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理
求理,即追求、探求、寻求其中的道理和规律。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通过学习得出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然后再根据实践来丰富理论,这种过程的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是人类认识事物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李瑞环同志的务实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他务实的方法就是调查研究、分析矛盾、探索规律。他经常讲“要琢磨事”,所谓“琢磨事”,就是琢磨规律、追求真理;他强调,“理在其中立”,他的务实过程,都有理的环绕,都是求理的过程;他常说认识事物主要是认识特殊性,用一般性指导去研究特殊性,用大理去求小理。他十分重视总结经验,认为总结经验是求理的最好方法;经验是实践的智慧,是历史的精髓,是推动未来发展的支点性元素,在某种意义上,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经验、总结经验、积累经验、运用经验的历史;能否善于总结经验,是检验一个党或一个领导者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他十分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为结合是运用,结合是目的,结合是坚持,结合也是发展;离开结合谈坚持、谈坚决、谈坚定,只能是空话、大话、假话。为此,在《务实求理》一书中,李瑞环同志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强调:学习理论,其目的全在于用;学而不用,学了没用。(www.xing528.com)
读《务实求理》一书,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李瑞环同志对自己所从事过的各项工作,都深深地打上了理论的烙印,对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都作出了十分到位的理论概括。比如,关于领导者的责任就是把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合理发挥出去的观点,关于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稳定的程度的观点,关于横向重视协调、纵向注意渐进的观点,关于在人权问题上应当坚持的五个基本观点,关于民族宗教问题的“两个十条”的观点,关于在对外交往中应遵守的“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依理待人”的观点,等等,不仅是对具体问题的思考和论述,而且蕴涵着丰富的政治智慧、思想方法、处事准则和哲学道理,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在《务实求理》一书中他还告诫大家,理论研究要跟上现实生活的发展,要敢于触及五个方面的问题:书本上说过的,文件上肯定的,权威人士讲了的,被经验证明的,大多数人公认的。若不敢碰这五个方面,就无法研究。“假如你的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看不见作用,在社会上表现不出价值,那么,你的研究本身就很值得研究。”[3]李瑞环同志还从国家兴衰安危的高度,强调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他说:“从长远观点来看,我们国家如果将来出毛病,多半不是出在自然科学方面,而是出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4]这真是警世之言。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李瑞环同志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民主建设、人民政协建设、统一战线工作、民族宗教工作、宣传思想工作、民族文化建设等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在《务实求理》的多篇谈话中,李瑞环曾多次谈到“和”的问题,显示出他很早就开始对“和”展开思考。1987年,他在天津工作期间,就讲到“天下和静在民乐”,“安定不是靠压、靠卡,而是靠群众高兴满意。民乐,才是真正安定。”[5]到中央工作后,他又在多个场合谈“和”的思想。他说:“和的思想、和为贵的思想,源远流长,世代相传,潜移默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弘扬和为贵的思想,就是要提倡宽宏大度、体谅包容、和谐共存、协调并进。”[6]2000年11月,他在香港会见当地各界知名人士时,还讲了一个故事:汉朝时,京城田氏三兄弟一直和睦相处。家中有棵紫荆树,也长得花繁叶茂。后来他们闹别扭,要分家,紫荆一夜之间就枯萎了。兄弟三人大为震惊,均受感动,不再分家,紫荆花又盛开如初。唐代李白曾为此感慨:“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从历史的长河看,从对后代和未来的影响看,他留下来的这些“理”的意义将历久弥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