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
据悉,某地为了帮助高寒山区群众解决温饱,号召社会捐资建立扶贫开发基金。号召发出,群众纷纷响应,踊跃参加捐款捐物,很快募集到资金近百万元。时隔不久,该地要搞旧城改造,又号召干部职工捐款,说是“政府为民办实事,我为政府挑担子”,结果,群众却反应冷淡,应者寥寥。当地领导感叹:“如今群众工作真难做,实事办少了,群众有意见,实事办多了,群众还是有意见。”
照说,党的干部尽力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求之不得,高兴还来不及,怎么反倒有意见了呢?这就说明,你办的这件实事不是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如果困难户温饱没有解决,及时送去钱物予以救济,送去技术和项目帮他们走上小康路,这种“雪中送炭”的好事,看得见,摸得着,见实惠,群众心存感激,自然不会有怨言。但如果是盲目蛮干,贪大求快,脱离实际办实事,超越了群众的承受能力,甚至侵犯了少数群众的眼前利益,群众有反感甚至抵触情绪是不可避免的。(www.xing528.com)
现在,许多基层干部都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自己的追求,希望在自己任期内多上一些大项目,有一些大作为。这当然很好,但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既要考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和当地的发展需要,又要坚持量力而行。共产党人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仅凭“想当然”,而要充分考虑,全面分析相关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把道理向群众讲明,把利益讲清,把困难讲透,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协助政府一道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同时,办实事还要校正出发点。如果一切为了个人荣辱升迁,围绕头上“乌纱帽”做文章,贪虚名,骛虚声,不顾当地实际和群众意愿,搞名目繁多的集资募捐,甚至“牛不喝水强按头”,硬性摊派,随意加重群众的负担,则不是造福而是造祸,不是政绩而是劣迹。这种实事办得越多,农民的怨言越多;“政绩”越大,农民的负担和地方财政的包袱就越大。其结果定会损害干群关系,影响党和政府形象。
人的能力有大小,地区的实力有差别。因此,我们在实践中既要坚持尽力而为,又要坚持量力而行,切不可贪大求多,超越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把有限的“力”用到深处,尽到实处,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