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低调:百忍成金的真英雄

低调:百忍成金的真英雄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9章弯腰立世,进退自如 ——百忍成金真英雄有人认为忍让无争、含垢受辱、宽恕容忍是软弱的象征、懦夫的行径。因此可以说,忍也是有限度的。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忍辱负重称为担当大任的美德。纵观古今成功人士之道,无不是靠忍而成就事业的。忍得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忍”是安身立命的法宝,是成就人生大业的重要利器。一要忍气,二要忍辱。“吃亏人常在,能忍者自安”,是提倡忍耐的至理箴言。

低调:百忍成金的真英雄

第9章 弯腰立世,进退自如 ——百忍成金真英雄

有人认为忍让无争、含垢受辱、宽恕容忍是软弱的象征、懦夫的行径。殊不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大智、大仁、大勇的人物。忍即藏怒,藏怒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争,争的方式可以是容忍。在争中忍,在忍中争,二者融会贯通,才能在为人处世中,表现出非凡气度、风度和力度,立于不败之地。

为人处世,要知进知退,退一步,路更宽,暂时弯腰,是为了养精蓄锐,以待时机,这样的退后再进则会更快、更好、更有效、更有力。

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让是一个成功者所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只有处变不惊,才能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孔子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人在社会上处世,难免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碰到与自己作对的人。出现这种情况,有的人主张宁折不弯,坚持自己的原则;有的人主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智者反对这种做法,认为为了一时的利益得失去和人对抗争斗,很可能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碰得头破血流,最终得不偿失。

忍让是一种能力,是善于把自己的感情隐藏起来,行人所不能行。是成人所不能成之事的首要条件,是一种积蓄力量、待机而发的战略战术。在为人处世中遇到受气之事时,不妨先忍耐一下,切莫凭自己的一时意气用事。历史和现实中的许多知名人士,都懂得权衡利弊,重视大利,不夺小利,当忍则忍,能忍则忍;忍得暂时的屈辱,磨炼自己的意志,寻找合适的机会。

我们强调凡事以忍为先。当然,并不是说一切事情均要忍,如果达到那种万事皆空的境界,打你的左脸,你便将右脸也送给对方,这就是一种无原则的“忍”。

对于个人来说,凡是一些非原则的事情都可以忍,譬如个人意气与利益等;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则坚决不能让步。因此可以说,忍也是有限度的。对于不可忍的问题,也应用“忍”的办法来处理,在冷静的心情下谋划,这叫“大义之忍”。

忍,不光是要能忍,还要善忍。自古以来,人们都把忍辱负重称为担当大任的美德。纵观古今成功人士之道,无不是靠忍而成就事业的。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确,不要说十之八九,人生有时甚至事事都不能顺我们的心意。我们要想生存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习曾国藩的“忍辱负重”之术,以便在人生的风口浪尖上“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个人在衡量自身条件尚无必胜把握时,暂时的忍辱负重是必要的、必需的。能接受一切、忍耐一切,然后才能改变一切、战胜一切。一忍可以当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一个人如果做到无所不忍、无所不容,那就能无事不成、无功不建了。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富有哲理的话,从古讲到今,但真正能够明白的有几人,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人?如果人人都能真正地懂得这些道理,人人都能够真正地奉行这些道理,那么人生还有什么坎过不去?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知易行难,心中都很明白这些道理,却无法用行动来实践。

忍得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

“忍”是安身立命的法宝,是成就人生大业的重要利器。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时,要“忍让为先”。忍什么?一要忍气,二要忍辱。气指气愤,辱指屈辱。气愤来自于生活中的不公,辱产生于人格上的贬损。忍气是为了求安,凡事要想得开,看得远。正如俗话所言:“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中国人眼里,忍耐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吃亏人常在,能忍者自安”,是提倡忍耐的至理箴言。忍耐是人类适应自然选择和社会竞争的一种做人方式。

大凡世上的无谓争端多起于芥末小事,一时不能忍,铸成大祸,不仅伤人,而且害己,此乃匹夫之勇。凡事能忍者,不是英雄,至少也是达士;而凡事不能忍者纵然有点愚勇,终归城府太浅,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耐并非懦弱,而是于从容之中静观或蔑视对方。

唐代高僧寒山拾得和尚:“今有人侮我,冷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答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之,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

这种大智若愚的生活艺术,用老子的“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思想来评论可谓恰如其分。

唐朝的娄师德是世家公子,祖上历代都做大官。他弟弟到代州去当太守。他嘱咐说:“我们娄家屡世为官,泽及你我,所以难免被人说道。你出去做官,要认清这一点,遇事要能忍耐。”

他弟弟说:“这我懂得,就是有人把口水唾到我脸上,我也自己擦掉算了。”娄师德说:“这样还不行。”弟弟又说:“那就让它在脸上自己干。”娄师德说:“这才对了。”

忍耐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它需要健康的心理。忍耐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也不是谁都能学会的。做到了,万物皆备于我;学会了,人格就被提升。娄师德教诲他的弟弟“唾面自干”,实在是一种至高的人格修养。

无论是民族还是个人,生存的时间越长,忍耐的功夫就越深。生活在世上,要成就一番事业,谁都难免经受一段忍辱负重的曲折历程。因此,忍辱几乎是有所作为的必然代价,能不能忍,则是伟人与凡人之间的区别。韩信受辱胯下,张良献履桥端,皆英雄人物忍辱逸事。

檐下低头,休养生息

真正有智慧者,会在自己不如人的时候,将“低头”当作磨炼自己的机会,借此取得休养生息的时间,以图将来东山再起。

人在屋檐下,应当如何生存?答案只有两种:低头或者不低头。

所谓“不低头”,又分“对抗”和“逃避”两种。“对抗”就是“拼”,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逃避”就是“惹不起躲得起”,主动退出矛盾冲突。比如“不食周粟”的伯夷和叔齐,还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所谓的“低头”,也可分两种。一种是“低头服心”,低下的不仅是一颗头颅,甚至连腰都弯下去了,完全丧失了人的品格、志气和追求,沦落为“屋檐”下的一条“狗”;第二种叫“权且低头”,低下的仅仅是一颗头,内在的道德准则人生价值并不放弃。之所以低头,只是为了顾全大局,为了再一次昂起高贵的头。

由此,可以看出,第二种低头更加明智,更加智慧。民间有一句俗话,叫“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说的就是人在力量不如别人的时候,或者在求人办事之时,不能不低头退让,也就是第二种低头。

所谓“屋檐”,通俗点说,就是别人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只要你在这势力范围之内,靠这势力生存,那么你就在别人的屋檐下了。

这屋檐有的很高,任何人都可抬头站着,但这种屋檐不多,大部分的屋檐都是非常矮的。

换句话讲,进入别人的势力范围时,你会受到很多有意无意的排斥和压制,以及不知从何而来的欺压,除非你强大到不用靠别人来过日子的程度。即使如此,你也不能保证一辈子都可以如此自由自在,不用在人屋檐下避避风雨。所以,在人屋檐下的心态就有必要调整了。

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年轻时他曾去拜访一位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身高低矮的门。

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入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中。这对他后来功绩卓绝、成为一代伟人不无帮助。

善于处世的人,常常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儿瑕疵,让人一眼就看见他“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搞错了”。因此,那些聪明的部属总会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实力,以假装的愚笨来反衬领导的高明,力图以此获得领导的青睐。当领导阐述其观点后,他马上会装出大彻大悟的样子,并且第一个叫好;当他对某项工作有了好的可行的办法后,不是直接阐发意见,而是在暗地里或用暗示等方法及时告知领导,同时,在表面上再抛出与之相左的甚至很“愚蠢”的意见。时间一长,尽管在大众中形象不佳,有点儿“弱智”,但领导却倍加欣赏,对其“情有独钟”。

适当地把自己放得低一点儿,也就等于把别人抬高了许多。试想,当被人抬举的时候,谁还有搁置不下的敌意呢?

弃直走曲,迂回制胜

人生旅途中,常常会有乱石林立、高山挡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想办法绕过去,不走直线走曲线,在迂回中前进,那些看似曲折的路往往是达到目的的最短途径。

课堂上,地理老师把一幅世界河流分布示意图挂在黑板上问:“同学们,这幅示意图上的河流有什么特点?”“都不是直线,而是弯弯的曲线。”同学们回答。

“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偏偏要走弯路呢?”老师继续问。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的说,河流走弯路,拉长了河流的流程,也因此能拥有更大的流量和流域,当夏季洪水来临时,河流就不会水满为患了。还有的说,由于河流的流程拉长,每个单位河段的流量就相对减少,河水对河床的冲击力也随之减弱,这就起到了保护河床的作用……

“同学们,你们说的这些都对。”老师说,“但是,在我看来,河流为什么不走直路而走弯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走弯路是自然界的一种常态,而走直路是一种非常态。因为河流在前进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这其中有些障碍是无法逾越的,所以它只有走弯路,绕道而行,也正因为走弯路,让它避开了一道道障碍,最终抵达了浩瀚的大海。”

说到这里,老师突然把话题一转,说:“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当你遇到坎坷、挫折时,也要把曲折的人生看做是一种常态,不悲观失望,不长吁短叹,不停滞不前,把走弯路看做是前行的另一种形式、另一条途径,这样你就可以像那些走弯路的河流一样,抵达那浩瀚的人生大海。”

孙子兵法》中说,“知迂直之计者”可以常胜。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是数学常识;但在生活中,看似最直接、最便捷的线路未必是最短、最有效的线路,有时可能恰恰相反。

20世纪60年代初,有一种喷雾式的清洁剂——“处方409”进入了美国家庭,并且久盛不衰。后来,这种清洁剂却出现了一次奇怪的“脱销”……丹佛市许多家“处方409”的分销店,常有顾客跑进来,急切地要买“处方409”。但面带笑容的售货员总是说:“真对不起!刚卖完。”这种日常的小用品一时短缺,给许多顾客带来了不便,那些心急的家庭主妇更是抱怨不已。“处方409”到底哪里去了呢?原来,这是生产经营“处方409”的哈瑞尔公司放出的烟幕。它得到了情报——赫赫有名的波克特甘宝公司要向自己发动进攻了。

波克特甘宝公司生产经营家庭用品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该公司一向财大气粗,平日同行都敬畏三分。它发现“处方409”大有赚头,就准备推出新研制的同类产品,把清洁剂市场夺过来。一场关系着哈瑞尔公司生死存亡的竞争开始了。

哈瑞尔公司密切注视着对手的动静。当它知道波克特甘宝的“新奇”喷雾清洁剂试制成功,要把丹佛市作为“新奇”的第一个试验市场时,就通知丹佛市的全部分销店,不要再往货架上添货了,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处方409”撤离阵地。

“‘新奇’来了!”这消息在那些因买不到“处方409”而烦恼的顾客中炸开了,他们都抱着应急的心理一拥而上,“试试看吧!”第一批“新奇”就这样被抢购一空了,还供不应求呢!波克特甘宝公司派出的测试小组喜出望外,被眼前的虚幻景象迷住了,马上通知总部:“‘新奇’大受欢迎,销量直线上升!”于是,“新奇”正式大批投入生产,准备发动席卷全国的攻势。

这时,哈瑞尔公司看准时机已到,快如闪电,反手杀出一招回马枪。所有的哈瑞尔公司分销店,都贴出了醒目的广告——“特价出售”,推出一种特大包装的“处方409”。其实是把两种大瓶装的“处方409”捆在一起,上面仅标价“1.48美元”,这个价钱可算是便宜得诱人动心。

果然不出所料,顾客一窝蜂似的抢购。精明的哈瑞尔公司算过,只要顾客买上这一次,就足可用上半年,也就是说,他们抢先垄断了半年的消费市场。还蒙在鼓里的波克特甘宝公司登台了,“新奇”大批推出,可惜购买者寥寥,货积如山。大笔投资似流水般花去了,连本也捞不回来,波克特甘宝公司大叹倒霉。过高的期望带来了更深的失望,波克特甘宝公司对“新奇”失去了信心,不久,“新奇”就从货架上消失了。

哈瑞尔公司所采用的方法叫做迂回制胜法,也是曲线取胜法则。也就是不采取直接解决问题的方式,而通过转一个弯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不撞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但也有些人很喜欢走捷径,在当今社会,很多捷径充满了利益的诱惑,其中也布满了陷阱,一不小心陷进去,便无法自拔。

所以,我们在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慎重选择,不要被名利所诱惑。有些路看起来是很短,但路上充满了困难,所以你走到目的地花费的时间可能更长;而有些路看起来是迂回曲折的,但路上却畅通无阻,使你很快达到目的地。所以,人生不能怕绕道,切记要选择最安全和用时最短的道路,必要时必须迂回前进。

像蜂鸟一样学会向后飞翔

有的时候,前进的方向可能是死胡同,选择退一步就能给自己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有一篇关于蜂鸟的故事:

在茫茫的亚马逊热带丛林,生活着一种倒着飞翔的鸟——蜂鸟。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只有蜜蜂那么大小。从前,蜂鸟是不会倒着飞的。它们的家族很强大,并且给后代的蜂鸟们立下了一条规矩,就是飞行的时候,只准向前不准后退。如果有胆小的临阵退缩,就会被围攻而死。所以,长期以来,蜂鸟都是不会倒着飞的。

有一天,森林失火了。看着前方燃烧的熊熊大火,蜂鸟们仍然义无反顾地向烈火扑去,结果一群群地死在烈火中,无一生还。而后面的蜂鸟仍然前赴后继。这样下去,整个蜂鸟家族势必要覆灭。这时有一只蜂鸟动摇了,它试图往后退。但是,家族中有地位的蜂鸟王是不允许后退的。它们指挥其他蜂鸟向那只退缩的蜂鸟进攻。可是这次,那些蜂鸟却跟着那只蜂鸟往后退去,最终逃离了这片火海,这部分蜂鸟成为了蜂鸟家族仅存的后裔。(www.xing528.com)

此后,蜂鸟便一直倒着飞翔,并且性情变得特别温和,只吃蜂蜜,生活得快乐自在。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仅仅要向前飞翔,更要学会像蜂鸟一样向后飞翔。

一般而言,性格刚直者在处世中不易吃亏,受人钦佩,但太刚直了会走向反面。这种人往往固执己见,严守自我的做人准则,不退让,不变通,鲜有半点柔弱之态。

所谓物极必反,遇事若能先低头,然后以退为进,可能会有更大的收获。

明代才子冯梦龙在《广笑符·尚气篇》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父子二人,性格都非常刚直,生活中从来不对人低头,不让人,不后退半步。一日,家中来了客人,父亲命儿子去集贸市场买肉。儿子拿着钱在屠夫处买了几斤上好的肉,用绳子串着转身回家,来到城门时,迎面碰上一个人,双方都寸步不让,也坚决不避开,面对面地挺立在那儿,相持了很久。

日已正中,家中还在等肉下锅待客,做父亲的不由得焦急起来,便出门去寻找买肉未归的儿子。刚到城门处,看见儿子还僵立在那儿,半点也没有让人的意思。父亲心下大喜:这真是我的好儿子,性格刚直如此。又大怒:你算老几,竟敢在我父子面前如此放肆。他蹿步上前,大声说道:“好儿子,你先将肉送回去,陪客人吃饭,让我站在这儿与他比一比,看谁撑得过谁?”

话音刚落,父亲与儿子交换了位置,儿子回家去烹肉煮酒待客。父亲则站在那个人的对面,如怒目金刚般挺立不动,惹得众多的围观者大笑不止。

这件小事可被看作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如果故事中有一方能退后一步,不逞一时之勇,也不至于烈日下堵在城门口,给他人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你可以像那对性格刚直的父子一样“执著”,也可以像那只蜂鸟一样懂得“退一步”的艺术。有的时候,一念之差结果就会有天壤之别。处世的智慧就在于你懂不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去作无谓的坚持。

有人说,好争好斗是中国人的天性。天性之说当然纯属无稽之谈,但喜欢争斗的性格在中国人身上确实明显。不管有没有争的必要,或者有没有意义,人们永远是“不甘落后”。大多数的时候,社会需要的恰恰是慢下来,让一步。

学点中庸之道,能屈能伸

讲究中庸之道,做人能屈能伸,是处世的艺术,也是成功的法门。

生活中充满了五花八门的矛盾,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俗话说得好:“苦恼祸灾时时来,谁家挂得免战牌?”我们想要知道的是,在这些五花八门的生活矛盾面前,有没有一种调和矛盾的准则。答案是有的,它就是“中庸”。做人中庸,做事也中庸,这是我们处世的艺术。在既不想去征服对方,又不能被对方征服的情况下,调和主客体之间的矛盾,除了用持中的艺术外,别无选择。

中,是至善的表现;庸,是道体的功用。将中庸用于宇宙本体,它就是天地的中正,和天地互相平衡;将和用于人生功用,它就是内心的中正,和内心互相平衡。所以尧将帝位传给舜时告诫舜说:“一定要把握住‘中’。”而舜将帝位传给禹时告诫禹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所谓人心,就是因了我们的肉体凡身而生的种种欲念。所谓道心,并不是说人有两个心,而是说一人之心具有两个方面或者双重性状。在同一情景下,人的行为可以由人心来支配,也可以由道心来支配。人心惟危,是说人心很危险,往往会滋生过度的欲望。道心惟微,是说道心很微隐,良心常常含而不露。康熙年间的大学士张英在《聪训斋语》中说:“圣贤领要之语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若隐若现,见之难而晦之易也。’”所以,一个人要做好人很难,要做坏人却极易。只有光大道心,弘扬天理,人的行为才能不偏不倚,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这就是“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意思。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用后丢掉)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没有仁爱,也同样像对待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他们自生自灭。天地之间,不像个大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使人困惑,不如抱守虚静采取适中的态度。”

孔子说:“君子的言行做到符合中庸的道德标准,小人的言行违背了中庸的道德标准。君子之所以能够达到中庸的标准,是因为君子的言行时时处处符合中庸之道;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的标准,是因为小人所作所为肆无忌惮。”孔子又说:“中庸可以说是最高的标准了,可人们却很少能长久地实行它。”孔子是一个中庸大师,他不如颜回仁德,但可以教颜回通权达变;他不及子贡有辩才,但可以教子贡收敛锋芒;他不如子路勇敢,但可以教子路畏惧;他不及子张矜庄,但可以教子张随和。孔子具备了他们各人的长处又避免了他们的短处,他之于胜人,就在中庸之道。

荀子也深知中庸之道。他说,对血气方刚的人,就使他平心静气;对勇敢凶暴的人,就使他循规蹈矩;对心胸狭隘的人,就扩大他的胸襟;对思想卑下的人,就激发他高昂的意志。他左之,则右之,他上之,则下之,总之,一切以中和为尺度。这样,你就能不急不躁,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进退自如,出入自然,坦坦荡荡,大大方方,潇洒自如,游刃有余。这样,你的人生就达到了化境,不论在何时、不论在何地,你都拥有一个和谐的人生。

如果你还必须依靠节制来实行中庸之道,那说明你还没有真正进入中庸之道。只有当你毫无怨尤、毫无痛苦、毫无感觉地迎接人生时,你才真正地进入了中庸之道。

君子之所以能做到适中,就是因为他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走在中庸之道上,子华说:“圣人看重中庸,君子把守中庸。”东方朔说:“智者为人处世没有不推崇中庸的。”为人处世恪守中庸,就合乎人情,合乎大道,没有过失。当然,恪守中庸这件事说说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宋代朱熹说,自从孔子去世后,世道衰微,人心衰微,他对宋代萎靡的社会风气感慨万千:“中庸之道已经失去了,人们不行中庸之道已经很久了。”朱熹又借子思的话说:“天下国家是可以治理公正的,官爵俸禄是可以推辞不受的,雪白的锋刃也是可以踩踏闯过的,但中庸之道是很难做到的。”

为人处世符合中庸的原则,就能秉承天下大公,居处天下大善,征服天下大众,成就天下大事,就能急流勇退,能屈能伸。

能屈能伸者才是大丈夫

忍耐不等于懦弱,放手不意味放弃,退却不表示逃避。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英雄、真男儿,不是仅凭他的一时勇敢,而是看最后的结局。

大凡英雄豪杰,胸怀大志,打算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人,都能屈能伸。这就好比一个矮小的人,要登高墙,必须要寻找一个梯子作为登高的台阶,假如一时寻找不到梯子,那么,即使旁边有一个马桶,未尝不可利用作为晋身的阶梯。假如嫌它臭,就爬不到高墙上去。

西汉时的韩信,是淮阴人,年少时家里贫穷,没有事干。曾有个人欺侮韩信说:“你虽然又高又大,喜欢佩带剑,其实内心怯懦。”并且当众辱骂韩信说:“你若不怕死,就刺我一剑;如果怕死,就从我裤裆下钻出去。”韩信仔细看看,想了一下,俯身从那人裤裆下爬了出去,全街的人都笑韩信怯懦。可是日后韩信却成为领兵百万的大将军,位列王侯。

中国有句俗话:“大丈夫能屈能伸。”讲的便是大将韩信忍胯下之辱的故事。小不忍则乱大谋,为人切忌心高气傲。正是韩信的巨大忍耐力,使其功成名就。《朝天忏》称:“人之所以富贵为世所尊重,都是从忍辱中得到的。”

人们在制定理想目标时,往往在实践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致使你气愤、胆怯、自卑、情绪冲动、灰心丧气、意志动摇等,立志愈高,所遇到的困难就愈大。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就是大丈夫能屈能伸、乐观坚毅精神的表现。

苦难是一种前兆,也是一种考验,它选择意志坚韧者,淘汰意志薄弱者。要达到奇伟瑰丽的人生境界,要成就任重道远的伟业,必须具有远大的志向和极端坚韧的品质。

一场大雪过后,树林子出现了有趣的现象。榆树的很多枝条被厚厚的积雪压得折断了,而松树却生机盎然,一点儿也没有受到伤害。原来榆树的树枝不会变曲,结果冰雪在上面越积越厚,直到将其压断,实在是备受摧残。而松树却与之相反,在冰雪的负荷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时,便会把树枝垂下,积雪就掉落下来。松树树枝因能向下,使雪易滑落,所以枝干依旧挺拔,巍然屹立。能屈能伸,刚柔相济,正是这种气度和风范使松树经受了一场暴风雪的洗礼。

人世间的冷暖是变化无常的,人生的道路是变化无常的。当你在遇到困难走不通时,或许退一步就会海阔天空;当你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一定要有谦让三分的胸襟和美德,应该把功劳让与别人一些,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得意忘形。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能屈能伸。

一个人要想在世上有所作为,低头忍耐是少不了的。低头忍耐是为了把头抬得更高更有力。现实世界纷纭复杂,并非你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面对人生旅途中一个个低矮的“门框”,暂时的低头并非卑屈,而是为了长久的抬头;一时的退让绝非是丧失原则和失去自尊,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缩回来的拳头,打出去才有力。只有采取这种积极而且明智的处世方法,才能审时度势,通过迂回和缓达到目的,实现超越。对这些厚重的“门框”视而不见,傲气不敛,硬碰硬撞,结果只能是头破血流,成为倒在风车面前的“唐吉诃德”。

进退自如,该进则进该退则退

一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就必须在各种逆境中学会忍耐,忍受屈辱的能力是成就大业的必然前提。

吴、蜀猇亭之战,是使蜀汉的刘氏政权元气大伤的一战,也是蜀汉走向下坡的转折点。在这一次决定生死的战斗中,双方将领对于进与退的不同理解和不同应用,产生了不同的效果,颇有意义。

刘备为报关羽之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苦苦劝谏,亲自率大军大举伐吴。初战阶段,蜀军凭借优势的兵力、有利的地形、旺盛的士气攻城夺地,势如破竹。夺峡口,攻秭归,直至猇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百余里,江东朝野震惊,人人“胆裂”。刘备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赢得了不少主动,东吴被迫再次提出议和,并作出退让。倘若此时刘备头脑清醒,乘机停止进攻,同东吴谈判,完全可以借助军事威慑,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有利态势。但刘备被初战胜利冲昏了头脑,被国仇家恨蒙住了心智,使他最终不能正确地认识形势和控制自己。他执意坚持进攻,长驱直入,加上诸多决策失误,非但没能灭吴,反被东吴的年轻将领陆逊一把火烧了个丢盔弃甲,大败而归。

与此相反,陆逊大胜刘备后,乘胜反攻,追击蜀军,但是当他在白帝城外遇到诸葛亮布下的“八阵图”时,便罢兵不追了。因他料到曹魏可能乘其迫蜀军之机后方空虚而从背后偷袭。果然,撤兵不到两天,魏军三路人马已到吴城了。陆逊见好就收,没有贸然入川,避免了刘备猇亭悲剧的重演。

《孙子兵法》提出“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的观点,就是指当认识到继续前进有可能对自己不利或可能战局发生逆转时,应当机立断,停止进攻,或迅速撤退,这正是辩证法上讲的“度”,也就是事物发展变化中保持自己质的临界线。越“度”则过,过则必错。如果不从战略上、宏观上考虑问题,在超出自己力量限度的情况下继续用兵,主动权就会移于敌手,有利的态势反而会演变为不利的局面。因此,知难而退,见好就收,是处世中一个要十分注意的问题。

另一方面,以退为进、以屈求伸也是有效的方法。

美国钢铁公司在美国钢铁界坐着第一把交椅,占全美钢产量的1/3,是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之一。然而,当罗德里克1979年出任公司董事长时,这个钢铁巨人正面临着重重困难:设备老化,管理不善,外国进口钢铁争夺市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从困难中摆脱出来,他决定采用以退为进的战术。首先是缩小公司规模,以谋求新的发展。他关闭一部分工厂,裁减人员,丢掉包袱;其次,他出售了一批闲置资产,使手头有了活动资金;最后,他在商场上另辟蹊径,以50亿美元收购石油公司,扩大业务范围。罗德里克本人相信“作为一个企业最高领导,一切活动要围绕着提高企业获利能力来进行”。经过罗德里克的努力,以退为进的战术收到了成效,使美国钢铁公司在四十年来西方钢铁业最不景气的风暴中免受波及,反败为胜,终于走出了困境。

罗德里克审时度势,灵活多变,采用了以“退”为“进”的策略应对困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退”并非真退,“屈”也并非真屈,这些都是手段,都是为前进的目的服务的。

以退为进:人生进退的成功哲学

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起起落落。做人要能屈能伸,能进能退,在人生顺境时固然要伸展意气,在人生低潮时则要弯腰低头,适时后退。

进退之学,历来为人重视,其隐含着为人办事之道。我们知道,人生中总有迫不得已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大凡人在事业初创崛起之时,不可无勇,不可以求平、求稳,而在成功得势的时候才可以求淡、求平、求退。这也是人生进退的一种成功哲学。

1.后撤是一门做人的哲学

为什么要后撤?因为再往前面冲,就可能遭遇大麻烦,甚至大危险。换句话,退一步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一步。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有许多人就是做不到后撤一步,总是想向前逼进,结果是适得其反。在做人之智中,后撤哲学令人深思、玩味。

2.在进退之间明白人生道理

早在安庆战役后,曾国藩部将即有劝进之说,而胡林翼、左宗棠都属于劝进派。劝进最力的是王闿运、郭嵩焘、李元度。当安庆攻克后,湘军将领欲以盛筵相贺,但曾国藩不许,只准各贺一联。于是李元度第一个撰成,其联为:“王侯无种,帝王有真。”

曾国藩见后立即将其撕毁,并斥责了李元度。在《曾国藩日记》中也有多处戒勉李元度慎审的记载,虽不明记,但大体也是这件事。曾国藩死后,李元度曾为之哭,并赋诗一首,其中有“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句,潜台词仍是指这件事。

在进退关系上,曾国藩把握得极好,他不愿只做一个只知进而不知退的人,因为他相信这样一句话:“退身可安身,进身可危身。”

3.不善进退者,自然是败者

不善进退者,自然是败者。我们知道,过于急进者常会自以为聪明至极,而在某一天突然遭到大败。因此,进是基于摸准对方心理的行为——只有摸准对方,才能进行有效的行动,这是人际交往的基本道理。有头脑的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即摸透对手的弱点,以退为进,把“退功”发挥得淋漓尽致。

身处各种角逐场中的人,常会遭到意想不到的危机。我们从历史上看到,李斯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却死于秦二世手里,贾谊得到汉文帝的赏识,却遭到一批老臣的排挤。

进退之道是一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最稳妥的办法。对于那些有头脑的人来说,暂时地退是为了下一次更猛烈地进。

4.身处劣势,以退为进

退步有时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进步,就像体育竞赛中的跳远一样,为了跳出好成绩,退几步是必须的。许多人对后退不理解,常常认为是一种倒退。事实上,在前进中,双方对峙势均力敌的时候,干耗不是出路。当有一方出现异常而后退时,他的目的很明显:打破僵局,争取最大的冲击力。生活和学习也是一样,在走进犄角而不能摆脱时,我们把问题放下,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精神松弛后,原本复杂的难题此时也许会变得非常简单,这就是以退为进、调换思维的结果。

身处下风者,一定要巧妙避开对方的锋芒,从对方弱处找机会,寻找改退为攻的机会。

在长期的军事斗争生涯中,朱元璋非常注意斗争策略,从不凭匹夫之勇蛮冲蛮打,鲁莽行事。有时候,敌人的力量相对强大,朱元璋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冒险攻击敌人,甚至作出某些让步,从长计议,以免吃眼前之亏。他很清楚,在军事斗争中,只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快,解一时之恨,危害是非常大的,甚至还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全军覆没。只有具备了长远眼光和全局观念,有屈有伸,善于斗争,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夺取最后的胜利。

屈伸相对,屈可为退,伸可为进,合为躲闪之功。在较量的各种场合,都不能不注意屈伸,否则就会掉进悬崖。屈伸有度,进退自如行天下,这是明白人熬过难关的智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