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宁夏镇、卫、所建置
一、宁夏镇建置
明初,宁夏北部行政建置因袭元制,设立宁夏府,治今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后因地方不靖,新生的明政权一时鞭长莫及,难以控制,于洪武五年(1372年),将宁夏军民和地方政权一起迁往陕西腹地,“空其城”而成为无人区。洪武九年(1376年),明军重新控制北国边防,创建宁夏卫。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派左都督何福佩“征虏将军印”,首任镇守宁夏等处总兵官,标志宁夏镇的建立。后宁夏总兵官改为专挂“征西将军之印”,全称为“镇守宁夏地方总兵官”。这种武官,是明朝首创,它本来只是给临时差遣完成某项任务时武官的一种名位。无品级、无定员,遇有征战,命一位将军为总兵官,佩“某某将军印”出征,统领从各地卫所临时抽调的军队,事毕缴还佩印,官、兵各回原任和卫所。后来随着战争增多,总兵官渐成常驻某地的高级武官,官级为正二品,其驻地称为“镇”或“总镇”。其下属官佐为: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千总、把总、提调、巡视、领班等。
宁夏镇本来只上隶属于陕西都指挥使司,但后来又增设宁夏巡抚(参赞军务)和三边总督(制)以及监军宦官。使宁夏总兵头上多了三根指挥棒。总镇下辖卫、所和堡寨。宁夏镇管辖宁夏卫、宁夏前卫、宁夏中卫、宁夏后卫和宁夏左屯卫、宁夏右屯卫、宁夏中屯卫7卫以及4个直属千户所——灵州千户所、兴武营守御千户所、宁夏平虏守御千户所和宁夏群牧千户所。各卫设指挥使司,配长官1员,正三品,称“指挥使”,属官有指挥同知(从三品)2人、指挥佥事(正四品)4人、镇抚(从五品)2人。卫下分领中、前、左、右、后5个千户所。每所各设千户(正五品)、副千户(正六品)各1员、镇抚(从六品)若干人。兵员实行统一定额编制,每卫5600人、千户1112人、百户112人。每百户下各编2个总旗,每旗50人。总旗下管5个小镇,各10人。各个总镇统率兵马额数不统一,一般不会超过10万人马。总兵署的直属部队称“镇标兵”或“正兵”。除正兵外还有副总兵指挥的奇兵、游击将军指挥的游兵。此外,还有招募来的少数民族士兵、陕西轮流值守东边墙的班兵和高级武将私养的家丁等各种武装人员,总人数是:驻防额军6万余名(战马6500匹)、陕西备御班军1万余名、高级武官家丁7800名,合计7万多名。庆王府拥有护卫军5600名,不计算在其内。
宁夏镇管辖的范围,东起大盐池(今宁夏盐池县境内),西至兰靖(今甘肃皋兰、靖远县界),全境划分为3个防区:中路防区,以左参将1员负责,指挥部设镇城,分军驻守玉泉营、平虏城、灵州城、横城堡、红山堡、清水堡、毛卜剌堡、红寺堡、小盐池等地;西路防区,以副总兵或左参将1员负责,指挥部设中卫,分军驻防鸣沙城、广武营;东路防区,以右参将1员负责,指挥部设花马池,分军驻防安定堡、兴武营、铁柱泉堡。另外,镇城以游击将军一员,作为各路后援。宁夏高级军政机构——庆藩各王府、宁夏巡抚都察院、宁夏总兵帅府和监军太监府等,均驻节宁夏镇城。
宁夏镇城周长18里,为砖包城,城墙高3丈6尺,墙基阔2丈,城外有护城河一道,河阔10丈、深2丈。有城门6座:东为“清和”,南为“南薰”,西为“镇远”,北为“德胜”,西南另开“光化门(小南门)”,西北另开“振武门(小北门)”。各门均建有城楼,城墙四角各建角楼一座。另外,还在南、北城门外各增筑关城一座,南关门名为“昭阳”(后改为“朝阳”),北关门名为“平虏”(后改为“命我”)。城池建筑雄伟、壮丽、工绝、固若金汤,堪为塞上巨防。
宁夏镇最高军事指挥官从建文四年(1402年)由何福首任,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顾言末任止,历时242年,计有79人,85任总兵官。总兵府(亦称“帅府”)设在镇城北街西侧(今宁夏银川市第一职业高等技术学校一带),以后人们就称这条北大街为“帅府街”。
二、镇辖卫、所
宁夏卫:治镇城(今宁夏银川市兴庆区)。洪武三年(1370年),继承元制,设宁夏府。五年(1372年),地方不靖,府废内迁,“空其城”。九年(1376年),因为庆王定居韦州,对宁夏卫进行整顿。二十八年(1395年),改宁夏卫为“庆王右护卫”。永乐元年(1403年),重新设立宁夏卫建置。上隶属于陕西都司和宁夏镇,其任务是屯垦和战守兼顾。下管堡寨11处:潘昶堡、金贵堡、李祥堡、河西寨、杨和堡、王泰堡、王堡、任春堡、叶盛堡、汉坝堡、河中堡。
宁夏前卫:治镇城。洪武十七年(1384年)设置,后废。建文四年(1402年)恢复建置。上隶属于陕西都司和宁夏镇,其任务是战守为主,屯垦次之。下管堡寨8处:谢保堡、张亮堡、李纲堡、周澄堡、平虏城、威镇堡、宋澄堡、黄河马寨。(www.xing528.com)
宁夏中卫:治今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元朝设置应理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州废。永乐元年(1403年),以庆王右护卫改置“宁夏中卫”,“中卫”地名由此而产生。上隶属于陕西都司和宁夏镇,其任务是屯守兼顾。下辖屯堡13处:柔远堡、镇靖堡、永康堡、宣和堡、宁安堡、威武堡、石空堡、枣园堡、常乐堡、镇虏堡、宁安新堡、控夷堡、古水井堡。
宁夏后卫:治花马池营城(今宁夏盐池县城关)。初为古盐州属地。明正统二年(1437年)立哨马营并筑城,城在边墙外。天顺间移筑于今址。弘治七年(1494年),改置花马池守御千户所。正德元年(1506年),升为宁夏后卫。天启末曾筹划升设总镇,因熹宗皇帝死,内乱、外患、兵兴而未果。每年“防秋”时,陕西三边总制(督)临时驻节于此城。上隶属于陕西都司和宁夏镇。其任务以战守为主。下辖堡城4处:安定堡、杨柳堡、铁柱泉堡、野狐井堡。
宁夏左屯卫:治镇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设置,后废。建文四年(1402年)恢复建置。上隶属于陕西都司和宁夏镇,其主要任务是屯垦、战守。下管辖堡屯14处:蒋鼎堡、陈俊堡、瞿靖堡、林皋堡、邵刚堡、李俊堡、王铨堡、临武马战堡、刘亮堡、魏伩堡、张政堡、唐铎堡、许旺堡、王澄堡。
宁夏右屯卫:治镇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设置,后废。建文四年(1402年)恢复建置。上隶属于陕西都司和宁夏镇,其主要任务是屯垦、战守。下管辖屯堡17处:大坝堡、靖夷堡、杨显堡、平胡堡、威远堡、靖虏堡、雷福堡、常信堡、洪广堡、姚伏堡、高荣堡、周澄堡、镇朔堡、杨信堡、镇北堡、平羌堡、新兴堡。
宁夏中屯卫:治镇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迁南直隶(今江苏南京)和州卫(今安徽和县)置,后废。建文四年(1402年)恢复建置。永乐四年(1406年)并入宁夏卫。正德五年(1510年),因宁夏庆藩郡王寘叛乱,五世庆王台“委身从叛”,事平受到查处,革除王府中护卫,改为宁夏中屯卫。上隶属于陕西都司和宁夏镇,主要任务是屯垦、战守。下管堡屯五处:虞祥堡、汉伯堡、金积堡、中营堡、镇河堡。
灵州千户所:所城原为古灵州(今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古城湾),宣德三年(1428年)城为黄河洪水冲毁,改于今宁夏灵武市筑新城。灵州古城为西汉惠帝四年(前191年)始筑,东汉末因战乱迁废。南北朝改为薄骨律镇。隋唐复置回乐县,前后为灵州、灵武郡治城和朔方节度使驻地。宋入党项,改为“西平府”。元朝仍为灵州。洪武十六年(1383年),于古灵州城北筑所城,设置灵州河口守御千户所。宣德三年(1428年),迁所至新城(今宁夏灵武市),并改灵州守御千户所为“灵州千户所”。弘治十三年(1500年)升格为灵州,直隶陕西布政司。十七年(1504年),革州仍降为千户所。正德元年(1506年)又复为“守御千户所”。万历以后再改为“千户所”。上隶属于陕西都司和宁夏镇,其主要任务是军事战守,下管堡屯城寨24处:枣园堡(今早元村)、吴忠堡、惠安堡、汉伯堡、金积堡、中营堡、秦坝堡、胡家堡、夏家堡、河东关堡、红崖站堡、半个城(同心城)、马家园、石沟城、盐池城、隰宁堡、萌城、磁窑寨、清水营、横城堡、红山堡、红寺堡和清平苑、万安苑军马场堡城。
兴武营守御千户所:治今宁夏盐池县高沙窝乡兴武营村,位于明朝修筑的内外东边墙(长城)交会处。旧有古城,称“半个城”,不知修筑年代。正统十年(1445年),修筑旧城址,设置兴武营。正德元年(1506年),升置守御千户所,上隶属陕西都司和宁夏镇,其主要任务是守卫东边墙防线。
宁夏平虏守御千户所:治平虏城(今宁夏平罗县城关镇)。唐为定远军防地。宋、元为定州属地。洪武中期为宁夏前卫后千户所管地。永乐初立哨马营并筑营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改设平虏守御千户所。因与固原州境内设立的平虏守御千户所同名,且该所在军事上也划归宁夏镇指挥,为了不致混淆,便加“宁夏”二字以示区别。上隶属陕西都司和宁夏镇,主要任务是守卫宁夏北大门战略要地镇远关和北边墙一线。下管堡屯不详,略同于宁夏前卫。
宁夏群牧千户所:治韦州(今宁夏同心县韦州镇),故亦称“韦州群牧所”。唐代为威州,宋入西夏,改名“韦州”。元朝州废,为灵州辖境。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设置宁夏群牧所,实际上是专门为庆王府管理畜牧、草场的机构,故又称为“庆府群牧”,在体制上归庆王府和宁夏镇双重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