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笑翰林陶学士
陶谷,字秀实,邠州新平(今陕西邠县)人,本姓唐,为避后晋高祖石敬瑭讳改姓陶,曾历仕后晋、后汉和后周三朝。《宋史列传第二十八·陶谷传》中说他“强记嗜学,博通经史,诸子佛老,咸所总览;多蓄法书名画,善隶书”,后周即为翰林学士承旨,且在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时有献禅位制书之功。但终其一生,也未受到大用。究其原因,不是其才华不高,能力不强,资格不老,而与他本人的人格肮脏,品质卑下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陶谷是一个过河拆桥的忘恩负义之人。年轻时在后晋为官,曾投书当时的宰相李崧谋求晋升赏识。李崧很看重他的才华,和同为宰相的和凝多次在皇帝面前推荐,短短几年间,就将他由一个单州判官,提升到知制诰的高位。后汉建立后,皇帝要把李崧在汴京的住宅赐予自己的亲信苏逢吉,李崧便把自己在汴京和洛阳的两处房产都送给了苏逢吉。苏逢吉仍不满意,认为李崧轻视了他。李崧的子弟有回喝多了酒,对此略有怨言,苏逢吉知道后就诬告李崧。李崧害怕,称病不出。其族侄李昉探视,李崧问他:“近来朝廷里对我有什么议论?”李昉答道:“倒没有听见别人说什么,只是陶给事中常在稠人广坐之处大说您的不是。”李崧听后,叹息地说:“谷自单州判官,吾取为集贤校理,不数年擢掌诰命,吾何负于陶氏子哉?”李崧想不通,陶谷从一个小小的州判,几年的时间被他提拔为知制诰,哪一点对不起他姓陶的呢?李崧遇害后,李昉因公事去拜访陶谷。陶谷问:“你认识李侍中吗?”李昉答:“他是我的远叔。”陶谷得意地说:“李氏之祸,谷出力焉。”陶谷对提携过自己的恩人不思报答,反落井下石的丑恶嘴脸由此可见。
陶谷身为小人,所做不光彩之事当然不止这些。作为伪君子,他表面上满嘴的仁义道德,其实是满肚子的男盗女娼。据《玉壶清话》卷四载,后周曾派遣陶谷出使江南,以观察虚实。陶谷却倚仗后周国势强大,鄙视江左弱小,宴席之间,从未谈笑,显得道貌岸然,做足了功课,拿足了架子。负责接待的南京太守韩熙载见陶谷正襟危坐的样子,不屑地对亲信说,此公并非端正耿介之人,可以戏弄一番。随即命自己的歌女秦若兰扮作驿馆兵卒之女,以破衣烂裳遮身,每天早晚弄把破扫帚在陶谷下榻的驿馆内外扫地。陶谷见如此清丽佳人却这般装束干此等活计,不禁怜而爱之,乘隙搭讪,询问来历。秦答:“妾身不幸,夫婿亡故,无处可归,托身于父母,就是馆驿中守门的那对老夫妇。”陶谷意乱情迷,很快与秦若兰亲狎无间,难分难舍,临别又写了一首叫做《风光好》的词赠送给美人,曰: “好因缘,恶因缘,奈何天,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续断弦,是何年?”数日后,南唐中主李璟设宴于澄心堂,命以玻璃巨盅酌满酒,请陶谷饮之,陶谷不理不顾,李璟便将秦若兰叫至席间,令其演唱前日陶谷所作之词。陶谷听后面色大惭,灌得酒盅落地,衣冠不整,当场呕吐,委顿不堪。陶谷受此大辱,羞愧难当,却有苦难言,当日即仓惶北归。(www.xing528.com)
陶谷官瘾很大,官欲很强,喜欢投机钻营。据《东轩笔录》载,陶谷久在翰林,总觉得自己应该受到重用。有一天,他让一位要好的同事当说客,利用向宋太祖陈情的机会替自己进言,说他身在翰林禁地,“宣力实多”,言下之意要宋太祖提拔重用他。宋太祖笑着说:“我闻学士草制,皆检前人旧本稍作改易之,此谚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原来,翰林学士起草文告,无非是参照前人的旧本,其间不过是换几个字句,充其量不过照葫芦画瓢而已,谈不上什么贡献。可见,宋太祖对陶谷的投机取巧行为很是不屑的。
其实,宋太祖早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时,就对陶谷颇有看法。《宋史列传第二十八陶谷传》里说: “初,太祖将受禅,未有禅文,谷在旁,出诸怀中而进之曰,‘已成矣。’”因为事发仓促,后周恭帝柴宗训的禅位诏书尚未起草,一旁的陶谷从衣袖里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禅位制书,进献给赵匡胤,说是制书已经写好。于是,赵匡胤随即被人扶上宝座,正式即皇帝位。照说陶谷理应有功封赏,但宋太祖却很是鄙薄他。中国古代历来提倡“忠孝治天下”,而身为后周的翰林学士承旨,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擅自起草禅位诏书,对于后周皇帝来说,可谓大逆。赵匡胤本身皇位就来路不正,靠巧取豪夺而不是靠打天下得来,对陶谷这种卖主求荣的行为自然更为反感,十分鄙视。
陶谷见升官无望,于是心怀怨气,用在翰林学士院墙壁上的题诗“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以发泄内心的不满和怨恨,也成为千百年来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