是20国集团峰会取代八国集团峰会上升为世界经济治理核心机制,初步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事务的长期垄断,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治理中的发言权和规则制定权。与此同时,我国发展也面临来自国际方面的挑战和不利影响: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难以明显好转,将对我国稳定出口增加难度;全球各领域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调整经济结构的巨大压力;国际金融商品市场可能持续动荡;我国周边环境中的战略压力和地缘政治风险有所突出,东海、南海不断发生事端,使我国发展的良好周边环境受到影响。
从国内来看,①我国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加强固。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提升,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阶段,特别是随着城镇化深入发展,不仅将继续拉动巨额的城镇基础设施和住房等投资,还将继续拉动由大量农村居民变为城镇居民而带来的成倍增长的生活消费。③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政府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明显增强。④制度优势日益显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改革的全面深化,新的更大的制度红利和发展潜力将会不断地创造和释放出来。同时,我国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①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回落既是宏观调控的结果,也是市场需求环境变化的反映,尤其是受外需不振甚至下滑冲击的影响。②经济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尽管近些年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但我国第一产业基础不稳、第二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不快的问题仍然突出。随着经济增速回落,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暴露。③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技术水平整体偏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健全,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名牌产品,新兴产业带动作用还不强。
战略机遇期稍纵即逝,只有紧紧抓住和用好了才有意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关键在于能善于发掘和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我们发展的资源和关系,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紧紧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1.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
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面临众多难题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发展振兴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奋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为此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
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中国实行对内改革从一开始就是同对外开放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勇敢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获得了在闭关锁国条件下不可能获得的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各种人才,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发展的优势。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不仅致力于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第一,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主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中国必然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要发展起来,实现现代化,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奋斗。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此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600多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涉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去的是茶叶、瓷器、丝绸、工艺,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带给世界的是和平与文明,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国与有关国家和人民加强交流的诚意。立足当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同时,1840年以来,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和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我国人民受尽了压迫。所以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第三,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同时,中国也清楚地看到,世界上仍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人类还面临许多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就能够逐步实现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目标。长期以来,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早在1974年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候,邓小平就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永远不称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趋势,坚持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多次公开阐明:中国过去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只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广阔的市场。事实表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
总之,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推动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国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立足本国国情探索出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道路已经并将进一步显示出其世界意义。
中国和平发展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避免了那种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老路。中国强大了,也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带给世界的是更多机遇。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发展壮大,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将推动国际力量对比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引导国际格局演变和国际体系变革。一个繁荣发展的中国,一个民主法治的中国,一个和谐稳定的中国,必将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2.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1)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时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这一基本方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还针对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确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具体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我国外交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强调,中国必须独立自主,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中国真正的独立和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决不能靠外国恩赐,主要靠中国人民自己努力争取。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就是指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指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他友好国家的关系。“一边倒”,就是指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三大方针符合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安全、独立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利益,为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过1955年的万隆会议为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这五项原则后来进一步完整地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苏联加强在中苏边境地区和蒙古的军事部署,并企图从北、南、西三面包围中国。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急于从越南脱身,谋求打开对华关系。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了“一条线”的外交战略,即,从东边起,日本、中国、欧洲、美国,加上同一条线上的第三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这是我国外交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对缓和我国面临的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保障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实行什么样的具体对外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基本方针始终没变。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苏争霸转入均衡、僵持阶段,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提高,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成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力量。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变化,果断、及时地指导我们党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战略,确定了“真正的不结盟”战略。从“一条线”到“真正的不结盟”,是一个重大的转变,是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重大决策,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超级大国争夺霸权,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或者集团。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强调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高度重视第三世界国家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强调加强同它们的团结与合作;主张积极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强调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确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善于守拙、决不当头的方针;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交流合作,开创党的对外工作新局面;强调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要对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邓小平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我国的外交实践,解决了我国外交面临的一个又一个重大复杂的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邓小平外交思想。
冷战结束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开创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他指出,我们外交工作的根本目标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国际环境,特别是和平的周边环境,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为祖国的统一大业服务。外交工作归根到底就是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
根据新世纪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胡锦涛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指出,中国将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将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坚持劝和促谈,为通过对话谈判妥善处理有关问题作出不懈努力。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就是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就是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就是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就是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而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就是坚持不同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永远不谋求霸权。
(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在外交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处理对外关系的根本依据。严格按照这一政策准则办事,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人将这一基本原则运用于国际外交领域,将它发展为正确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外交原则和方针,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在新形势下,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关切增多,在推动国际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我们要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抓住历史机遇,巩固传统友谊,深化全面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各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和整个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整体相联系的;各个国家只有把本国的事情搞好了,才能更好地支持其他国家的发展,为履行国际义务作出自己的贡献。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时,既要坚决维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涉及我国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问题上决不妥协退让,同时又要注意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紧密结合起来。
3.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是由我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所决定的。我国和平外交的性质决定了外交工作要为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积极促进其他国家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鲜明特征。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因此,同担责任、共享权利,建立起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符合人类共同利益。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必须推动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在西方国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形成的,总体上有利于维护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的趋势,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已经难以满足各国发展的要求,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已成必然。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重在推进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发展成果。世界经济最根本的失衡是发展的不平衡。由于自然资源、科技水平、人才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国际市场供求关系重组加速,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加快了世界财富的进一步集中,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将继续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平衡发展,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具有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倡导并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既是一个长期目标,又是一项现实任务。
在国际关系中中国坚持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为了建设和谐世界,应努力做到: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的社会基础。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密不可分,中国未来发展更需要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中国人民将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
复习重点提示
本章是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部环境。要重点搞清: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的关系;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还应掌握: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对本章最后提到的有关建设和谐世界的内容应特别注意,有可能出选择题。
模拟练习题(www.xing528.com)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世界的主题是( )。
A.和平与发展
B.革命与战争
C.反霸与反恐
D.友好与合作
2.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D.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3.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A.领土争端
B.民族矛盾
C.宗教纷争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5.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
A.一极化
B.两极格局
C.多极化
D.三足鼎立
6.我国确定实行“真正不结盟”战略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7.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途径是( )。
A.增强联合国的权力
B.各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C.倡导不结盟运动
D.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对外政策的主要原则是( )。
A.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
B.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D.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是中国外交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2.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坚持的原则是( )。
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的重大变动可以概括为( )。
A.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
B.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
C.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D.世界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4.和谐世界应该是( )。
A.民主的世界
B.和睦的世界
C.公正的世界
D.包容的世界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 )。
A.互不侵犯
B.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
D.和平共处
6.新中国建立之际,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有( )。
A.“一边倒”
B.“反霸权主义”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另起炉灶”
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因为( )。
A.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C.中国人民在对外交往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
D.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中国人民始终渴望和平
三、分析题
要了解中国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中国选择的是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中国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
摘自胡锦涛2005年11月9日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市长萨沃里举行的欢迎晚宴上的演讲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在当前为什么特别强调“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
(2)中国选择和坚持的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是什么?
(3)中国为什么必须而且能够选择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模拟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D 5.C 6.C 7.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ACD 4.ABCD 5.ABCD 6.ACD 7.ACD
三、分析题
[答案要点](1)首先和主要的是针对国际上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对中国发展所散布的种种攻击和污蔑,尤其是针对“中国威胁论”,同时也是为了向不明真相的人做好解释工作。就国内来讲,也是为了对我国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教育:中国永远不称霸,不威胁别人。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将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有着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有着中国发展的历史根源。第一,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第二,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也是从近代中国的切身经历中得出的结论。第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